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第1集|视频MP3文字|蔡礼旭老师主讲

 

由于周文王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的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统统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取下来,无时无刻都在照顾他的父亲。由于这分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所谓至诚感通,相信周武王那杯汤药跟一般人的汤药一不一样?一定不一样,因为那个有孝心加持,那个水的结晶都特别漂亮,喝下去特别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我们不要把很多事想得太复杂。

 

再来,周朝以「弟」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个哥哥,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个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当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他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个圣主之相。而他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这么疼爱这个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这么一上山,就没有再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诸位同修,他这么一让,尽了孝心,因为他要让父亲很好做事,不希望父亲因为他们两个兄弟而有所顾忌,没有传位给他的弟弟王季。所以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

 

这一让,成全了兄弟的情义,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事可以让兄弟不合?所以让出了孝,让出了弟,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为让出了这个王位,可以让周文王领导全国人民,所以是尽孝、尽弟、又尽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这些领导人为榜样,所以它的时代可以绵延八百多年。诸位同修,家庭的问题根本解决也在孝跟弟。我们对《弟子规》要很有信心,确确实实能够解决世界问题,能够解决佛法衰败的问题,解决社会、家庭的问题。

 

佛陀在《华严经》上的教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弟子规》也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为什么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现在不得受用?「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真正要放下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无量寿经》也教诲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诸位同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什么时候开始修?假如我们想说往生以后再修,这就是分别、执著;假如我们当下就把普贤菩萨的十愿,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样你往生一定会很有把握。因为西方这些菩萨一定会每天跟阿弥陀佛说,娑婆界已经有个普贤菩萨,我们赶快去把他接过来。

 

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诸位同修,礼敬诸佛,先对哪个诸佛开始礼敬?对!哪有不敬父母而敬他人?所以《孝经》里面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爱父母,而爱别人,这是违背德行,这是不正常的。当他对父母不孝敬,对你很好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你不要沾沾自喜,因为那是业障现前,冤亲债主都很有法术的,会有迷障出现。我在讲课当中会提到人生抉择很重要,你一抉择错了,可能人生会有很不好的影响,所以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诸位同修,我看你们也可能都有女儿,你们有没有教过她如何选择伴侣的方法?假如我们没教,她嫁不好,你也不能怪她;你要教导她,她才会判断。最好的法宝就是孝,当对方有孝心的时候,对你的爱、对你的关怀才是真实的。

 

我就问一些还没有结婚的朋友,我说假如有位男士,他追求妳追求了三年,对妳是有求必应,跟观世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妳半夜肚子饿了,只要打一通电话给他,他二话不说,勇猛精进就冲出去,把芝麻糊、杏仁糊就端到妳的面前来,不辞劳苦。只要他放假了,一定陪妳喝咖啡,陪妳爬山,游山玩水,但是就是从来没有陪过他父母喝过咖啡、爬过山。幸好妳祖宗有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刚好妳一个长辈认识他,就跑来提醒妳:他对父母不孝,妳自己考虑考虑要不要嫁!结果很多的女士,她还在那里犹豫半天,我说妳现在都犹豫,那真正遇到了,我看是凶多吉少。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当旁观都看不清,当局就麻烦了。

 

有些女士就说了,她说他会改,他可能会说:只要妳嫁给我,我一定把我所有的坏习惯都改过。我就跟这位女士说,我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多人都是抱着说「我要去改变对方」,所以嫁给他,嫁了以后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习惯成自然。一个人要真想改,只有他自己能决定,我们旁边只是个助缘而已。而当你是助缘的时候,又很强势的要他改,他就偏不改,所以你会累得半死。我们要找门当户对,要找思想、观念相近的,才能够来结这个法缘,结这个姻缘。所以,孝可以判断伴侣,当然孝也可以判断你所有交往的朋友,因为朋友有孝心,他对你的情义才是真实的。

 

