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入门(第19集)刘克雄教授主讲

admin 汉字入门评论1阅读模式
摘要教授:甲文、金文有很形象。这个是在金文裡面可以看到,它这个脚印向上、向下有的不甚一样,可以这个脚印向下,可以这个脚印向右,为什麽?

 

学生读诵:役ㄧˋ。(小篆)(隶书)(楷书)。役,戍守边疆。合「殳」、「彳」会意,「殳」为竹制的兵器,「彳」是步行,执殳步行,表示戍边。

备注:《说文》:「戍边也。从殳彳。」段注:「彳取巡行之意。」

典籍所见:(1)戍守边疆。《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2)使唤、差遣。《孟子.离娄上》:「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3)服事。《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4)士兵。《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5)指战争。《左传.昭公五年》:「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

常用词:劳役,衙役,服役,兵役。

板书:

「殳」字前面我们认识过,「伯也之殳,为王前驱」,记得吗?「殳」是一个长的竹製的兵器,这是我们现在:

板书:殳

刚才,上一节课才说过这个字:

板书: 彳亍

彳亍,记得吗?

学生:记得。

教授:古音应该读ㄊㄧˋㄊㄡˊ。彳是小步,左边的脚步;亍,右边的脚步。小步小步的走。所以它()有走的意思,拿着兵器到边界上戍守边疆,「役」。再看下一个字,「寇」:

学生读诵:寇ㄎㄡˋ。(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寇指外敌入侵。合「攴」、「完」会意,「攴」为攻击,「完」为军队集结完毕。寇就是军队集结完毕时忽受敌人攻击。金文和小篆是从甲文演变而来。

备注:《说文》:「暴也。从攴完。」按:古文字学者有以为,甲文寇字,像人手持杖入室攻击,小点像屋中物品狼藉的样子。(引备一说)

典籍所见:(1)盗匪。杜甫《登楼诗》:「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2)侵犯、掠夺。《书经.费誓》:「无敢寇攘,踰垣牆。」

常见词:倭寇,穷寇莫追。

教授:看到小篆,从攴完。

板书:

记得这个字吗?同学们,在哪裡见过?

学生:牧。

教授:对了。牧牛、牧羊,手拿着小鞭,攴。它有攻击的意思。然后,小篆我们看:

板书:

完,部队集结完整之后,突受攻击叫寇。在甲文裡面我们看到,一个人到了房子裡面,把东西打得乱七八糟,侵,侵扰到房子裡面。这是古文字学家他们的看法,引备参考。下一个字,「教」:

学生读诵:教ㄐㄧㄠˋ。(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教指教育。合「」、「攴」会意,左边像大人画一些文字教小孩子记认,右边是人手拿戒尺类的小木棍,记认不清就小施惩罚。小篆与甲文、金文略同。

备注:《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段注:「上施故从攴。下效故从。」

典籍所见:(1)教育。《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按:教育孩子不可溺爱,如果纵容不管,孩子便会养成骄、奢、淫、逸四种恶习。)(2)使、让。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3)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4)传授。《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常用词:教育,不吝赐教,三教九流。

板书:

教授:同学们看黑板,「教」这个字,大人画些记号,教小孩子记认,用心记得,如果记不清楚,手拿着这根什麽?像戒尺一样的教鞭,再记不清楚打手心。被打过没有?好多同学都点头。我被打过一次,到现在想想这裡还发麻,从此永远记得。读小学时候,有另外一个同学怂恿我,明天是端午节,应该放假。我傻傻的,是!我们一起去看划龙船。早晨揹着书包,骗着爸爸妈妈说上学去了,结果就跟那位同学去看划龙船,看了个半天根本没见划龙船。好了,估量差不多放学的时候了,又揹着书包回家了。

第二天,级任老师点到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他问:「昨天你为什麽没有上学?」问我,我眼睛咕噜咕噜转一转,想要说谎,说「我妈妈派我做什麽事」;旁边怂恿我的那个同学,他说「哪裡,他跟我一起去看划龙船」,拆穿我的谎言。老师就说好,你平时还算守规矩,第一次逃学、说谎。小学的课桌这麽大,课桌的桌面有时候换来换去,就会断裂成一块,大约这麽宽、这麽长、这麽厚。断裂的桌板拿起来,他说:「手伸出来,两个手。」我想打一下怕什麽。他说:「顾念你平常还算老实,你第一次犯错,我只打你一下。」我心想一下不要紧,手伸出来。没想到,啪,我的天,到现在犹有馀痛。永远记得再不敢逃学,再也不敢说谎话,这老师那一下是很有效果。

看这个,他拿了这个,不知道是有多厚,是藤条,还是什麽。记得,教这小孩,给我记好,不记得,打手心。由甲文演变到小篆,当中过渡还有金文同样的意思。所以,现在我们写这个「教」,它原来是要小心,你记不清楚要打手心。后来我也一直从事教书的工作,我知道打下去很痛,所以我就从来不打学生,我真的从来没打过一次。再看下个字,「算」:

学生读诵:算ㄙㄨㄢˋ。(小篆)(隶书)(楷书)。算指计算的工具。合「竹」、「具」会意,是竹製的计算工具,如后世用的算盘。

备注:

典籍所见:(1)古代用来计数的器具。同「筭」。《资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四年》:「吏执笔握算,入人室庐计其数。」(2)寿命。《三国志.吴书.赵达传》:「吾算讫尽某年月日,其终矣。」

常用词:算数,神机妙算。

教授:接下来,读另外那个算字:

学生读诵:筭ㄙㄨㄢˋ。(小篆)(楷书),筭指计算。合「竹」、「弄」会意,是指用算盘计算,需要熟练,才不至于错误。

备注:《说文》:「常弄乃不误也。」

典籍所见:(1)谋略。陆机《弔魏武帝文》:「长筭屈于短日,远迹顿于促路。」(2)计数。同「算」。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筭之,万不失一。」

教授:第一个「算」字,是合「竹」、「具」会意,是用来计算的工具。第二个「筭」字,合「竹」、「弄」会意,是用来计算,这属于动词这一类。所以一个从具,一个从弄。看下一个字,「奠」:

学生读诵:奠ㄉㄧㄢˋ。(甲文)(金文)(小篆)。奠设酒食祭祀亡者。合「酋」、「丌」会意,「丌」为放置物品像茶几一样的小桌,丌上有酒,表示祭奠。

备注:《说文》:「置祭也。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礼》有奠祭。」

典籍所见:(1)祭献。袁枚《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2)置放、安置。《礼记.内则》:「奠之而后取之。」(3)定、建立。《书经.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4)祭品。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常用词:奠定,奠基,祭奠。

板书:

教授:奠是合「酋」和「丌」会意。酋代表酒,丌是放祭品像茶几一样的小桌。在桌上放有酒,是表示祭奠。好,我们今天上到这。

 

汉字入门  刘克雄教授主讲  (第十九集)  2015/8/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81-0019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0日21:43: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6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