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入门(第28集)刘克雄教授主讲

admin 汉字入门评论阅读模式
摘要教授:造字非一人一时一地,因此会造出同样的意思而字形不同,字音会可能有三种状况:第一,同音;第二,双声;第三,叠韵。

汉字入门(刘克雄教授主讲) ◎ 2015.8.2 启讲于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编号: 56-181 / 共 32 次讲演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

教授:造字非一人一时一地,因此会造出同样的意思而字形不同,字音会可能有三种状况:第一,同音;第二,双声;第三,叠韵。由于造字的人、地、时不同,所以会产生字形不同、字义相同、字音相近的文字,这两者彼此互相的训释、解释,叫做转注。清楚了吗?这是「六书」裡面,我们说四体二用。四体是什麽?告诉我:

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教授:好,这是四种造字的方法。二用是什麽?

学生:转注、假借。

教授:就是运用文字的方法。转注我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也很清楚了,这些例子同学们也自己多看看。接下来我们介绍「假借」。树师,妳读一遍:

学生读诵:假借

《说文解字序》:「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所谓假借,就是在记录语言时,因为同音多同义,借用已造出的同音文字,代替未造出的文字。所谓「本无其字」,是表示语言上已有这种词彙,可是文字的形体未曾造出。所谓「依声托事」,是指记录语言时,依靠同声音的文字,来寄託一下会说不会写的意思。「本无其字」是指字形而言;「依声托事」是指字音而言。段玉裁:「如汉人谓县令曰令长;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本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其字,而由发号久远之意引申辗转而为之,是谓假借。」

假借的开始,虽然是本无其字依声託事,可到了后来,本来已有的字,在记录语言时,因为一时想不起来本字,或甲地不知乙地已造出此字,或用字当时的人,不知古代已有此字,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来代替,也叫做假借;甚至用了错别字,也冒充为假借。这是假借演变的过程。我们分为以下三种:

一、本无其字的假借。

段氏举许书用「以为」者来解说各字为例,其《说文解字序》注中说:「许书凡言以为者,用彼为此也。如,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而以为行来之来。乌,孝鸟也,而以为乌呼字。朋,古文凤,神鸟也,而以为朋党字。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也,而人以为称。韦,相背也,而以为皮革。西,鸟在巢上也,而以为东西之西。言以为者凡六,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之证明。」《说文》九千字中,几乎每个字除本义外,都有「引申辗转而为之」的假借义,因此,依段氏之见,这些假借义如不曾另造本字,都可以认为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教授:好,暂时到这。《说文序》解释假借,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他举例令长是也,这是在序裡面我们看到。段注他举出《说文》裡面「凡言以为者」,认为是假借,本无其字的假借;他又举出在《说文》中有六个字,许慎解释有「以为」这两个字。譬如最明显的「西」,「鸟在巢上也,而以为东西之西」。这个我们说过:

板书:

本是象形,鸟在哪裡?

学生:巢上。

教授:牠在巢上是干嘛?想睡觉,休息了。白天出来觅食,飞了一天累了,回家休息。本意是鸟在巢上,被借为方向的西。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字,你不会想起它是鸟在巢上休息的意思;你看到它,你只记得是东西南北方向的西。所以,后人想要再用到鸟在巢上休息的时候,他就再造一个字:

板书:栖

ㄑㄧ,还有个写法:

板书:栖

ㄑㄧ,休息,栖。本是栖息,借为方向东西,这是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个清楚吗?许慎举的是「令长是也」,跟这个同义本无其字,这是假借裡面的一种。除了这个本无其字的假借以外,第二是「本有其字」。妳读一遍,「本有其字」。

学生读诵:二、本有其字的假借。

本有其字的假借,原于记录语言时,仓促间想不起本字,于是就用同音的字来代替。段氏荟萃《说文》中言「古文以为」的字为例,于《说文解字序》注中说:「其云古文以为者,『洒』下云:古文以为洒埽字;『疋(ㄕㄨ)』下云:古文以为《诗.大雅》字;『丂』下云:古文以为巧字;『臤』下云:古文以为贤字…」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古文及经典古字,因为声近义通的缘故,往往本字现存,偏不用本字,而用同音的假借字,学者改本字读它,就怡然理顺。照借字读它,却以文害辞。所以汉代经师作注,有「读为」之例,有「读曰」之例,都是把本有其字的假借字改回本字。

教授:好,我们先说明这个本有其字的假借。譬如我们这裡举的最后那个「臤」,段注说「古文以为贤字」,也就是说本有贤字,而古文它借臤为贤。

板书:贤 臤

《说文》裡面说「古文以为」,譬如这个字「臤」底下,它说古文以为:

板书:古文以为贤字

这是说古文本有贤字,而借用臤为贤。古文以为,本有贤字,而借用臤为贤。其他例都一样。汉代经师作注,有「读为」、有「读曰」这种例子。

板书:读为 读曰

汉代经师,像郑玄,他注经往往说,臤读为贤。

板书:臤读为贤

或者说臤读曰贤,就是把假借字(臤)改回本字(贤),明白吗?所以读曰、读为是改回本字。接下来看,第三「别字自冒为假借」。

学生读诵:三、别字自冒为假借。

在某一时期,约定俗成的使用某字代表某种语言,就假借者约定俗成的某字来表达。这种假借纯由声音上的条件造成,与借字之义没有关係。

季刚先生《说文》条例曾说:「假借之道,大别有二,一曰有义之假借,二曰无义之假借。有义之假借者,声相同而字义又相近也。无义之假借,声相同而取声以为义也。故形声字同声母者,每每假借;语言同语根者,每每假借;进而言之,凡同音之字皆可假借。」如与前三种之说参看,就更清楚假借的道理了。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那它的功用在于「节文字之孳乳。」

