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修学的正知正见(第7集)成德fashi主讲

如何建立修學的正知正見     成德法師 2019/5/16 檔名:16-003-0007

MP3下载

諸位家人,大家早上吉祥。阿彌陀佛!

剛剛我們聽了師長老人家《太上感應篇》兩集的開示,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每一集好像師父在給我們灌頂?我們珍惜每一次師長老人家給我們教誨的這個機緣。《無量壽經》當中說到:「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師長老人家每一集都是用他的心血在講,每一集都是用他一生修學的精髓在講,所以每一集都是「升灌頂階,授菩提記」。假如剛剛這兩集我們有完全聽進去了,那當下就是初發心菩薩,有沒有?忠跟孝就是宇宙的大圓滿。

所以我們珍惜老人家的法緣。因為成德常常跟一些有緣的同修,比方說到新加坡或者到一些地區去,有時候一上車,當地的同修接我們,成德也會跟他們共勉,說到這一生我們遇到師長老人家,就是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那只要珍惜,這一生都能自行化他圓滿,自己養了這個菩提志,也能喚醒別人這樣的志向。所以我們真看懂因緣,知緣、惜緣、造緣,知福、惜福、造福,知恩、感恩、報恩。我們有了這樣的心境,我們就會形成一個非常好的修學心態,就是老實、聽話、真幹。

我們這幾節課一直在跟大家談修學的觀念跟心態。第一點,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實在講,這句話我們可以交流多久?可能我們講四十年都還在講這一句,有沒有?哪一句不是這一句?好像我們交流這一句的時候每一次都不一樣。那我們今天再來一句好嗎?《大乘起信論》。因為我們這一二天都在談哪個重點?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那代表信心假如沒有發出來,那善根能不能增長?那不只不能增長,還會怎麼樣?疑惑愈來愈多,疑雲密布。所以信心重要!所以祖師慈不慈悲?他們都是應機說法。這是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像我們現在讀的《勸發菩提心文》,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他們為什麼要著書立說?應現在眾生的根機需要。

馬鳴菩薩講到,「本覺本有」,下一句呢?「不覺本無」。這一句能不能治所有的煩惱?我們好像開了不少阿伽陀藥了,這一句可以治百病。這在理上講是治百病,在行上講,那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治百病。理論講完了,下手處有時候做不到,但是這一句佛號那是至方便、至善巧,叫巧入無生,它不知不覺你就入了真心的境界,你就不知不覺入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那是法身的境界。

講到這裡,可能大家又雲裡霧裡了。比方跟大家舉個例子,《十善業道經》哪一句話最重要?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那能做到了,這個因做到了,感什麼果?感得諸佛菩薩都在你左右,其實這最後的結果就是感得佛果。這一段話很重要,我們學了也覺得一定要落實。好不好落實?晝夜常念善法,南無阿彌陀佛;思惟善法,南無阿彌陀佛;觀察善法,南無阿彌陀佛,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有時候我們再不要讓不善相續,是吧?你起一個貪念起來了,現在要叫哪一句經文來對治?你還翻《大藏經》嗎?來不及了。瞋心起來了,這個時候是要用忘忍還是反忍、還是喜忍、還是慈忍?這個時候就來一句六字統攝萬法,來這一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看這個理落在事相,這個一句佛號方不方便、善不善巧?對。

尤其我們現在人的生活這麼緊湊,修行容不容易?不容易。你還常常有時間讓你打坐,讓你很多時間聽經、讀經,不一定有這樣的福報,這樣福報的人少。所以為什麼這個法門當機?這個法門很容易學,又穩當又快速,甚至你沒有時間聽經,你只要老老實實念,就得無邊的利益。鍋漏匠有沒有聽經?一天也沒有聽過,可是人家才三年就怎麼樣?站著作佛去了。所以但力行,不學文,事一心,見真理,這個法門厲害吧?他但力行,他只念而已,不學文,他搞不清楚,可是他老實、聽話、真幹,事一心,見真理,念到站著走了,那都不是普通境界了。

接著我們看,《十善業道經》講完了,《金剛經》大家熟吧?整部經在講什麼?「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對,我們都知道本覺本無,它每天在那往外冒,妄想、分別、執著,「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你看《金剛經》講了這麼一段:「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講了很多提醒我們的重點,讓我們怎麼離四相,是吧?你看假如在事相當中用這一句佛號來力行,云何應住?南無阿彌陀佛;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你看《金剛經》就結束了。所以在事相當中,那是為什麼我們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麼直截了當又這麼方便的方法,這諸佛都是講這個方法。為什麼講其他的方法?因為不接受了才講其他的。若人識得此法門,一切諸佛皆隨喜。假如諸佛如來跟你有緣,然後他看到你在念阿彌陀佛,他一句話也不跟你講,他說隨喜功德、隨喜功德,一切諸佛皆隨喜了。

