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 (第4集) 2004/5/20 澳洲净宗学院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

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 (第四集) 2004/5/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1-232-0004

 

 

视频A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21/21-232/21-232-0004a.mp4

视频B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21/21-232/21-232-0004b.mp4

 

诸位同学,请接着从雍正皇帝所说的第七条看起:

 

【七、又有曰:人谓释氏惟务上达而无下学。不思释氏之六波罗蜜,由禅定而到彼岸,岂非下学上达之旨乎。】

 

这是雍正批驳一些对佛教教学没有深入的人,只看到片面,就好像我们常常听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所以认为佛教是出世,不是入世的,这是看错了。佛教如果只有出世,没有入世,释迦牟尼佛何必要到这个世间来!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出世,你超出了,你还回来干什么?道理相同。实际上真正契入明了的话,大乘教里有没有真正的世间跟出世间?跟诸位说,没有。没有又为什么说出世、入世?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佛家讲「出家」这两个字,经论里说得很详细,出有四种,家也有四种,一般人不了解,望文生义,所以产生误会。这就像《华严》、《大智度论》里面佛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要什么人说?要修行证果的人,再来人。现在修行证果的人没有了,但是修行证果的人有很多的著述留在世间,我们读他们的书,明了他们所说的,才晓得什么叫出、什么叫世。

 

出有身出,有心出,有身心都出,有身心都不出。家有田宅之家,我们现在讲的家庭。有烦恼家,有三界家,三界就是六道。由此可知,用什么方式出?出哪一种家?最殊胜的是出三界家,出烦恼家。《心经》上诸位常常念到的五阴,五阴是家,「照见五蕴皆空」,那是出了五阴家,出了五阴就出了三界。这些都是『上达』,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有没有『下学』?有。我们常常听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近代,像太虚大师这些大德们为我们讲五乘佛法,五乘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怎么不是下学而上达!

 

雍正说得很好,他说:你没有想到吗?『释氏』就是佛家,佛家讲『六波罗蜜』,『由禅定而到彼岸』,到彼岸是生智慧,这是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六波罗蜜」教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个修学是有次第的,学习的科目有浅深次第不同,所以排列的顺序不能错误。布施是放下,真能放得下,你才能持戒,才能守规矩。持戒是守规矩,你放不下就很难守,能放下才能守规矩。你能守规矩才能忍辱,能忍才能提升自己。精进是提升,能提升才能得定,得定而后才能开智慧。雍正举六波罗蜜,从六波罗蜜上来看,它有浅深次第,可见得佛家讲的确实下学上达。

 

又何况佛教菩萨落实在四摄法,四摄六度是大乘佛法学习的中心课题,现在讲主要的课程。六波罗蜜的科目怎么落实?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四摄法,不懂四摄,你学佛不知道如何用在生活上。

 

四摄法里第一个也是「布施」,但是这个布施跟六波罗蜜的布施不是一个讲法。六波罗蜜的布施是讲放下,那是自己修学真实的功夫。四摄法里的布施不是这个说法,那叫施舍,用现在的话来说,多请客、多送礼,这是四摄法里的布施。摄是摄受,四种摄受一切众生的方法,这个法是法则、原理原则。用在哪里?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首先用在家庭、用在夫妇。夫妇要懂得四摄法,这对夫妇一定百年好合,一定一生幸福美满。先生常常有小礼物送给太太,太太时时刻刻不忘记先生,常常礼尚往来。用在一家,家和万事兴;用在公司行号则决定兴旺。有很多同修知道我在新加坡团结新加坡九个宗教,有人问:你用什么方法?我用四摄法。我们主动访问每一个宗教,送一份厚礼,常常往来,常常请客,每一次见面都有一点小礼物,绝对没有空手,这样人情愈来愈厚。这是四摄法第一条。

 

第二条是「爱语」,爱不是甜言蜜语,是真正的爱护,尊敬他、尊重他、爱护他,决定没有破坏,那么朋友的交情愈来愈厚。

 

第三条是「利行」,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对他有利益。

 

第四条是「同事」,这一条古大德多半讲众生喜爱什么,我们就跟他一起,这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今天的社会,我不敢这样讲法,他喜欢赌博,我能跟他去吗?他喜欢跳舞,我也行吗?不可以。所以我对于「同事」的讲法,是要跟圣人同事,跟佛菩萨同事,跟上帝、跟神同事。神圣们做什么事?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菩萨的事业,佛菩萨的事业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如何落实?方便。方是方法,方法有很多,不是一样的方法。便是便宜,用现在的话说,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最圆满的方法,当然因人、因事、因时而异,这是智慧。

 

像我们对小朋友有对小朋友的方法,对年轻人有对年轻人的方法,对妇女有对妇女的方法,对老人有对老人的方法,皆大欢喜,你成功了。把六波罗蜜用四摄法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哪有不圆满的道理!这不叫下学上达,那什么叫下学上达!佛法讲到最究竟处、最高明处,是接引众生往生净土,这是无比殊胜。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对世间一切法平等的尊重,圆满的包容。尤其大乘佛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所以古大德常讲,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只要你通达了,法法皆是,哪一法都是佛法。如果你迷了,没有一法是佛法。所以佛法只有觉迷,除觉迷之外没有界限,这是我们要明了的。最后一条:

 

【又有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道者,先天地而生,亘古今而常存。圣人得道之真以治身,以其绪余土苴治天下国家,岂不大哉。】

 

