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537期|专栏:信、解、行、证与我们学佛的关系 2020年3月1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因果教育:太上感應篇講記(2)

◎ 釋題

太上感應篇

「太上」是尊稱,含義很深。佛菩薩為眾生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個人講的。我們以為佛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在許多經論裡,佛說他一生沒有講過經,沒有說過一個字。這是真話,不是謙虛,也不是隨便說說。凡夫執著有我,所以說法有我說的、你說的、他說的。諸佛菩薩無我,《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不著相,連念頭都沒有,所謂「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見解、念頭。一切法從真性中流露,真性就是自性。

佛法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出世間的大聖。世間的聖人有沒有見性成佛?佛有方便語,說世間聖人沒有見性。如果是說真實語,大乘經論裡,諸佛如來應化世間,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怎能說他不是諸佛如來化身示現?有人說孔子是童儒菩薩示現,曾有人來問我,此話是否正確。我們依照祖師答覆的慣例,不能界定可否。因為說他是菩薩,找不到根據,就不能隨便說;說他不是菩薩,從原理上來講,也有可能是菩薩應化在世間。果真契入境界,哪一個眾生不是菩薩?哪一個眾生不是如來?

題目冠上「太上」兩個字,就是自性的流露,唯有性德才是至高無上;換言之,我們能夠理解,能夠奉行,就是順著性德。順性德是真善,違背性德是大惡,這是善惡的最高標準,也是絕對的標準。

「感」,古人喻為種植;「應」,喻為開花結果。感應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而不受時空的限制,所以有感必有應。從一個人的身體而言,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根頭髮雖微不足道,但若動彈它,卻能影響一身。動一根頭髮,這是感;影響全身,就是應。

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即使再微弱的念頭,都能振動虛空法界。就像身體的一根寒毛一樣,把寒毛尖立起來,全身都能感覺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體,都是清淨法身;正因為是一體,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感應也可說是因果的關係,眾生有感是因,諸佛菩薩、天龍鬼神有應是果。

了解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才懂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深義。種善因一定得善果,種惡因必定免不了惡報。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善因少、惡因多,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惡緣多、善緣少。善緣促進我們的道業,促進我們的善行;惡緣增長我們的惡念,增長我們的惡行;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將來有什麼果報。常言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也是講感應之理。釋題講竟。

◎ 釋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此四句是全文的總綱領,向下皆是此四句的詳細說明而已。前面兩句是主旨,後面兩句是比喻。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若能參透此兩句之意境,自然趨吉避凶,成聖成賢,作佛作祖。

禍福從何而來?自作自受,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佛法講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悟是能召,苦樂是所召;智樂是福,迷苦是禍。這是本篇主要的宗旨。我們要想祈福避禍,一味的向外求佛菩薩、求神明保佑,赦免我們的罪過,這種做法是迷信,與感應之理不相契合。

自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惡,不能回頭,就得禍。所以,大乘經講「佛不度眾生」,眾生如何得度?眾生是自悟、自修、自度,這豈不是「惟人自召」?墮落三途、地獄,也是自己造作惡業招來的惡報。佛菩薩雖然慈悲,但也不能給我們添一點福,也不能代我們受一些罪,或免除一點罪。佛菩薩只是將福罪的事實真相與道理曉喻清楚,讓我們覺悟,不再造惡業,禍就遠離;努力行善,福就現前,這是佛菩薩的真實教誨,也是說明感應道交的原理。

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就是心電感應。心是真的,電是比喻心念的波動,比喻總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彷彿。在世間物理的現象,電的速度很快,可以接近光速。而心感應的速度,比光、電不知道要快多少倍,簡直不能比。光波的速度,一秒鐘才三十萬公里,心念的速度,念頭才生就遍虛空法界。

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與此地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一個意思。「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凶禍福,小的果報稱為「吉凶」,大的果報稱為「禍福」。佛說,吉凶、禍福皆由心造;又說,罪福苦樂都是「身語意」三業的造作所招感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自己的煩惱、妄想,必定招感凶禍。

續載中……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0年3月1日15:59: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165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