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七集) 2016/6/18 英国伦敦英国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4-007-0007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4/WD14-007/WD14-007-0007.mp4
请大家合掌,我们来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位同修,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页,最后一行。我们从第二句,「般若波罗蜜音」,这里看起。昨天我们学习到世尊「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毘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我们学习到这一段。这个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智慧,六度前面这五种都要有般若才能叫度,般若它是智慧。智慧用在什么地方?就前面这五种,这个五种当中都有般若才能叫度。如果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没有般若,那就不是佛法,就变成世间法。世间法修得再好,只能得人天福报,可以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破无明,不能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此般若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一个关键,我们佛弟子不能不知道。特别修大乘佛法的佛弟子,对般若必定要有真正的认识,这样我们修学才不会有偏差、有错误,离开般若那就偏离了佛法,这个非常重要。
我昨天也临时想到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他这个《竹窗随笔》有初笔、二笔、三笔。在《竹窗二笔》里面有三条讲到般若的重要,我大概简单跟大家解说《竹窗二笔》的第一段般若。它这个原文是「土之能朽物也,水之能烂物也,必有残质存焉,俟沈埋浸渍之久而后消灭;若火之烧物,顷刻灰烬。」这个一段,莲池大师他形容比喻,说这个土,泥土能够腐朽这些物质,水能够让这个物质腐烂,泡在水里让物质腐烂,这个必定是要有残质存焉,残质就是遗留下来的一些残留的东西物质,浸泡在水里、埋在土里久了之后,它就腐朽、烂掉了,也就消灭没有了。这是讲土跟水,腐朽物质跟腐烂物质,浸泡、掩埋时间长久,它就没有了,那必须要有个东西在。「若火之烧物,顷刻灰烬」,如果用火来烧,一下就变成灰了。像我们人死了,一般过去我们传统是土葬。我记得小时候父母都会为祖父母、曾祖父母辈的,死了之后土葬。在台湾的习俗是六年捡骨头,六年,六年才能腐化,才能捡骨。现在送去火烧,大概一个多小时就烧成灰了。所以莲池大师讲,「若火之烧物,顷刻灰烬」,很快就变成灰烬。这是他一个前言,就拿这些物质消失的这种性质情况来做比喻,一个土,一个水,一个火。
下面他讲,他引用这个是要讲般若智慧,「吾以是知般若智如大火聚,诸贪爱水逼之则涸,诸烦恼薪触之则焚,诸愚痴石临之则焦,诸邪见稠林、诸障碍蔀屋、诸妄想情识种种杂物,烈燄所灼,无复遗余。古谓太末虫处处能泊,惟不能泊于火燄之上;以喻众生心处处能缘,惟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莲池大师用般若智慧来比喻如同大火炬,大火炬就是那个火把烧起来,火很大;把贪爱比喻作水,水遇到大火烧,烧久了,水就干掉,干涸,干掉了。这是形容有了般若智慧,贪爱比喻作水,贪心感应自然环境是水灾。那天我们到会场,管理会场的小姐,我说我们要来做息灾。我说现在世界灾难很多,她说我们英国水灾很多。水灾就是贪,贪影响到环境是水灾的泛滥,这我们净老和尚讲席当中常讲,贪。在《楞严经》佛就用我们身体的反应,来讲我们这个烦恼的作用。贪,我们身体就出水。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想贪吃什么东西,还没有吃到的时候,一想到那个东西就流口水。那就是贪,贪心起来了,就引起我们身体生理的反应。其他《楞严经》讲得很详细,大家要进一步了解,可以找《楞严经》来看。瞋恚是比喻火,人一生气面红耳赤,像火在烧。愚痴是感应风灾。这里莲池大师把般若智慧比喻作大火炬,大火它可以把贪爱的水烧干,就没有了,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只要般若智慧现前,那个贪就不见了。
「诸烦恼薪触之则焚」,烦恼薪就是比喻我们烦恼像木柴一样,薪柴,薪就是木柴,木柴遇到火就被烧掉了。「诸愚痴石临之则焦」,愚痴石就是愚痴像一块石头一样,大火来烧这个石头也会被烧焦了,这讲愚痴。「诸邪见稠林、诸障碍蔀屋、诸妄想情识种种杂物,烈燄所灼,无复遗余」,就是大火一烧,这些也都不会存在了。这个是比喻般若智慧像大火炬,我们种种的烦恼、分别执著妄想,这般若智慧一现前,这些统统没有了。古时候有一种太末虫,牠能够泊,泊就是牠能够停留在任何的地方,什么地方牠都可以停留在那个地方,任何地方牠都可以停留,这个太末虫,但是唯独牠不能停留在火焰之上,一碰到火就被烧了。用这个来比喻我们众生的攀缘心,就像那个太末虫到处可以停留,「处处能缘」,攀缘,「惟不能缘于般若之上」,这个烦恼妄想它就不能攀缘到般若。所以般若智一现前,这些攀缘心也就不存在,《金刚经》讲叫金刚般若。「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故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学道的人不可以,刹那就是很短暂的时间,失去般若的智照,那这些烦恼妄想它就出现了。这是给我们说明般若的重要。