那我們這個話說回來了,就是剛剛提到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這個「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師長老人家剛剛講經的時候都提到說,我們為什麼心發不出來?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怎麼樣?沒有徹底了解,你了解了你就能發得出來。所以本覺本有,這個真相我們相不相信?其實這一句話跟佛開悟第一句一不一樣?一樣的話,都相應了,不覺本無。師長老人家是我們的親教師,很重要,你看師長老人家在這兩句下面還下註解,有沒有?怕我們理解不夠深入,「本覺本有,一定可以恢復;不覺本無,一定可以去除」。

我們再拉回來,「達摩祖師傳」。大家相不相信,我們待會講的所有修學的觀念跟心態,「達摩祖師傳」裡面全有?我們現在拉回來哪一幕?二祖在洞口跪了三天三夜,有沒有?這個時候假如有一點音樂就好了,就電影那個音樂。所以樂教還是挺重要的吧?那個音樂一出來,我們那種心情就被帶動起來。你們現在聽到音樂沒有?配合一下。已經在耳邊響起來了,然後就突然風一吹,「喀」,那個棚子掉下來了,兩個人的耳朵都拉了一下,有沒有?掉下來了,然後達摩祖師身體那一根針怎麼樣?「叮」掉出來了,然後二祖的耳朵也動了一下。這個叫什麼?感應道交了。然後達摩祖師就轉過來了。你當時候看達摩祖師轉過來感不感動?你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你是誰?二祖是吧?你是二祖。你假如用這樣的心境去聽師父講經,三年你就大徹大悟了,是不是?那種心態聽課,那受益多大!句句入心,終生不忘,這是做得到的。

我跟大家舉一個最真實的例子,李炳南師公,他只見過印祖一面,但是印祖是開悟的人,他一看緣他知道,一見到李炳老,那整個好像是上午還是下午,幾個小時完全都給他一個人說法。而那幾個小時的話,依李老在台灣教化三十八年,那往生的人不計其數,那得印祖當時候講的句句他都不敢忘懷,到了台灣完全落實。這是真實,我們這麼熟悉的師公給我們表的法,那就真的跟這個達摩祖師跟二祖相見那種心境一樣的。

接著達摩祖師講了:「你一定是有所求而來,不然你怎麼這麼誠心?一定是為了求法而來,那你有什麼所求就說吧。」接著二祖說:「我的心不安。」大家心安不安?不安。不行,「達摩祖師傳」再看一遍,看到安心。他說:「我的心不安,求大師為我安心。」那達摩祖師講了哪一句話?「將心拿來,老僧幫你安。」接著二祖接了什麼話?「我怎麼找不到那一顆心?」達摩祖師說:「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接下來大家有沒有看到二祖慧可的表情?一開始有點疑惑,接下來呢?微笑出現了,有沒有?那個微笑代表什麼?好像一些記載裡面有,「覓心了不可得」,他找找找不到,剎那生滅,啊,它是假的,它根本不存在,他把妄心的本質看清楚了,他就笑了。不覺本無,一定可以去除掉。所以根性利的人,這麼一「來,我幫你安」,一找,啪就開悟了。所以真妄怎麼?理上講一念之間。

所以師父常常說,他不聽,為什麼不聽?苦還沒吃夠。所以師長這一集有講了,方東美教授說佛法是什麼?人生最高的享受。什麼時候過?right now。你不肯放下了,那就不能過。為什麼不肯放下?還想繼續吃苦,好日子不想過。這叫什麼?跟自己過不去。

所以我們用這些祖師的求學心態來聽師父講經,這個會得大受用。印祖強調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又怕我們不夠重視這一句話,老人家再加了什麼?「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師父這一段開示在講什麼的時候講出來?在講六祖惠能大師求學那種心態,把這句話開出來了。

