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才扎根班(第26集)成德法师主讲

admin 弘护人才扎根班评论1阅读模式

成德法師分享  2020/12/19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68-0026

MP3下载

兩位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目前新冠疫情的情況,在全球還是非常嚴重,佛門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以這些都跟業力感召有關。人會造業,主要還是迷惑才會造業。所謂「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所以所有的問題還是回到師父上人常常說到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愈是看到這個現象,我們愈要從根本,教化人心來努力。「見義不為,無勇也」,我們已經了解五倫八德的道理,了解佛陀的教誨,又遇到師父上人這麼好的老師,我們也應該勇於去承擔自己的責任。雖然現在有新冠疫情,好像不能當面交流、授課,但是運用網路其實還是挺方便的。所以我們的願力不要受到外在形式的影響,應該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所以像我們這樣每個禮拜可以相聚,這個也是挺方便的,我看大家也是看得很清楚。佛門說事事無礙,還是很有道理的,障礙不在外面,障礙在我們自己的念頭有分別、有執著了。所以透過網路,我們可以善友為依,相觀而善。我們從「教學為先」來盡我們的一分力量,包含「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所以看到現在感染的人好像都往破億,全球感染的人都快要破億了,這個是很驚人的,好像美國死亡的人數都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

師父有提到轉業力的方法,特別強調念佛,特別強調發願,能夠轉自身的業力,也可以轉地球的業力。記得很多年前師長老人家也有提到,全球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有全球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能夠真正轉惡為善,等於是有真正八千個善男子、善女人,用我們佛門講,淨業三福第一福能努力去做,「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那這八千人可以轉地球的共業。我們聽到老人家這麼說,應該能夠當下就要發願,自己一定要做這八千個人當中的一個,這個叫隨文入觀,直下承擔。這個態度就很重要,不能我們一聽都要找別人去做,這個心態不能直下承擔,本身在聽的時候就有分別、就有執著。我們看顏回夫子他在聽孔夫子教導的時候是,「不違如愚」,每一句話他都沒有質疑,孔子覺得說,給他講那麼多了,他到底有沒有領納?「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代表顏回夫子他聽老師講話是每一句就馬上納受到心裡面去了,他沒有其他的念頭,「我行嗎?」「有可能嗎?」所以顏夫子能有成就,也是決定於他的心態。我們很熟悉的一句話,也是他老人家說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後來孟子有引用,其實這句話是顏夫子說的。大家也要從這些地方去觀察,為什麼他好學?為什麼他能承傳孔子的道統?都跟心態有關。就像孟子,他也是傳孔子之道,他有一句話叫「當今之世,舍我其誰?」這八個字很有力道,現在世界的業力那麼大,我們要勇於去承擔。

所以老法師說,我們念佛用什麼心境來念?我多念一聲,這個全球的眾生災難就減一分;我少念一聲,全球眾生的苦難就多一分。我們假如有提起這個心,真的是分秒必爭,有時間就念。因為「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把這個念佛的功德做迴向。就像印光祖師,他一生出來對大眾弘法只有一次,非常寶貴的七天,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怎麼護國息災?以念佛為主。當然,還要斷惡修善,還要戒殺、素食、放生,都從根本來解決問題。《無量壽經》說:「知土如影像,恆發弘誓心。」我們眼前這些都是因緣聚散,但是我們在這些因緣聚散當中能不能提起菩提心?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都能提起一切眾生都是我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所以黃念祖老居士他開示到,我們還有很多過去的父母現在還在地獄中。那我們一想到我們還有過去的父母現在在地獄中,我們的修行不能懈怠,我們精進念佛給他們迴向,可能他們就脫離地獄的苦了。我們想,假如是我們的父母現在受極大苦,那相信我們可以犧牲身命也要減輕他們的痛苦。我們把這個分別拿掉,那一切眾生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所以《勸發菩提心文》說:「菩薩觀於螻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要常思利益他們,「念報其恩」。

所以開發心地寶藏,這地藏王菩薩是表法,他就從他那一世的他母親墮落。佛陀也是非常善巧,她是要問佛陀,我母親在哪?你看佛陀的教化非常善巧,說妳只要念我的名號,妳就會知道了。那就掌握了婆羅門女這種至孝之心,她會至誠念佛。你看念了一天一夜,她念到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她自己去了地獄,是用她自己的神力。去地獄只有兩種,一種是業力,一種是他的神通力。假如佛跟她說妳媽媽在地獄,那就不一定一樣了。所以佛讓她持佛名號,持佛名號的功德非常非常大,讓她自己以她的能力精進去到地獄,看到這地獄的現相,然後她就發起廣大的願。從這一世的母親的緣,延伸到要孝敬一切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我們看經典也好,或者祖師,像黃念老就很具象的讓我們能夠去觀想,我們過去的父母現在很多在地獄,我們要趕緊修行,他們才能夠離苦。

我們之所以不能精進,很多時候還是想自己的感受,假如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眾生的苦,把眾生當作父母,其實眾生確實是當過我們父母的,這樣念佛的心就懇切了。所以念父母恩、念眾生恩,就不容易懈怠。所以佛門說,菩薩修行唯一善根就是精進,精進來自於我們的菩提心,念本師恩、念父母恩、念師長恩、念眾生恩、念施主恩。尤其《無量壽經》說的:「付囑汝等,作大守護。」不知道大家念這一句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感受?就像《地藏經》裡面,佛喊著地藏菩薩,「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摩地藏菩薩頂,然後交代他,我滅度之後到彌勒菩薩來之間,你不要讓眾生墮到三惡道去。地藏菩薩是誰?菩薩表修德,所以我們修大乘佛法就要效法四大菩薩,首先要效法地藏菩薩。像《無量壽經》「付囑汝等」,那佛是叫著誰?所以我們讀每一部經,或者聽師父上人的教誨,自己就是當機者,就是講給我一個人聽的。不然我們也很容易慣性,不敢承擔,或者是推給別人,甚至要求別人。