第二个,莲池大师又讲第二个般若的重要,「予病足,行必肩舆。一夕天始暝,舆人醉而踬,倾盖,即有数男子攘臂攫予帽者,意谓内人或有金宝严其首故也。已而大惭,疾走去。」这一段就是说,莲池大师有一个时间他的脚生病,「病足」,脚生病、脚受伤不能走路,不能走路外出就要有人扛轿子,坐轿子。古时候那个轿子,好一点的轿子它外面是有一个东西包起来的。我们到大陆去旅游,我也坐过那个轿子,但是都没有包的,都露天的,两个人抬,然后我坐上去,两个眼睛就看天上,那个没有包的。那个轿子,像以前新娘、做大官的,那个轿子它都有围起来的。有一天晚上天刚刚黑了,抬轿的人,「舆」就是抬轿的人,抬轿的人他喝醉了,喝醉了去抬轿走路就不稳。「倾盖」,倾盖就是这个轿子斜到一边。斜到一边,旁边即有数个男子手就伸进去,伸进去这个轿子里面,他们误会里面的人一定头上有金宝,金银珠宝,像妇人插在头上的这些装饰,一定有金银珠宝,然后手伸进去抓他的头,想把那个装饰品把它偷走、抢走。但是手一伸进去,莲池大师是出家人,什么都没有,头光光的,然后他们手伸进去才知道不对,是出家人。所以他们就很不好意思赶快跑了,不是富贵人家的妇女,这些人就赶快,「已而大惭」,都很惭愧,很不好意思,「疾走去」,赶快跑。
莲池大师有这么一次的经验,他就把这个生活当中回归到修行上来。他说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见,就有小偷了,小偷就来了,要来偷东西了,利用天黑他来偷东西。「予以是知般若智如大日轮,日轮才灭,而盗贼奸宄出矣;真照才疏,而无明烦恼作矣。」这个一段是莲池大师讲,「予以是知般若智如大日轮」,他就想到我们修道的人,这个般若智慧就像白天那个太阳,太阳照得很亮,看得清清楚楚的,那个盗贼就不敢轻举妄动,比喻我们这些烦恼妄想它就不动了,我们有般若智慧就像太阳当空,这些魍魉精魅都不敢动了。「日轮才灭」,太阳下山了,天一昏暗,盗贼都统统出来了,这是比喻形容我们一下子没有般若智慧的观照,我们那些烦恼贼就出来了,贪瞋痴慢这些烦恼、种种违礼的情想全部出现了。所以,「真照才疏」,我们真心提起观照的功夫才刚刚疏忽、失去,「而无明烦恼作矣」,无明烦恼就发作了,这个病又开始发作了。
「先德谓暂时不在,犹如死人,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以前的大德讲观照般若,我们修这个般若,是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文字般若就是经文,经文是文字般若,我们读经就一直读,不懂得从这个文字般若提起观照般若,那就不管用,伏不住我们自己的烦恼妄想。所以读经就是把文字般若记在心里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要做什么用?要提起观照般若,时时刻刻提起观照般若,那些烦恼妄想才控制得住,控制住了就叫照住,照住心就定了,定久了就开智慧,就证实相般若。我们修净土法门,你有观照般若,起码功夫成片就没问题,浅的一心不乱就能证得;深一点可以断见思,事一心不乱;再提升,破无明,理一心不乱。这个观照般若非常重要。我们修净土法门有一个便宜,我们这个观照般若得力了,也不要太深的功夫,能够把烦恼伏住,就得功夫成片,就能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就决定有把握了。如果没有念到功夫成片,往生还是没把握,要看临命终最后一念是什么念头。如果是念佛,临终一念、十念是可以往生;如果临终最后一念不是念佛,在念世间的杂事,就去不了。所以平常修这个般若是非常重要。所以,「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这个给我们强调般若智慧的重要,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现在我们读经只有停留在文字般若,不懂得提起观照般若,所以修很久,功夫不得力,修到最后枯燥无味,就退心了。
第三个,般若。「经言:暑月贮水在器,一宿即有虫生,但极微细,非凡目所能睹,故滤水而后用。若水在火上,火不熄,水不冷,则虫不生。予以是知般若智如火煮水,观照炽而不休,温养密而无间,彼偷心杂惑将何从生?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这一段,第三个,「经言」,莲池大师举出经典上佛讲的。「暑月贮水在器,一宿即有虫生」,暑就是暑天,夏天,夏天天气炎热,如果你把水装在一个盆子里面,器就是装水的盆子或者是茶杯,一宿,一宿就是一个晚上,那个水它就有虫生出来。但是这个虫很微细,我们一般眼睛看不到,你现在要去买那个科学仪器放大镜,两百倍的。像台湾高雄的牙医刘医师他是买一个机器,可以放大三千六百倍。我们一般眼睛是看不到,透过他那个仪器,你就看到那个微细的虫。有一次我们老和尚去给他治牙周病,他在牙龈里面挑一点点,几乎看不到的,放在这个显微镜里面看,老和尚看很多虫,又有头在那边动,钻来钻去的,三千六百倍。这个就是「但极微细,非凡目所能睹」。但是证果的阿罗汉,他不用这些机器,他能看得清清楚楚,他有天眼洞视,不用靠仪器,凡夫就要靠那些仪器。所以我们眼睛看不到,你一杯水放在那边,第二天它就生虫,但是虫很细,我们眼睛看不到,「故滤水而后用」。所以在《沙弥律仪》规定,古时候出门在外要带个滤水袋,如果在路边、山边取水用,要先过滤。因为有虫,过滤才能喝,没有过滤等于杀生。
