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一六七集) 199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2-045-0167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偈颂的第一首:
【如来广大遍法界。于诸众生悉平等。普应群情阐妙门。令入难思清淨法。】
昨天我们学习这首偈意犹未尽,与我们的修学、生活,实在讲非常重要。我们人生在世,最根本的就是观念,所谓是人生观、宇宙观,你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决定你这一生的吉凶祸福,幸福与否都决定在这个因素上。如果我们的观察、看法是正确的,我们的生活真正能过得幸福、究竟、美满;如果我们的观察错误,有偏差,生活就过得很辛苦,过得很不如意。正确与否以什麽做标准,这一点很重要。佛告诉我们是以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标准,《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你的看法、想法与一切法的真相完全符合,这个人生宇宙观就是正确的;如果与事实真相有了偏差,你的宇宙人生观就不正确。所以佛法的教学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
宇宙万法事实真相佛见到了,为我们说出。佛告诉我们,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证得;换句话说,都应该要见到的。为什麽众生见不到?佛家的术语说,众生迷失了自性,自性就是真相。为什麽迷了?在这个地方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观念就是有自己,一切都是以自己为本位来观察宇宙人生,于是就产生偏差,就产生错觉,这是佛法讲的我执。也许有人说,全世界的人,不但现代人,过去人、未来的人,哪一个人不把这个身体认作我?所有一切人类都是这样说法,都是这个看法,这个看法、说法难道有错误吗?大家都错了不就对了吗?这个话似是而非。大家都这麽看法还是错的,错总归是错误,不能说大家都是这个看法,大家都错就对了,这个话在佛法裡面讲是讲不通的;世法裡也许能有几分相应,在佛法是决定不相应。
佛教给我们,如何才能够发现宇宙人生真相,佛是怎麽发现的?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佛是谁教给他的?他怎麽发现的?我们从整个佛法来观察,佛是从甚深禅定当中发现的,而这个禅定是真实究竟圆满无上的禅定,没有比这个禅定更高更深的,这个定中所见到的境界真实。我们晓得,禅定每一个阶段都有境界,这是我们熟知的,小定有小境界,大定有大境界,随着禅定功夫的浅深,他所见到的境界不一样。佛所入的禅定深,所以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将这些经验告诉我们,他能够见到,我们也能见到,并不是说这种境界只有他能见到,圆满的智慧德能只有他才有,别人没有,佛没有这个说法,佛说一切众生智慧德能完全平等,问题是你有没有去做。因此佛提出让我们建立纯正宇宙人生观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学,他是运用这种方法证得的,非常有效果。戒学是讲方法,我们常讲合情合理的方法,这属于戒学,因戒才得定。
如果与情理不相应的方法,他也能得定,那个定是邪定,不是正定,正定一定是合情合理,诸位要明瞭这个事实。你们想想最近在报纸上看到的法轮功,它就不是属于正定。怎麽晓得它不是属于正定?至少我们很明显能够觉察它,它违背人情,修这个法让人家庭不和睦,生病不要求医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们佛法不是这样说的,佛法生病你要找医生。佛法讲得清楚,病有三种根源,生理上的疾病,你不找医生你找谁?冤家债主找到身上,那种病还是要找医生,医生能不能治得好?治不好,但是可以减轻痛苦,你如果要减轻痛苦的话,还是离不开药物的治疗。冤亲债主的病要怎样才能断根?调解,真正找到高明修行人,能够超越时空,他给你调解,你跟冤家债主,他给你调解,调解大多数,绝对大多数,他都能接受,接受他就离开了。最明显的例子,像《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他遇到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对方接受就离开了,他人面疮就好了。冤家债主找到的时候,虽然是病不能好,藉药物可以减轻痛苦,这是一定道理。
所以佛教给我们的,诸位仔细想想,合情合理合法,这叫正法。如果深一层说,与法性相应的,与自然法则相应的,这属于正法;违背自然法则,违背法性,那就是邪法,这是大乘经上所建立的标准。什麽是自然的法则?清淨平等是自然的法则,我们也可以加上,真诚清淨平等是自然的法则,正觉慈悲是性德;性德裡面,我们讲的这十个字统统具足: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用佛家的术语来说,有情众生所具备的。无情众生呢?无情众生也是自性变现的,它也具足性德的一部分,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不是很明显,但是真诚清淨平等很明显。与这个相应,这是正法,正定。正法是什麽?是戒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个慧是正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世间人聪明智慧,他因为缺少戒定的基础,那个智慧叫世智辩聪,在佛法裡称为邪慧,用正邪两个字来区别。邪慧绝对不是贬低别人,佛菩萨说法,如果有轻视别人、贬低别人,他是凡夫,他决定不是圣人。为什麽?他还有分别执着。我们晓得,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是清淨平等心,决定没有高下之心,为了帮助众生觉悟,不得已说一个正邪。尤其佛法讲到究竟处说得好,邪正不二,那还有什麽好争执的?为什麽说邪正不二,邪正是一桩事情?正是你与法性相应,邪是与法性不相应,法性本身没有相应不相应,相应不相应在人情,不是在法性,所以从法性上讲是无邪亦无正,这才说得圆满,说得我们心服口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