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智慧从哪裡开?(视频+文字)(菁华开示)

admin 菁华开示评论阅读模式

智慧从哪裡开?(有影片)

 

http://ww.wmfjt.com/programs/view/4bl_HBckKaQ/?resourceId=0_06_02_99

 

 

《百法》裡面给我们讲二十六个烦恼,根本烦恼六个,贪瞋痴慢疑这五个,后面加一个恶见,恶见就是见惑,把见惑变成一条,合前面五个叫根本烦恼,所有烦恼都是从它生的。「谓无始以来,积集重惑」,迷惑一世比一世严重;换句话说,你不能提升,你决定往下堕落。

 

你说我保在中间不动,保不住,不是升就是降,而且确实升得少、降得多。我们看到这个现象,从历史上来观察,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教育就非常重要,佛菩萨、圣贤全都是把教育摆在第一位。为什麽?教他,他清楚了,搞明白了,他能往上提升;他要不清楚,一定随着烦恼转,随着烦恼习气转肯定往下降。

 

教什麽?真的是戒定慧三学。戒的目的是帮助你得定,这是真正目的;定的目的是帮助你开智慧,所以真正的目的是智慧。智慧从哪裡开?决定是戒定。不是你读的东西多、学的东西多,那些,孔子说的「记问之学」,记得再多「不足以为人师」。为什麽?你做不到,知道得很多做不到。

 

所以今天学佛变成什麽?全是佛学,学的佛教的知识,不是如来所说的真实义,是什麽?全是自己的意思,那怎麽行?不管用。开悟之后不一样了,开悟之后你展开经卷是自己自性流出来的意思,那是真的。因为我们的自性跟佛是一个自性,不是两个。

 

所以佛从自性裡流出来的,我们从自性流出智慧来解它。不一样!那你要有智慧一定有定,定是什麽?经题上的清淨、平等是定,清淨是小乘的定,平等是大乘定,后面那个觉是智慧,那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持戒可以得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

 

所以说为什麽要持戒?不是说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是,那是附带的,那不是第一个目的,那是以后的目的,附带的,真正的目的是得禅定、得三昧。三昧是枢纽,不是目的,从三昧开智慧,叫大彻大悟,这叫三学。

 

我们要不要开智慧?要不要入佛境界?要入佛境界一定要走这个路子,持戒、得定、开悟,没有第二个路子好走。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学戒、学定。定叫三昧,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叫念佛三昧,用《华严经》的方法叫华严三昧,用《法华经》的方法叫法华三昧。

 

三昧是一样的,你用什麽方法得到三昧不一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成三昧。所以佛才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要你一心专注。同时学几门很难,很不容易成就,一定要一门。这个现在人又不相信。一门真通了,一切就通了;一门不通,一切都不通。那我就多学几门,多学几门,门门都不通。

 

惠能大师给我们最好的榜样,他做出给我们看。大家知道,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他一生只听一次经,五祖忍和尚,在方丈室裡头,半夜三更给他讲《金刚经》,就那麽一次。他一次就行了,一次没讲完,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他有没有持戒?有。从哪裡看出来?从他待人接物,从他那种谦卑,对待一切人的恭敬,平等的恭敬,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人,从他那个善良、真诚,那都是持戒。

 

他有没有得定?有,他得三昧,他心裡头没有妄想。怎麽知道?如果有妄想,神秀那首偈子他看不出毛病。我们都觉得作得很好,「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好!五祖也讚歎,劝大家依这个偈子去修。可是他一听人念这个偈子,立刻就晓得没悟,还是凡夫。

 

他把那个偈子改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什麽?定慧,超过他了。要是讲经教这个东西他不如人,讲悟入真实境界他超过。五祖当时把他否定了,没开悟,也没有开悟。这是什麽?保护他,怕人害他。这嫉妒障碍多重,一千四百年前的事情。现在更严重了,你想出人头地,一脚就把你踩死了。

 

所以自己要懂得保护,要学得像六祖惠能一样,谦下、谦卑,对人尊重,表现出来的是愚痴,叫愚不可及。所以这个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有大道理在裡头,不能不知道。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科注(第二七四集)2012/4/5 档名:02-037-0274

 

jingkong法师:智慧从哪裡开?(视频+文字)(菁华开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31日09:52: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1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