「若水在火上,火不熄,水不冷,则虫不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这杯水你放在,莲池大师那个时代是明朝末年,那个时候没有电锅,没有这些保温的,但是有火,就是说你这个火不要熄掉,就是给它保温,保持它的温度,像我们现在烧开了你放在热水瓶保温。保温,水就不冷,保持它的温度,则虫不生,虫就不会生出来,不会生虫。莲池大师以这个比喻,「予以是知般若智如火煮水」,般若的智慧就像火煮那个水,保持那个水的温度,不能让它断掉停下来,一断掉停下来,水一凉掉,虫又生起来。这个比喻什么?我们观照般若要炽而不休,就像那个火煮水,火不能停熄的,要时时刻刻提起,保持那个水的温度,也就是保持我们心的清净,不要让它生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都是妄想、妄念、烦恼。「温养密而无间」,温养就是观照般若绵绵密密的做功夫,提起。古大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时提起观照,没有间断。「彼偷心杂惑将何从生」,偷心杂惑就是我们乱七八糟那些妄想,它就生不起来了。「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这个就是给我们讲,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证实相般若就是此地讲的般若波罗蜜音,你证得实相就是波罗蜜,就圆满了。以上我们讲六度,佛出这个音声就是说法,说什么法?说菩萨的六度万行,我们要懂得怎么在生活上修学,怎么把它用在生活上,这样学佛才有用。下面讲:
【慈悲音。】
菩萨修六度,六度实在讲,虽然讲度众生,实际上是度自己。下面讲,我们有六度了,修圆满了,就必定会去帮助一切众生。『慈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本经是大乘经典,大乘菩萨他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般若智慧现前,大慈大悲的心生不起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一切众生就没有分别,众生的苦就是自己的苦,众生的乐就是自己的乐。《楞严》讲,「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他没有分别了。为什么没有分别?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他就没有对立的。所以他的慈悲不是爱缘慈,不是法缘慈,是无缘慈悲。明心见性是无缘慈悲,还没有明心见性是属于法缘慈。我们一般凡夫是爱缘慈,我喜欢的人,跟我有关系的人,对他会慈悲。像父母对儿女,那是我儿子,我当然要对他慈悲,别人不是我儿子,对他就不慈悲,这个叫爱缘慈,是凡夫的慈悲,他的慈悲就很有限。法缘慈的慈悲就比凡夫大,为国家、为社会、为众生,但是如果还没有明心见性,还是有范围,明心见性就没有了。
所以这个「慈悲音」,慈悲接着就是喜舍,一切诸佛如来都是慈悲喜舍,以及大菩萨,都是慈悲喜舍。舍,喜舍也是帮助众生的,这个舍加上一个喜,就是欢喜,欢喜舍,舍了之后心里欢喜。不是布施、舍了之后心里好痛,心里很懊悔,那是舍,但是没有欢喜。这个我们净老和尚在早年讲席当中常常讲,就是说我们布施要净施,净施就是布施是要让心清净的,不要布施之后心里又罣碍,这样布施不清净,得的果报也不圆满。我记得在家的时候,大概四十年前,那时候我在家还没有出家,二十几岁,听老和尚讲经,在台北火车站对面,有一个李月碧讲堂,他在那边借那个讲堂讲经,我去听经。那个时候我们老和尚就修布施,修布施以印经为主,所以办一个法施会,印经书善书来流通,免费赠送结缘。有一个居士他也发心拿钱来布施印经,布施印经,他对负责印经的人没有信心,心里常常想,你到底印经如不如法,有没有真正去把这个钱统统印经,他就去查。查来查去,好像收的印经款,实际上印了还有剩下几块钱台币,几块钱。几块钱,他又一直查,这个不行,这个几块钱到哪里去?一直查、一直查也查不出结果,但是一直问。后来问到我们师父,我们师父就跟他讲,那几块钱被我拿来吃掉了,被我吃掉了。这样布施,布施得这么不清净,那就很苦,不对了。所以常常对大家开示,就是说你布施,你交给他,因果是他的,拿钱办事的人他要背因果,我们布施的人功德是圆满的,你办事的人你要怎么办,你要负因果责任,办得不如法他要背因果。我们布施的人心要清净,不要罣碍,不要一布施,又要牵挂他这个钱到底如不如法、怎么样,搞到最后甚至还要去打官司,那何苦?
所以过去新加坡有个谈禅老和尚,他是大陆人,到新加坡去,他在城隍庙卖香、蜡烛,自己生活很节俭,赚的钱他都拿到大陆去修庙。因为大陆在文革期间寺院破坏很多,后来改革开放,很多寺院都需要修庙,他赚的钱统统拿到大陆去修庙。修庙,他有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拿给修庙的负责人,他就告诉他,这个钱我是要修庙的,这个钱给你,你做的对不对、如不如法,因果是你的,跟我无关。他布施了,他就不再去过问,这样他心就很清净,这个就叫喜舍。所以喜舍,舍要欢喜。喜舍主要也是帮助一切众生,像我们净老和尚现在对团结宗教做很多布施,喜舍,其他的宗教做好事随喜,舍财物,所以能够团结宗教,这个是度众生必定要这么做。不懂佛法的人看到这个做法,怎么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是想尽办法把别人的财物赚到我口袋,怎么把自己口袋的财物拿出去?好像是傻瓜在干的事情。如果了解佛法的人就知道,这个做法才是佛教我们的,才是真正有智慧、有功德利益。
实际上,凡事都有因果的。钱从哪里来?从布施来的,财布施得财富;聪明智慧哪里来的?从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健康长寿从无畏布施来的,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大家就乐意去做了,就会喜舍了,就是舍的会很欢喜。不明了因果,真的一般世间人舍是舍,舍的很痛苦;舍的很痛苦,将来得到果报也非常痛苦。所以这个布施在《安士全书》,《安士全书》都引用佛经讲,有人前世布施又后悔,这一生得财富,后面财富又失去,就没有了。这个因果我们如果看看《安士全书》、《感应篇》、《了凡四训》,印光祖师一生这三本书印最多,多了解因果,知道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因果报应的事实,我们就会欢喜的舍财物。这个舍,布施,财有内财、外财,内财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时间、我们的体力,现在讲做义工或者做志工,义务来为大众服务,这个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比外财更殊胜,身外之物的财物布施叫外财布施。所以财布施它也有两种,叫做内财、外财,都叫布施。我没有外财,但是我用我的精神、体力、时间来为大众服务,义务为大众服务,这个就是内财布施。慈悲喜舍。下面讲:
