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入门(第16集)刘克雄教授主讲

admin 汉字入门评论1阅读模式
摘要在龟壳的下面一面先鑽孔,一排一排的鑽孔,这孔没有鑽透,上面留一层薄薄的膜。要占卜的时候再用火,在这个洞上面烤一下。

 

学生读诵:回ㄏㄨㄟˊ。(金文)(小篆)。回像回转之形。

备注:《说文》:「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段注:「中当作囗。外为大囗。内为小囗。皆回转之形也。」

典籍所见:(1)改变。《汉书.贾谊传》:「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2)谢绝、辞去。《宋.苏轼.与开元明师二首之一》:「谨留笔一束,以领雅意,馀回纳,不讶不讶。」(3)违背。《诗经.大雅》:「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常用词:回头是岸,回心转意。

教授:段注裡面中当作(囗),这裡不是口,应该是「囗」的符号。外像大的囗,内像小的囗,它有回转的意思。大家看下一个字,「立」:

学生读诵:立ㄌㄧˋ。(甲文)(金文)(小篆)。立指站立。甲文、金文和小篆相同,都像正面的人站立之形,下面的一横指地面。

备注:《说文》:「住也。从大立一之上。」

典籍所见:(1)直身站立。《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2)设置。《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3)树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4)即刻。《史记.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立是部首字,凡由立组成的字,多有直立的意思,如:端、竦、靖等。

常用词:成家立业,立身处世,立竿见影。

教授:这个字,甲文、金文特别容易认识,人正面站在地上,小篆也可以看出从甲文、金文演变过程。《说文》说「住也。从大立」,这裡说的「一」,其实不是成文的一二三的一,指地上、地面,是个指事的符号。所以我们说它是增体。大已经成文,是正立的人,增加这个不成文的,代表地面这一横,是增体。下一个字,「曰」:

学生读诵:曰ㄩㄝ。(甲文)(金文)(小篆)。曰指说话。甲文曰字,从口,上有一短横,表示词之自口出,金文与小篆,是从甲文演变而来。

备注:《说文》:「词也。从口乙」:

教授:它这裡写成乙,实际上就是小篆「口」上面,那个一横转弯的一个符号。

学生读诵:「象口气出也。」段注:「人将发语。口上有气。」

典籍所见:(1)说。《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称为、叫做。《书经.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曰为部首字,凡由曰组成的字,都与言词有关,如:曷、遝等。

教授:看甲文,下面是个口,上面增加了一个符号。金文增加这个符号,它右边与口的笔画连起。再演变到小篆,这个代表气从口出的这个气,在金文上面是一横,在甲文也是一横,小篆它就变成这麽一个拐弯,都代表说话的时候气从口出。看下一个字,「欠」:

学生读诵:欠ㄑㄧㄢˋ。(甲文)(小篆)。欠伸、打哈欠。甲文像人跪坐,张口欠伸的样子。到了小篆,上像气,下像人,像人打哈欠,气从上出之形。

备注:《说文》:「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

典籍所见:(1)引口舒气。《仪礼.士相见礼》:「君子欠伸。」(2)缺少。《三国演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欠是部首字,凡由欠组成的字,多与身体的动作有关,如:吹、欢、歇等。

常用词:欠缺,欠身。

教授:同学们看甲文,下面是个人,看得出来吗?下面。上面,看到这个人张大嘴巴在打哈欠。甲文再演变到小篆,上面就像云气的「气」字。然后再演变到隶楷,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欠」字。接下来看下一个字,「兮」:

学生读诵:兮ㄒㄧ。(甲文)(金文)(小篆)。兮说话稍有停顿时所发之音。甲文、金文与小篆同,像气上扬之形,诗词中多作歌之馀声。

备注:《说文》:「语所稽也。从丂,八象气越亏也。」段注:「越亏皆扬也。八象气分而扬也。」

典籍所见:(1)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又《楚辞.九歌》:「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2)表示讚歎、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教授:这个兮,本像气上扬的样子,在诗词中多作歌之馀声。看下一个字,「乎」:

学生读诵:乎ㄏㄨ。(甲文)(金文)(小篆)。乎多用作句末语助词。

备注:《说文》:「语之馀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段注:「象声气上升越扬之状。」

典籍所见:(1)相当于「于」。《战国策.燕策二》:「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2)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用于句尾,表示召唤的语气。《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4)用于句尾,表示推测的语气。《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常用词:之乎者也,出乎意料,异乎寻常。

教授:同学们看看这个「乎」,《说文》说:「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哪一部分像兮?对照前面讲的这个字,看出来没有?小篆是兮的上面加了一个线条,「象声上越扬之形」。金文、甲文「兮」和「乎」,乎,可以看出,于甲文的「兮」、金文的「兮」多加了一个笔画,所以《说文》它说「从兮」,然后增加那个笔画「象声上越扬之形」。这是兮字,之所以我们说它是「乎」,说它是增体的指事,因为它是从兮而来。而兮这个字它是从「丂」,然后再增「八」这个符号,像气越亏的样子,所谓增体。接下来看下一个字「甘」:

