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入门(第16集)刘克雄教授主讲

admin 汉字入门评论1阅读模式
摘要在龟壳的下面一面先鑽孔,一排一排的鑽孔,这孔没有鑽透,上面留一层薄薄的膜。要占卜的时候再用火,在这个洞上面烤一下。

 

学生读诵:本ㄅㄣˇ。(金文)(小篆)。本指树木的根部。金文本字,下部三点画,与小篆本下的一横画,是指事符号,指树木的根部。

备注:《说文》:「木下曰本。」

典籍所见:(1)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草木的根干。《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士》:「是以亩广以平,则不丧本。」(3)本来、原来。《史记.高祖本纪》:「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常用词:追本溯源,正本清源,民为邦本。

教授:接下读:

学生读诵:朱ㄓㄨ。(金文)(小篆)。朱指松柏类树木的红心。金文中间的「・」和小篆木中的一横,是指事符号,指出这种树的中心为赤色,与它木不同。后引申假借为赤色。

备注:《说文》:「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典籍所见:(1)大红色。《论语.乡党》:「恶紫之夺朱也。」

常用词:朱红,朱砂。

末ㄇㄛˋ。(金文)(小篆)。末指树木的末梢。木上曰末。金文与小篆末字,木上的一横,是指事符号,指出树木的末梢部位。

备注:

典籍所见:(1)物体的尾端、顶梢。《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2)事物的最后阶段。《汉书.儒林传.序》:「宣帝末,增倍之。」(3)不重要的。《潜夫论.务本》:「莫善于抑末而务本。」(4)自称之谦词。《史记.报任少卿书》:「陪奉外庭末议。」

常用词:本末,週末。

板书:

教授:上次我们也说过这个字,指树木的根本,用这个符号(),我指的是这个地方;用这个符号(),指的末端;()这是赤心木,松柏一类的,指的是红心的木。本、末两个字,我们认识了它的字的本义之后,然后我们就更深切的认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更能够明白君子务本这个本是最根本、最重要。有同学读过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吗?有读过的,有没读过的。这篇文章非常的好,同学们最好下载,熟读。接下来看下一个,是高吗?

学生:是。

学生读诵:高ㄍㄠ。(甲文)(金文)(小篆)。高指楼台重叠高耸。甲文、金文和小篆像楼台层叠高耸,上像上屋,冂像下屋,口像上下层的户牖。

备注:《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

典籍所见:(1)高处。《中庸》:「辟如登高必自卑。」(2)高尚。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3)崇隆。《诗经.大雅》:「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常用词:山高水长,兴高采烈。

教授:这个字我们是不是之前讲过?

板书:

上面这部分()也不成文。像楼台层叠高耸,下面「口」那个形状是代表户牖。这裡又提到一篇文章《严先生祠堂记》,有同学读过吗?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摇头的同学们把它下载,你熟读。严先生指严光,范仲淹替这个祠堂作了一篇记,后面说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裡面注意到文章的修辞与锻鍊,先是写「先生之德」,道德的德,「山高水长」。后来几经改动,最后用个风字,颳风的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先生,「先生之德」意思是没错的,可是因为「德」这个字它是个入声字,跟后面「山高水长」它长不起来,所以几经改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非常精简的一篇文章。接下来看下一个字,「享」。

学生读诵:亯(享)ㄒㄧㄤˇ。(甲文)(金文)(小篆)。亯(享)进献祭品,祭祀鬼神。

备注:《说文》:「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按:古文字学者有以为,甲文像宗庙之形,又以为,下像荐熟物之器形,上像其盖。《说文》:「从高省。」不确。

典籍所见:(1)进贡、进献。《诗经.商颂.殷武》:「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2)祭祀、供奉。《新唐书.礼乐志一》:「孟春吉亥,享先农,遂以耕籍。」(3)受用、拥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常用词:享有,分享。

教授:这裡看到小篆,《说文》它说:「从高省。」前面我们才看过高这个字,你对照一下高跟享的小篆,高的上部与享的上一部分,在小篆看来是一模一样。在小篆,这两个字看来相同,上面那一部分。所以许慎说是「从高省」,享这个字是根据高这个字省去其他的笔画,「从高省」。底下这一部分像「曰」这个符号,「象进孰物形」。许慎还引到《孝经》:「祭则鬼亯之。」

你记得上一次我们说过,段玉裁说过《说文》裡面「从某省」,他说认为有可疑,是吗?记得我们说的是哪一个字?这个留待同学们自己查。上次我们说过,就是段玉裁他认为,许慎《说文》裡面。我记错了,他是说「从某省声」,不是「从某省」,是我记错。这裡他是从小篆看来,高与亯上面的部分是一样,所以他说亯是从高省了笔画,而另外添下面那一部分。

在甲文这种写法跟小篆不同,所以古文字学者,他认为这个「亯」字像是宗庙的样子,进献祭品,祭祀鬼神。这个「亯」字甲文这样写,古文字学者认为,这个字就像宗庙的样子。有另外一个学说,是整个字像是用来荐食物的器皿,上面像是个盖子。这是从甲文看,与小篆笔画不同。下一个字看,「」。

学生读诵:(绝)ㄐㄩㄝˊ。(甲文)(金文)(小篆)。是绝的古文,指以刀断丝。甲文,从丝省,「三」像断丝;金文像以刀断丝;小篆「绝」是形声字,典籍都用绝字。

备注:《说文》:「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

典籍所见:(1)断、隔开。《史记.刺客传.荆轲传》:「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2)断流。《淮南子.本经》:「江河三川,绝而不流。」(3)晕死。《南史.师觉援传》:「捨车奔归,闻家哭声,一叫而绝,良久乃苏。」(4)横渡、穿越。《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超越。《孔子家语.本姓解》:「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6)距离遥远。李陵《答苏武书》:「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

常用词:络绎不绝,绝处逢生,讚不绝口。

教授:看甲文:

板书:

白的部分就是丝,这三条红的代表断绝、绝、隔绝。到了金文、小篆,变成这样子:

板书:

也是用刀断绝。同学们把《说文》翻开,六百五十二页,绝,它是形声字,「断丝也,从刀纟,卪声」,卪是它的声符。然后底下有个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这个绝就是黑板上我们写的这个字(),古文绝。它绝被断了以后,旁边它又加了一个纟,变成什麽字?继续的「继」。在这个绝下面一个字,他说「续也,从纟」。然后再把古文这个字,把它反过来写,是继的活体字,他说「继或作,反为」,看到吗?反过来写:

板书:

先是我们看到这个字(),甲文、金文、小篆,以刀断丝,我们现在写作:

板书:绝

「从刀纟,卪声」的绝。就这个字(),断绝了。好,旁边变成什麽?

板书:

刚才我们看到《说文》裡面:

同学:继。

教授:继。还可以把原来这个反过来写(),也就是继。好,今天我们上到这。先别急着走,要唱歌,唱《放学歌》。来,一起唱:功课完毕要回家去,先生、同学大家暂分手,我们回去不要游戏,先把今天功课再温习,明朝会好朋友,明朝会好朋友,愿明朝齐到校无先后。好,下课了。

 

汉字入门  刘克雄教授主讲  (第十六集)  2015/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81-0016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15日10:16: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4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