有一位同修,他說他一聽到師父上人說「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下一個念頭就想,誰誰誰有沒有讓我生歡喜心?有沒有符合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這個心態就偏掉了,變成要求別人,他沒有說聽這句話馬上想到我要作菩薩,有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都要生慚愧心。所以我們常說法器法器,器是器皿,能把法接下來,那就是要正確的心態,才能把法接下來。心態一不對,老法師叮嚀,會愈修愈分別、愈修愈執著,不行的。所以有一位同修,他從二O一O年才遇到佛法,結果快十年的時間,非常的精進,一有空就聽經、讀經,很珍惜學佛的機會,整整十年。後來家裡有一件事,結果他自己覺得很委屈,可能就是付出那麼多了,怎麼還是這樣?然後就有抱怨的話出來,造成家庭很多的波動,然後他就開始重視扎根。曾經我們也請教過師父上人,「師父上人,假如就是一直讀經,每一天有時間就讀《無量壽經》,讀十部,多多益善,但他沒有扎根;跟他扎根,然後又一門深入《無量壽經》,讀誦《無量壽經》。」師父說沒有扎根的話,時間要比較久。但大家要注意,時間比較久,還得在精進的過程沉得住氣、不著急,然後還不會怨,一有怨的念頭一起來了,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結果他就說,他後來開始重視扎根,讀到《弟子規》說:「號泣隨,撻無怨。」他說我也還沒到這種程度,那怎麼我就怨?人家舜王比我的情況嚴重那麼多,人家都不怨。

今年上半年,我印象中好像有人又跟老人家提這個扎根的問題,結果老人家回答的時候說:「我到現在還在扎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你看師父都……其實師父是一聽那個人發問的問題就知道他的心態了,「我到現在還在扎根」。其實我們很不容易聽老師的話,你說師父都提那麼多次了,我們還在那裡不是很願意,所以師父就把話給你講到底了,「我到現在還在扎根」。因為師父會觀機,他知道我們這個時代的情況。

而這位同修他就說了,他說他這十年來看起來很精進,一有時間就念佛、聽經,一秒鐘都不願意空過,但是他說他在人際關係當中變成是應付過去了,趕快應付,應付好了我趕快可以念佛,我趕快可以聽經。他在跟家庭、跟人的相處當中,不是真誠,能夠應付過去,我趕緊抓時間來用功。那他就覺得是念佛、聽經叫用功,處事待人接物不算用功,這個就不知不覺產生分別執著。所以為什麼黃念祖老居士說,你圓解佛法,你解得圓,修一天,超過沒有圓解的人修一劫。那一天跟一劫差很多。

所以師父在這個「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提的: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應酬是念佛,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念佛。又跟大家有提到《維摩詰經》,這部經也很殊勝,佛請弟子去慰問維摩詰居士,他生病,找了幾個菩薩,都不敢去。諸位同修,假如找你去你敢不敢?親近這樣的大善知識,有什麼不敢?怕人家一問答不上來。答不上來也是個學習的機會,有什麼好怕的?所以修行的路上,面子不放下也不好修。其中有找到一位光嚴童子,然後就請他去,他說:「我不敢勝任,我不敢勝任這件事情。因為有一次我要進城的時候,維摩詰居士剛好出城,我向他問候,然後請問他:你從哪個道場來?維摩詰居士馬上一段教誨:直心是道場。」把那個有形的道場馬上破掉了。所以入不二法門,這個就是《維摩詰經》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精神。所以要能不分別、不執著,才能入這個不二法門。所以我們能常常從自己的念頭當中,能發現分別執著,進而放下它,這個很重要。《無量壽經》上說的:「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其實這兩句就是師父常常提醒的,「六根接觸六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我們這一生要做到比較沒那麼容易,但是去到極樂世界,「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把分別執著能淡掉,慢慢伏住它,它起不了了,我們佛號能提得起來。

所以維摩詰居士說,直心是道場,四攝法是道場,六度是道場,講了很精彩的一段話。其中這第一句很有味道,「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沒有虛假就是隨時都是很真心、很真實。其實我們有應付哪個人、應付哪個事,就不是道場了。你回應人家一句話都不能是不耐煩的,不能有應付。但是要冷靜,我們這個應付也是習慣,對人有應付,對事也有應付。我們看親近老人家,遞什麼資料給老人家看,老人家都是仔仔細細、恭恭敬敬的看,然後還在上面給我們指導。每一次拿到真的都很感動,他老人家真的是禮敬諸佛,對我們學生呈給他指導的東西,他都是一絲不苟的。在飯桌上,哪些東西擺歪了,老人家都是隨手把它擺正,這種禮敬諸佛在生活點滴當中落實。包含師父也是指導我們,洗手台洗完了,把水龍頭擦乾淨,你恭敬它,它的壽命就很長。所以師長老人家的教導都教導得特別細緻,把道理告訴我們了,在事相當中怎麼落實。其實真的用心聽老和尚講經,真的是手把手教我們。

所以剛剛跟大家舉這一位同修的例子,他看起來很精進,但是他事後開始重視扎根的時候,他就覺得其實自己在那十年裡面有一點應付周圍的人事物了。所以善導大師那一句教誨,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就特別重要了。這一句也是告訴我們,一切時候都要用菩提心,「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其實我們不用菩提心,就是輪迴心,起一個輪迴心,就是輪迴的種子,因小果大。

我們這一段時間,常常是圍繞著蕅益大師的四句話,第一,『淨土為歸』,我們每一天有沒有愈來愈想去極樂世界?還是心上有很多事都放不下,操心?那這淨土為歸就不相應了。老法師說知止而後有定,知止是什麼?知道要止於極樂世界,不然很容易就被這個花花世界給我們拉過去了。

