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72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七十二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72

第72集A

第72集B

请掀开经本四十九面第二行: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这是经文说到两种破解,这一段是讲破和合性。佛的问意是举前尘,所谓『前尘问汝』,就是上面一段经文所说的,「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这个实在讲只是世间众生的妄想。所谓『诸因缘性』,是比喻里面目眚中事,目眚一边的事情。『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是指八识之体名和合识,所谓真妄和合、染净和合。『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是无始劫的妄想,以为菩提心也是从和合起的,这是大错特错。诸位要晓得,八识是妄心,在百法里面给我们讲是有为法,阿赖耶识是有为法。菩提心是无为法里面的真如无为,这是我们必须搞清楚,不能发生误会。我们讲八识是「和合起者」,讲得过去;真如无为、真实的觉心,你要说它是和合起者,这是妄想,这是错误的。经里面讲不和合,实在说和合跟不和合都加不上,为什么?说出来都是相对的,而菩提觉心是超越相对,不是相对的。佛为什么又讲不和合?这里头也有个道理,讲不和合是随顺众生说,须离烦恼习气才能证得菩提。这一句实在说,就是把我们修学的纲领提出来,我们不是想证菩提吗?我们念佛不是想得一心不乱吗?你就得要记住,烦恼习气要不能够离开、不能够放下,就是修三大阿僧祇劫,也证不了菩提,也得不了一心。学佛的人,我们讲修行人,总要记住自己第一桩大事,那就是要圆满我们自己所修所学的目标,在圆满证得菩提涅槃、圆满证得一心不乱,这是我们第一桩大事。为了这桩大事,再给诸位说,其余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把它舍掉,都要把它放下。这样的话,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不知道说过多少遍,我们依然是放不下。放不下那就是烦恼习气起现行,适合自己心意,喜欢得不得了;违背自己意思,瞋恚心就生起来,就一肚子不高兴,这就是烦恼习气,障碍一心、障碍菩提,诸位修学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我们天天念佛,人家念佛一声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佛经上说的,不是假话;而我们念八十万声佛号,恐怕一个罪都灭不掉,这什么道理?《西方确指》说得很好,念佛要有佛心。《西方确指》告诉念大悲咒的人,念大悲咒要紧的要有大悲心,没有大悲心念大悲咒有口无心,不灵。由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联想得到,念阿弥陀佛那就要有阿弥陀心。阿弥陀是什么意思?这是我们学佛的人,尤其常常在我们这个讲座多少能晓得一点,阿弥陀是梵语,翻成中国是无量的意思,佛是觉。换句话说,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量是无量无边,一切境界里面觉而不迷,用这个心去念阿弥陀佛是念念觉、念念无量,正是经论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位想想,你怎么不证菩提!你怎么不得一心!如果这个世间什么大事、小事都要斤斤计较,都要执着较量,烦恼习气不肯放下,诸位想想,我们佛号念得怎么会相应?

 

念观世音菩萨,要生大慈悲心、要生清净心,观世音菩萨自修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大慈大悲,所以心与口要相应。不但是密宗里面讲的三密相应,念佛法门,一显一密也要求三密相应,但是它不是说结手印,心口相应,我们所作所为、行为要相应,心、口、身行统统要相应,这样才叫做念佛人,这样念佛才会有成就,才能够把烦恼习气念断。见思烦恼习气念断,就得事一心不乱;无明也念断几分,那就是证得理一心不乱,要这个念法。并不是说我们不如古人,实在讲我们不得法,古人是心、口、行完全相应的念,所以念不久人家就得一心,就明心见性;我们是心、口、行统统不相应,这样念一生,不要说是一心没有念到,功夫成一片都做不到,你看这个多苦!

 

反过来我们再看,六道轮回生死不断,这是什么?这就是烦恼之所缠缚,有烦恼就有生死,这是佛在此地讲和合的意思。现在既然发心修无上菩提,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真正了解烦恼性空即是菩提妙智,哪来的和合相?这个地方就得要用般若观照的功夫,可是真正能提得起般若观照,实在也不多见。别人是不是能提起,要记住,不关自己的事情,要紧的就是自己能不能提起,这个才重要。所以《华严》里面的表法,你看修行人,修无上菩提的就一个人,就善财一个人。这就是做出一个榜样给我们看,他人如不如法不是我的事情,学佛得一个人学。这个话我们在讲席里也不晓得讲了多少遍,时时提醒同修们,除自己之外,一切的境缘都是善友、都是佛菩萨,这样你的道业一生成就。再给诸位说,《华严》的好处妙处就在此,遇到恶人、冤家,那是佛菩萨、那是甘露火王、那是胜热婆罗门用这些方法来考验我的。甚至外道,五十三参里面外道有不少位,善人、恶人、外道,以及世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在一个修一乘大法的人的眼目之中,全是佛菩萨、全是善知识。所以,善财童子一生成佛。

 

这就好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读书,老师有的很慈悲、很爱护你,也有老师很凶、很恶,常常来找麻烦,无故来处罚你,那还是老师,这样的学生才能成就得了。我们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认识,这就是没有智慧。观照的智慧,就是把一切境界都照空,一切境界都是佛境界。《法华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十如是,那就是般若观照之下的真实相,《金刚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法华经》里面讲的「十如是」,从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到如是本末究竟,天台大师把它开演成为百界千如,在华严会上那就是一真法界,在净土里面那是常寂光净土。我们想想,我们是怎么做功夫?我们是怎么修法?这些大经大论天天都围在我们周边转,如果要是不得受用,这真是苦!这是古人所谓当面错过,「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当面错过,你想可惜不可惜?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21:31: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43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