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21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二一集)  201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07-0121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今天新年伊始,第一堂《论语》课,首先祝福大家新年吉祥!我想了八句话,留给大家做为祝福,先给大家奉献:「积德行善,福如东海;仁民爱物,寿比南山。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年年如意」。奉献给大家做为新年的祝福语。这八句话四对,前一句都是因,后一句都是果,要有因果,那个祝福才是真的。譬如说我们想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怎麽来?积德行孝而来,你修福才能得福。那你寿命呢?寿命要从仁慈心来,仁民爱物才能够延寿,这是所谓无畏布施。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孝道就是亲亲,对父母有爱敬之心,才能做到对人民百姓、对社会大众有仁慈心。进而再扩大,爱物,那是对一切众生,不仅是人,而且是一切物,动物、植物、矿物,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没有不爱的,那你的寿命就真的寿比南山。你能够诸恶莫作,就能够平安;众善奉行,你就能够吉祥如意。《尚书》上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它也讲到因果的道理,你能够行善,自然就能够吉祥;如果做不善的,损人利己,自然就会招感灾殃。「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简单几句话做为我们今天新年开始第一堂《论语》课的开场白,因为这个开场白跟今天要讲的这章《论语》有直接的关係。我们来看「季氏第十六篇」第八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在这裡告诉我们『君子有三畏』,畏是敬畏,不是说君子真的恐惧,这个畏也不是讲他自己害怕、恐惧,不是。前面我们读到《论语》,孔子也有一句话说,君子之道有三,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仁、勇是君子的三达德。所谓达德,是圣人之德,也是自性中本来具足的德能,叫性德。君子是在修行当中的人,不断的把自己污染的习性去除,恢复本来具有的本性。他所修的智仁勇,是依这个三者,三达德而修的。勇而不惧,君子无所畏惧,不忧、不惧、不惑,没有迷惑,也没有忧虑,没有畏惧。所以这裡孔子又说「君子有三畏」,这个畏肯定不是指畏惧。因为君子无私无我,没有什麽畏惧。如果有私心,执着这个「我」、这个身体,就会有贪生怕死的念头,这当然就会有畏惧。我们看到孔老夫子在陈蔡绝粮,绝粮七天,一般人这受不了,马上就得死。可是你看孔子,真的是不忧不惧,还在那裡弹琴唱歌,自得其乐。为什麽他不忧不惧?他无我。真正明白了身体不是我,身体好像一件衣服一样,是可以换的,而灵性是不灭的。君子要追求的是恢复自己的灵性,回归到真我本然的境界,这是成圣人。所以对这个身体、这副臭皮囊,不会特别捨不得,不会,没有放不下的。所以能够做到杀身以成仁,即使是死了也不在乎,成就仁的品德,因此大勇而无惧。

 

孔子在这裡讲三畏是什麽意思?这个畏是敬畏,不是畏惧。敬畏什麽?这裡讲到三种,『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所敬畏的第一个是「天命」,这是第一个我们所敬畏的。什麽叫天命?要讲得太深了,我们并不懂。《中庸》所谓的「天命之谓性」,这可是讲到宇宙的本体了。《中庸》开篇说的「天命之谓性」,就是讲宇宙是怎麽生成的。这个天是自性,自性纯真无妄。那命呢?命是妄的,真中起了妄,虚妄的念头起来了。妄念一起就产生境界,所以天命就是真妄和合而产生了宇宙万物。所谓的性就是指真妄和合的这个体,这个体佛家称为阿赖耶识。这个性做为宇宙的本体,现相那个根源,由什麽而生的?由我们一念不觉而生。

 

所以畏天命那是什麽?要处处觉照,不生妄念。知道一起妄念就堕入了境界当中,堕入了因果轮迴的这样一个规律当中。没有念头的时候一念不生,那你就是完全跟自性融合在一体,佛法称为常寂光。圣人证得这个境界了,这叫道,他要用道来证得这个境界。所以「率性之谓道」,随顺性德这叫道,随顺这个性叫道。「修道之谓教」,君子依这样的道而修,所修的是见性,回归到自性。因此起心动念不得不提高警觉,一念要是迷了,就在境界裡面出不来了。讲这个,或许很多人觉得很难懂,那我们换一个说法,讲得比较通俗易懂一些。天命就是因果,只要念头一动,就有境界产生,境界一现那决定就有因果。因果怎麽来的?因为我们有念念相续,所以境界在相续,因果在相续,循环不空,不可以不畏。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岂能不畏?《太上感应篇》开篇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要畏。真正畏惧因果报应,这种人也是觉悟的人,他深信因果,必定能够大明心性。因果跟心性是不二的,要证得心性必须从深信因果下手。那麽儒家讲求的因果,虽然没有道家、佛家讲得那麽多,但是它也有讲到。

 