【解脱音。】
『解』就是解脱、解开的意思,好像你手脚被人家用绳子绑住,解开了,解开就脱离束缚。怎么样能得到解脱?必定要断烦恼。这个解脱,以佛法的标准,起码你要脱离六道生死轮回,这是初步得解脱。如果没有离开六道,还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以佛法的标准是还没有得解脱,还要在六道里面受生死轮回这种果报,没有得解脱。所以起码要证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六道,这是小解脱。必定要破无明,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是大解脱,不但出离六道法界,而且出离十法界。六道法界上去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没有明心见性的佛。天台宗六即佛里面讲相似即佛,相似即佛断见思、破尘沙,但是还没破无明,所以在四圣法界,再跟六道法界合起来,叫十法界。破无明,他就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得大解脱。
佛说出这个「解脱音」。解脱,小解脱得小自在,大解脱得大自在,观自在菩萨得大解脱。你看《心经》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是得大解脱。我们要修到,不要说到大解脱,小解脱我们一生就很难办到,做不到。你修其他法门,它的条件,你要出三界,三界里面见思惑要断得干干净净,一品没断干净就出不去,大乘小乘、显宗密教没有例外的,你在娑婆世界修行条件就是这样。所以在这个世界修行,不要说得大解脱,得个小解脱就很难。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从来没有一生修到及格的,得个小解脱,小学毕业都还没得到,所以还在六道。在六道轮回,轮转到人道来,又遇到佛法,遇到又开始修,实际上是这样。净土法门就很方便,带业往生,烦恼一品没断,我们暂时把它控制住,信愿念佛,你就可以带业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但得小解脱,是得大解脱;不但大解脱,是圆满的解脱,这个功德利益实在讲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有幸遇到了,要珍惜这一生往生西方去作佛。下面讲:
【无漏音。】
『漏』是一个比喻。「无漏」起码也要超越三界才叫无漏,证阿罗汉。这个条件再提升就要破无明才是真正的无漏。这个漏是比喻我们的烦恼,像一个水桶装水,你有烦恼,就像这个桶子它破一个洞,水装进去就漏掉了。这是形容比喻我们的功德法财都被这些烦恼的漏洞漏光了。无漏就是这个桶都没有漏洞,你装水它不会漏掉,形容比喻我们的功德法财都不会有漏失的。这是断烦恼、破无明,就是真正的无漏。下面讲:
【智慧音。大智慧音。】
讲一个『智慧』,再讲一个『大智慧』,这个很明显,比如说你证阿罗汉果,还没有出离十法界的佛菩萨,他们有智慧,他们的智慧还不能叫大,必定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智慧才能称大智慧,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了。在我们这个悟的程度来讲,「智慧音」是大悟,「大智慧」是大彻大悟,他这个智慧就大了。往往我们在经上看到,智慧再加上般若智慧,这个是翻译经典的法师怕人误会,我们中国人讲到智慧,某某人很聪明,他智商很高,就说这个人智慧很大,把这个世智辩聪误会为佛在经典上讲的智慧,那误会就大了。佛在经典上讲的不是世智辩聪,是讲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跟世智辩聪完全是不一样的。般若智慧他没有烦恼,世智辩聪再聪明他有烦恼,贪瞋痴慢的烦恼。像科学家很聪明,但是他有烦恼,他有贪瞋痴慢,他那个智慧不是佛法讲的智慧。佛法讲世间人这种智慧叫世智辩聪,而且还是八难之一,遭难。所以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个智慧,没有别的,智慧现前,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学佛就学不到智慧。
所以我们老和尚最近在讲席当中常常讲,现在人都不知道要学智慧,学的都是知识,包括学佛,他的方向不对,不知道从戒定慧修,经念得很多,甚至读佛学院、读佛教大学,有没有智慧?没智慧。但是他知识很丰富,这倒是真的。去读这些佛学院、佛教大学就学不到智慧,会学到一些知识、常识。十几年前我到日本,大概十四、五年前,遇到台湾一个女众,一个留学生,到日本去读日本的佛教大学。大学一般要念四年,她念两年了。我到日本去讲经,她来听经,听完之后她就跟我讲,悟道法师,我现在来日本念佛教大学已经念两年了,她跟我讲她不想再念了,她想到大陆去找个寺庙修行。我听到她这么一讲,我就跟她讲,妳既然有心来念,念了两年,剩下两年,不如把它念完,再过两年就毕业了,要有耐心,既然来念了,妳就要把它念完,这样才圆满,念完妳要去修行再去修。我是这么劝她的。后来她怎么跟我讲?她说我念不下去了。我说怎么念不下去?她说给我们上课那个教授跟我们讲,他说释迦牟尼佛到底有没有这个人,他现在还在考据。到底有没有释迦牟尼佛这个人,还是后来人家去伪造、去编的,说现在还在考证,还没确定。还不确定有没有释迦牟尼佛这个人,她说我们教授上课是上这样的,上这个课。我听到她这么一说,我说那我支持妳去大陆修行,不要念了。我说这个不念也罢,念完妳拿到那张大学文凭有什么用,那张大学文凭拿出来,然后再质疑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人,学那个有什么用,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浪费金钱。所以,学那个学术,学那个知识,学偏掉了,学得满头脑都是邪知邪见。