好,那我們接著看第二點,「老實、聽話、真幹」。其實要註解這六個字,我們還得要複習複習,我們之前看過師長跟隨恩師雪廬老人學習經教十年的因緣,一些老人家自己表的老實、聽話、真幹的榜樣,因為這麼聯想我們去體會就比較具體。第一,何謂老實?老實者嚴守三個條件。大家應該都記得吧?第一個,從前所學概不承認;二,所看文字必經老師批准;三,只聽老師一人所講之經教。師父那個時候說到,這三個條件開出來,乍聽起來好像很跋扈,有沒有?很跋扈,但師父還是同意了。師父為什麼同意?這又是一個重點。師父認不認識李炳南老師?第一次見面。可是他為什麼接受?懺雲法師還有朱鏡宙老居士,尤其朱鏡宙老居士,師長老人家很年輕的時候就認識他老人家,那朱老跟李炳老他們是同輩的,所以師長老人家他會看人。人會看人很重要。他非常相信朱老他人生的閱歷,他這麼推崇李炳南老師,那決定這是大善知識。這也是師長會看人。

接著師長老人家講到了,什麼都不能看,什麼都不能聽,大概三個月心就清淨了,你看他老實、聽話。所以老師為什麼叫他這麼做,他雖然不理解,但是他照做,他慢慢就什麼?了解了。結果他一了解了,到第三年,「我跟老師講,我很受用,我跟老師說我再遵守五年」。所以師長老人家守了十年。這些話跟我們有沒有關係?有。你說那是師長守十年,你要再拉回來,佛法是內學。請問,我們不守這三個條件能不能成就?師長老人家的根性都要守這三個條件,那我們不守怎麼成就?再來,這三個條件也不是李炳南老師開的,是什麼?祖祖相傳。講到這個祖祖相傳也很難,祖祖相傳為什麼搞到現在,一個好學生要找個好老師很難,好老師要找一個好學生怎麼樣?更難。找到幾個真正相信老祖宗的智慧的?像成德自己也是慢慢經由師長引導,才愈來愈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看師父講到的拜師,師長老人家說我們老祖宗通達人性。制禮作樂是什麼人可以制禮作樂?聖人。不止是聖人,還要是有其位的聖人,沒有這個條件他還幹不了。所以誰制禮作樂?周公。「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他怕後面有流弊。所以周公制禮作樂,我們要好好學他的善巧跟智慧。你看拜師禮,你看那個拜下去,師長老人家為什麼一直講?他自己的自受用太大了,他說就那麼短的時間,那個尊師的根怎麼樣?牢牢扎在自己的心中,那怎麼敢輕慢老師!那個年齡最尊重的人是誰?父母,父親給老師行三跪九叩,他怎麼敢不聽老師的話?

所以我們對老祖宗的智慧,那真的是要一點一滴去體會愈來愈深。你說我相信,事實上我們所面對的是我們的慣性,我們學習知識性的慣性是存在的。所以師父講,我們佛門強調什麼?悟性。有沒有?剛剛講的,強調要開悟,強調悟性。怎麼樣才能開悟?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看師父講經多善巧,講到這裡,「做不到」。老人家接著講什麼?你們聽師父講經要看到他的心啊,你看李炳老跟師父那種交心,羨不羨慕?師徒如父子。你看兩個師徒就在師長住的那個小房間,很小,我們都去台中蓮社看過,就在那裡研究大專佛學講座開哪些課、誰來講,師父都在後面出主意,結果師父連露臉都不露。高!把事情給做成了,功勞全部給別人,是吧?那你看心心相印。你看李炳南老師也不安排師父上課,怕人家嫉妒,他在台中就不好立足了。但是李炳南老師也有善巧,不給他排課,上去講一節,有事了,下一節課就叫師父代他上課。都有善巧,事事無礙,還是讓師長老人家的修學去供養到所有的學生。

為什麼成德感嘆這個祖祖相傳,但是要相信不容易。我們就拉到民國時期,弘一大師跟太虛法師。你們看過「一輪明月」沒有?看過吧。他們兩位大善知識有沒有相聚?有吧,那太虛法師還要邀請他去弘法。可是你看弘一大師做什麼?老老實實依古法帶學生,私塾。我們整個教育界,甚至整個社會,現在彌漫在什麼?創新,創新上面。創新叫方便為門,你沒有根本怎麼創新!創出來的都是殺盜淫妄,把這個社會毀了。你說那些搞殺盜淫妄的人有沒有創造力?很厲害,他很聰明,可是他本沒有了。現在我們在學術界寫文章一直要創新創新創新,請問寫論文要幹什麼?寫論文要幹什麼?我要升副教授、升教授。志發錯了。要發什麼志?為一切眾生盡忠盡孝之志。本不見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是在七八十年前的情境。

