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第12集 视频+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底下也讲,这都是讲德,我们也反省反省自己的德怎麽样?这裡说,『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兼」就是还有,不仅自己不能积功累行,还加上不耐烦,事情多了就会烦躁,人没有耐心、心浮气躁,这就没有厚福。你看要做大事的人、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都很能耐烦做事,再多的工作、再繁重的劳务,他都能够承受,我们讲承受量很大。这就是他福报大,也就是说他的心量大,量大福大;如果心量不大,他就不能耐烦。从这裡就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福报,能耐烦的人福报就大。「不能容人」,这也是量太小,不能包容别人,当别人有一点毛病习气的时候,我自己就受不了、就要排斥,把人赶走,或者是批评,这些都是肚量太小了。跟人起对立、起冲突、起矛盾,自己不能包容,也就不能容福了,就像一个容器,这容器很浅、很小,它装东西就装不了。所以,所谓有容乃大,你能够包容人、包容事,能耐烦就是包容事、包容物,这样你就有福报。所以为人不能够尖酸刻薄,不能够总看人的缺点、毛病,不能够老批评人,心裡批评都不对,更何况还要挂在嘴上?我们批评人的时候,人家听了多难过,想想自己如果被别人批评、被别人骂,是不是也很难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恕之道,仁者爱人,恕者就是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常常都能够换位思考,想别人,从别人的角度来想,「如果别人这麽对我,我能不能受得了?」换位思考,你自然就能培养爱心,肚量就愈来愈大,就愈来愈包容,愈包容你的福就愈大。可能你未必很有才智、很有能力,但是你能包容,你就能成就大业。

 

你看三国时代刘备怎麽起家?他其实本事并不算很大,文他也没有很多的韬略,武他也不是很能够打仗,但是他就是能容人。所以文有诸葛亮,武有张飞、关公、赵云这些大将替他卖命,对他非常尊重,就是因为他能容。每个人都有缺点,譬如说像张飞,莽撞,有时候很无礼;关公很有个性,关羽关云长,很有个性的人。你要是不能够跟他相容,那他就不可能为你卖命。所以刘备是福报大,他能做帝王,大家都俯首称臣。所以佛家特别讲究要能容,你到寺院裡面,一进门,天王殿,正对着就是弥勒菩萨像。中国弥勒菩萨造像是布袋和尚的像,大肚子、笑呵呵,两边对联写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很多寺院都有这副对联。能够容纳天下难容的事,他能忍辱;笑呵呵,没有烦恼。那些烦恼的人就是不耐烦剧,可笑之人,这叫自寻烦恼,就是你自己不肯容,你就自寻烦恼。跟人起对立,实际上就是跟自己起对立,不知道人我一体。所以弥勒菩萨福德无边,大慈菩萨,福报最大的就是他,为什麽?就是因为能容。肚子大就是表示他肚量大,对人都笑呵呵,绝不对立。你要修成他那种相,这就是福相。

 

下面说,『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这些我们知识分子比较容易犯,包括我自己。我想想了凡先生,他的毛病全是我身上的毛病。我也不是很耐烦,现在还好一些,十年前的我,那真的是跟了凡先生当时一模一样,甚至还有过之,不能耐烦、不能容人,很容易跟人生气、起烦恼。而且「时或以才智盖人」,时是时常,或是有时,就是经常凭自己的一点才智去压制别人,有点才华、有点小聪明智慧,就会挖苦人、嘲笑人、评判人,甚至是障碍人、压制人、逞能,这都是薄福之相。厚福的人即使有才智,都收敛,所谓是韬光养晦,不露出来,养自己的谦德。谦能受福,愈谦虚的人福报愈大,所谓「谦受益,满招损」,满是什麽?他以才智盖人,傲慢,有一点才华就看不起人。「直心直行」,这个直是贬义的,跟《维摩诘经》裡讲的「直心是道场」那个直是完全不同。《维摩诘经》讲直心是道场,是讲真诚心,没有虚伪、没有妄念,这样的真诚的心地是直心、是菩提心。这裡直心直行是讲什麽?为人鲁莽,直来直去,不懂得审时度势、不懂人情事理、不知道察言观色、不懂得进退,就是这种人。直心直行,想了就说,想起来就做,根本不考虑这事情该不该做、这个话该不该说,很放肆、很随意。可能这话一说出来,人家听了心裡就会很难过,伤人了。轻言妄谈、随便讲话、口没遮拦,所以说的话刺伤了别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无意当中就结下了怨,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你讲这句话,他心裡就觉得很生气、很怨恨,外表未必会表现出来,但是那个怨恨的根就种下去了,将来有一天他找到机会就会报复。有时候轻言妄谈、随便说话可能把人家的隐私给揭发了,人家就会把你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就要把你拔掉,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例子。

 

