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7集上)成德法师主讲

成德法師分享  2021/3/29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5-0007A

MP3下载

成德法師:尊敬的趙老師、張班長,諸位家長、諸位家人,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透過沈老的紀錄片,可以了解到華教在馬來西亞的發展,很多事情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的前因的。所以從馬來西亞的華教,再延伸到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承傳,在很重要的時刻,都有人鐵肩挑道義。我們在《孟子》裡面看到,我們熟悉的這些古聖先王,他們洞察到,「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堯舜這樣的聖人,他知道,衣食無缺,假如沒有教育,還是會墮落的,所以才請契,契可以說是當時候教育部長,來推廣五倫大道,敷以五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當時候我們的先王不這麼做,可能這個民族已經沒有了。

我們再看到孔子,那時候禮崩樂壞,假如沒有孔子的承先啟後,這個文化也斷了。「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比孔子先成聖的祖先們,沒有孔子,可能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了;「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孔子以後的這些聖賢人,沒有孔子,一來他讀不到五經、十三經,而且他沒有這麼好的榜樣,孔子是至聖先師,都是後世的榜樣。但是文化承傳,每一個朝代都有它的挑戰。就像東漢的許慎夫子,他為什麼要寫《說文解字》?因為中華的文字都在演變,在那個時期,有可能會變到六書造字的精神後世就不懂了,所以他在那個年代作了這麼重要的一部巨作,才讓我們還能看得到六書造字的原貌。因為文字是文化的載體,連文字都看不懂了,就麻煩了。

那老法師也是處在一個特殊的年代,他的弟弟小他六歲,都沒有機會接受到傳統的教育。他老人家也只是接受了幾個月,但是他就感覺這個教育影響他一生。老人家說道,他這一生能夠不被這個時代的誘惑染污,得力於私塾那幾個月的教育,孝親尊師的根就在他那麼小的心靈裡扎了根。中華民族如是,包含馬來西亞的華教亦如是。我們能夠親近聽聞老人家的教誨,真是很難得,在整個傳統文化這麼衰敗,我們還能遇到這樣的明師來指導我們。而他們的一言一行,我們用心去觀察,終生難忘。李炳南老師只見過印光祖師一次,在靈巖山寺,就見過一次,那印祖給他交代的事情,他都不敢忘懷,尤其都是交代淨土宗的弘揚。所以李老到了台灣,弘揚傳統文化、弘揚淨土三十八年,非常非常殊勝,因台中蓮社教化往生的人太多了,包含培養出來的人才。所以我們也很感謝印祖,感謝李炳南師公。

那成德也很慶幸,有親近過沈慕羽老先生,他們真的是養天地浩然之氣。他的父親給他取名慕羽,就是仰慕關羽。所以父親給他的期許,他終生奉行了,一生為了教育奉獻,為了華教的承傳,經歷艱難困苦,不改其節(因為關羽關公最讓我們佩服的就是氣節),甚至於他的氣節,在監獄裡面還感動了監獄裡面的這些官員。而成德去拜訪老人家,到他們家裡,他看到我們很高興。因為了解了我們是在推廣中華文化的,他特別欣慰,一看到我們,已經九十五歲了(老人家住世到九十七歲),九十五歲的老先生親自彈風琴,帶著我們唱抗日的愛國歌曲,這個終生都不能忘懷。所以一個人的願心力量有多大,影響會有多深遠,無法估量。沈老這一顆種子變成一片森林了,森林又跟森林協作了、攜手了,山巒又跟山巒連接了,我們現在馬來西亞是帶動整個東南亞五個國家地區在學習傳統文化了。而且我都可以預見,從今年之後,每一年漢學院都會有馬來西亞的學生,甚至於不止一個人,他們的身上都有沈老的精神,還在繼續承傳下去。