再拉到哪一個境界?三年前,休斯校長見到老法師。現在不是中國人跟中國人相見,現在是一個英國人跟老法師相見。所以你說現在要成就一件事容不容易?不容易。體悟夠深的吧?我們體悟得夠深了,就別再挑毛病了,別再挑不足了。哪不足我就扛上去了,這是真看懂時代的人,真看懂因緣的人,真看懂局勢的人,他的心境自自然然就是這樣。

所以《格言別錄》是人情世故,它裡面有一句話講,「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他已經看清楚這個事有多難,所以他有力,能出多少他出到多少,不會保留的,是吧?我們鄧家長能推多少人他就推多少人,他不會留一手,有時候甚至想把自己都送過來。「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你這挑這個不順眼了,看那個人不足了,這一念一起,沒有把它止住,人我是非就在團體發酵了。該幹的事都十萬火急了,一有人我是非,內耗又產生,情何以堪?所以為什麼在大家庭裡面,做長子的、做長女的心境不一樣,那是境界的歷練。你看我們張班長她是大姐,底下都是歸她管的,小時候啥活都是她得帶頭去幹的,甚至是弟弟妹妹可以看書,她得幹活。

你看很多像我媽媽那一輩的,大姐幾乎都沒念啥書,然後就扛家務,然後讓弟弟妹妹讀。其實誰有福報?都有福報,心用對了,都有福報。真的,你注意去看,這樣的大姐後福無窮的。看破世間,沒有吃虧的事,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計較的?吃虧是福,福氣!師父講的話,輕輕的一句,娓娓道來,那人生的味道、人生的意境很濃的,吃虧是福。所以能任難任之事。所以你沒有人生閱歷,看這些句子乾乾的;你歷練過了,哎呀,口水都出來了,很有法味,有力而無氣。

所以有時候你看那個道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一些大道場,一進去,看你年輕,幹活!劈柴,剛好在建寺,搬磚,就幹活。你每天在那,「都不讓我去念佛堂念佛,也不讓我去聽聽經」,邊幹還在那裡發牢騷。幹呀幹,幹到有一陣子了,「好,去聽經、去念佛」。那個有沒有用意?有。你看我們出家,一出家做沙彌,幹什麼?整個叢林什麼活你都要幹,廚房幹完了幹大殿,哪裡幹完了幹哪裡。講到這裡,其實我挺混的,都沒有鍛鍊過。甚至於我們看那個《沙彌律儀》,你要剃頭,要去向你的親教師稟報。所以照理講,我要剃頭的時候,要往巴黎打一個電話,「師父,我今天可不可以剃一下頭?」師父說可以,你才可以去剃。那假如我這樣幹的話,師長老人家可能大使都接待不了了,這個有時候要依義不依語。它這個重點在哪?讓我們完全歸零。不歸零,「我曾經學什麼,我有什麼……」這個心念就是慢心,它只是細微而已,它還是慢心。

所以調伏妄心,「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所以看不懂,為什麼連剃個頭也要報告?你再去體會你就懂了,你再去看三個條件你就明白了。弘一大師一代高僧,他為什麼說「一事無成人漸老」?一事無成,我們看了都傻了,為佛法、為眾生奉獻那麼大,他的心上是「一事無成人漸老」。只要生死的事了不了,那全都是過眼雲煙。對我們講課的人來講,講經是修福,跟了生死不是一回事,了生死是放下才能了得了。六祖大師的一句話振聾發聵,「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還有修得比梁武帝大的嗎?護持多少人出家,蓋了多少佛寺,福大不大?可是他的名聞利養沒有放下,所做一切並無功德。福再大,福不能救,他最後還遇到什麼?「侯景之亂」,抑鬱而死,自己底下大臣居然反他,把他給活活餓死。其實是因為他前世養了猴子,結果他在那修禪定了,忘了那隻猴子,把那隻猴子活活給餓死了。種了這個前因,這一世猴子變侯景,來給他討這個債。