再來是『持戒為本』,孝親尊師是大根大本,包含深信因果,很重要,深信因果這個戒才持得好,那個敬畏心能出來。有一個朋友他問我說,有一個病人病得不輕,他要治療一段時間,要花一大筆錢,他經濟又不是很好。結果他的朋友就說,「我都繳保險了,那我也都沒有用,可不可以讓他用我的保險給付?」諸位同修,可不可以這麼做?所以我們人生也都會遇到這些境緣,我就跟他說了,我說這樣是妄語,這是作假。這個建議的人說了,「那我付了那麼多保險費,我也沒有用」。保險本來就是互助的,你沒有用到,別人有用到。而且你在繳的時候,你都想著能給需要的人用,你看你那個也是布施。可是我們現在會起這個念頭,「我又沒有用」,你看還是自私自利。然後我就跟這位醫生講了,我說,「說實在的,錢財你這一生帶不走的;再來,你命裡有時終須有,你假如覺得這個病患實在很可憐,你不收他錢,你就當布施,也不是說你收了這個人的錢你就比較有錢了」。所以人實在理不通透,遇到事會搖擺,所以理得心安。我說你決定不能這麼做,你這麼做了,你們三個人有共業,造了十惡業。那十惡業的果在哪?在三途。去三途有沒有一天就出來的?你就為了那一點錢,然後到三途報到,那不是冤大頭!所以真的是因小果大。造三惡業是因小果大,念這一句佛號也是因小果大。你看蓮池大師說的,「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你這一句佛號就超過三大阿僧祇劫,你這一句佛號就可以跟法身大士平等。你看《無量壽經》最後第四十七品說「行超普賢登彼岸」,你看這個法門是果地覺,因地修。所以蕅益大師說,以持名故,善根福德頓同諸佛。你看這些話都不容易說出來的,我們真心持這句佛號,善根福德頓同諸佛,就跟佛一樣,那不是因小果大?《觀無量壽經》又說:念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知道這麼大的利益,要分秒必爭,念一句就救一句,自他都得度。所以這個是持戒為本,因小果大。

所以佛在世的時候,兩個事例,老人家在二O一六年清明祭祖的這個專題,因果的專題,講的這兩個例子。一個是目犍連尊者他有一世不孝父母,你看他時間那麼短,他墮到地獄去的時間非常長,然後後來得人身,五百世都是被打到骨頭碎掉,因為他那一世就是用棍子打父母。三惡道出來了,還要受五百世都是被打到骨頭碎掉,連他證阿羅漢果了,這個果報還是要受,因小果大。所以,假如我們曾經有忤逆父母的言語,要趕緊懺悔。另外一個例子,一個老太太,大戶人家的僕人,正要拿壞掉的食物出來處理了,結果看到佛陀非常歡喜,想要供養,自己手上只有這個東西,就很慚愧,但是佛陀知道她的心意,還接受她的供養。結果她就因為那個供養,十五劫享天福,之後下生為人還能出家修行。結果那個大戶人家聽佛那麼講,他說怎麼可能?才這麼一點供養,而且還是這樣的食物。佛就問他,「你看過的樹有大到什麼程度的?」他說:「我曾經看到一棵樹,有五百匹馬車在這個樹下,它還有空間,躲在這個樹下乘涼還有空間。」佛說:「那這棵樹的種子有多大?」他說:「像芥子,芥子一樣那麼小。」對,你看這個種子那麼小,你看它的樹那麼大。好,這是持戒為本。

『觀心為要』,從根本修、從起心動念處修。我們諸位同修很好,現在在境緣當中,可能有點情緒了,但是馬上想到,師父上人教的是什麼?假如是佛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做,師父上人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做?這麼一思惟,那個情緒就下來了。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佛法時時現前,塵勞處處解脫」,塵勞就是指我們的煩惱,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正念一起來,煩惱自然就解脫掉了。有佛法就有辦法,所以學佛的人不能是眉頭深鎖,好像很多事想不通,這個會破壞佛門形象,人家一看,怎麼學得這麼憂愁?不敢學了。所以學佛第一節課,大家要記住,第一節課是什麼?第一節課是彌勒菩薩給我們上課的,天王殿,一進門,四大天王還沒看到,是先看到彌勒菩薩了,就給我們上課了。第一節課上的沒有做,後面是不好吸收的。首先要面上無瞋供養具,笑口常開,大肚能容。很有道理,笑口常開才能結善緣;大肚能容,度量打開了,佛在教什麼才聽得懂。為什麼?你才相應。佛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講出來的教誨,我們小鼻子、小眼睛,我看要不聽錯也很難。

那天有一個高中女孩,她講了兩句話很有意思,她說,「我喜歡男的朋友,不喜歡男朋友;我喜歡女朋友,不喜歡女的朋友」。因為他們是在英國社會長大,中文不算很好,但是我覺得這個敘述挺有意思的。我喜歡男的朋友,她自己是女的,不喜歡男朋友,意思就是不要是那種男女的糾纏的,但是假如是班上這些男同學,她覺得交流起來比較自在,比較沒有一大堆磕磕碰碰的事情。但是她喜歡女朋友,不喜歡女的朋友,意思就是女朋友就是可以交心,女的朋友就是,一般可能女孩子之間常常心眼比較小,所以相處起來挺累的。諸位女同胞,妳們覺得跟男的打交道比較輕鬆,還是跟女的打交道比較輕鬆?我什麼都沒說,我只是請問妳們而已。當然,男的修行有男的關卡,女人修行有女人的關卡,習氣不同,但是都要從最難克服的地方下功夫。你看孩子十幾歲她都可以感覺到。

所以我也跟我們漢學院的女同學講,我說,厭女轉男,妳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轉,現在就要轉,把女眾那些習氣要轉掉,女眾好的這種特質要保留住,要發揚光大。我們看觀世音菩薩一般都是女相,這就是女人的慈愛,那種母愛,這個要好好發揮。但是太計較、心眼太小,這個一定要轉掉。心同阿彌陀佛,願同阿彌陀佛,行同阿彌陀佛,「願己國無異」,願要跟極樂世界的願一樣,「普念度一切」。所以這個《無量壽經》每一句也是我們要直下承擔,當下要去落實、去做。所以很隨喜我們這二十幾位同修,就有好幾位都發心,當然每個人的緣不同,他們發心要護持一條龍。這是「護佛種性,常使不絕」,就把《無量壽經》落實了。