为什么这些人会学到邪知邪见?包括我们中国圣贤孔孟、老庄,后来学的人为什么学到邪知邪见?这个李炳南老居士在《论语讲记》讲,宋朝以后的读书人,读四书五经是为什么读的?不是为了学做圣贤,不是学了为学做圣人、贤人、君子,儒家讲这三个层次,最起码要学做个君子。如果君子做不成,中国人听起来就很难听,小人。小人,我们中国人听了,这个很受侮辱的,我是小人。纵然是小人,也不喜欢人家叫我小人。这是中国人对小人这个概念。虽然大家打倒孔家店,但是你说他是小人,他也不高兴。但是外国人不会,外国人他也不懂那个意思。我到日本去,去游乐区,日本那个卖门票的,大人十块,小人五块。我说小人五块,小人他应当写小孩子,小孩子五块。我说如果这个给我们中国人讲小人,那可能受不了,但是外国人他就不懂那个意思,他也就无所谓。
为什么学到偏掉了?因为你看读书人,宋朝以后的读书人,他读书不是志在圣贤,志在考取功名。志在考取功名就是想要做官,他的心就不在道,只是在学术上,不在道。他心没有道,没有道他问题就很多,为了应付考试,考试会作弊,对不对?为什么会作弊?他有贪瞋痴的心,他的行为就会不如法,他不是为了道。宋以前的读书人他是为了道,功名是其次的;宋以后他把它颠倒过来,功名是最主要的,道是其次的,甚至不要了,有官做就好了。读书,读书为了什么?为了考试,考取功名,心没有道。所以读了那些书,他的思想言语行为都偏了,不是圣人的错,是这些人的错,圣人他没错,不是这些圣贤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我们佛法也是一样,现在你不学佛、不学道,儒道佛都是在道。下面我写一个道字,那个道大家要常常提醒,我们是不是要学道,学道才会有智慧,你不学道,学一些学术,你会得到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学佛你不学道,你没有去修行,你的知见就会偏差,会邪知邪见。这是现代做学问的人跟古人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你看我们祖师大德,不要讲太早的祖师大德,就是明、清、民国这些祖师大德,早期隋、唐、汉,那是早期的,这些祖师大德他们有疑惑,他自己会去做实验,会去实验,他不是马上去给它否定,他会去做实验。我们祖师大德,你看玄奘法师,他对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他有疑惑,他自己亲自跑到印度去一趟,去了十七年,回来一句话没说。正确的,这是古大德他们做学问的一个态度、一个精神。你看《竹窗随笔》这个书,莲池大师讲,我们常常听说昼夜念十万声佛号,我们现在都听说而已,我们有没有实际上去念看看,二十四小时有没有办法念到十万声?来计数。莲池大师他真的就是二十四小时去念,他说连上厕所、吃饭统统不间断,念不到十万。
我举出一个例子。古来这些祖师大德,包括蕅益祖师、印光祖师,佛在经上讲,你有没有真正照这样去修,有没有如理如法去修?如果没有,然后凭自己的想像用猜的,然后再批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那就变邪知邪见,那要背因果的。所以现在很多学者批评《楞严经》也是假的,《大乘起信论》也是假的,似乎他比祖师大德厉害。他批评这个假的,他怎么会批评?因为他没有照那个经讲的理论方法去修,他是凭他自己的想像,那怎么靠得住?难道祖师大德都比他笨吗?都没看出来,被他看出来了。祖师大德他实际上照这个经典上讲的去修,信解行证,证实经典上讲的这个效果,就不怀疑了。这才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这个就是跟儒道一样的。你有去修吗?我们现在讲科学精神,什么叫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理论方法透过实验,然后来证实它的结果,科学不就是这样吗?现在大家都讲科学科学,科学就这样。如果你说佛经讲的靠不住,你有没有依照佛经上讲的理论方法去实验,如果没有,不能乱批评。
佛在经上讲的,比如说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弥陀经》讲得很肯定的,「西方有佛号阿弥陀,有世界名曰极乐」,讲了两个有,有是他很肯定的一个字眼。他不是讲西方好像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好像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那这个就不太可靠,不能确定。他讲有,有就是有,所以这两个字它是很肯定的。我有一年,二十几年前,讲闽南语的(在我们台湾叫台语)《无量寿经》,在台北三重一个佛学会,一个小地方讲。讲这个经讲完,有一个高中生(高中的男生)讲完就来问我,悟道法师,你讲《无量寿经》经典都是讲极乐世界,你看到了吗?问我看到了没有。我就反过来问他,我说你想看吗?你想看,我们照这个经,佛给我们讲的修学的理论方法我们一起来修,我们就会看到,你要不要干?我这么一问,他就跑掉了,不干,没办法。佛,他不是画一个饼在墙壁上,你无法去证实的,他有理论、有方法,让你去实验,让你去证实。你要照他讲的去修,你没有照他讲的修,当然你不能去证实佛讲的这个境界,那你就不可以去否定,你只能存疑,不能否定,你只能持保留态度,是不是这样比较正确?