可是假如當時候達摩祖師那一幕,他馬上「並無功德」,一往內開悟了,後面的劇就不是這麼演了。所以開悟重不重要?我們這一生太多開悟的機會。何處是道場?凡夫跟佛什麼?一念之間。我們把它錯失掉了,把開悟的機會一幕一幕給忘了、給忽略掉了,最後被死神給吞掉了,都被無常吞了。無常迅速,無常一來,打得我們措手不及。就別說死神了,像成德這一年多也很沮喪,被一個病魔就打得暈頭轉向了,一點功夫都沒有。所以成德最大的老師就是這個病,這個病告訴成德什麼?這個身見還很重,一有身見,擔憂身體了,妄念就相續。最近為什麼身體好一點了?因為最近比較不想自己的身體了,因為最近有七十幾個佛菩薩來了,我不能沒有盡點本分,所以這腦子裡就得想要上啥課,妄念少了,所以要向大家致謝,阿彌陀佛!真的是感謝大家救我,這個身體確實有好了不少,你們應該聽我現在有時候一講激動,聲音挺大的。不過要謹慎一點用,因為《說苑》裡面有一句話講,病情加重都是在病情稍好的時候。有沒有道理?一好了,有點太得意忘形。所以人的道心都是在什麼時候退掉了?順境來了,警覺性一沒有就退了。孝心都是在什麼時候不見了?娶了老婆,抱了兒子,高興了,孝心就退了。所以善護自己的法身慧命挺重要的。

我們在體會祖師的一句話,都不是他想講什麼,祖師還有想講什麼,那他就不是祖師了。師父有「我想講什麼」,那他就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尊重。他都是什麼?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看看誰真看懂他老人家的心了,就跟他交感。所以誰是傳人?跟老人家同心就是傳人,哪有那麼複雜!其實師父都教了,師父說,我們要心同阿彌陀佛、願同阿彌陀佛、解同阿彌陀佛、行同阿彌陀佛。這話不是「升灌頂階,授菩提記」嗎?我們就是因為師長的教誨來得太容易了,我們的根性要謹慎,我們不是從小吃苦的人,對順境太習慣了。

師長老人家為什麼三個老師這麼珍惜?他經歷多少苦難,走了十幾個省,近的時候機關槍的聲音都在耳邊,經歷過國破家亡,經歷過只能自己吃飽,連買個東西的能力都沒有,沒有辦法供養老師,所以當面對老師的恩德,那不是感恩戴德嗎?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呵護之下,現在有師父對我們好,差不多,很自然,珍惜感出不來。我們這一輩人,不要說我這一輩,我們這二三輩難就難在這,從小沒吃過苦。

當然,善財童子好不好命?很好命,人家一出生周圍都是開花,珍寶都出來了,福報大。所以大家不要聽完這一段,漢學院我不上了,我先去幹活。不過你有這個領悟也可以,你肯去幹也是好事。一切隨緣,重要的是真心找到沒有,找到了就會修了。不是建好了,而是找到了,佛道修行在心中,善學。他知道師父叫他蓋房子要幹嘛,假如是成德,就是執著在蓋房子上面,沒有去體會老師叫他蓋房子幹啥。所以師父說《了凡四訓》讀三百遍,讀了沒有?讀了你就知道師父叫你這麼做為什麼。你了解為什麼,你就護得了初學的人,因為你走過來了。所以你上了二年級,叫你護幼兒園,no problem。你上了中學,叫你到幼兒園負責沒問題。可是你要真上、真學,你不能是名字位中學,你就輔導不了幼兒園。

所以這個吃苦很重要。「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我們就不拿別的法,我們這一堂課最重要的要學到什麼?深信因果,是不是?信了沒有?因果在哪裡?遍一切處都是因果。你遇到一個很難相處的人,用智慧洞察是因果。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覺得他很可惡,對立起來了,瞋恨起來了;一轉,可憐之處,你心變什麼?憐憫了,護持他了。所以智,智裡面有因果在。再來呢?他很難相處,可是他現在的能力對我們這個團隊非常重要。這一念是什麼?了解因緣;這一念是什麼?為大局著想。我們看不懂,你的領導在疼愛你,你只會給他添亂。他還對你這麼好,為什麼?你跟他緣很好,他很愛護你。可是你那個牛脾氣就不肯放下,看誰不順眼,他事已經忙得要死了,還要下來調停人事問題,是吧?那你怎麼對得起你領導對你這麼好?你恩將仇報。

再拉回來一個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個。不過現在跟我們講這個,少數人能體會,四十歲以下的人很難體會,獨生子女多了。所以你看有個孩子媽媽很疼,他又不會體會父母的心,還常常在那邊耍脾氣,在那裡:「媽,你都對哥哥比較好,怎樣怎樣。」還讓母親多操多少心,不是很不懂事?所以大局觀都在智裡面。這個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人生體會的人看這個智都不一樣。這個智能講多久?好了,我們就到此為止,不然又要下課了。