我記得當時候聽老法師講經,其中有一個教誨印象很深,老人家說要把《無量壽經》變成人生的劇本。我不知道你們當時候聽的時候下一個念頭是什麼?我聽了很高興,為什麼?我說,我的中文這麼差,劇本也寫不出來,現成的劇本,很省事,不用寫了。而且這個劇本是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去努力。為什麼十方諸佛很尊重阿彌陀佛的學生?因為阿彌陀佛的學生就要像阿彌陀佛,不然怎麼叫他的學生?那就沒有學了。所以我們跟師父上人學,要愈來愈像師父上人,這個也是檢查,我們假如愈學愈不像他老人家,那怎麼叫學?學是效法的意思。比方說,我們有沒有每天給冤親債主迴向?你看師父,毀謗他的人,他都給他立牌位,給他們迴向。師父「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我們當下也要去效法這樣的心境。所以老法師常說,當下就是,放下就是,這些話其實都很重要,當下就要把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願。老人家把第六品定作早課,這個也是用心良苦,我們要善於去體會。而且老人家已經九十四歲了,他很多重要復興佛教,然後救世的這些理念,他老人家住世,我們一定要把它推上一個里程碑,才讓他老人家一生的努力沒有白費掉,機不可失。老人家畢竟這個年齡擺在那裡了,生活起來還是比較辛苦的,為什麼他還是住世?就是為了護持我們。我們得好好跟他同心同願、同台演出。所以現在由於這一次聯誼會,參與的人對這個一條龍都重視起來了,這也是老人家九十歲以後特別重視的因緣,很難得,直下承擔。

我們要擴寬心量,而且要有格局。其實佛陀那個時候,「一佛出世,千佛擁戴」,我相信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其實不是佛那個時候是這樣,佛示現在印度到現在三千多年了,這是一部大戲,演多久?演一萬二千年。你看這些古佛、這些菩薩們統統都來配合。我們有沒有看懂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他們在給我們演什麼?真的我們看懂了,我們就知道我們的責任在哪裡了。夏蓮居老居士他在表演什麼?我們怎麼接續他們的血汗、付出,把這個利益眾生的大戲,我們也要同台演出把它演好。你看會集本,老和尚說的,末法九千年就要靠這一部會集本,夏老會集的,黃老註解。我們看懂他們在演什麼,就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在哪裡了,也會知道恩德真的是無量無邊。蕅益大師對我們有沒有恩?蓮池大師對我們有沒有恩德?印光祖師對我們有沒有恩德?印祖那個時候大聲疾呼因果教育,推展《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這個戲還在繼續,還得我們徒子徒孫知道他的良苦用心,繼續配合,繼續發揚光大,都要看懂。

你看弘一大師花了幾年的時間,都沒有出關房,把《南山律》整理出來了,不然幾乎都要斷了,有戒才有佛法。我們雖然是修淨土,但持戒念佛很重要,心淨佛土淨,你不持戒,心很難清淨。所以師長老人家為什麼把晚課定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教我們持五戒,我們都要看得懂。真的都看懂了,那恩德真的是無量無邊,一個師父都不能辜負,更何況是這麼多佛菩薩跟祖師大德就是為了成就我們出輪迴而來的,所以這些恩德都要念。

所以我們跟大家交流到,師父上人跟李炳南老師學習這個「十年因緣」,我們也要看懂老人家他一代時教,對於整個佛法它復興的重要關鍵點在哪。你看師父為佛法正名,佛教是「佛陀教育」,不然怕人家誤會成宗教了。可是我們不能都只看師父演戲,我們得配合他演戲。他老人家現在九十四歲了,那他老人家六十年講經沒有中斷,所以他以他自己證明佛教是教育,講課沒有中斷,效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我們是他的弟子,也要效法他,講經不能中斷。而且師父說的,一個道場怎麼興旺?只要講經不中斷就興旺了。你看老人家怎麼用功的?今天沒有經可以講,對著錄音機講。我覺得我們聽這個,真的要用心去感受,首先我們跟師父的基礎不能比,師父有這麼好的基礎他還這麼用功,那我們沒有他這個基礎,最起碼也要跟他一樣用功吧。但是我們很容易給自己台階下,就有很多想法、很多理由。要想藉口可以想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但是你只要肯做,就一個決心,就可以去做了,可是你念頭動到九千九百九十九,你可能就不做了。所以我是從師父身上看到很多做人做事的特質,老人家是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麼盡力的把五千年中國文化智慧介紹給全世界了,結果這些專家學者說是理想,做不到。師父接著怎麼說?那得做實驗給他們看。師父真的做實驗,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師父真的是講圓滿了、做圓滿了,該表演的他都表演了,他不負我們,那就看我們有沒有道義、恩義,不辜負他。不止對佛弟子沒有辜負,對全世界的正教都沒辜負,還特別到意大利梵蒂岡,還跟陶然主教他們有座談,把他一生弘法講經不中斷的經驗介紹給其他的宗教。然後還建議,你們梵蒂岡幾百個教堂,每個教堂每天都講《聖經》,你這個地方變成全世界的聖城了,天主教的聖城。你看師父一個人,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什麼都沒有,就是講經不中斷,後來影響力那麼大。你看講也講了,做也做圓滿了,那就看我們肯不肯聽話,肯不肯接受這些提醒。所以你看師父真的對一切宗教,他老人家也是仁至義盡,沒有說我只照顧佛教的。太難得了,講圓滿了,做也做圓滿了。

當然,說到這裡我自己也很慚愧,差得太遠了。去年在台灣的時候,剛好老人家要就寢了,都已經坐在床上了,還對成德講:「我講六十年了,夠了,要換你們講了。」我的善根不夠,聽到師父在床頭還在叮嚀自己,應該從那天開始講經就不要中斷了,善根還是不夠。這個是多難得,老人家當面叮嚀,這多大的福報,假如還不照做,那就辜負了。所以很慚愧,還是靠兩位同學叮嚀,希望我每天都有講。所以我一講話,他們那個錄音筆就拿過來了,鍛鍊我,讓我養成習慣。