所以我們每一個弟子也要期許,自己身上也要傳承師父上人的精神,李老、印祖、祖師的精神。我們能體會到祖師哪一個德行,我們就要「見人善,即思齊」,緬懷祖德,「無念爾祖,聿修厥德」,不管是自己姓氏的祖先,還是我們儒釋道的這些祖師們,我們都要效法他們,「聖與賢,可馴致」,那他們為我們的表演就沒有白費掉了。

我們一開始播的是「神愛世人」,老法師說的,佛菩薩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是什麼?他把道理給我們講清楚了,也給我們表演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肯不肯依教奉行,效法他們。我們肯依教奉行,他的加持力馬上就感應了。所以密宗有三種根本,加持的根本就是上師。其實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因為在密宗老師收學生要看很多年,學生找老師也要看很多年,因為這攸關的事是重大的,對老師來講,攸關法脈的承傳。古人還說,傳後世無患之人,你傳承的人要是真能為文化貢獻的,不能傳承的人是有名聞利養的,那後面的流弊就非常非常大了。要傳後世無患之人,所以老師當然要慎重考慮。學生找老師,那是要了脫生死,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這是自己法身慧命的大事,那可不能一時激動亂拜師,所以慎重,所以要觀察很多年。那學生找老師要找什麼?百分之百信任,信任完不能搞情執,信任完要百分之百依教奉行。所以老和尚說的,傳人沒有別的,要百分之百聽話。

我們在一切境界當中,首先都能提起善知識教導的,那任何境界都能過關。因為障礙不會在外面,障礙在我們的心念,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正念現前,邪念就污染不上了。所以我們一提起師父上人教誨,你任何的煩惱就不見了。煩惱本來叫妄念,妄就是假的,假的怎麼會有力量?是我們把假的當真的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了,沒辦法」,那不是外面的人事障礙我們,是我們自己當下的這個念頭障礙住了。所以相信師父上人,他的教誨一起來了,你的身上就是一股暖流、正氣,邪念就污染不上了。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要相信佛菩薩、相信師父上人的教誨,我們依教奉行了,他隨時都沒有離開我們,都在加持我們。假如我們是真聽話了,縱使我們承擔的事多了,但是我們的煩惱會少了,因為都提起他的教誨,愈來愈熟悉了。

修學的過程也不是很複雜,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本來對他的教誨陌生,慢慢慢慢都提得起來了;本來是比較容易順著自己的想法、看法,現在慢慢慢慢放下了。其實修行就是這兩件事,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件事,生能熟了,熟就能生了,佛號能熟了,妄念當然少了;老和尚教誨能提得起來了,本來的分別執著當然慢慢就陌生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勘驗,大家都說是老法師的弟子,也都是因為他老人家的威德在做事情,我們總不能起心動念、一言一行是跟他老人家違背的,那是拿著老人家的威德搞自己的名聞利養。這樣的果報不是開玩笑的,裨販如來,因為接觸我們的人會生煩惱,怎麼跟老和尚講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他不是跟老和尚學的嗎?從對我們的懷疑,可能會產生對老法師的懷疑。