「而無言。」為什麼不能說?你話一出來,「我給你講而已,你不要跟別人講」。你一出言就是這麼難的人、這麼難的事,你鐵定要吐苦水,「你不能告訴別人,我只跟你講」。然後那個人就說,「你不要告訴別人,我只跟你講」。好像都很……叫什麼?很義氣、很拜把的那種味道。所以想不要有人事是非,就從源頭把它砍斷。你話一出去了,哪有可能不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哪有誰不知?就不講就好了。能忍住不要講就是修忍辱,就是修調伏瞋恨、調伏傲慢,重不重要?你不調伏,「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所以他體會到這個事難、這個人難,他體會到這句話是因,延伸到發展最後什麼是果,他就從因上去掉。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師長老人家講經也提到,量大福大,普天之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能包容的人,這都是師父的法。我們前兩天還講,修福重不重要?福慧雙修。你沒有福報,你自己要修行障礙很多;你沒有福報,你要服務大眾也很難,所以要修福。福慧雙修,福還擺前面。

跟福有關的句子不要輕易放過。量大福大,拓寬心量。第二,福在受諫,要聽勸諫的人有福。不聽勸諫的人,第一個,當下就把無始劫來積的大福給毀了,還背了個罪名,玩弄佛法、消遣佛法。你說我們修了多久才遇到佛法又遇到師父,請問修了多久?要常常想,百千萬劫難遭遇。這麼大的福我們親手把它毀了,情何以堪。怎麼珍惜?不要把福又轉成禍殃,變糟蹋、消遣佛法去了;受諫,師父每一句話對照自己,我當下發願落實。這個就是有福報的人,為什麼?他一聽,哪怕聽一句,他的心已經轉了,他的煩惱放下了,他的菩提心一起來,「言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其實修福修慧並不難,難在依教奉行。

還有一句師父也常講,我們有時候忽略它了,福至心靈。一個人真的修福修到一定程度,福報很大的時候,他的靈性自然提高了,智慧自然會現出來。怎麼會這樣?請教大家:福能到至了,這個人是什麼?自私自利很淡,有沒有?剛剛師父有沒有講?格物。怎麼樣有智慧?要放下煩惱。最重的煩惱是什麼?自私自利。福至的人,他福能修那麼大,他不看重自己,他都是想著別人,這樣的人有福報,突然他的煩惱很輕,一有機會,一聽什麼,「啪」他就有悟處了,福至心靈。

我們現在看起來有福報,怎麼聽經都聽不明白,為什麼?明明我現在在這裡聽課是有福報的現象,怎麼會聽不明白?障礙不可能在外面,在哪裡?心。雖然我現在在福報當中,沒有產生知福、惜福的心的時候,我是在把福報給花掉。所以這個理師父講得很透,都在提醒我們,來得太容易了。但人家老人家也沒有罣礙,他「升灌頂階,授菩提記」,沒幾個人珍惜,他老人家也沒有罣礙,他老人家有耐性,這一世不行下一世。佛菩薩他不著急,他會看因緣,但是我們得聽明白他老人家的話。

所以為什麼佛門叫先去幹活?他幹了以後,他會很珍惜學習;他幹了以後,自己有做了,他就知道別人付出的不容易。這個時候,他在被人家服務都是充滿什麼?感恩的心,他才受得了這個福。他心境不對,他就花掉了。所以你看師父講,三惡道消罪業,三善道消福報。大家聽到這句話會不會覺得,我來幹嘛的?到底在三惡道好還是在三善道好?都不好。要在哪好?極樂世界,是吧?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你現在心同佛、願同佛、行同佛,那你現在在哪裡?所以《三時繫念》說:「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做過三時繫念的請舉手,基本上都做過,請放下。這句話我把它翻白話一點,意思就是說,假如你現在今天就往生西方了,阿彌陀佛一看到你說,傻孩子,你怎麼現在才來?「樂邦化主已嫌遲」,你怎麼自討苦吃這麼久,好日子不幹,盡要糟蹋自己。「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意思就是阿彌陀佛已經現在這裡:「來,我接你走」。「啊,嗯,我那個孫子我再包個尿布,再跟你去。」不見了。所以有一個學長問了一個問題,說假如我在夢中死了,我有信願,但是我還沒做好準備,那我能不能往生?問題有沒有聽清楚?但這個問題有矛盾,有信願還沒準備好。什麼叫信願準備好了?所以我很羨慕有一些人,我挺嫉妒他們。為什麼?他們作夢都夢到阿彌陀佛,我都沒夢過。可是我都想說,你咋還不走?是吧?都見過了,見到了趕快,趕快大腿要拉住了。你看人家虛雲老法師去到彌勒內院,見到彌勒佛了,是吧?然後那個彌勒菩薩:「你回去。」「我不回去,太苦了,我不回去。」「你還有任務,你得回去。」隨時隨地想往生,這叫信願具足。