你看《三国演义》裡面就讲到杨修之死,我以前读《三国演义》就觉得很感叹,杨修是曹操底下的一个官,官并不大,人很聪明。结果曹操有一次打仗,打了好几个月打不下来,心裡就想退兵,但是又不好说出来,因为怕动摇军心。他在反反覆覆思考的时候,有人来问曹操,「今天晚上军营裡面用什麽暗号?」他看到自己盘中,他吃饭的时候吃的那个鸡肋骨,他就随口说了「鸡肋」做这个代号。结果就传下去了,杨修一听,鸡肋,就跟大家讲,「我们准备打包、装行李,我们快要走了,要退兵了」,他听出来了。为什麽?因为鸡肋那个肋骨的地方只有骨头,没什麽肉,丢了很可惜,吃下去又没什麽肉,没什麽肉感,这叫进退两难,杨修听出曹操这个意思来了,所以就跟大家讲「我们要准备退兵了」,你看轻言妄谈。结果曹操当时巡军营,看到很多人正在打包准备走,心裡一惊,就问,「谁让他们走的,谁让他们打包?」传出来就是杨修。结果唤杨修过来问,「你为什麽这样说话,动摇军心?」杨修说,「你不是叫我们准备打包吗?你鸡肋就是这个意思」。说得没错,但是曹操很不欢喜,曹操是个多疑之人,他很不愿意自己私下裡的想法被人揭穿,所以后来就把杨修给杀了。杨修之死说明什麽?直心直行、轻言妄谈,给自己带来祸患。

 

『凡此皆薄福之相也』,所以孔老夫子在《论语》裡面多次劝我们要慎言,讲话一定要注意,不能够乱说、不能够多说,言语愈少愈好,说话少自然就少说错话,有时候一句错话可能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祸害。特别是大人物不能乱说话,招来很多毁谤、陷害,往往都是说错话导致的。一言说出口,可能终身都会被这几个说错的话折磨,人家就拿这个话做为把柄来攻击。这一点,师父,还有我的剃度恩师畅怀老法师,都多次提醒我,因为我这个人就容易犯那个轻言妄谈的毛病。特别是现在我们讲经弘法都录影了,要是说错一句话就录上来了,终身都得负责任,而且影响面是全世界,真是太可怕了。如果说错了意思,那因果也背得很大,古人有所谓「下错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真的有这麽一个例子,讲错一个字,结果果报是堕了五百世的畜生道做狐狸。不仅是语言,文字也一样,文字也不可以随便,就是要认真、要负责、要非常慎重。所以我们将来要弘法,不仅是我自己注意,我们大家都得注意,大家如果听到我讲的哪句话错了,或者是写的这些文章裡的哪个字错了,或者表达不好,赶紧得提醒我,我现在是练讲,得赶紧改,讲得不妥的地方现在可以剪掉,这样的话将来才少祸害。了凡先生自己反省有这麽多的过失,都是薄福的相,所以『岂宜科第哉』,岂能得到科第?「宜」就是应该,怎麽可能应该得科第、得功名?所以他自己也就服气了,确实他没有这个福。底下又讲到他一生无子的相: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捨己救人。又多言耗气。喜饮烁精。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皆宜无子。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这裡也讲了他好几种过失,说他为什麽不应该有儿女。世间人多半成家都希望有儿女,能够养儿防老,将来留有后代继承家道、家业,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想法。特别是古代,非常注重香火的维繫,这是对祖宗要有个交待。甚至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后代看得很重。当然这个后不是说你能生他,生出来了,这叫有后,不能这麽讲;如果生出他来,你没把他教好,也是无后,甚至你惯坏他,他成了一个败家子,那还不如无后。无后还没人去给你败家;你生个败家子,把家都败光,把自己气死了。所以《无量寿经》上讲「譬如怨家,不如无子」,生了个怨家出来还不如无子。所以教育他很重要,即使前生有怨,你好好教育、用圣贤教育,也能让他回心转意,不会起坏念头。了凡先生确实很希望得儿女,但是反省反省自己,也觉得不应该得。他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这是通过自然现象来讲一番道理。你看大地,污秽的地方往往生物多,虫蚁,种种的这些小生灵、小动物,往往就是从那个秽土裡面生长的,秽土就是养分多。乃至以前我跟我爷爷住农村的时候,我爷爷种菜,每天把尿桶(厕所裡的那个装大小便的桶)担到菜地裡面去淋菜。过去都是用这做肥料,它可以生长蔬菜,长得很好,天然肥料。那个土就得这样的臭秽,它才能够让蔬菜长得好。所以能够包容污秽,你才能够生养。『水之清者常无鱼』,水裡头很清的,清澈见底的,一般很少鱼在那裡生长,这是自然现象。往往水比较污浊的、看不见底的,裡头很多鱼,泥鳅什麽都有,这个我们是常见的,不难懂。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4日14:29: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18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