所以弘法利生高度的警覺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能輕易相信自己的意思,因為我們還沒有證阿羅漢。我們什麼時候念頭會出現我們的分別執著,自己真的看得清楚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現在當老師、當領導,底下的人真的敢給我們提意見嗎?他們提的時候不會有任何顧忌嗎?還會怕我們不高興嗎?那底下的人怕我們不高興,可能是我們的一些態度已經讓他產生擔憂了。家文化,治家沒有祕密,上下的氣要交通,政通人和。你說那底下的人假如建議錯了呢?我們心態對了,沒有一件事是壞事情。他建議錯了,首先他為團體好,這一念心,哪怕他看得可能有侷限,這一念心難道不值得肯定嗎?肯定了他,他更受鼓舞,他能直心是道場,真正看到不妥了,他都會站出來。大家冷靜去看,一個朝代的興衰,往往取決於有沒有人敢講真話。唐朝的貞觀之治怎麼來的?唐太宗自己說的,因為魏徵的功勞。魏徵寫奏摺好像是寫了兩百多封,那一篇奏摺要寫多久啊。「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這些話《群書治要36O》有,但這些話在我們的團體裡有沒有體現出來?不然我們還是把這個道理去講給別人聽,自己沒有做,久了不能立信於團體,也不能立信於一方。甚至於更嚴重的,在團體裡面,或者在一個地區裡面,產生對立了、是非人我了,在那裡爭個誰對誰錯,讓當地沒學的人看笑話了,甚至剛學的人看笑話了。「君子無所爭」,這是孔子教導的,重要的不是逞口舌之快要跟人家爭個對錯,重要的是在境界當中不起對立,不會有不平的言語,心平氣和才能言。甚至於講出來的話,還要拉人跟他站在一起,那這個搞黨爭,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都還沒證阿羅漢,就這麼相信自己的看法是對的。「別人錯的也是對的,我對的也是錯的」,老法師這個法語意境很深、很遠。

修行不簡單,一個念頭不對就偏出去了,更何況一天當中日用之間就有萬境交集了,一萬個境界有了,一不覺察,難免種種違理情想瞥爾而生。此想既生,真心遂受錮蔽了,就被我們這一個煩惱障住了。所以我們得檢查,我們學了這麼多年,我們甚至帶團隊這麼多年,我們自己的煩惱有沒有減少?我們煩惱減少了,才代表我們真的是在歷事練心,才在修行;我們煩惱沒有減少,我們自己還沒有看清楚,那其實都是在留戀當場的這些境緣,放不下。有時候自己也覺得,我得靜下來歸零好好學了,團體裡有的過去生跟你緣很好的,愛緣慈悲了,「哎呀,老師我們太需要你了」,這一句話又讓我們本來要歸零的心浮動起來了。成德在這麼多年過來,常常都會觀想,我現在假如接到一通電話,老和尚說,「你現在全部放下,好好去哪個道場念佛」,我有沒有第二個念頭?我好多次都這樣在問自己,現在接到這通電話了,你會不會還有第二個念頭,還是你就老實聽話就照做了?所以自我的勘驗不簡單。

所以在這個時代,善友為依很重要,我們一起依止老和尚的教誨,大家互相提醒。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老祖宗講這些話確實有道理。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在這個課程當中很有收穫,我們那個收穫是真心領受了,還是這個收穫又會成為我們合理化的說法、合理化的藉口?多少人拿著老法師的教誨來自欺,明明是不肯承擔,他說隨緣隨緣,以合法掩護非法。所以我們也看到,很多地區的佛弟子,讓人家很難理解。老法師為什麼強調不犯國制、不漏國稅、不謗國主、不作國賊?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我們假如一執著了,「只要為眾生,都沒問題了」,你有沒有度德量力、審勢擇人?拿著「只要心用對了就沒問題了」,那可能這一句話又變成在掩飾我們的這些激動、這些強求。

可能大家會覺得,成德跟大家分享了,前年二月十五號老法師給弟子的一段話,因為老法師講到一條龍重要,成德聽了激動,所以我的性格還有很多要下功夫的地方,很激動,「弟子願意承擔」。老法師說:「不是你承擔,是佛菩薩、祖先承擔,最重要的你把心用對就好了。」可能大家對這一句話都有印象吧,但是這一句話要進一步思考,怎麼才能把心用對?我覺得我對了,我就對了嗎?該怎麼檢查?該怎麼護念自己的念頭?真心一法不立,這是大乘佛法,把很多道理給我們講到徹法底源。真心一法不立,我們心上還有很多罣礙、很多放不下,那我們當下就不是真心了。我們還得去跟人家講話,那我假如不是真心,我講出來的話會不會有分別執著?除非我們已經下功夫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們有這樣要求自己了,那沒有問題;我們還會隨順自己去講話,那會不會講錯?我們現在下的決策,會不會決策錯?