学生读诵:甘ㄍㄢ。(甲文)(金文)(小篆)。甘指美味。甲文、金文和小篆,外像口形,中一横,代表甘美的食物。

备注:《说文》:「美也。从口含一。」段注:「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

典籍所见:(1)甜美的。《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2)美好。《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甘。」(3)情愿、自愿。《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常用词:同甘共苦,食不甘味,苦尽甘来。

教授:甲文、金文、小篆都很容易看出从口:

板书:

加了这个符号,这是什麽东西?巧克力,很甘美。看下一个字,「尹」:

学生读诵:尹ㄧㄣˇ。(甲文)(金文)(小篆)。尹指手握权力而治理的意思。甲文、金文、小篆,像隻手独握事权,表示统治的意思。

备注:《说文》:「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段注:「又为握。丿为事。」

典籍所见:(1)治理。《左传.定公四年》:「以尹天下。」(2)旧时的官名。《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板书:

教授:甲文看到这边是已成文,红的这一部分是增体的指事,它不是撇,代表手握权力,可以治理事务。下一个,「寸」:

学生读诵:寸ㄘㄨㄣˋ。(金文)(小篆)。寸指寸口。金文、小篆寸字,从又,又为手,「一」指示手后一寸处,即寸口。

备注:《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一。」(按:人手退后一寸的距离为寸口,一寸是十分,十寸是一尺。)

典籍所见:(1)形容极小、极短、极少。《史记.苏秦传》:「无有分寸之功,而王亲拜之于庙,而礼之于廷。」(2)量词。《屈原.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常用词:寸草春晖,方寸之地。

教授:大家看金文、小篆:

板书:

已成文的右,加一个未成文的符号,指的是寸口,手却一寸,退后一寸那个位置,寸口。什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不好理解。这是出自于屈原一篇《卜居》。一开始说「屈原既放,行吟泽畔,形容枯藁」,然后他就找一个人叫郑詹尹去占卜。占卜索问了好多事,最后郑詹尹告诉屈原说,你问的这些事,我们来用占卜的方法是算不出来的。他比喻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龟策诚不能知此事」,你问的那些事,我们龟策无法回答你。什麽是尺有所短?尺这麽长,一尺,你用它来量小东西,好不好量?就是尺它的短处,用它来量小东西不能量。这个小东西要用小寸那麽短的量器来量,所以说寸有所长,明白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望同学们也下载《屈原.卜居》,非常好的一篇文章,你看出这位民族诗人,他忠君爱国的情怀。下一个字,「亦」:

学生读诵:亦ㄧˋ。(甲文)(金文)(小篆)。亦指臂腋。甲文、金文和小篆亦字,从大,大像正面站立的人,左右两臂下各有一点,是指事符号,指出臂腋的位置。

备注:《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典籍所见:(1)相当于「也」。《论语.公冶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按:亦,羊益切;也,羊者切。古同喻纽,双声,通假。(2)相当于「又」。《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3)只是、不过。《战国策.齐策》:「王亦不好士也。」

常用词:亦步亦趋,亦复如是。

教授:这个字很容易理解,在站立的人用两点指出臂腋的位置。这裡我们引到《论语》「左丘明耻之」,下一个字,树师同学她停顿了一下,她不知道应该读丘还是应该读谋?那天我们也提过这个字,我现在要提出来更正一下。当时开吉师说是避讳,因为我印象裡面避讳一直认为是帝王避讳,所以对孔圣人的避讳,我说是对他的尊敬,实际上也是避讳。「丘」减笔,或者不读它丘,读它为谋,实际上也是避讳,也就是对圣人的尊敬。就像帝王他们当朝的时候,他们的帝王,都要换一个字,那是避讳。那我们现在对自己祖先有时候也不能直接称他的名讳,这也是避讳。接下来看下一个字,「豖」:

学生读诵:豖ㄔㄨˋ。(甲文)(金文)(小篆)。豖猪两足被绑,走路艰难的样子。甲文金文和小篆豖字,「丶」是指事符号,是指猪二脚被绑的位置。

备注:《说文》:「豕绊足行豖豖也。从豕繫二足。」按:古文字学者有以为,甲文、金文豖字,像被阉割过的猪。(引备一说)

教授:《说文》说这个豖,我们看小篆,在豕脚下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指这个猪的脚被绑,走起路来很艰难的样子。同学们会问,把牠的脚绑起来干嘛?我也很怀疑,我也很奇怪,把牠绑起来干嘛?难道是想看牠走路的怪样吗?一定不是。可能是有的猪很顽皮,乱跑,把牠的脚绑起来,牠跑不远。是吗?我实在也弄不清楚。这个字就是说,把猪的脚绑起,然后走起路来那个样子。所以《说文》说:「豕绊足行豖豖也」。下一个字:「本」、「朱」、「末」,这三个连起来,我们前面都用过,这裡再读一遍: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15日10:16: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4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