《何晏集解》,这是三国时代的经学家何晏,他有一部《论语集解》就讲到,「天命顺之则吉,逆之则凶」。这裡的天命就是讲自性的性德。我们能够随顺自性性德,这就吉祥。如果我们逆着性德,违背性德,这就凶,所以可畏。因此起心动念就得想一想,我到底这个念头是顺性德还是逆性德,儒家讲的是顺天理还是逆天理。天理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个天理跟自己良心是相应的,要去学吗?其实不需要去学,它是自性本有的,每个人自己他就知道,这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谓的「致良知」。譬如说你能够爱人,能够尊敬人,这就是性德。你需要学习吗?这是好事,不用,一个小孩都懂得,你爱他,他给你笑脸看;你打他,他就哭闹,他就跟你起怨恨的那种态度,他就会反应,没人教他,他自然就会了,这叫性德,天生就懂。这是什麽?人的良知,不用学就会的,本来就有的,叫天良。所以做一事的时候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这样做对不对、该不该?就懂了。你能顺着自己的良心,就能顺着天命,就是顺着天理。那麽你能顺天命、天理,你自然就得吉祥,反之就凶。

 

《皇疏》举《尚书.伊训》来解释,《皇疏》是皇侃,南北朝的经学家,他有《论语义疏》,他这个疏,就是注解。他举了《尚书.伊训篇》这篇文当中的一句话来解释,「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刚才我们也提到。吉祥和灾殃,全在我们自心的感召,我们的言语造作的感召。假如我们身口意三业的造作都是善的,那你不用考虑了,肯定你会吉祥,这随顺天理。如果逆着天理做了不善的,那就肯定获得灾殃。这灾殃各种各样,天灾的、人祸的、意外的,等等。那麽这种道理可以说不言而喻。我们冷静观察一下周遭发生的人事,真的就很清楚了。譬如说,如果一个人谋财害命,那他自己肯定是得到破家亡身的果报。我们冷静观察一下,事实就在眼前。有的是法律所不容他,他谋财害命,法律惩处他、制裁他,他就破家亡身了。有的可能他福报很大,法律没有办法制裁他,阳间的法律允许。我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你是开赌场的,像这个很多地方是允许,像新加坡允许开赌场,澳门允许开赌场,这是法律允许,没有制裁。可是赌博业也是谋财害命,多少人来赌博到最后他跳楼,他倾家荡产,这不是谋财害命吗?所以你就看看那些开赌场的人,你就晓得了,他还没死,不用别人,他的那些儿女们,他的这些姨太太们,就把他的家给破掉了,他也会一样破家亡身。所以「作不善降之百殃」,最后即使是亿万家财,富可敌国了,又怎麽样?走的时候还是空手而去,只留下无量的怨悔、悔恨。我们知道带着这种悔恨心去死的,肯定是到三恶道。而你去看看他的家财,绝对不超过一代就会败光,这叫凶财。你在旁边冷眼观察观察,你就都明白了。

 

《刘氏正义》,这是刘宝楠先生,清朝的大儒,他有一个《论语正义》,这是一部非常完整的关于《论语》注释的着作。他也举了《周易.坤.文言》,这是孔老夫子对坤卦的解释,说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这个话我们耳熟能详,积善的家庭必定有馀福,庆就是福。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很有成就的人,你仔细推敲一下他的家族史,祖上必定是有德的人。如果他自己更能够好好的修德行善,他能够保持家业,并且能发扬光大。你看宋朝范仲淹先生,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的是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出将入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他把自己的俸禄统统拿出来布施、济贫,帮助那些穷苦的读书人。他办义学,还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到他自己走的时候,家裡都布施光了,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可是你看他的四个儿子,全都做到了公卿侍郎,大官。范纯仁是他儿子,做了宰相,跟他一样。范家千年都不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那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这个馀庆、馀殃都是给子孙的。如果造作不善,自己的子孙要还债,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所以,如果是靠不善的行为发家的,后代肯定破家。一般讲富不过三代,更何况积不善之家?

 

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过一本书,叫《保富法》,印光大师也鑑定过的。《保富法》裡面讲了一个故事,这本书专门就是写聂云台先生所见到的所谓豪门贵族兴衰的这些故事。其中上海有一个盐商,而且是盐商领袖,姓周,叫周翁。盐商是很有钱的,他积攒的家财三千万银元。当时清朝末年湖南出现灾情,朝廷下令让这些富商们都捐资赈济灾民。这个周翁他的湘潭分号的经理,就是湖南分公司的经理,就捐了五百两银子。结果周翁就很不高兴,怎麽捐了这麽多?自己家财万贯,连这五百两都不肯捐出去。人家问他怎麽发家的?他说,只是积而不用。他就是积财,不肯布施。要知道那个时代的人很苦,人家处于飢寒交迫之中,我们竟然吃喝享受,家财万贯,那不仅人怨,连天都会怒。你看周翁死了以后,留下三千万银元,子孙十房分了家,各人平均都有三百万银元。结果不到十年,这每一家全部都当完了,个个都破家,没有一个能够留下来的。所以什麽叫不善?见死不救,不能够去帮助别人,这就是不善、不仁,为富不仁,所以必有馀殃。这个馀殃不用很久,十年之内就见到了。馀,这个字用得很妙,馀是对子孙而言。除了馀之外还有那个根本,还有本庆、本殃,那谁来受?他自己。怎麽受,人都死了还能受吗?能,人死了灵魂没灭,还会投胎,还在轮迴,继续受他的灾殃,这叫本殃。馀殃是给他的那一生的子孙受,那是什麽?子孙都是感召来的,他所感召的都是没福报的子孙,把他家给败完了,没有德的、没有福的那些子孙就来了。要是真正有福有德的,他自己有福有德,感召的子孙也是有福有德,所以看到子孙受他的馀庆。实际上他自己受的本庆本福,那才是大!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14: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6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