其實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羨慕成德現在在英國漢學院?大家要知道,位置愈高因果愈重,各人因果各人自負。為什麼《孝經》要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是在講到「諸侯章第三」,一個諸侯他影響的是一個國家,你一個決策錯了,那是萬惡;你一個決策對了,萬善,攸關的人那麼多。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說了,你的業有多重,看影響了多少人,是跟這些人結罪的。所以我們得認識真心,老法師的心法,五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能跟這個心念相違背了。《無量壽經》也告訴我們,「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這個話我們要去理解,就是說沒有我喜歡做什麼,沒有我不喜歡做什麼,沒有我一定要做什麼,沒有我不一定要做什麼,都沒有這些分別執著的念頭。這樣才是「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這樣才能成就功德,不然我們在境界當中就是自己的分別執著在做主了。

那怎麼辦?成德講這句話是我們要共勉、要有警覺,不是要讓大家擔憂,有佛法就有辦法。第一個,我們能直接親近到師父上人,那可以請示;假如不能直接請示,那我們整個團體就要依老法師的教誨、儒釋道經典的教誨來見和同解。所以這個團體就要形成「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的氛圍。可是我們冷靜觀察,超過一半的團體,只要他是老師了、他是領導了,那他好為人師就起來了,他就要做一方教主了。超過一半的人都是這樣,也超過一半的人已經倒下來了,在財色名利面前流弊都出來了。其實成德只是還沒倒,流弊已經都有了。佛菩薩慈悲,還讓自己有這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所以很多老同修應該可以感受到,成德這些年都跟你們在共勉,「經一事長一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得要總結經驗。可是我們觀察,往往總結經驗都是別人有問題,哪個事有問題,很少看到發覺自己的問題。《論語》裡面,我們看聖王的心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然,不能護念好大家,那成德是糟蹋了大家的信任,確實是對不起大家。但是也不能是負面的對待,還是要正向,那成德一定要好好念佛,我要趕快有智慧,才能善巧方便幫助信任我的人,人與人能信任都是非常難得的緣分。

所以我們真正依教奉行,老法師就加持我們,所以佛菩薩、師父上人隨時都沒有離開我們。我們不要有覺得好像孤獨感,其實這個都是本來的這種性格、習氣、煩惱。真正了解真相了,佛菩薩同體大悲,無處不在,隨時都會加持我們,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成德的觀察不一定準,提供大家做參考。成德有觀察,其實每一個人的當下,只要能靜下心來反觀,很可能當下就是藉由所遇到的人跟事,在提醒自己最嚴重的習氣,只要能真的安下來了,就突破上去了。但是我們往往在這個境緣當中,順境、善緣沒有發覺要放下貪痴,就貪著上去了,沒過關;逆境、惡緣就想著這些人趕快走吧,這個事趕快過去吧,忍辱也沒有修成。所以老法師說:「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隨順境,處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這兩句話我們能在境界當中用,那真的是會修行了。老法師把心法其實都給我們和盤托出了,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做了。「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人家對我們真的是仁至義盡了。

我們現在請洪同學來分享。

洪同學:大家好,學生想跟大家分享,上週六聽了家人們對沒有及時回應法師,有的長輩老師提到了說,是想讓年輕人多一點機會親近法師,所以就沒舉手。那時候才體會到,長輩老師都很護念年輕人,然後自己就是會覺得自己講不好,患得患失,就沒有舉手。那天聽到長輩老師們很真誠的反省了自己這一路走來的一些彎路、一些經驗總結,就是能夠感受到長輩老師他這一路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他才有了他現在這些體會,雖然是一句話,但都應該要重重的聽。就感覺這一路走來,法師、師父他們的每一句話,其實就是他們走過了很多、經歷了很多才講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句話,是經歷了很多。那時候就體會到了,長輩老師還有師父、法師希望他們走過的彎路不要再有人走過,也不希望年輕人再走,就深深的感受到了師父、法師還有長輩老師對年輕人的護念。