所以『善友為依』很重要,有人提醒,就不容易懈怠了。

所以梵蒂岡幾百個教堂,你們不要聽到這裡,又把專注點放在梵蒂岡,馬上拉回來,馬來西亞有幾十個淨宗學會。不過非常難得,我們看馬淨宗,還有芙蓉淨宗學會、甲洞淨宗學會,很多個淨宗學會,辦班教學還是很努力的,都沒有間斷過。但是要注意,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能知少為足,不能人家讚歎幾句就覺得已經挺好的,這個精進是要一直更進步。我也曾經對我們華教校長職工會的校長、老師們,我跟他們說,看起來好像我們華教比較興旺,可是還出得了林連玉老先生嗎?沈慕羽老先生嗎?我們不能被外在的相,就感覺好像挺好,人能弘道,你要真的教出這樣的人才,你才能繼續興旺。這個時代,我們不能看表象,比方說我們以前也常看數字,現在教育普及,百分之九十八,還是百分之九十九,沒有人不認識字了,很少人不認識字了,好像覺得挺有貢獻的。但是事實上,雖然識字了,他懂得怎麼做人嗎?以前不識字的人很多,可是人家懂怎麼做人,都不能被外在這些相好像騙了自己。

其實說實在的,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人,青少年犯罪率提升了,我自己都會覺得是沒盡到責任,因為那些孩子都是從小學出來的。所以我有時候面對教育界的同仁,我說你有沒有把握,你以後翻開報紙,看到這個人犯罪,絕對沒有你的學生,有沒有把握?這個是父母的責任、老師的責任、長輩的責任。所以諸位仁者,大家注意觀察,現在全世界整個道德敗壞還是比較嚴重,馬來西亞確實還是福地,馬來人對於伊斯蘭教還是很虔誠。所以這樣的因緣,機不可失,我們要華人來帶動教化,佛教來帶動其他的宗教,也做好宗教互相學習、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這個也是我們淨宗學會的使命、天命。現在這個世間,再沒有榜樣出來,要建立信心挺難的。

我們要立住腳跟,要看得深、看得遠。就像成德現在在英國,我也不能只盯著我現在上哪一門課,我們得看著這個因緣,這個因緣長遠要怎麼發展,要看著這個大趨勢。中華文化以後會影響世界,可是誰來弘揚?你要正知正見的人來弘揚,先入為主。雖然時節因緣到了,假如正知正見的人少了,就很難破邪,顯正才能破邪。這個大趨勢我們得要盡力培養出年輕人出來,以後真正全世界,不止是華人,各個族群想學漢學,他得首先先想到英國漢學院。我相信這也是老和尚辦英國漢學院的初衷,希望把儒釋道這麼好的教誨能夠讓西方人受用。你看老法師說的,「中華文化是屬於全世界的,不是只有屬於我們中國人、華人的。」師父講這句話什麼含義?是屬於全世界的瑰寶。其實師父這個心跟我們祖宗的心是相應的,我們祖宗心量很大,一開口就是天下,「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覆巢之下無完卵」。現在讀這句覆巢之下無完卵,有沒有感覺?很有感覺。諸位同修,你們知道現在的核子彈能把地球炸毀幾次?我覺得這個時代假如不學佛,能夠不煩惱,太厲害了吧!可以煩惱的事太多了。你看,現在光看到那個癌症的數字就害怕了,比例那麼高,癌症、憂鬱症,還有女的,媽媽把女兒乳腺都割掉了,恐懼什麼?恐懼以後會得癌症,都嚇到這種程度。你看個人身心,到家庭,到他經營事業,都很多難念的經。

所以那天我們一個男同學他就問我這個問題,你看現在核子彈那麼多,然後他還做了一個比喻,現在好像兩個人,他拿著槍頂著你,你也拿著槍頂著他,誰也不願意放下這把槍。所以你看,現在核子彈彈頭都互相瞄準。我說你不要害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經《大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就是讓我們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後《無量壽經》安我們的心,「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我當時候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我下一個念頭就是觀想,核子彈炸下來,整個地都燒起來了,然後我不能怕死,我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就會來接我了。所以佛這句話已經讓我們吃了個定心丸。師父講經的時候說,學佛的人不能怕死。甚至於師父還說,人家把你殺了,就是把你送到極樂世界去了,你不用在這個世間受苦了。人家把我殺了都是送我去極樂世界的,那還有什麼境界是壞境界?所以師父都把我們的心理建設好了,沒有什麼好怕的。當然,也是期許他共業當中有別業,「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愈大力去弘揚聖教,這個世界就會化解很多的業力,大家要有責任提起來。我也是跟這些同學說,你們現在已經跟老和尚一樣,站上了一萬二千年的大戲裡面了,你不要以為不關你的事。所以諸位仁者,你們現在都站在台上,佛陀一萬二千年法運的大戲,我們都躬逢其時。我們不要說是最佳男主角、女主角,也要拿個最佳男配角、女配角。當然,要知道怎麼配合演,所以我們把這個「十年因緣」把它學透,就知道怎麼演了。

我們這段時間都在一起學習這個「十年因緣」的開示,上一次我們就第一段也是提到,老人家從小也是經歷很多的苦難,所以我們要把老人家的不容易放在心上。就像把父母的不容易放在心上,我們就會認真讀書、就會認真工作,來回報父母。同樣的,我們了解師父上人的不容易,我們也會精進的來提升自己,來發揚光大他老人家的救世理念,他老人家對這個世人寶貴的教導。我們也要透過他老人家的教導,明白在這個世間現在最需要表什麼法,然後我們自己期許我來帶頭做,這個大家可以自己靜下心來把它列出來,就很有目標。舉個例子,這個時代最缺孝親尊師的榜樣,我自己就要孝親尊師。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我明白了,我也一定要做這樣的榜樣;假如你是男子,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你有結婚的,你要護持好你太太,你假如有女兒,你要把她栽培成這樣的好女子。這個時代確實需要太多重要的表法,所以師父說,請佛住世要請自己,求人不如求己。這樣我們就很有目標,「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志氣立下去,就不能退縮了,「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們看師父下一段提到了,他來到了台灣無依無靠,但很幸運遇到方東美先生,方教授為他老人家講了哲學概論、佛經哲學,把佛法介紹給他,又受到章嘉大師的教誨,他的人生才有一個目標、才有一個方向,目標是大乘佛法,方向是學習經典。那我們遇到師父了,我們有個方向、目標了,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念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處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因為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落實佛法,就是積功累德,就是助修,念佛是正修,正助雙修,都沒有離開這個目標。