关于假借的分类,有假借正例跟广义假借两种。正例即本无其字的假借,又包括有义的假借与无义的假借;广义的假借即本有其字的假借,也叫做通假。以下说解,会举例详细说明。

教授:这裡提到季刚先生,在他《说文》条例裡面,他说到「假借之道,大别有二,一曰有义之假借,二曰无义之假借。有义之假借者,声相同而字义又相近也」,这是有义的假借,声相同而字义又相近;「无义之假借,声相同取声以为义也」,这两者似乎会让我们溷而为一。我们翻到后面,季刚先生的《说文》二十一条例,大家一起找找看这一条是在第几条?有找到同学告诉我。

学生:十七。

教授:十七。十七条:「假借之道,大别有二,一曰有义之假借,二曰无义之假借。有义之假借,声相同义相近也」,这是有义的假借。「无义之假借者,声相同取声以为义也。」我们后面有例字:尔、尔、你、女、汝、乃、而、若,这些声相同取声以为义。举的这个例子,是属于季刚先生说的声相同取声以为义。而前面说的有义之假借,比较清楚的是前面我们看过一些形声兼会意的那些例字,也就是形声字的正例,这是有义假借,声相同义相近。而声相同取声以为义,就像我们这裡举的这个例字,它本身:

板书:尔 汝 而 若

这些只是字音方面在声韵上彼此相近,字义方面彼此并不相近,这是条例十七裡面说的声相同取声以为义,明白?在前面说的形声,我们讲到形声字正例,声必兼义。我们举了十几个例子,那些是有义,它义相近,声又相同,义又相近。这个(尔汝而若)声相同,义不相近,这是取声以为义。季刚先生后面说:「故形声字同声母者,每每假借」,这句话清楚吗?一定要弄清楚,没有问题?真好。「语言同语根者,每每假借」。什麽叫语根?前面我们都说过的,语言的根基,它跟字根不一样。字根是指什麽?形声字的声母,字根。语根,像这群字(尔汝而若),它字根不一样,但语言的根基是一样的,叫语根。所以他说:「语言同语根者,每每假借」。我们以前举过一个例:

板书:既使我与若辩矣

记得这个例吗?《庄子》裡面的:「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你刚读会一头雾水,只要你弄清楚声韵上我「若」就是你(汝),(若、汝)语根相同。它假借若为你,清楚了吗?你就豁然贯通,这是声韵学在让我们解读古籍有这样的方便。你要把这群字裡面,它用了很多「若」,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

板书:若胜我 我不若胜 若果是也 我果非也邪

古书没有标点,你如果恍然看到这一则,又没有标点,文义你一下又通不了,你几乎不知怎麽样标点,很麻烦。如果忽然被你想出来了,原来这裡面:

板书:若 汝

把这个若字统统代换(汝)进去,现在就清楚了。我记得上次讲过,它后面还有一段,是倒过来说,后面还有一段,「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他用一个「而」字,「而果非也邪」:

板书:而果非也邪

他用一个「而」字,他不再用这个「若」字,结果你一看,原来这个字(而)就跟它(若)在一起,它们是一伙的,它们这一伙把我们搞煳涂了。「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他又反过来说一遍,「我胜若」,写在下面,「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他用了一个「而」字。这是我们上次举过的例,这是假借。

假借,我们说通假,后面我们举一些假借的例字,第一个,看到「有义的假借」。

「令,(ㄌㄧㄥˋ)」。《说文》:「发号也,从亼卪。」令的本义是发号施令,汉代一个县分如果有一万户以上的县分,这个行政长官称他为县令。这是用发号施令的本义,引申这个县令可以发号施令,所以叫他县令,这叫有义的假借。借用发号施令的「令」为行政长官,这个县的县长叫他县令,明白吗?有义的假借。

「西,(ㄒㄧ)」。刚才我们才说过的,本义《说文》说:「鸟在巢上。日在西方而鸟西(ㄑㄧ)」,这个西当栖的意思,鸟栖息,「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假借为西方。为什麽说它有义?因为是日在西方,所以假借为东西南北的西。

看:「州,(ㄓㄡ)」。这个字本义,《说文》说:「水中可居者曰州」。《说文》说,这个州,它是「从重川」。

板书: 州

水中可居者,这是州的本义。河中间往往有一块像小岛一样,这种土地称之为州。那称九州这个州就是引申义了,不是它的本义,本义是水中可居的小州。

「年,(ㄋㄧㄢˊ)」。《说文》:「穀孰也。从禾,千声。」《说文》还引到《春秋传》曰:「大有年。」它又引《尔雅》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这是《说文》许慎告诉我们,年本义是穀熟,稻穀一年一熟,在北方一年一熟,南方有二熟甚至有三熟的。年本义是稻穀一年一熟,借为年岁的年,借为三百六十五天,一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有时候,我们看到电视节目上那古装片,皇上出来了,臣子就喊什麽?

学生:万岁万岁万万岁。

教授: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个皇帝一定是夏代的时候。那你可不可以改为万年万年呢?那就要看这位皇上喜不喜欢了。他喜欢当然好,不喜欢就有一点麻烦。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1日09:24: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65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