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1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0/5/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01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大家午安。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诸位长辈、学长们,大家一起来探讨、来交流,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千古文章。这些文章都是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这些文章都是承载着老祖宗的智慧、学问,然后能够透过这些文章,让我们世世代代后代子孙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圣贤人都说,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以明道,这些文章都是贯通古圣先贤的智慧,都是来让我们明白古圣先贤的教诲。

 

跟大家交流古文对我来说也是百感交集。因为我记得在念书的时候,念高中,曾经古文课考得很差,全班第二名,倒数第二名,四十四分,把老师气得半死。所以人生该学的东西要趁早把它学好,学不好,以后还得学,不如早点把它学好;应该干的事就早点干;已经发的愿好好的去成就,发了空愿,以后还得要做。面对我们这个大时代,伦理道德文化的承传,我们应有当仁不让的责任。因为假如我们再不传这些道德学问、这些文章,那后代子孙就不懂得伦理、道德、因果这些道理,那他们的生活,他们人与人的关系,很可能就像书上说的,不明伦理道德,生活就跟禽兽差不多了。绝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希望他的下一代愈来愈差的。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代的人都希望给后代恩泽、给后代好的榜样,我们才有五千年璀璨的文化。所以绝对这五千年的文化,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上。假如断在我们的手上,那我们上无以见祖先,下无以对后代的子孙。

 

其实文化承传的重要性,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体会应该是最深刻的。我们看,我们父母那一代都懂得孝顺父母,都懂得对兄弟尽道义、夫妇尽情义,好像这都是他们处世待人的标准,他们不愿意违背。可是到我们这一代,甚至我们的下一代,好像是唯利是图,都只想到自己,这些仁义礼智信好像离我们、离下一代愈来愈远。所以一代不传,可以从全世界最悠久的民族跌到最短视的民族。我们现在华人世界呈现的短视到什么程度?可以为了一点点钱,杀害、伤害自己的父母,自己最亲的人。所以不明做人之道,就「日沦于禽兽」,被整个欲望给控制住,就很可悲了。所以以我们这一代来看,包含礼教没有承传,我们小的时候都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很自然的。吃饭都是我们去请爷爷奶奶吃饭,都是亲自盛饭给爷爷奶奶,这是我们这一代这么做。我们的下一代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是爷爷奶奶叫孙子吃饭。一代人不传,就倒过来了。所以现在孝子、孝子,几千年来是孝顺父母叫孝子,那这几十年不传,孝子变成孝顺儿子,那就为孩子做牛做马,然后孩子还真把父母当牛马。就可以体会得到,「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所以我们今天学古文,还是为了承传道统、承传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古文,我们还是遵循着五伦八德来挑这些文章,借由这些文章提升我们的道德、提升我们的修养。而师长强调,我们这几年很重要的是要扎根;扎德行的根、扎儒释道的根,这是德的根,三个根,也要扎文言文的根。因为文言文是我们能够深入经典的一个工具,好像钥匙一样,我们懂得了文言文,就能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那怎么样懂得文言文?大家刚刚把书翻开来有没有头晕晕的感觉?首先,大家不要担心,连考四十四分的人都能学了,你们也不要担心,你们铁定没有考过我这么好的成绩,倒数第二名的成绩。所以熟能生巧,李炳南老师说的,能熟背五十篇古文,可以看得懂文言文;熟背一百篇古文,就可以写文言文。而每一个人都有明德,既然有明德、有智慧,一定可以把它学好;学不好,也是这个心产生恐惧造成的。所以首先学文言文要相信自己能学好,不要害怕,而且要抱着感恩的心来学,这是几千年古圣先贤积累下来的智慧,都是为了造福我们的。

 

我记得那个时候,师长就提到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可承传五千年,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很有智慧,发明了文言文这个工具。因为语言、谈话的言语是会随时代而改变,假如写的文章跟当时候讲的话一样,三十年就有一个小的转变,一百年可能就有大的转变,这个时候过了二百年、三百年的人,就看不懂二、三百年前的文章,更何况是五千年的文化承传。那就像现在的埃及人,看他们祖先留下来的那些文字,只能望着叹息,看不懂,也只有那些考古学家看得懂一些字而已。字都很难懂得,那就更谈不上整篇文章的义理,就更传不下来了。所以祖先了解到这一点,把文章跟语言分开,写文章都用文言文,只要我们读得懂文言文的规矩,那打开《尚书》、打开《论语》,就可以跟几千年的圣哲人,神交古人,你用至诚的心,就好像孔子、孟子到你面前来了。刚刚大家给孔老夫子鞠躬,孔老夫子来了没有?没来也是我们的关系,跟孔子没关,不能把责任推给孔老夫子,至诚感通。听到这里,本来对文言文有恐惧,马上转成对祖先的一分感激。心转,感受、境界就会转,好像再看这个古文有亲切感而没有压力了。

 

不只文言文的发明使整个文章可以让几千年后的子孙看得懂,更重要的还有一点,我们祖先传的学问,它是真理,禁得起时代的考验,假如它谈的不是真理,二百年、三百年就被淘汰掉了。五千年的考验,五千年的印证,它才留得下来。人这一生能明真理,那是大福气!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生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这一生没有白来。所以能传五千年,代表它是千古不变的真相。大家注意去看,到书局列出来的畅销书,请问它能放多久?可能下个月就不是它了,甚至于可能过半年,人家都对他的说法质疑了。因为他不是把人生的真理写出来,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可是孔子讲,他是「述而不作」,不是他自己的看法,他是体悟了尧舜禹汤这些圣王祖先的智慧,再把它承传下来。而我们更深入这些千古文章,就了解到,其实古圣先贤只是恢复了他的本性、他的性德。我们照着这些经典,就是照着自己本有的性德去修养、去提升自己,绝不是说古圣先贤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不是。这些千古文章不是某个人的意思,这些伦理道德都是我们性德里本有的。