後來三年之後,章嘉大師圓寂,「我對佛法生起信心」,師父講的這個信心是不會動搖。像剛剛跟大家提到,一位同修很精進學了十年,結果對家人還有怨。那我們要思考一下,一個人假如他很精進十年,最後他對於家庭所遇到的事還有怨,請問他的信心會不會受影響?會,他那個信心可能會開始退,佛法真的管用嗎?但更重要的是,人一遇到情況的時候有一個慣性,是誰有問題,而不是自己有問題,這個慣性挺強的,這樣就容易退心了,沒有信心了。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佛法不誤人,就要看我們自己有沒有依教奉行,因為它已經三千多年,那麼多人成就了。但是根源在哪?根源在沒有聽老法師的話,老人家叫我們扎根,我們沒扎,我們還是順著自己想學的方式,都沒有聽話,挑著聽,挑著聽是用自己的認知去挑的。所以師父說傳人,每一個這一生要去作佛的人一定是傳人,當然傳人不一定說是上台講經才叫傳人,他一落實佛法,全家人就對佛法起信心了,往生前他還表演個自在往生,還被編入《淨土聖賢錄》(《淨土聖賢錄》會繼續編的)。每個人緣不同,但是他很圓滿,這個也是傳人,他那一聲佛號就是為了迴向給正法久住、迴向給苦難眾生。

師父生起信心了,認為這一門學問值得一生去修學,他把工作辭掉,專門學佛。結果朱老介紹懺雲法師,老人家在埔里住茅蓬,待了半年。這一段其實也很重要,老法師在那半年照顧好幾個,包含法師、包含長者,一個人照顧,吃飯全部是他,當時候光是買菜來回就要二三個小時,但是老人家一天拜幾拜?八百拜。我剛剛跟大家有一個敘述很重要,就是我們常常要留心,師父比我們的根基好太多了,假如他是這麼用功,我們還不肯這麼用功,那就很難說了。一般來講,今天你到學校讀書,你一進這個教室,人家已經讀三個月了,你會怎麼樣?急起直追,我們不能落隊了,趕快要跟著師父,要追上去。那假如老人家這麼用功,我們都不肯這麼用功,那怎麼算追上去?而且師父一天八百拜,你看消了多少業障?業障消了,人就聰明了,悟性都出來了,學教得大利益了。

懺雲法師他也有慧眼,覺得老人家是講經的材料,懺雲法師這個功德也很大,推薦師父上人走這個弘法的路,而且推薦到李炳南老師那裡學習。正好那個時候台中開了一個經學班,專門訓練講經的學生。大家注意「正好」兩個字,正好是不是巧合?正好是時節因緣,正好裡面有很多佛菩薩在促成,知道正好兩個字不容易的,就會很珍惜。

有同修也說,這一篇開示每一個主題都很重要,比方說下一個主題叫「首重師承」,它有個標題。首,首是一開始,重是最重要,師承。老人家有提到,李老跟他約法三章。我最近也幾次跟大家提到,老法師輕輕的講,我們要重重的聽,一來是他人生的智慧、閱歷,再來老人家是述而不作,所以佛經跟祖師裡面最重要的道理,他老人家都會一再強調。老人家也給我們做心理建設,古人比我們清淨,他們智慧比我們高,所以對古人留下來的東西就要很恭敬。比方說開這三個條件,其實都是心法,因為我們不守這三個條件,我們學習的心態就沒有到位,就很難把法接下來了。真的充分了解了,守得歡歡喜喜。所以老法師守得很歡喜,再加五年。

我們聽到師父說,三個月心清淨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我們看到這裡羨不羨慕?心清淨了,煩惱少了,羨慕。然後呢?然後才重要,然後要照著做,不然我們是說食數寶,入寶山空手而回。「到半年的時候效果就非常顯著,才曉得這個方法好。到第三年,我跟老師講,我很得受用,我跟老師的約定,我再遵守五年,所以我是十年遵守老師立下的三條規矩。」大家有沒有那種「我要再守五年」?這是一個重點。大家不要一聽師父講他的故事就是老和尚的故事,當故事聽了而已,要馬上回光返照。師父再守五年,守了十年,我們的根性不如老和尚,那我們要守幾年?這個是我們要思惟的問題。包含為什麼能清淨?我們跟他老人家學了不少年,為什麼不清淨?那還是這三個條件沒有守。尤其現在要守,其實也挺挑戰的。這三個條件說的,你要看什麼要老師同意,那我們現在手機一拿上來了,也沒有老師同不同意,一看就被它拉過去了,所以心不能清淨了。所以我們的難度更高,當時候魔王的勢力還沒有那麼大,是吧?你看老人家到台中去學習,那時候沒有手機,他們也不看電視,很清淨,每天就是聽老師講經,然後就讀經,深入經典。我們現在每天魔王就跟著我們。所以老法師當時候說,「手機我早丟掉了」。這個含義大家都要聽懂,你真的還要用的時候,你決定不能被魔王控制,不然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了。這個大家可要重視了,師父領進門,修行還要靠我們個人。師父他老人家說,我早就把它丟了。當然你們今天不要就丟掉,到時候你們的領導找我了,他不辦事了,把手機扔了。

