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如来十号(第三集)2014/11/30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净空法师评论阅读模式

 

「又行足者,《涅槃经十八》曰:行名脚足」,就是我们两隻脚。「脚足者,名为戒慧」,这是戒定慧三学。「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明行足也」,这就是说这个足就是戒定慧。我们修戒定慧,证得无上菩提,这叫明行足。这个说法说得深,确确实实只是妙觉才能证得,符合本经的教义、宗旨。

  

「《淨影疏》同之」,《淨影疏》裡面也是用《涅槃经》上这个解释。「疏曰:龙树说,戒定慧等,名之为行」,行是修行,修行的标准就是戒定慧。戒有止作两种,止是禁止,譬如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是止,不准做的;另外还有什麽?还有行的,就是你一定要做的。菩萨戒多半都是作持,譬如听经,这个地方有法师讲经,讲经的讲堂四十里之内的,在古时候你能够走得到,走到这边来听经,听完了回去。如果你不来听经就犯戒了,为什麽?菩萨拥护道场。哪怕是个初学的小法师来讲经,你这个老居士、老人都要来听经。为什麽?做影响众,让听经的这些人看到,这些人都坐在这,大概讲得不错,让他们生起信心、生起恭敬心,做影响众。现在交通方便,换句话说,开车应该在一小时之内,应该要来听经,超过一小时的可以不来。这是一类。戒律有这麽两大类。这是讲行法。「此二(明与行)」,空慧,明与行,空慧,「圆具」,圆是圆满,具是具足,圆满具足,这叫足。所以这个足是比喻,比喻明跟行,智慧跟德行圆满具足,这是足这个字的意思。

  

「又《会疏》稍异」,这都是日本淨宗古大德,他们《无量寿经》注解上所说的,「行足者,谓身口意业,真正清洁。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这个意思也好,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淨。跟自己的愿,自己的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跟这个愿力,行愿具足,行中有愿,愿中有行,这样善修满足,称为明行足。

  

「五、善逝」。什麽叫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所以善逝「又名好去」。《大论》是《智度论》,《智度论》裡面讲,「好去者,于种种诸深三摩提(即正定),无量诸大智慧中去」。修的这个智慧,修的这个大定,完全向着智慧。种种诸深三摩提,这是正定。种种,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是哪一种法门,都修到正定。怎麽样得定?就是放下。所以修行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着,让自己的清淨心现前,戒成就了;平等心现前,定成就了。戒跟定成就之后,就会引发智慧现前,自性的般若智慧自然现前,智慧现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达明瞭。

  

所以这是佛陀,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人明心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中国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这就是教学的理念跟方法。所以中国儒家老师教学,要学生有没有慧根,讲求什麽?悟性,这个重要。悟性很高,思惟敏捷,这种人将来会有大成就。那就要在根上下功夫,养成习惯,古人所谓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把他的习性用最好的方法培养,像本性那麽样的善良。道家亦如是,儒家对于名利没有捨得乾淨,它毕竟还是世间法,道是出世间法,道可以说是完全捨弃了,比儒家的捨得还要多,所以那个地位比儒还高。

  

佛是讲得圆满,它是世法跟佛法完全圆融在一起,真的作用广大。每一桩事情都能做,他做的不是为自己,利益众生,断恶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为众生不为自己。不为自己就是出世间,出世法,做种种事情帮助人离苦得乐,这是世间法,世出世间圆融了,世间不妨碍出世间,出世间也不妨碍世间,圆融了,妙极了,真得大自在。从它的迴向就具体可以看到,迴向裡头没有为自己,迴向众生、迴向菩提、迴向自性,多妙!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13日22:48: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48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