「礼敬诸佛」一定是从我们的父母开始礼敬起。礼敬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所以《弟子规》第一句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的礼敬一定是落实在一切的言行之中。当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要观照自己,我们的存心是不是恭敬?还是回应一下,心里还有点不耐烦;我们要从起心动念去观照,从根本去下手。除了言语上的恭敬之外,在生活当中也点点滴滴的照顾,所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我们学冬温夏凊,《弟子规》只举了这一个事例。冬天天气凉,我们赶快帮父母温被子,让他睡的时候比较温暖;夏天比较热,我们把床先搧凉再睡。是不是对父母的关心就是这两件事?那我们就学呆了。我们要养父母之身,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从这几方面去尽心尽力,这就是真正落实礼敬父母。

 

礼敬诸佛,除了父母之外,我们还要礼敬谁?礼敬兄弟,礼敬长辈,所以「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真正对父母有孝心的人,绝对不会兄弟争吵,因为兄弟一争吵,谁最伤心?父母。真的一个人孝心开了,百善皆开,他兄弟绝对不会吵架。因为「德有伤,贻亲羞」,他出门在外与人相交,一定诚信待人,不然他社会的名声很不好,传到父母的耳里来,父母也会非常难过。所以,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礼敬诸佛,接着要礼敬所有的长辈,敬老尊贤。敬老尊贤也不能挂在口头上,所以《弟子规》教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要吃好吃的东西,当下是贪心,还是恭敬心,那就差很多。圣凡之分就在哪?一念之间。当我们在生活当中,在饮食需求当中,都是第一个先想到父母、长辈,那我们的礼敬就是真正落实。

 

除了父母、长辈要礼敬,还有哪些地方要礼敬?我们看《弟子规.谨》,「朝起早,夜眠迟」,对时间要不要恭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其实人对于自己时间会礼敬,那也是对父母、对师长的礼敬。因为这个身来自于父母,希望他能够用这个身立身行道,能够成就自己,进而光宗耀祖。这些态度才会延伸到他不敢虚掷光阴,浪费生命,所以时间要礼敬。「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对自己这个身也要礼敬,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又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个态度是对什么礼敬?是对一切的矿物、物质都礼敬。我们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把书本叠得整整齐齐,这也是在落实礼敬诸佛,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谨」也是落实礼敬诸佛。

 

再来「信」,「凡出言,信为先」,对自己的言语也要恭敬。其实对我们言语的恭敬,也是对他人的恭敬,因为言语假如伤害到别人,你对别人就没有恭敬之心。所谓「见未真,勿轻言」,当我们都还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就开始把话传出去,事实上已经对他人不敬;而且更重要的,也对自己的自性不恭敬,因为已经迷失了。「汎爱众」是对一切众生的爱护,一切众生的礼敬。「亲仁」,面对师长,面对善知识,一定要恭恭敬敬,依教奉行,这也是礼敬。最后「余力学文」,对我们所学的学问也要有恭敬之心,假如我们对学问不恭敬,对佛法的修学不恭敬,那可能就像李炳南老师说的,在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所以《弟子规》落实了礼敬诸佛。

 

《弟子规》也落实「称赞如来」。诸佛跟如来不一样,诸佛是在相上讲,如来是在性上、在心上讲。称赞如来,一定要随顺性德来称赞,所以我们要称赞别人也要有个标准,一个准则,不然有时候我们的称赞不只没有帮助对方,很有可能还害了对方。有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才四、五岁。所有看到她的长辈,眼睛都瞪得很大,然后接着就说:怎么有人可以眼睛长这样!鼻子长这样!嘴巴长这样!都长的这么刚刚好,漂亮得不得了。我们一个老师说,看到这个小女孩,都不敢再看第二眼,太漂亮了。所有的长辈都一直称赞她什么?称赞她的相貌,这样是不是称赞如来?不是。称赞她的才华、相貌只会增长她的傲慢心、她的贪心、她的虚荣之心。所以这个小女孩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就把镜子拿起来照一下,都不专心。所有的人看到她,她一定先重视什么?外表。

 

所以,我们称赞如来要随顺性德,《弟子规》就是个很好的标准。我们能够读诵、受持,你时时刻刻就能够提得起来,就知道依循这些德行去称赞他人。不然我们可能以善心行了恶事,那就不好。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0日08:46: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410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