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5/8/1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8-0009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老师好!
昨天我们看了「牵手人生」,昨天晚上我们看了「孔子传」,这样将近有三个小时的学习,诸位朋友,你有什么深刻的收获?因为会学的人得一句善言可以终身奉行,利益自己,成就他人,这叫「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牠得到一滴清水可以把它消化吸收,把它转化变成可以利益世界的甘露。「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但是「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
在这几天的课程我们一定要重视到一个根本问题,其实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成就,这些话我们一定都耳熟能详,但这些话到底对我们的人生起了什么作用?态度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才来改变态度。那到底我们看的这些影片中的人物,不管是古人或者是今人,他成就的根源态度在哪我们要把它找出来,这叫会学。一个人真正会学习,直截了当学这些圣哲人的存心、用心,这是最快的方法。孟子在他的教诲当中提醒我们,「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根源在他的存心跟一般人不一样,其实他也吃饭,他也扫地,他也工作,跟各行各业感觉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差就差在他的心地状态不一样。而福田靠心耕,人的福分就在一个动念之间在消在长。
你看我们平常走路,脑子里还有一堆烦恼,还很急躁,一不小心,尤其下雨天,吓了一跳,脚抬起来,一只蜗牛被你踩死了,这种情况很多。不只会踩死生命,因为你急躁了,有时候又撞东撞西,又撞得这里黑青那里又瘀青,当然这样也不对,因为「身有伤,贻亲忧」,都在损自己的德,因为太急躁。走路的时候,圣哲人、贤人不一样,他脚抬起来,心很清净,他举步常看虫蚁,他念念这一份仁慈之心不只对人,对一切万物,很多用品他也恭敬,这是我在跟老和尚相处的过程特别注意到的一点。桌子有一二滴水用湿了,师长都会很自然的把它擦干,非常爱惜每一样东西,那是时时皆恭敬,不是对人恭敬而已,对一切物品都恭敬。什么是道?恭敬心是道,清净心是道,平等心是道,真诚心是道。一个人对食物对米饭会糟蹋,对人会真诚,你相信吗?所以道在哪?道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这叫会修。
佛家有一句话说「一真一切真」,这「一真一切真」,这个「一」是什么?一是心,一切是万行,心真诚了对一切人事物都真诚,心清净了对一切人事物都清净,心恭敬了对一切万物都恭敬。很多人说不拘小节,那叫给自己台阶下,那叫掩过饰非。不拘小节是对别人不要太严格,要宽以待人,不是犯了错以后不拘小节,错了。要时时观自己的心,在那里说自己不拘小节的时候,其实那个心又是什么心?妄心。要以苛治自己,对自己要严格才能够成就自己的学问,不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这个念头宽恕自己了,马上就退好几步了,走两步又退三步那怎么进步?
我们要教孩子就要教从这个存心教起,这样的孩子跟其他的小孩截然不同,而我们古代本来都是用这样子来教。你看《朱子治家格言》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校老师就讲,诸位小朋友,你们同样在吃饭,但是每个人修的福报不一样,学生一听就很惊讶,洗耳恭听。你在吃饭的时候念念都想着感谢爸爸妈妈的付出,辛勤努力,我才有饭吃,感谢农夫辛勤的耕作,他吃这一碗饭的时候充满了感恩心,那他在修福报。假如他在吃的时候嫌东嫌西的,难吃死了,还在那里起贪瞋痴,那他在堕落。我们这样去引导学生,他就了解到原来学问就在他的起心动念,在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像这两天都有几位朋友帮我擦黑板,那刚好有一个小孩下课的时候看黑板写了一些字,刚刚老师上课写的,他就主动去帮老师擦黑板。擦完黑板以后,下一节课开始,老师看看黑板,学生主动来帮忙,这就是一个好的什么?机会教育点,不然你「称赞如来」什么时候用?不是小孩要鼓励、要肯定哦,现在是大人都一样。因为做人做事我们都失学太多了,不只没有养成做人做事态度,还长养浮华好面子,都需要人家常常鼓励才行,那我们人情不可拂,还是要随顺人情,该鼓励不要吝啬。但是你可不要执着鼓励哦,你一执着鼓励,没有别人的肯定,你就全身软趴趴,做不起事来。