所以我们现在人做学问不如古人,就是这样,学的都是一些知识。那些知识实在讲不但没有好处,而且有坏处,什么坏处?障碍自己修行,误入歧途,还不如不认识字的好。不认识字的人心还清净,没有这些邪知邪见,像海贤老和尚,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人家就自在往生,这个利益那些知识分子能够相比吗?无法相比的。所以学要学得对,学得正确。特别现代人,亲近这个、亲近那个,亲近这个法师、亲近那个法师,亲近那个大德、这个大德,听了很多,满头脑像浆糊一样,理不出一个头绪,愈学就愈乱。说学到知识还是好听的,恐怕连知识都很难学到。这个知识,有一般的知识、有恶知识、有善知识,恶知识就是那个知识它是害你的,那是恶知识;一般的知识就是也不会害你,但是对你也没什么帮助;我们经典讲有善知识,善知识他会引导你明心见性,这样的知识叫做善知识。像我们净老和尚就是我们的大善知识,建议大家多听他老人家的,九十岁了,讲的话句句是真言。乱听,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不要怪人。这讲到智慧,我们就学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定来的,戒定慧,从定来的。你没有戒定,哪来的智慧?没有戒定,那个慧叫狂慧,不是真正智慧。
我们看到《念佛论》里面,修无师,这个在《念佛论》里面,倓虚老法师讲到修无师。他也不认识字,他是泥水匠,在民国初年他到哈尔滨去,哈尔滨有个极乐寺。这极乐寺现在还在,是倓虚老法师当年他建的,在北方建四大道场。他到南方浙江宁波观宗寺跟谛老学经教,学天台宗,学止观,学成之后回到北方去建四大道场。黑龙江省哈尔滨极乐寺、吉林长春般若寺、辽宁营口楞严寺、山东青岛湛山寺,四大道场。他在建极乐寺有办一个传授三坛大戒,有一个出家众,修无师,四十几岁,做泥水匠的,发心去做义工,传戒的时候有病人他照顾。发心之后,倓老也就答应了,留他下来做义工。他做了三天就告假,他说他要回家了。倓老修养比较好,也没有责备他,但是当家师就责备他,你发心要发得圆满,你既然发心就要戒场圆满你再走,才做三天你就要回家,你这个发心没有长远心,当家师就责备他。他就讲,他说我不是要回世间这个家,我是要回极乐世界的老家。大家听到这个,这个不一样。大家说什么时候?他说三天后,请戒场给他准备一个地方让他念佛往生,三天后他就要走了,回极乐世界老家了。大家听到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去责怪他,既然要回极乐世界老家,这是大事。三天到了,大家就给他助念,就送他,送他到极乐世界。也没生病,他也没生病,人好好的,大家就讲,你要去极乐世界了,留一首偈给我们大家做做纪念。他也没念过书,叫他写什么偈?但是他讲了一句话,他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就是你会讲,但是你做不到,那个智慧不是真的,能做到那个智慧才是真的。讲完他就走了。所以我们学就是要学一个真智慧,学一个真智慧才管用。下面讲:
【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
这是形容佛菩萨说法。还没有明心见性的佛菩萨,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没有明心见性的佛菩萨,说法是『师子吼音』。「师子吼」是形容比喻在百兽当中,狮子牠一出来,一叫,其他的野兽都不敢动了,都被降伏了。狮子这个大吼的声音一吼,其他百兽脚都软了,都走不动了。这是比喻佛菩萨说法,降伏这些邪知邪见,就像狮子吼一样,这些邪知邪见就动不了了。『大师子吼音』,那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了,他讲经说法,不是小狮子在吼,那是一只大狮子在吼,声音就大了,所以一些邪知邪见也都被降伏了。下面讲:
【云雷音。大云雷音。】
『云』跟『雷』,佛讲经用「云」、用「雷」来比喻,比喻这些万事万物像云一样、像雷一样。我们现在看到这一切,我们身心世界有没有?有这个相,但实际上它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好像我们在下面看天空的云彩,有没有云彩?有,那一朵云彩在上面。现在我们大家都有坐过飞机,飞机坐上去,你要找云彩找不到。有这个相,但是你抓不到,它没有一个实体的东西让你捕捉到,但是有这个相。你一上去,这个云是什么?非有非无,有这个相,但是实体上是没有。佛比喻这个,我们看到万事万物就像云一样,有,有这个相,但是实际上当体是空的,不可得的。雷是什么?打雷,闪电打雷。闪电打雷是什么?比喻这个万法刹那生灭。那个刹那我们体会不到,所以用这个雷电,我们看得到的,佛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去体会。最具体的就是《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电就是闪电,那个雷电,打雷一闪电,一闪就没有了,这个是形容比喻我们万法刹那在生灭,它的快速像闪电,一下就没有了。
老和尚现在用量子力学家发现的,还有《菩萨处胎经》讲的,一念有多少个生灭,一刹那有多少生灭。《仁王经》讲九百生灭,那是对我们初机的讲,实际上在《菩萨处胎经》讲的,我们老和尚讲二千二百多兆次的生灭,现在连最高级的那种科技都捕捉不到,生灭之快速我们无法去感觉到。念念成形,我们这些物质整个山河大地、虚空宇宙怎么来的?那个快速的念头很快速累积起来的。所以我们老和尚讲经常用以前那个老式的电影那个胶卷,一秒钟二十四次生灭。二十四张它每一张是独立的,每一张独立的,这二十四张胶卷放在机器快速转动,一秒钟转二十四张,打在银幕上,人都在动。就像我们画那个卡通影片一样,动画,实际上它每一张都是独立的,但它是很快速的转动,前面一张跟后面一张很接近,但是不一样,快速转动就在跑了。有一次我在facebook,有人用便条纸,小小的,用粗线条画一个人,然后用这样一直翻一直翻,快速的,那个人本来是静态的,这样快速的翻,那个人就在跑了。那个就是卡通影片,大陆叫动画。
我们现在,佛给我们讲,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其实它没有动,是我们的妄念,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个念太快了,快速的动形成这些现相出来,实际上没有。所以佛用「云雷音,大云雷音」跟我们讲,如果是讲《仁王经》的九百生灭,是云雷音,我们看到九百生灭就太快了,电影那个胶卷也不过二十四次的生灭,我们看起来就好像真的了,九百生灭我们就很难去想像,这像云雷音。「大云雷音」,早期我们老和尚讲《仁王经》一念当中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当中有九百个生灭,《仁王经》讲的;现在讲《菩萨处胎经》二千多兆的生灭,那是大云雷音,那个是最大的了。所以佛说法对初机他不能讲得太深,恐怕一般人很难体会,等到深入,再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大家就容易体会接受。以上举出这些音声都是说法,讲经说法,讲什么?就讲这些。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