還有想到說,這個傳統文化其實就是有點像白手起家一樣,從無到有,這一路太多太多的艱辛了,長輩老師、法師、師父都這麼一路的堅持走過來了,就覺得那麼不容易,師父、法師他們都走過了,堅持下來到了今天,有一點點傳統文化的雛形了,就覺得年輕人怎麼可以不站出來?就覺得我們也要鐵肩擔道義,勇敢的站出來。

還有那一天有一位老師講到了王希海老師,學生就突然想到了,王希海老師說,當父母渴的時候你才把水送上去,那已經遲了,不叫孝順了。學生就想到了,那天週四法師還沒問之前沒有人舉手,問了之後還是沒有人舉手,問了好多遍還沒有人舉手,自己也就是那一個人,就是麻木不仁,還在想著自己,怕說得不好,患得患失,就根本沒有把老師放在心上,還說要孝親尊師,還說要以孝親尊師的實際行動來報答老師,但在境界面前都沒有,就看到了自己還不是一個好學生的樣子,就要好好的改正。

學生要跟法師匯報這三週學習,在改過中的一些情況,跟一些自己的體會。第一週學習中就會領悟到很多以前沒領悟到的東西,發現了自己的習氣,以前沒重視的,很開心。第二週的時候,就會也看到了很多自己的習氣,就感覺有佛菩薩加持,因為自己就覺得,法師說學了之後習氣改了多少,要看自己的性格改了多少,我就覺得學了之後好像性格沒有改掉很多,然後就在觀照。第二週的時候,觀照到自己那個時候言語很溫和,但是有堅固的執著,對人有控制、佔有,還有常常不是用真心在待人,一下子就用道理在要求別人,都沒有用心去體恤別人當下說的話是什麼。

然後改到第三週,就是每週每一天都能發現自己的習氣,有的是同一個習氣還會犯,有一個習氣就是在意別人的看法,會一直出現。上週在這個改過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從一開始士氣很高漲,就覺得我要好好對治我的習氣了,結果改到第三週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差,一個習氣明明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但是還是會犯,然後就很沒信心了。然後多出來一個疑問,就覺得怎麼觀照力起來了,反而自己的心變得敏感了,就是那個感受力太強了,就會把自己有點裹住的那種,看起來挺正常,但是我感覺有一個低氣壓在那裡,就是有個負能量的東西在那裡,所以就很沒信心。

到週五的時候都是那樣子,直到週六的時候,感覺佛菩薩他很愛你,就會告訴你答案,早上起來的時候,因為在對治的過程中會感覺有兩個聲音,一個聲音是告訴自己要提起正念,「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但還有一個聲音說,妳就是很差勁的,妳就很自卑、很在意人家的看法,那個聲音就是比那個好的聲音很大,自己還是提不起正念來。到了週六早上起來的時候,就想雖然有兩個聲音,但是要聽那個好的聲音,依教奉行,提起了要隨順聖賢佛菩薩的教誨,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然後再到了聽經的時候,聽到了法師說要深信因果,我在想,在那裡煩惱自己怎麼這個習氣不改、怎麼還這樣,那也沒有用,還不如好好的改習氣,想怎麼可以改自己的習氣,然後就更轉過來了。

再到下午的時候,聽大家分享的時候,很多長輩老師說,一條龍的學校不是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靠佛菩薩祖先的加持才可以辦成的;而且還講到了,很多長輩老師提到了孝親尊師的重要性。學生就體會到,其實改習氣也不是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要懂得尋求佛菩薩的加持,還有要提起孝親尊師。就在那一瞬間想起了師父跟法師,自己遇到的這些困難跟煩惱其實是很小的,就是很在意自己的感受,自私自利,那法師他們在做的事情是弘法利生,遇到的困難可是大得多了,但是法師上週的那個訪談,法師都是充滿微笑,就這麼堅持過來了。就是感覺在境界面前,如果提起了簡單的一句,要本覺本有,就是一句簡單的經句,可能給你的改習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提起的是那個經句法師他當下是怎麼說出來的,他是怎麼做到的,就現出來的時候,就會看到一個飽滿的形象的時候,就感覺會有觸動,自己就更有力量去突破那個習氣。