 

我们今天第一堂课一起来学习,所谓学贵立志,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的学习才能积极、才能有恒心,就像《了凡四训》上讲的,「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大志就好像这个根扎牢,根基扎牢了,才能枝繁叶茂,根基不稳,很可能遇到一些挑战、风雨就连根拔起了。我们要立定志向,我相信诸位学长们,一起来参与这个课程,应该每一个人都立志了吧?你们怎么都没表情,难道你们是被逼来的吗?学习是没有办法被逼的,学习要靠自己自动自发、自立自强才行。几千年来,没有哪一个圣哲人是因为被逼而成为圣贤的,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立志,我们就想到孔子的一段教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的目标就像《弟子规》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圣成贤。当然,一看到「圣贤」两个字,我们不要觉得它很遥远。什么是圣贤人?做什么像什么,在家是个孝子,是个好先生,是个好太太,是个好父亲,是个好母亲;在外是个好领导,是个好下属,是个好公民。他做老师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做医生一定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医生,他在各行各业都是慈悲为怀,给那个行业做出表率来,这是圣贤。所以圣贤不是遥不可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真心的去敦伦尽分,达到圆满就是圣人。当然学圣人以前,在儒家的标准先学君子,君子再提升是贤人,贤人再提升就变圣人。就好像世间读书,你先读大学,再提升读研究所,再提升就是最高的学位,就是博士学位。那我们最低的标准,学君子。

 

不知道大家对君子这两个字熟不熟悉?熟悉。我们以前小时候说要做翩翩君子,温文儒雅的君子。我记得那时候读《论语》,君子跟小人的句子特别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很多这样的句子,可能几十条都有。那些君子的句子,都是指导我们,君子是怎么立身处世的。我那个时候念了不少句,可是心态不对,经文很难受益,心态错了,愈读愈堕落。所以你看心是根本,一个人有成就那一定是他心态对,绝对不是成就以后再来改变心态,不可能。就好像一个人事业要成功,他一定要谦卑,绝对没有人说成功了以后再来学谦卑,那不可能。他只要不谦卑了,他不可能成功,他走到一半,自以为是,就出状况了。

 

所以相同的,我们学习经典,假如心态不对,也很难得利益,甚至会愈学愈后退。比方我那个时候学的时候,我念到「君子」,我就会想君子、君子,就想到自己;我一念「小人」,小人、小人,这种心态就绝对错误,第一个念到君子就想到自己,这叫傲慢,这叫错估自己的境界,觉得自己挺好,其实错了;念小人就想起别人,那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了。这个师长常说的,最傻的人就是把这些垃圾都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傻不傻?很傻。我们要不要继续傻下去?不要。好,今天我们准备了一台垃圾车,就把我们这些错误的态度统统倒掉,不要再带回去了。这叫学贵力行,懂得道理了,当下去做;明白了,就把习气放下,当下自己就得利了。所以这个心态不对,读了这些句子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傲慢,都看人家的过失。心态转过来,念君子的时候就想到别人,对,那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做到了。念到「君子喻于义」,我们就脑子里都呈现别人的榜样,这叫「见人善,即思齐」。念到「小人喻于利」,马上对照自己,这每一句是讲我的,不是讲别人的,一看,自己确实还有私心,还有自私自利在,赶紧随着读这一句话,把这个习气调伏掉。所以一开始学习的心境非常重要。

 

我们今天来谈如何以很好的态度来学习。我们刚刚讲到,首先第一个学贵立志。而君子他立志,君子他知他这一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什么样的天命。人知道他这一生有什么使命、有什么目标,他走的每一步很有方向,很踏实。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他这一生要干什么?好像每一天就把二十四小时给混过去,用玩乐把它给挥霍掉。不能怪年轻人,他从小就没有被引导要有使命。比方说,我们几千年来每一个人他在大的家族里面成长,每个人从小就觉得我要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他从小就很有方向、很有目标。他要去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会鞭策自己好好读书、好好提升,以后有了学问,才能做更大的事、更有意义的事。现在家庭缺乏对孩子这样的引导,反而都溺爱孩子,他就没有志气,他就没有使命感。

 

像我父亲那个时代的,家里比较贫穷,从小读书都不用人家催的,就期许自己好好读书,以后可以奉养父母,可以照顾兄弟姐妹,而他们也确实是做到了。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有志向,又很坚定有恒心,都能够达到他人生的目标。所以古代君子知道他家族的命运跟他有关,他得要努力,他得要做好的榜样,他才对得起祖先。那这个家族再扩大就是整个社会。我们自己面对现在国家社会的命运,我们明不明白?这个国家社会以后会怎么样,大家可以预料得到吗?读了经,我们从经可以推一个人的命,也可以推整个社会国家未来的命运。今年就特别明显,各地都传来水灾、旱灾,尤其地震,次数好像六级以上差不多十次左右了,这可能在近代以来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8月31日09:24: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531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