这是举出以上这些音声说法做代表,实际上这个音声它是『不可说不可说』,无法去说出一个数量。大家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看到前面「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听到这里讲「不可说不可说音已」,他就大彻大悟了。我们听了有没有,不要说大彻大悟,有没有一点小悟?佛经讲,不可说、不可思议,你真懂了,那你就悟了。我们不懂,不可说当中总是要给它说出来,你总是要给我说出一个数量,那就是完全不懂。所以告诉你不可说,或者告诉你不可思、不可议,你懂了,你就入进去了。禅宗叫参,不是叫你去想,你愈想就愈遥远。上根利智说到这里,他就大彻大悟,像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全懂了,后面不用讲了,全明白了。如果不明白,后面接下去还要继续再听。如果上根利智的,佛讲到这里已经讲完了,讲圆满了,大家都大彻大悟,后面不用讲了,大家都懂了。听众当中有上根利智的,也有中下根的,中下根的是占绝大多数,所以后面还要继续讲,不然中下根他不懂。我们接着看下面经文,佛出说法音声以后: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酰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到这里这一段是说佛出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娑婆世界就非常之大,我们这个地球是在娑婆世界无数的星球当中一个小星球。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地球很大,是很渺小的,在整个太空当中,在整个银河系里面是个小星球。一尊佛教化的区域,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非常之大,一个世界就非常之大。现在天文学家都没有办法测量到这个娑婆世界的边缘,这是一尊佛的世界,不要说两尊佛。『及他方国土』,他方世界,『有无量亿天龙鬼神』,天道,天众、龙众、鬼神众,我们一般讲天龙八部,八部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集」就是来集会,来听佛讲《地藏菩萨本愿经》。
下面列出天众,『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个六层天在欲界,欲界六层天。愈高层的天人福报就愈大,寿命就愈长,四天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他天人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须焰摩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二百年,兜率陀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再上去加倍,化乐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八百年,他化自在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千六百年,一直加上去。色界天就不算年了,算劫的,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他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大劫,这个劫的数量就更大了。六欲天当中的兜率陀天,它有凡夫天跟圣人居住的天。我们一般讲兜率内院,它这层天它有分内外院,外院是凡夫天,内院是弥勒菩萨住的,住在那里讲经说法,等待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到这个地球来示现成佛,接释迦牟尼佛后面一尊来示现成佛,现在在兜率天。我们中国近代的高僧,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他禅定功夫很深,在文革的时候被打得快半死,他就入定,入定到哪里?到兜率陀天。兜率陀天去见到弥勒菩萨,听弥勒菩萨讲经,他跟弥勒菩萨讲,他不想回到人间来,人间太苦了,五浊恶世。弥勒菩萨说,你的法缘还没了,还要度众生,还得要回去,代众生苦,所以又回来了。我们知道虚老他肯定是往生到兜率天内院去了,他有这个禅定功夫,可以往生到内院。我们一般达不到这个功夫,生不到内院。欲界第四层天是凡夫天跟圣人的天在一起,所以这层天也是凡圣同居土。
色界有十八层天,四禅天有十八层,十八层天其中一层天也是凡圣同居土,就是证得三果的圣人,小乘三果的圣人,阿那含果;证得阿那含果,还没有证阿罗汉,还没有超越六道,先往生到五不还天,阿那含他在色界五不还天修行,把后面的思惑几品断干净,他就超越六道,就不再到人间来了。所以证得初果须陀洹,天上人间要七次往返,他就超越三界,脱离六道;证得二果叫做一来,还要来一次;证得三果叫不来,就不再到人间来了;修行证得四果,他就超越六道,他不需要再到人间来。这个也有一层天是五不还天,经典叫五不还天,是凡夫跟圣人共同居住,凡夫、天人跟三果圣人共同居住在这层天。欲界天的天人还有五欲,但是没有我们人间这么重,愈高层次的天道欲望他就愈低,到色界五欲就没有了,他是禅定,禅悦为食。世间这个外道他们定功可以修到色界、无色界,最高无色界天,修到这层天,但是出不了三界,定功失去了,还要再轮回。所以没有学佛,他这个生死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天人生活也非常殊胜的,天道的天人,在佛经上讲得很详细。天人的衣服它不用裁缝的,我们人间的衣服要裁缝,裁缝就有个缝,我们中国人都会听到一句话,叫天衣无缝。天人的衣服不用裁缝,他也是动个念头它就来了。不但天人,我们人道的人,北俱卢洲的人他衣食都是自然的,他不用去经营,福报大,但是他在人道,他还没有到天道。这里是四大部洲,我们这个地球属于南赡部洲,一四天下,南赡部洲。有四大部洲,四大部洲都是人,四大部洲人长的样子是不一样的。我们南赡部洲的人这个脸孔,像车箱一样;东胜身洲的人长得像月亮,半月一样的;还有西牛货洲、北俱卢洲,都是人,都是属于人道。韦驮菩萨是三洲感应,大家在中国你去寺院看,有的寺院那个韦驮殿它有写上四个字,叫三洲感应。三洲是哪三洲?就是我们这里南赡部洲,我们这个地球属于南赡部洲,还有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这三洲有佛法,这三洲的人福报比较差、比较苦,所以佛讲经说法大家比较会接受。北俱卢洲的人他跟天人差不多,他想衣食,衣食就来了,不用去经营,他很快乐。你说这个世间苦,赶快脱离轮回。他说我没感觉,我现在感觉非常好,佛去讲经说法他也听不进去。《四十二章经》讲,「豪贵学道难。」他享受人天福报,大富大贵,他这么享福,你劝他来学道,他听不进去,他不会接受的。