當時候索達吉堪布有到香港去拜見老和尚,老和尚在講的時候就說,我不用手機的。然後堪布他也很率真,他就跟老人家說,我有手機。結果老和尚說,你得辦事,你需要。這個對話很有意思,大家要去體會。包含師父當時候說,我講經,當時候好像是說五十八年還是幾年,差不多這樣。然後堪布說,老和尚你講經的時候我還沒出生。所以有機會,我不在場,我沒那麼大福報,李越老師講給我聽的,她還是主持,那一場因緣是她主持的。所以在這些因緣裡面,我們都可以看老人家是怎麼應對進退的,非常恭敬,還要去了解人家藏傳的禮儀是什麼,然後去做準備。這個都是師父在給我們表法,禮敬。

所以今天我們又讀到這一段,今天是個好日子,初六,下定決心守這三個條件,實在講,不守這三個條件不可能得清淨心的,你哪怕學了五年、學了十年,你只要不守這個規矩,很難得清淨心。所以戒定慧這條路重要,因戒才能得定,清淨心就是定,可問題是要戒,戒裡面最重要的,「老師的教誡」,你不聽他的話,很難得利的。因為戒裡面最重要的,孝親尊師,尊師又不是給他鞠九十度躬就是尊師了,這種尊敬一定會化成行為,行為就是依教奉行。那老人家大家有沒有看到,他們都是很老實,叫幹啥幹啥,老和尚也沒有說「為什麼要守這三個條件?」沒有問,老師叫幹啥就幹啥。我們現在都為什麼要守?你得說服我,我接受了我才做。後來老人家是遇到演培法師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不是李炳南老師的專利方法,是老祖宗祖祖相傳的。我們看到所有這些祖師其實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且他們很清楚老祖先留下來這些東西的智慧在哪。

這裡師父說,看到這個學生可以造就、可以栽培,就用這個戒律來護持他了;至於不能造就、不能栽培的,不用這個條件。我們看到這裡,我們能不能造就、能不能栽培?要自求多福。那師父接著說到了,傳法的條件,尊師重道,第一點;第二是清白。這個清白有一個意思是你沒學過、你很單純,第二個是你隨時可以歸零,不然人學一點東西他就會覺得有什麼了。所以有什麼就沒有什麼,沒什麼就有什麼。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的人,他很謙虛,他的心空、靈,空了就能靈,所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沒什麼就有什麼;有什麼,覺得自己有什麼了,真心一法不立,我們還有什麼,那就已經有傲慢出來了。

最近真的體會,老法師說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為什麼說很有體會?我看到我們這個年輕輩的,四五十的、三四十的,學一點東西,比方說看印祖《文鈔》,看蕅益大師教誨,看看看,拿著印祖講的來衡量老和尚。這個情況我上次有沒有跟你們講?上次講了。不是一個人。他去看祖師的資料了,然後就說,老法師這一個部分講得太少,不夠。當然他提出來了,我覺得老和尚都講了,他覺得不夠。當一個人覺得老師這裡不足、那裡不夠,你說這個師生緣還在嗎?但是我們為什麼很容易動這個念頭?我們不是指責這個人,就是真的體會,沒有孝親的根基,這個尊師要保持不容易。所以我那一天,好像是前天起床,在盥洗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我之前在跟大眾講說,小朋友、小學生學了英文,然後回去就跟他媽媽說:「媽媽,書的英文怎麼講?」他媽媽說:「我不知道。」「就是book,妳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我當時候覺得,講這個例子,就是小朋友他假如孝親的根基不夠,學點東西就覺得瞧不起父母了,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後來我想想,我這個孝親根基沒有,尊師就沒基礎了,可能我學點東西也會去打量老師,學點東西打量父母了,怎麼可能不打量老師?深刻感覺,我們這個沒有孝親基礎的話,要修行真的是挺難的。所以護念自己的心念,確實也真的是不簡單。剛好還不是遇到一個,這些年這個情況很多。甚至於是老修了,建議同修,你不要聽師父最近講的,你聽師父比方十幾年前講的,因為師父最近講的,有時候還會談一條龍,有時候還會談英國漢學院,有時候還會談教科文組織淨空之友社,師父十幾年前講《無量壽經》,就專門講《無量壽經》的內容,就不會講這麼多其他的這些東西,我們現在就專學《無量壽經》、專念佛就好了。

他講的對不對?也沒有不對,但是那個心要觀照好。當我們在聽經的時候,聽到老人家講的東西說,這個跟我沒有關係,師父怎麼又講這一段?我們對老人家的恭敬會不會影響?我們都在那裡揀擇,我們都在那裡生愛憎,我喜歡聽這個,不喜歡聽那個。我們在聽的時候,有沒有聽到老人家的心?老人家為什麼講一條龍?人才沒有這樣培養不出來,所以那種一心為正法久住的心,你不只是聽到這個相而已,你聽到那個心。所以哪怕你年紀大了,你聽的時候都流眼淚,老人家那種悲心,然後你那個念佛就跟他的悲心相應了,你以你念佛的功德在護持這些最重要的因緣,而不是你聽了這些說,這個跟我沒關係,我不想聽這個。而且老人家也講,要聽聽我最近講的。這個話的意思是什麼?不是說師父以前的不用聽,不是這個意思,聽我最近講的,因為老人家隨時都在觀機,我們學著學著出現什麼執著點,他老人家會提醒,可是你最近的沒有聽。

所以我說你們可以聽以前的整套光碟,大家注意,要聽整套的。我們現在由於手機太方便了,現在都是聽止渴的,十分鐘的、五分鐘的。但是你假如聽整套的,你就可以,老人家整個思想體系你可以貫通下來。我們現在人學習的耐性不夠,那個五分鐘、十分鐘是跟你結個緣的,讓你真正知道佛法好,之後就要用功深入經藏,把一部經可以學通。所以你可以選老人家以前講的,可是最近的一些開示要聽。其實真的師父很慈悲的,他只要觀到哪些我們的問題了,他那一段時間就一直重複講、一直重複講,怕我們忽略掉了。大家冷靜去觀察,比方說你聽過《大經解》、《大經科註》的,你一定會發現,比方說師父這段時間,這十集,甚至於這二十集,一再強調那個重點。我們可不能聽,師父怎麼又來了?你聽成這樣就麻煩了。你要聽到什麼?太慈悲了,我們真的是提醒一次都是皮毛而已,入不了心,次數不夠沒有用。我們有一個學習的慣性,求知欲,要聽新的,這也是一個欲望。