這是學生在這三週改習中的一點點小小的體會,如果有講得不到位的地方,請法師還有各位家人們提出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洪同學的分享。成德聽她分享特別受用,她很真誠,我們也感覺到,我們聽經最重要能夠觸動自己內心深處。而且她也是很講道義,無情不能修道,情不空不能證道,所以她有一種承擔的心,很難得。而且她剛剛敘述她這幾個禮拜的過程,這是修學的過程一定會遇到的,但是我們有師父的教法,我們的心態就會正確。發現自己過失叫開悟,不是壞事情,改正自己過失叫真修行。而且發現了,也知道它是假的,妳把佛號提起來,把孝親尊師提起來,它就污染不上了,不管是太在意別人,還是會起這個控制的念頭,妳都不要去罣礙它,把正念提起來就對了。而且不要去算,「我怎麼又這樣了,好多次了」。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不計成敗,不要去算,安住當下,提起正念,聖狂之分在一念之間,別把它搞複雜了。不然從這一個煩惱又會牽扯出另外的煩惱,又會牽扯出來「我好差」,你看這個疑心又起來了。把這個念頭轉掉就好了,不然又拉了很多孿生兄弟來,就不好了。有時候貪瞋痴慢疑它一起出來了,甚至於一個念頭裡面都有貪瞋痴慢疑。你看起來「我好像好差」,其實裡面有沒有貪?看起來是疑,也有貪,為什麼?你想求的事情,沒順自己意了,就沮喪了,裡面有貪求,才有求不到的煩惱出來了。「我怎麼這麼差」,那裡面也有情緒在裡面。佛都說你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幹嘛還覺得自己差,那你不是比佛還厲害,那不是慢嗎?都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不相信佛講的。所以不要小看一個念頭。

所以今天覺得洪同學很可貴的地方,都在一些生活的小事件裡面去反觀,很重要!因為修行人不能有大事、小事,統統是練心場,哪有大小?反而愈小的事,反而能看出我們的功夫。為什麼這麼講?愈大的事情,那一大堆人看著你,你硬撐也要撐出來,但小事旁邊都沒有人,自己慎獨的功夫在哪才看得出來。

那妳也很善解人意,覺得長輩都把機會讓給年輕人。那在這裡也要提醒長輩,法不能用錯了,年輕人要發言,當然讓給年輕人,都沒有人發言的時候,我們還想要讓給年輕人,那不就產生一個法執了嗎?這個法用不對因緣了。那為什麼我們會在當下用錯法?用錯法不就是用錯心?那我們還沒有對自己更深入去觀照自己的念頭,還用了一句很好的理由,叫讓給年輕人,這叫合法掩護非法。這個都要從這些細節的地方打破自欺。所以洪同學說,我那當時候就是患得患失。當然,我們也很隨喜幾位長輩這幾天的分享,讓年輕人也很感動,因為這些長者的心,就是希望年輕人少走彎路。那洪同學很可貴,長輩輕輕的講,她能重重的聽,這就是她的善根,也是她的福德、福報了。

好,謝謝。我們接下來請雷同學。

雷同學:法師好、各位家人們好,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

雷同學:其實就是三週的學習下來,學生感覺有很多的體悟,千言萬語,不知道怎麼的,剛剛開始前法師三十多分鐘的開示,突然這心裡的千言萬語所剩無幾了。但是雖然很淺顯的、所剩無幾的一些心得體會,還是希望能夠分享出來,也請法師和諸位家人們能夠批評指正。