诸位朋友,有没有感觉到对己对人是门大学问?但是最高指导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再把它延伸那就是太多的理都在诠释这两句话。比方说卢叔叔曾经跟我讲过一句,他说一个人要想成就,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这句话我一听就记起来了。诸位朋友,我们听到圣贤人、听到善知识的教诲可不是用笔记,用什么?当场把它随文入观放在你的心中,因为你只要放在你的心中,你的行为就接上了,心行本来就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行为出不来?因为这一句教诲没有放心上,只有放纸上。诸位朋友,你不要听完这句话以后,以后都不抄笔记了,你看讲课容不容易?你叫他不要落空他就落有,你叫他不要落有他就落空,世间的问题只在过与不及之中。笔记还是要抄,但是在抄当中是用心去领受。我听老和尚的经教没有抄过一本笔记本,没有,当然每个人的学习状态不一样,你不要说蔡老师不抄笔记那我们都不抄笔记了。看每个人,有些人是听特别厉害,耳朵比较利,有些人是眼睛比较利,当然最好是心比较利,比较敏锐,当场去感受老和尚讲这一句、讲这一段的用心在哪,佛陀讲这一句经文的用心在哪,能从心上去学这叫善学。
我到杨淑芬老师家住了七个月。我先把这一句写完,「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最重要的,时时仁慈待人,时时恭谦处世,这是他的心,你学到了他的心,那所有的行为就不用一条一条去学了。有一个孩子很尊重他的老师,刚好他的老师在看VCD,在听课,这个孩子要经过电视机前面,他很自然的弯下他的腰,然后匍匐过去,没有挡到老师的视线。诸位朋友,这一个动作老师有没有教他?那他为什么会?确实没教过他这个动作,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只要他对老师有这分恭敬,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恭敬,不管他那个动作是不是符合礼仪,但是他本质抓到了,纵使他做出来不符合当下的礼仪,旁边的人会不会觉得不好?不会,他会觉得感受到他那一份恭敬。现在常常有很多朋友刚好有机会一起见面,到他的地方坐了一下,他们都常说「蔡老师,这个礼仪我们都不大懂,你就多多包涵」,其实他那一份盛情、那一份恭敬我们感受不感受得到?感受得到,怎么可能会去计较这些繁文缛节。孩子的仁心、敬心真正养成了,他所有的行为都会循着道而去走。
因为我在澳洲那一段时间是我比较真实的面貌,就是沉默寡言、刚毅木讷,你们怎么露出很诡异的微笑?我在几个学校任教,像我到海口来以前那半年在台中县涂城国小教书,教了一个学期办公室去不到十次,手指头都算得出来,为什么办公室去不到十次?因为我带这个学生只剩四个多月了,再不多一些机会跟他们接触你如何了解他们?你不了解他们怎么可以匆忙出手?第一个,信任不够;第二个,了解不够,常常效果不彰。因材施教你也要知道他的材,他的才性也要透过你多关心、多注意才行,仓忙出手往往得不到好效果,不只对大人,小孩亦如是。现在的六年级小孩那心思可复杂了,电视看太多了,都看那些爱恨情愁。
我都是在教室里坐下来,然后在那里改作业,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把我的顺风耳放出去,开始搜集情报,几乎没有到办公室去跟同事聊过天,都没有。学生送完了比较放松,早上把学生送出去,当天下午我们整个年级的老师聚餐,我吃素,也有个三四个同事同桌一起吃。一坐下来,有一个班的老师就对我讲,他说蔡老师,你真是很听你老师的话,「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就知道我在他们的心目当中基本上是一句话都没有的。突然旁边有一位老师,我教十班,她教十一班,她马上插一句话说,「哪有的话,他的话可多了」,当面给我吐槽。为什么这隔壁班的老师说我话可多了?她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你们听话要听完全,不要乱想。她不是正式老师,她还没有教师资格,是来代课,我是有教师资格又带过班,是辞掉以后又回来代课,在经验上长她几年。因为她带这六年级的大男孩那很不好带,站在她前面都多她一个头,妳的威严要怎么出来?那很辛苦。我看她每天精疲力竭,过去给她打打气,用非常真诚的眼神看着她,国家、社会就是有妳这么付出的老师,下一代才有希望,她本来已经泄气了,这叫「称赞如来」。诸位朋友,「普贤菩萨」在哪里做?称赞完如来,礼敬完诸佛,再来要「广修供养」,把我们一些好的方法告诉她,她就觉得我的话很多。