有一個公案,白居易先生他去親近鳥窠禪師。我們這些祖師真的是了不起,他幹嘛把住的地方建在樹上?所以叫鳥窠禪師,住在樹上,像一個鳥的窩,建在樹上,他用意在哪?白居易來了,因為以前無事不登三寶殿,很多當官的人會去親近這些高僧。白居易說:「禪師,你住在那很危險。」禪師跟他說:「你比我更危險。」在官場上得要很謹慎,護好自己的道心,然後也要明哲保身,要懂得進退。你看這麼善巧,連住的地方都可以藉這個機緣點化、提醒這些當官的人。白居易說:「什麼是佛法?」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結果白居易馬上接:「三歲小孩都知道。」禪師接著說:「八十老翁做不得。」白居易是個大儒,假如他聽到這句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馬上對照自己,然後生慚愧,他就會接什麼?我還沒做到。可是他接了什麼?三歲小孩都知道。那就把佛法當哲學,或者當學術來研究,也是一個慣性,甚至於這樣的人數可能還超過真正修行的人。所以師父說六種佛教,那講的不是別人,我們的心念稍微偏出去了,就走到其他的路上去了。

我們今天是最後一堂課,不過看大家也挺歡喜,每個禮拜可以這樣共學,我們就不要停了。然後,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這樣我講課才不會中斷。再來就是說,我們還有一些內容,就是師父九十歲前後的一些重要開示,我剛剛還跟大家提到,就是你可以聽師父前面的整套光碟,但是最近的開示要聽,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然後我們就進入一些專題,比方說「認識佛教」,這個是師父講的一個專題,我們把這個內容拿來共學一下,好好深入一下。其實認識佛教很重要,你隨時可以把正確的佛法介紹給有緣的人。現在很多都遇到邪的了,真的是如恆河沙,邪師說法,可是他假如學過「認識佛教」,師父有說不以神通度眾生,現在好多都搞這套,他一學過了他就會判斷邪正。再來,一定有老師,師承,現在好多邪師沒有老師的,他突然變得很厲害。不要小看這些觀念,你可能可以護持到一個人,甚至一個家的法緣,不然他就陷到魔障裡面去了。包含師父還有一個專題,「傳統文化如何學習」。所以我們可以就這些專題,包含比方說《八大人覺經》,師父有一次去日本,這個經不長,雖然很短,但是事實上整個大乘佛法的綱領也在師父的講解當中都講得很透徹,我們就以這些經教來深入。

所以這個知識的慣性一定要突破,成德都會問大家,然後呢?然後呢?因為我們有時候太習慣了,就是都是一堆理,一堆道理。其實老法師沒有這麼教我們,大家有沒有看到,明明師父教得很正確,我們都學偏了。你看師父每一次開一個道理之後一定有事,我們該怎麼做。你看禮敬諸佛,一切人是諸佛、一切事是諸佛、一切物是諸佛,接著師父講什麼?比方說,我們怎麼對待這一個桌子?我們要恭恭敬敬把它擦乾淨,用完都要把它擦乾淨,這是對它的禮敬。假如我們都是這麼樣去談佛法,人家哪有不歡喜的?我們就是一談,很多道理就壓過去了。然後,一開口講佛法,也沒注意到人家接受度怎麼樣,一開口就如入無人之境,止都止不住。比方說一起,比方說五六個人在那裡談話,一個半小時,自己一開口一個小時就過去了,真的是如入無人之境,人家都還沒講到話,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被我們佔了。為什麼?佛法是個緣,但是我們假如沒有觀照到我們有這個我慢,孟子提醒的,人皆好為人師,我們沒有觀照到的時候,那個慣性就出來了。然後尤其沒有注意到人家的眼神,比方說我們一直在那裡講,人家本來看著我們,頭都低下去了,我們還繼續講?要看得懂人家的肢體語言。你講的時候要看人家的眼神,人家是不是能吸收、能接受,人家不能接受了,一句都不要多講。包含你到人家家裡面去,談到佛法,人家已經打哈欠,你還繼續講?這個都要敏銳,念念要為人著想,要去感覺到別人的狀態,這個要柔軟。

所以老人家說要「清白」,第二個條件,就是你每一次聽經都能夠歸零,這個很重要,那所學的都能放下了,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第三,「還要肯學,好學」。好學表現在哪?表現在你都把它擺第一位,那個才叫好。我很喜歡吃這個東西,你自己會去買,那才叫喜歡吃。所以你真的知道念佛法門殊勝,你不用人家提醒要念佛,那不叫好。好是什麼?一有時間趕快多念佛,一有時間趕快多聽經,這才叫好。假如大家說,這個禮拜成德法師又派了這個作業要聽,聽吧,那就不叫好。當然我也罪過罪過,還讓你生煩惱,非聽不可。所以我沒有叫大家一定要聽,是大家有時間聽,不能讓大家生煩惱。

師父說要具備這三個條件,然後「老師會特別照顧你」。大家一聽到,老師特別照顧,現在老和尚又不在我身邊,你看又著相了。你真的能這樣,老人家會在夢中給你說法,I promise(我保證)。所以人不容易相信佛法,不容易相信師父教的,容易順著自己的感受、想法。所以真的,你能真那麼做了,常常會夢到老人家點化。佛氏門中不捨一個真想學的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同體大悲。

接著師父說,「他一生的行誼,就是給你做榜樣、做模範」。實在講,師父給我們的榜樣做得很圓滿,我們觀察到的把它列下來,每一天往這些榜樣示範去落實,你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哪還有時間說閒話?不可能的。除非你不肯效法,肯效法,急起直追,該下功夫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們現在看,看到的是老和尚跟著李炳南老師,可是事實上他老人家講跟演都演圓滿了,我們只要真的肯做學生,你看這每一句話都跟我們有關。

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4月8日11:21: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