所以你看《三時繫念》裡面講到的:「黃金臂晝夜常垂,惟許行人獨委,白玉毫古今不昧」,阿彌陀佛那個白玉毫光什麼時候在照?隨時隨地,「全憑願者承當」。所以別再過苦日子好嗎?「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我們認妄心、認煩惱為父親,認賊作父。「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做不了主了。

所以福重要,懂得修福的人,在任何因緣,人家不願意幹的,我願意幹,這個福就大了,這個叫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我們現在漢學院就有學生表很好的法,一上課了,一要寫論文了,大家馬上被那個最熟悉的在乎成績一把就拉過去了,就有學生根機不錯,從小父母就護他,一定要把眾生擺在第一位,修行就是要把自私自利放下,他自己只要有同學需要,他就去幫忙,自己能過就好了。感動很多學生,你看他福慧都修了。我們為什麼知道?被他感動的學生在心得上面寫的。下次我見到他不讚歎他。為什麼不能讚歎?年紀還小。所以不讚歎也是慈悲,讚歎也是慈悲,平等平等,不能著相。讚歎這麼容易不受影響?不簡單。

蘇東坡先生一代忠臣,我們到海口去,被貶到海口的五公當中他是其中之一。告訴大家,把皇帝氣得有多嚴重,看他貶得有多遠就知道了。這麼忠義之人,你看他在境界當中,「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的善根、他的胸懷都這麼大,可是他修學並沒有得力。所以為什麼佛陀講,你修持八正道就是在正道當中。八正道第一個是正知,就是正知見;再來是正思惟。我們講的正確的修學觀念就是正知見,心態就是正思惟。你知見沒有辦法建立起來,它沒有辦法指導你修學,你善根再厚,它沒有辦法一直增長。

假如蘇東坡先生知道佛法是內學,他開悟的機會不知道有多少。你看他說八風吹不動,他一看到自己有八風,一放下,說不定他已經做祖師去了。有沒有可能?沒看到,還覺得感覺良好,有沒有?這個煩惱起來了沒看到,繼續相續,把它寫在紙上;然後繼續相續,把它呈給佛印禪師看。你看相續不斷,自己都沒發現。而且這個煩惱還會變,從感覺良好還變成什麼?又期待,又怕受傷害。他期待什麼?讚歎。又怕受傷害,怕什麼?怕人家不認同他,是吧?送過去了,佛印禪師給他寫了個字,送回去了。一看:「屁。」又是一個開悟的機會,又漏失掉了,氣沖沖的要去理論。你看人家過來人都算準了,都不用見到,早就兩句話等在那裡了,「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又是一個開悟的點出現了,有沒有開悟?他當下好像如雷貫耳、好像灌頂一樣,一反觀,他可能當下那個一放就開悟了。他也是學禪,你看那個禪宗開悟的不都是在一個機緣「啪」一下就開悟了。還有更厲害的,丟一個石頭,那個石頭「啪」撞到那個竹子,開悟了。所以佛在哪?一隻狗「汪汪」,有時候也是佛示現,緣成熟的,「汪汪」就開悟了,六塵說法。

我不是跟大家開玩笑的,可是你要到那個境界的時候,那個境界的人雜念都已經被打的,他就參話頭,參到極專注,沒有其他的妄念,因緣一成熟,佛菩薩看得懂。哪有一個人快開悟了,佛菩薩不來幫他開悟,那他還叫佛菩薩?所以那個竹子是誰?觀世音菩薩。諸位假如聽懂了,佛菩薩在哪裡?anytime,anywhere。會學的人,看一切人皆是菩薩,他就是善財童子。那不是裝的,那是真的是這樣的心境,處處都是菩薩學處,會不會差很多。

我們再回到剛剛講的守這三個條件。所以難跟易其實都是在心上,你說四個人見和同解不容易,可也不難。你看一個李炳老跟師父,兩個師徒一交感,教化了多少眾生,也不難吧?難就難在有沒有這樣的老實、聽話、真幹的態度。