我都跟她开玩笑说,我们两个是双响炮,因为那两个班是两位老师带不下去了,带了三、四十年没带过这么难带的班,提早退休,连最后那半年都没带了,我们两个代课老师才被派去。我这边骂完学生,稍微停了几秒钟,那边又碰碰碰碰,她休息一下换我碰碰碰,所以我说我们两个叫双响炮。那是因为跟她有缘,看她有这个需要我们才说话,假如没有需要说话那叫废话,而且说话很累的,讲多了又伤气,又吃不胖。
我在澳洲净宗学院也是这样,话非常非常的少,就专心听课,在那一段岁月里面很多的朋友、同修都觉得我不大会说话,突然在一年之后,一二年之后,回到澳洲净宗学院,我居然跳到讲台上去讲话,让他们很不习惯。有一位长者在那几天的课程把我叫到旁边去,他说蔡老师,你在杨老师家七个月是不是有传什么好的方法?他们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太多了,一个人掉到山谷底下拿了一本《九阴真经》,然后学完之后再跳上悬崖就不一样了,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只有在小说里面才有。我现在就把七个月的密法传给大家,在那七个月当中确确实实我跟杨老师谈话的时间可能不比这六天的课程还长,相当的少。我所见到的是一个不疲不厌的菩萨,杨老师是早睡早起,不是到北京才早睡早起,在我跟她相处的岁月都是如是,叫早上二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床,这叫早睡早起,不过这个习惯后面要加一个括号,(请勿轻易尝试),因为境界不到,硬撑,后面还要睡好几天补回来,这样不划算。要慢慢你的愿心愈来愈提升,自自然然这些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也会放淡。你看杨老师每天睡那么少,脸色怎么样?都是红红粉粉的。我假如一天没睡好看起来就很苍白,前几天有一点睡不好,早上一起来都骗不了人,整桌的长辈都在问我,「你昨天没睡好吗?」所以我母亲从小告诉我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逞强,慢慢再去克服睡魔。克服睡魔有一个好方法:拜佛,想睡觉的时候赶快拜佛,把筋骨拉开血液循环就好了,睡虫就赶掉了。
杨老师只要回到家里她就开始做很多佛门正法弘传的工作。我在北京常常杨老师要出去处理很多的事务,她要常常跑庐江、跑山东,跑各个地方,一回来以后,出去个三四天,坐飞机到了,进办公室是十点、十一点,进办公室连行李都还没有放房间,一放在旁边马上「来,过来」,各个网站的工作人员开始跟她报告工作状况,她就开始上线工作,因为一出去又有好几天的事情要处理。杨老师每一次从外地回来当天都是三、四点以至于天亮才睡,因为杨老师她要坐飞机以前,前一天晚上几乎也不睡,她一上飞机坐下来,飞机还没飞,她已经睡着了,我陪老师坐飞机每一次都是这样,然后飞机飞到了,着地了,她就醒过来了,她把这坐飞机的时间完全运用来睡觉,然后坐飞机前就舍不得睡就赶快工作。杨老师把那一份不疲不厌,那一份念念为众生的存心演给我看,我要会看。
杨老师在教学中国文化的过程相当用心,不只要辅导小孩,还要辅导家长,尤其是女性同胞。老师常常跟我讲女人很苦,我们要多多对她们关怀、帮助。常常学生写毛笔字写到十点多,学生都走了,接下来是家长挂号,一个一个把家里的教育问题、夫妻问题跟老师请教,有时候谈完话都已经一二点。杨老师回家的时候都披了一件长外套,让后面的人看不出来她是男的还是女的,然后在长外套的里面再藏一只雨伞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日子不是过一天,也不是过两天,是好多年这样走过来。
我在澳洲净宗学院那一段时间,其中有两个多月跟卢叔叔住在一个寝室里面,我看到这一位长者面对所有的同学都是尽心尽力要成就他,把他的问题善巧方便的点出来,我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当事者没有这一份谦恭受教的心,这么好的机缘都当面错过。当初几十个年轻人都出现在这一位长者的眼前,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要坚信一点,他没有分别心,你相信吗?人就是看到形相上,他对他比较好,对我比较不好,都没有了解到是我们自己受教的态度不够,不是他不愿帮你,他真帮你了你还生烦恼,觉得他很烦,真是这样。