我们不要讲北俱卢洲,就在我们现在地球,这都这么苦,世界这么乱,有一些富贵人家你劝他来学佛听经,他会跟你说我很忙。他忙什么?忙去打球。这个人间福报不能跟北俱卢洲、不能跟天人比,他都很难觉悟了,何况那个地方?所以,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大富大贵的人,你劝他修道都很难。你说来听经有几个是大富大贵的,你们举出来给我看?没有,都是小康家庭。贫穷也学道难。贫穷,三餐都吃不饱了,他哪有心情来听经。这比喻三恶道,他苦得不得了,他哪有办法学佛?也很难。只有人道这个半苦半乐,虽然苦,但是还能够喘一口气,这个劝他觉悟比较容易。说这个世间苦!真的想一想,真的很苦,要求解脱,就有意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他生活太享受,他就没有那个心想要去解决这个生死的问题。但是享福它有时间性的,时间到了,他福报尽了,他又要轮回了,那时候福报享尽了,苦又来了。他现在不知道,福报享尽的时候他就苦了。好像你很有钱的时候,用好像感觉很乐,钱用光了,没有,那就苦了。所以天人有福报,但是天人享福修行就难了,除非宿世善根很深的,不然就很难。
色界天天人他得禅定,要学佛也难,除非他是有学佛的根柢,修的定达到色界定,他会学佛。如果是外道,他不是学佛,得到这个定,他也很难修行。色界天十八层。这里讲得更详细,四空天有四层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酰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四空天最高的,寿命八万大劫,经典上叫长寿天,定功八万大劫,那么长的时间。生到长寿天好不好?佛经讲,八难之一,八难其中一个就是生长寿天,他在那个天里面不能学佛,不能超越三界,在那边耽误时间,定功失去又要堕下来,又要轮回。很多非非想处天的天人,定功一失去就堕阿鼻地狱,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为什么?这个天人大部分,在古印度,很多外道修到这个天。古印度他们都知道涅槃,涅槃不是佛门讲的,佛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印度那些外道宗教都讲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梵文的音译,翻成中文意思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境界。没有生老病死,不生不灭,永远不要受生死之苦,这个叫涅槃。外道想要证得这个,实际上他们都错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佛才出现在世,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些外道也听佛讲经,他修错了,修到非非想处天去,以为已经证得涅槃。其实那个不是,他误会了,以为超越三界了,结果没有。到定功失去,心又开始乱了,又开始要掉下来,心里就会产生疑谤,佛讲这个涅槃是假的,我修到这个还是要再堕落,这一念的疑谤又堕到地狱去。所以爬得高摔得重。这是讲天众,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下面讲,『龙众、鬼神等众』。龙,我们现在真正的龙我们没有看到。我们老和尚他说看过龙,看过龙的尾巴。他是讲他以前读小学,在福建建瓯(建瓯我去过),有一天下午,就是夏天,要下雨,打雷要下雨,天空乌云密布,乡村的人就看到云端有一条龙尾巴露到下面,看到龙尾巴,没有看到龙身、龙的头,看到尾巴,乡人就叫大家赶紧出来看。他说那条龙大概被玉皇大帝处罚,大概犯了什么错误被处罚,吊在那边,我们老和尚他也跑出来看。以前我听他老人家讲经,他说看过龙尾巴,他读小学的时候。他还有看过狐狸,看过狐狸变成人形,头没有变过来,身体变过来,穿人的衣服。他还看过飞碟,在台湾看过飞碟。
龙真有,我们一般看不到,因为龙牠会变化,龙会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概是寺庙那个龙柱,用石头去雕的那个龙。大概以前有人看过,照那个形像去雕。在日本,很重视龙,我们中国这个龙,在日本那个寺院,你去寺院,要进去寺院,要先用水瓢勺个水洗手,喝一口漱漱口。然后它那个水,就是做一条龙,那个水就是从龙的嘴巴吐出来。日本很相信龙,它那个龙跟中国的龙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到日本去,我看那些日本人去寺庙洗洗手,我也学他们洗洗手。到东京浅草观音寺,人山人海,平常就人山人海,他们就是有这个龙,它那个大香炉,我看写「娑竭罗龙王」,刻上这个字,娑竭罗龙王。娑竭罗龙王我们读《十善业道经》就知道,佛讲《十善业道经》不是在人间讲的,在龙宫讲的,对娑竭罗龙王讲的。娑竭罗翻成中文的意思叫咸水,海水是咸的。所以我去看,去那边上香,看到它那个大香炉写娑竭罗龙王。他们香插在那个大香炉,我看很多日本的高中女学生,她们就会去,那个香烧上去,还有其他的日本人,那个香烧了烟升上来,然后就用手拨那个香拨到自己身体。我去我也学他们,去到那边,然后把那个烟拨到身体,大概这个对我们有好处,佛菩萨加持。所以龙,在经典上有一部《海龙王经》。现在我们科学这么发达,说潜水艇潜到海底也没看到龙。实际上,海底那些都是龙在管的。
好,我们现在时间到了,「龙众」也有很多典故的,要讲,光这个龙,我可以讲一个月,恐怕大家都听跑了。所以佛经每个字它都有无量义的。好,我们下午两点继续来学习,现在请大家用午斋,大家休息,看要看光碟还是要练唱歌都可以。好,我们下课。我们下午还有课,我们现在就不念回向偈,我们下午课讲完再念回向偈。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