我們再看這三個條件,為什麼從前所學一概不承認?這個是法,對治什麼煩惱?對治自己覺得自己有什麼。你不能歸零,法水就難入了,我慢高山,法水難入。為什麼那一天讚歎我們宋朝的楊時夫子?他已經得到程顥的真傳,程顥都說吾道南傳了,都已經得傳承的人,人家完全歸零,再去跟程頤學習,不容易。我們現在沒什麼,還要裝著很有什麼,那就麻煩了。所以歸零重要,那不是拜師的時候歸零,甚至於你善學的人,常隨佛學,誰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善知識。哪一個善知識不能啟發我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哪一個眾生不能讓我們落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不就是生活嗎?所以這個心法,這三個條件的心法,我們一體會到,守得歡喜得不得了。所以知難行易,知難是什麼?難在你了解道理。了解道理沒有人不做的,誰希望跟自己過不去?他了解得不夠徹底,他有懷疑,他就卡住了。

第二個,所看的文字、資料、書籍必須老師批准。老師對你負責,因為你所看的東西它是正知正見,可是它的遣詞用句有沒有可能跟老法師一模一樣?不可能。請問我們的分別執著去掉沒有?會不會在看另外一個開悟的人的東西的時候又著了這個文字相?然後又說怎麼跟老法師講的不一樣?亂了。所以佛門它的做法都有它的智慧。為什麼五年學戒?因為他真正老實、聽話、真幹,五年以後,他的知見、是非判斷、真妄建立起來了,他一接觸什麼緣,他都能參學,但沒有這個基礎,他一參就亂了。這從理上講,你要先有根本智,再去參後得智。這個標準再拉低一點,就是師父講的,是非、邪正、真妄、利害你都能在境界當中不會糊塗,最低標準是這樣。

然後只能聽老師一個人所講的經教。其實這個都是為了護念我們建立起對佛法的正知正見,建立起來了,那老師就不會這樣嚴格這麼要求了。

更重要的,我們能守嗎?我們現在又沒有跟在老法師旁邊。所以請問大家,誰有福報?我們看起來從小都沒吃苦,好像很有福報。現在的人都吃到營養過剩,以前的人好像都吃不飽。其實以前人吃的東西比我們有味道多了,是吧?東西的原味他們都嘗到了。我們現在都看起來很漂亮的東西吃不飽,營養吸收不了,而且還吃了很多農藥,他們有福報。其實有沒有福報在什麼?一念之間。

你假如真的今天發真願守這三個條件,老法師會常常到你的夢裡去。我講完你們不要生執著,一躺下去:師父來吧、師父來吧、師父來吧,到時候著魔。我這個講話得講到位,不然會造業。因為有一個人他就很執著,我一定要見觀世音菩薩,我一定要見觀世音菩薩,最後一見觀世音菩薩之後,全屋子的鬼他都看得到了,他變執著了。什麼都要自自然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你發出來了就好了,然後最重要是什麼?重實質不重形式,依教奉行,頻率就接上了。時空是假的,愛因斯坦都告訴我們了,是假的,一念是遍虛空的。要看得懂!就是你要看懂佛菩薩在幹啥,他在破我們的分別執著。佛滅度了,又著相了。千處祈求千處應,哪些緣成熟,同體大悲,他就現了。真信這一點的人,你以後的菩提路有什麼好擔心的?你有什麼好煩惱的?

傻孩子,是吧?佛菩薩在我們面前說:傻孩子,趕快把念頭轉過來,不然我也加持不上去。「自棄者天棄」,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裡有這些執著了,佛菩薩他只能在旁邊等而已,他沒辦法。他有辦法,來啊,一把就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一次就幫你扯掉。因為那是自己生的,他沒辦法,他只是我們的緣,他只能當助緣,讓你悟到,你自己放下來。所以「自救者天救」,菩提心一發了,佛菩薩一感應,助緣都會出現。

有個學長善根很好,因為他一聽成德說三天不遇到倒霉事就沒有佛菩薩加持,結果他最近遇到以前會不高興的事,現在就挺歡喜的,佛菩薩加持我了。當然更重要他會學了,他往內看了,所有的緣都是來成就我的。所以不要聽成德跟你們說,那你一念心發了,佛菩薩就加持,一遇到逆緣,「那怎麼又這樣了?」

好,接著,老實,真實不虛。你看實就不虛、實就不欺。所以佛門用的每一個字都很有它的義理,文字般若都放光。老實不虛,所以老實的人學一句做一句。不欺,現在成德跟大家交流的就是老實,在開解,不欺了,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慎獨的功夫,這是老實人。再來,老實,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因為老實的人他非常重視他的本分事,他覺得這個本分沒做對不起人,這是老實人。不老實的人怎麼樣?能摸魚就摸魚,能陽奉陰違就陽奉陰違,就不老實了。

好,時間到了,這一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2年3月18日15:26: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