我那时候在净宗学院讲课的时候,有几位朋友在课后跟我聊了几句,他们就说到「我们认识卢叔叔比你还要早好几年」。他们都已经认识五六年了,还有更久的。接着他就说了,「你跟卢叔叔的缘比较殊胜,我们跟他的缘比较没有这么深厚」。诸位朋友,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他认识在前,我认识在后,后来我得了一些利益他又说「你跟卢叔叔缘比较深,我们比较浅」。你看人都不往根本找答案,都把责任推出去,是我们受教的态度不够。
杨老师有十八个甥姪辈,外甥、姪子、姪女有十八个人,也是很庞大的家族,我排行二十一名,老师另外收了三个,现在北京又多收两个,现在变二十三个。老师的姪女很多住在台中附近,我都认识,她们也很照顾我,那时候我回高雄考试的时候她们都帮我念佛念经回向,所以我考试没有考上自己没有很难过,不过唯一很遗憾的是她们帮我念佛念经结果我没考上,不过她们念佛念经的威力把我推到海口去了,也是很厉害。连老师的姪子都对我讲,他说阿姨,或姑姑,所有的晚辈最疼的就是你。你看我跟老师没血缘关系,那血缘关系的外甥、姪子都觉得老师比较疼我。当然他们讲这个话的时候完全没有嫉妒,他们也自己体会到了,因为我的心境跟杨老师的心境最接近,凡事要从存心学起,这才叫根本修。
我们在思考,自己的老师,老和尚,他一生演出了为佛法、为众生,演得如此的彻底,只要我们时时能把这一份为佛法、为众生的心提起来,我们跟老和尚的心就没有距离了。常常有人说「你真幸运,都可以跟在老和尚身边,都可以跟在杨老师身边」,这都是假相。我跟老和尚相聚的日子手指头都可以算得出来,太少太少了,而我们要从这短暂的相聚当中去体会到一个圣哲的存心。记得有一天晚上讲课回来,我们坐的是九人座的车子,我坐在司机座的旁边,老人家是坐后座,到了家里,我心里想让老和尚先出来,不然我一下车怕会挡到老和尚的去路,我很自然的先在车上等一会儿,等老和尚走过我再下车。当老人家下了车,经过前座看到我还没下车,瞬间的一个反应,帮我开门,非常非常的自然。诸位朋友,你从这个动作当中你学到什么?一个已经成为世界人导师的长者,他不著名、不着相,他那一颗时时关心别人的存心当场就看到。
老和尚有这么多的弟子,北京来了一个客人,老和尚自己当主人从头接待到尾,把那一份好客、那一份敬人演给我们看。这一个北京的朋友是一个导演,是一个女众,在十来天的相聚当中,老人家还亲自带她去参观万姓宗祠,在净宗学院,老人家那一份存心跟一个赤子没什么两样,不然你可以吩咐谁去招呼就好了,还很仔细的带着她去参观,给她解释,给她说明。到了最后一天,这一位居士很感动,说「我可不可以皈依?」老人家拿了一本《三皈传授》,顺便把三皈的意义告诉了她,接着亲自披上袈裟拿起引磬帮她皈依。杨老师说跟了老和尚那么久时间没看过他拿引磬帮人家皈依。那一位朋友看到老人家亲自帮她皈依,她在整个皈依过程从头哭到尾,可以感受到老人家那一份真诚的心境,老人家那一份每一个人来到他生命当中,他都希望他圆成佛道的用心。假如您可以体会个少分,您就可以听出四十多年那一份苦口婆心,「不信众生唤不回」。
以七十九岁的高龄还在全世界飞来飞去,因为现在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冲突,而消弭冲突的方法老人家是一清二楚,当仁不让,纵使年纪这么大也要带头来做。我看在眼里,其实我在辞掉教师工作的那一个剎那,我的一个念头就是能为佛法、能为师长分担些什么事情。其实我是很简单的人,我也不是在一个高官或者在一个显要的家庭成长,我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公务员家庭长大,思想也不复杂。起了一个能为佛法、能为师长做些什么事的念头,我到了澳洲去。在澳洲的几个月当中我只跟老和尚讲过一句话,那一句话叫「师父好」,因为我刚好在那里剪草,结果师父刚好走过去,我说「师父好」,师父说「好」,几个月就讲一句话。因为我们也没有任何人认识老和尚,也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接上,可是我们一点都不想去用任何的关系,我们只想拿出心来与佛看,拿出心来给老师看。
也很随缘,也不去攀机缘,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我今天坐下来可以听课我就全神贯注听,听了一期,两个多月结束了,我又去参加第二期。参加第二期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新的工作,叫寝室长,我负责一个寝室的一些生活起居,卫生纸没有了赶快去帮忙拿,拖把没有了赶快去申请,我当这个寝室长当得很高兴。一个人的慈悲心不是说有一万个人让你去付出,你的慈悲心才出得来,一个人真正会修,一个人让你照顾你的慈悲心就出来了,不用去攀境界。老和尚常说家庭主妇都可以圆成佛道。你把家里所有的人当法眷属、当菩萨一样来供养,你每天也在修普贤十愿。哪有一个人当下已经契入普贤境界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则决定生,他频道都接上去了哪会不去?