就是這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感覺受益很大的一點,就是法師說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讓我幹啥我幹啥,如果有一個我要做什麼的想法,那佛菩薩就只能是隨順了。學生一直以來也有一個認知,也是自我審視我自己,就覺得我自己可能在團隊裡頭教學方面比較擅長,但是在一些行政方面、人員組織管理方面就覺得自己比較薄弱。所以在團隊裡頭,我一直是尋找我合適的工作來承擔,就很少的去碰觸一些自己覺得不擅長的東西,我給我自己定義了一個我擅長和我不擅長這樣一個界限。但是我也發現,團隊要有效的運作,其實有一個健康有序的組織架構、明確的組織倫理,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教學才能夠有效的開展。必須有人搭台、有人唱戲,我一直覺得讓我唱戲吧,我在期待誰來為我搭台。聽了法師分享自己的經歷,就感覺是我自己的念頭有障礙,我覺得我自己不擅長,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畫地自限,在那個時候沒有提起經句說「人一能之己百之」,甚至說實在話,我連己十之都沒有去做。所以這段時間學習,我感覺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個念頭轉了過來,不提前設限,一切聽佛菩薩的安排,讓我幹啥我幹啥。其實之前說得好聽一點是度德量力,但是真實的內心的念頭還是有自我的懷疑和否定。

這也是聽了法師講自己英文不是很好,但還勇敢去承擔英文演講,還要考雅思。包括學生身邊也跟著有老師,之前就看到張老師一會陪我們做飯,一會跟我們一起進行內務整理,一會進行禮儀規範,一會還要進行教學研討。原來自己就覺得好像很自然的,老師就什麼都會,就應該是一個全能型人一樣。但是自己慢慢的就體悟,其實也並不是說具備了一個全能的本領才能做利益大眾的事情,而恰恰是因為有了一個利益眾人的心,然後慢慢的就能大家需要什麼自己就去具備哪方面的能力,就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全能型的人。就像王希海老師一樣,他逐步的這些照顧父親的能力練就起來,他肯定不是提前先學習的。這就是用心就是專業。所以在這一點上內心通達了以後,突然感覺就是再來應對一些出現在身邊的事情的時候,內心的恐懼感就沒有了,什麼來了來接什麼,什麼球來了來接什麼招,這是一個感覺收穫很大的一點。好,那就分享這一點,謝謝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雷同學,她的領悟也是很深刻。所以都是要從自己心源隱微處去觀心為要。所以念佛是已過勿留滯,未來勿將迎,現前一句,字句分明。念佛是這樣,做事也是這樣,過去了,不要再罣礙了,不要形成心理的陰影,也不要預設立場。當然要總結經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總結完了都是正能量。很多人總結完之後是怕做事了,你心裡有個怕,就不是真心。那未來勿將迎,未來也不要擔憂。當下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擅長做什麼,但是有一些需要人做,沒人做,我不擅長,我也願意去承擔,那不也是表法嗎?所以也都要就事論事去用法。所以李炳南老師說的,困難愈大功德愈大,歡迎困難、歡迎困難!只要團體有需要,我都為大局著想,別人不願意的我來扛,這才是不自私自利,不然十六個字要在哪裡放下?不然放下十六個字就變口號了。

所以孟子說的,「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那你不能只有一個善心,沒有方法,沒有規範、制度;你有制度,但是你沒有發願,或者你沒有用對心,那再好的制度也沒用。所以佛法強調的,不能執著,不能過,也不能不及,不能執著只是發心,也不能執著只是制度。我們這一百多年來吃了一個大虧,覺得制度對了就能解決問題,又偏在另外一邊去了。所以我們看多難,在一切境緣當中不能過,不能不及,不能產生執著點。