我想这个话是雍正所说的,说得好,真的『天下无二道』。这个「天下」包罗万象,包罗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类,佛家讲的九法界众生统统包括在其中。可是「天下无二道」,大道只有一个,大道是什么?我们前面讲过,太和。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管是哪个族群,不论是哪个宗教,都肯定这个道理,都肯定这个原理原则。『圣人无两心』,圣人是什么心?爱一切众生。基督教的经典《新旧约》,「上帝爱世人」,没有说爱哪个国家,不爱哪个国家;没有说爱哪个族群,不爱哪个族群。佛家的慈悲是对一切众生,连畜生、饿鬼、地狱都包括在其中,真诚、清净、慈悲对一切众生。对我有恩,我爱他;对我有怨,我也爱他,怨亲平等,这是真正的慈悲。有恩要报恩,有怨要化解,佛家讲求的是转变,转怨为亲,化敌为友,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永远不对立。前面说过,他跟我对立是他有分别、执著,他对我有误会,我明白圣贤之道,我要把心里的怨恨、对立完全化解成一片慈悲。所以诸佛菩萨、大圣大贤只有一个爱心,真诚的爱心,平等的爱心,清净的爱心,理智的爱心,不是感情的,所以称博爱,称大爱。

 

下面说,『盖道者,先天地而生』,「道」在佛法里讲就是本性、法性。大乘教里面,佛说宇宙之间一切法(包括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的来源是心现识变,所以经教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是讲十法界。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心善,境界就善;心不善,境界就不善。心善就现天堂,心不善就现地狱。天堂、地狱从哪里来的?是善念跟不善念变现出来的。这句话不难懂。如果世间每一个人都行善,都断恶修善,我们这个社会多么祥和,人与人之间都能互相包容、互相尊敬、互相爱护、互助合作,这个社会多美好,这就是天堂。如果每一个人心地不善,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都想占有、想控制,这个社会就变成地狱,别人苦自己也苦。

 

所以境界确实是自己心念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只要你有善恶念头,有分别、有执著,它就有。所以性是「先天地而生」,天地是它变现出来的。『亘古』,从古至今而常存,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换句话说,它不是对立的,自性里没有对立。因此我们心里有对立的念头就错了,与道就相违背,就是与自性相违背。

 

自性里没有分别、执著、妄想,哪来的对立?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与世出世间一切法对立的念头就不存在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用现在科学家讲的话,科学家不讲道,不讲性,科学家讲能量,跟佛法讲的性与道很接近,但是没有佛法与儒、道讲的精辟。物质是能量变的,物质还归到能量,这是最近科学家发现的。物质是有,有从哪来的?无中生有,有还是归无。我看到这些报告很欢喜,它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他讲空间是假的,在某种条件之下,空间不存在,空间不存在就是距离不存在,没有距离;时间不存在就没有先后,跟大乘佛法讲的一样,一真法界就是这种状况。

 

一真法界里没有空间、时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没有空间就是没有十方。法界只有一真,会变成我们现在感官感受的这个境界,这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变现出来的,这在佛家称为十法界。「十」不是数字,代表无量。科学家现在也发现宇宙是多维次的,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限度的,科学说无限度的空间,佛法讲无止境的法界,是一个意思。它从哪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变现出来的。现在科学家知道空间维次很多,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突破,可是在宗教里面早就突破了,宗教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因为空间维次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空间维次就突破了,所以定功愈深,突破的层面愈大,就是这个道理。

 

佛跟我们讲六道里有不同的空间维次,用什么方法突破?四禅八定,这是属于禅定,有八个层次的禅定。定功愈高,你往上提升就愈高,突破层次愈大,但是出不了三界六道。出三界六道要更高层次的禅定,《楞严经》讲九次第定,四禅八定再深一层就到第九定,第九定就超越六道轮回了,虽然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不了十法界。《华严经》上讲大乘圆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么分为四十一个等级?禅定层次不相同。把他们修行的定功分为四十一个等级,愈往上去,突破的空间维次愈大愈广。如来的果位是到了究竟圆满,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讲过去、未来,全在眼前,这是经典上所形容的如来境界。我们知道了、相信了,应当学习。

 

佛法并不是叫我们佛怎么说、菩萨怎么说,我们就相信。佛菩萨跟我们说他有方法,叫我们自己去亲证,这是符合现在人所讲的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我们要实证、证明,自己亲自证明才得真实的受用,不能证实就不得受用,你总是有疑惑。为什么不能证明?你没有依照他所说的方法去做。他的方法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没有遵守这个原理原则。这就是下学上达。

 

『圣人得道之真以治身』,这是圣人教化众生真正的目的。所以佛家有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他不相信,不能理解,不能依教奉行,虽然学佛,不能入佛境界。从最明显的现象看,他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享受放不下,这些东西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的清净心。真心是清净心,真心里面产生障碍就叫妄心,你的心是染污的。你心里面有疑虑、有怀疑、有顾虑、有妄想、有执著、有牵挂、有烦恼,你的心是染污的、不清净;有高下、有大小、有胜劣,你的心不平等。

 

所以诸位要晓得,真诚、清净、平等是真心。我们修行真的要想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定要听佛菩萨的教导,我们把这些东西放下,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用真心、真理、真实来治身,治身就是儒家讲的修身。修是修正,修正我们身心许多错误的做法,这样使自己向上提升、恢复自性,恢复自性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相好。不但人人自性当中本来具足,佛跟我们说,本来圆满,究竟圆满,一切众生平等,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究竟圆满的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这个我在讲席当中也常讲的。经教里常说的「智慧德相」,「德」就是能力、德能,「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相好,这是修学真正的目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2日19:53: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425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