我记得那一次我当寝室长,刚好有一位长者比我父亲大一岁,他有一天走到净宗学院门口,我刚好看到,他整个脸色发白,我赶快把他扶过来坐好,去叫工作人员,办事人员。因为他胃出血,整个吐出来的血块、血就像一个脸盆那么多,而且是一块一块。哇!你看这一位长者意志力多强,已经吐了一摊血了还走到净宗学院去,那也有五六百公尺。我一看到赶快处理,陪他到医院去,幸好佛菩萨保佑没什么大碍,需要调养一阵子,而调养必须用那种麦麸给他吃,就好像婴儿六个月大几个月大那种,那个麦麸差不多一二个小时要煮一次。大家是要去听课,去学习,去念佛,花了大把大把的钱去那里念佛听经,现在这个长者生病了,谁来照顾?「蔡老师。」这是佛菩萨知道我缺乏什么。
因为从小太好命了,我跟父母一起住,那时候在教书,很多同事跟我讲「你真孝顺,都照顾你的父母」,我听完都觉得很惭愧,头都抬不起来,不能看表面,真实是根本就是父母照顾我。记得带父母比方说出去二三天到台东或到宜兰去走一走,当然要表现儿子的一种态度,我都先跳上驾驶座开始开车,开了两个小时,我爸爸开始「累了没有?」三个小时又问「累了没有?」我都说没有,继续撑着开。结果我爸爸非常善解人意,「待会儿到休息站上一下厕所」,我说「好,没问题」,然后就开到休息站上一下厕所。我从厕所回来已经看到我爸爸坐在驾驶座坐好,你看我爸爸教给我什么了?非常替人着想,也没有给我的面子很难看,很自然的,「来来来,坐坐坐,我们上路了」,也没有说「你体力怎么这么差?」我爸爸没有这么说,都是我妈妈说的,我妈妈说你这个年轻人体力比你爸爸差多了。
但是诸位朋友,我父亲已经六十三岁了,整整大我三十岁,结果体力比我还好,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吗?原因在我爸爸一、二十岁在挑粪,从小劳动,除杂草、挑粪,臂膀非常的厚实,体格非常的壮硕,我爸爸跟我看起来差太多了,不只比我还壮,还长得比我还帅。跟我爸爸出去,人家都会说「你们兄弟的感情不错」。你看上一代的人穷困,祸中有福,人生的真相你不开智慧还真看不懂。我们是福中有祸。爸爸小时候哪知道什么叫汽水,连饭都没得吃了还有汽水喝。我们这一辈是从小就知道什么叫汽水,然后去给人家请客,菜还没有上我已经吃饱了,为什么?喝汽水。喝了那么多汽水,都已经几十年了气还没有排完,你看多么麻烦。你真正爱护你的孩子一定要让他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不然一辈子体质不好,累了自己又累了一堆人。不过诸位朋友不要误会,我的身体没有很差,我是比较,怎么讲?「仙风道骨。」真是善解人意。我只是体力比较稍微弱一点,不差,体力假如差,这两年操下来早就倒下去了,是吧,我体力不差,希望诸位长者、诸位朋友不要把我当林黛玉看。
念国中的时候胃就发炎,汽水里面碳酸那么多,一点一滴喝下去都把你的胃壁都磨薄掉了,后来就发炎。我还记得那时候都是爷爷奶奶中午给我送饭去,送那个要煮得很烂的粥,你看记忆那么深刻。福跟祸真要搞清楚,你现在让你的孩子多历练、多吃苦,你是真正爱他,因为他的能力一形成,这一辈子不求人,这一辈子独立了,他往后的日子才轻松,这叫先苦后甘。
那因为缺乏照顾父母、照顾长辈的经验,所以要「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佛菩萨的作业就给我派过来了,我就自告奋勇,「来,我来照顾这一个长者」,我开始一二个小时帮他煮麦麸,常常要去看看他情况好不好。在这短暂的两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我的观察力,我的耐性、细心怎么样?提升了。我体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那不是拿来念的。你能不能看到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长者,你都提起这样的态度,这叫真诚,这叫平等,这叫慈悲。我们什么时候希望契入菩提心?当然就要历事鍊心。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