好,謝謝雷同學。我們接下來請鍾同學。

鍾同學:大家好,法師好。今天法師給予的分享,好像學生回想到以前在中心早課的時候法師給的教誨,聽了很開心,謝謝法師。還有向法師懺悔,當中法師都問,沒有舉手,有些得失,還有一些顧慮,要克服自己的。再向法師懺悔,就是以前對法師有過爭論、不解的念頭,還有就是錯過兩次在班級學習的時候,都沒有自動的發言請教法師。所以家長有提醒到,機會不是總會有的,要珍惜機會,所以學生要勇於突破自己那個習氣,還是要向法師匯報自己的學習。還有就是在因緣裡自己沒有完成,有愧對法師。領導有鼓勵跟教誨說,忘掉不愉快的事,記取經驗教誨,迎接美好的未來。想到法師剛才講的教誨就是,過去勿留滯,將來勿將迎,安住當下這一念,念頭很重要,要觀好自己的念頭,不能再有始無終。

還有就是自己在家修學一年,很慚愧,時間比較多,看到法師這麼忙,自己真的是進步得太少。但是在這幾週學習之後,正能量滿滿的,尤其都是訪談回顧的時候,看到短片,也想起自己的初發心,那時真的很勇猛。然後看到法師走起來的不容易,這樣子不斷的走過來,都是為了滿師長的願,為眾生、為文化。當下眼淚流了,心裡比較柔軟了,然後在聽的過程當中,還有個念頭告訴自己要真幹;還有就是要弘法需要與人結善緣,這個非常重要;第三個念頭是保護好自己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根。

現在學生在家還是敦倫盡分,改正自己習氣,就像法師講的,佛菩薩自然會安排,自己不操心。好好在家裡,這個機會和父親、和家人相處,敦倫盡分。學生聽明白了,所以心安了很多。

學生就跟法師報告到這裡,希望法師給予指正,謝謝。

成德法師:好,謝謝鍾同學。她剛剛說心安了很多。所以老法師常常說理得心安,別把問題想得太複雜,老和尚的經教一提起來,邪念就污染不上了。那我們透過每一件事更加自知,了解自己的性格,進而去放下它,因為沒聽說哪個菩薩有性格。所以會修的人怎麼修的?六根接觸六塵,能看到自己的分別執著在哪,進而去放下它,這叫會修。會不會,就是這個關鍵而已。看到了叫看破了,為什麼?都是假的。你說緊張,那可能假如我在你們現場,我可能跟洪同學說,「妳把妳的患得患失拿來給我看看。」「我怎麼找不到了?」假的,所以叫妄心,妄就不是真的,是我們把它當真了。那當然,老和尚為什麼常常說,人跟人要常見面?那當然現在有疫情,又不能聽執著了,要常見面現在有疫情,現在Zoom,還是微信、Skype,一打開來就看到人了,這不是常見面嗎?這個也是科技之恩賜。那要多溝通,不會產生誤會了,愈想可能就想偏掉了,要提出來大家溝通。

再來,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個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那佛菩薩安排什麼時候安排?當下就是。我看好幾個學長現在在家裡照顧父母、家人,這對我們在家人特別特別重要。所以,為什麼印光祖師敦倫盡分提了那麼多次。李炳南老師說,「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下一句,「處世不忘菩提」,你處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要用真心、要用菩提心,「要在行解相應」,最重要的要落實。行解相應,為什麼要把行擺前面去?說得千里不如行得一步,行更重要。不要貪法,法尚應捨,不要貪一大堆佛法,好像沒有多聽經就少一塊肉一樣了,那變貪法了。你能安住當下,哪一法不是佛法?你心一安住下來,六塵都在給我們說法,哪有執著說要打開播經機了才叫聽法?能安住當下的人,他就能感覺到六塵在給他說法,佛菩薩有可能就加持這一個花朵讓你開悟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以我們看到那麼多同修,從這個這麼小的事來反觀,那都有多大的受用!

好,妳還反觀到初發心,這初發心很重要,初發心成佛有餘,要再次把它恢復起來。初發心之外還要加上老實、聽話、真幹,這老法師的六字真言。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12月10日10:21: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