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入门(第10集)刘克雄教授主讲

admin 汉字入门评论1阅读模式
摘要《说文》:「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段注:「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

 

教授:真的看到了,好。那你说这两个一个喻纽、一个匣纽,声纽也不同,怎麽可以说它是双声?同学们翻到三九O页,就「切语上字表」前面,看到一个简要的表吗?发声部位有「喉、牙、舌、齿、唇」,然后有「正声」、「变声」。正声喉声是影、晓、匣,变声是喻、为。发声部位「牙」,正声是见、溪、疑,变声是群,这一个表看到了吧?

 

学生:看到了。

 

教授:那你看到喻是什麽?喉音,喉音是影、晓、匣,喉音,喻是它的变声。也就是古代古音,喻跟影、晓、匣同样是喉音,也就是说明喻跟匣发音部位一样,这个清楚了吗?发音部位同属喉音。细分分成影、喻、为、晓、匣五个纽,这五个纽同属于喉音。这五个纽裡面,前面三个影、晓、匣属于古本声,古代就有,喻和为是今变声,但是同属于喉音,发音部位一样。发声部位一样,它就很容易变化。因此,我们说这是同发音部位,就说它是双声。这两个字,一个是喻纽,一个是匣纽,这两个字都属于什麽发声?喉音。这下同学们一定很高兴,要让两个字双声,原来还有这麽多方便的,就像平仄一样,一三五可以不论。变声是从正声变来的,正声是古本声,古音就有的,变声是今变声。

 

好,再翻回来,「页」。这是我们研究这个页字,从甲文,从金文,一直到小篆、隶书、楷书,它的演变,原来是人的头,这个页。因此马上我们就会联想到,书本为什麽称一页、二页,这很奇怪。所以你就假设它可能是哪一个字的假借,然后再查它的声韵,终于被我们查到,它就是树叶的叶的假借。到这有问题吗?接下来,树师妳帮我读一下:

 

学生读诵:甲文金文小篆。目ㄇㄨˋ,目是人的一隻眼睛。甲文、金文目字,像人眼之形,小篆竖写且框廓整齐,已失目的象形。

 

备注:《说文》:「人眼也。象形。」

 

典籍所见:(1)目光,眼光。《南史.檀道济传》:「目光如炬。」(2)视,注视。《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3)以目喻意。《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

 

常用词:目不转睛,刮目相看,耳目一新。

 

教授:甲文还有这样写的:

 

板书:

 

也有反过来:

 

板书:

 

他为什麽把眼睛画得这麽丑,三角眼?我们说过,做弧线在甲骨上面不方便,所以常常是直线条。这都是很容易了解的象形,只是到小篆以后,比较规整,当中两横,它本来是人的眼珠,变成两横了。本来眼睛应该横着画,变成竖的,难道这个人是横眉竖目吗?它是为着竹简竖写的方便。你认同吗?

 

学生:认同。

 

教授:下一个字,树师帮我念一遍:

 

学生读诵:金文小篆。耳ㄦˇ,耳是人一隻耳朵的象形。小篆是从金文递变而来。金文作「」,像耳轮廓及窍之形。

 

备注:《说文》:「主听也。象形。」

 

典籍所见:(1)闻、听。《汉书.外戚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2)听觉器官。《诗经.大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3)垂。《唐书.南蛮传》:「衣朝霞,耳金环。」(4)器物的两耳。《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5)位于句末。《史记.匈奴传》:「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常用词:忠言逆耳,耳濡目染,耳目一新,耳熟能详。

 

教授:这个字也是很容易明白的,我们人体器官上的一个象形文字。尤其在金文所用的这个字,到小篆它渐渐变化,到隶楷就看不出是耳朵的一个象形了。接下来看下一个字,树师妳读一遍:

 

学生读诵: 甲文 金文 小篆。自ㄗˋ,自是人鼻子的象形。甲文、金文像鼻子的形状,小篆是从甲文、金文递变而来,「∪」像鼻形,中画像文理。

 

备注:《说文》:「鼻也,像鼻形。」

 

典籍所见:(1)自己。《孟子.离娄》:「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按:人称自己时常用手指自己的鼻子,故借「自」为自己。)(2)由也。《诗经.大雅》:「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3)自然。《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4)从。《中庸》:「行远必自迩。」

 

常用词:自在,自力更生。

 

板书:

 

教授:甲骨文它就大概是照着一个人的鼻子画,这个鼻子有点好看。你说,自己的「自」怎麽原来是个鼻子?应该反过来,鼻子被借为自己。为什麽会借为自己?人称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指自己的鼻子,我怎麽样我怎麽样,所以这个鼻子就变成自己了。这都很简单。接下来,帮我读这个「口」:

 

学生读诵: 甲文 金文 小篆。口ㄎㄡˇ,口像人的嘴巴。甲文、金文、小篆字形略同。

 

备注:《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典籍所见:(1)器物纳入取出的地方。《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2)人。《汉书.王莽传上》:「羌豪良愿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

 

常用词:金口玉言,养家煳口。

 

教授:「口」就是我们嘴巴的一个象形文字。你说我们的嘴巴有这麽丑陋吗?一个方方的口吗?造文字是大意如此,它不能像画一样画得那麽美丽。还有一个问题,多少人,为什麽说人口多少?一个人只有一个口,所以多少口就是多少人。下一个字,「牙」,树师帮我念:

 

学生读诵: 甲文 金文 小篆。牙ㄧㄚˊ,牙像人的大牙上下相错之形。甲文、金文字形略同。

 

备注:《说文》:「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段注:「统言之皆偁齿,偁牙。析言之则前当脣者偁齿。后在辅车者偁牙。牙较大于齿。」

 

典籍所见:(1)咬。《战国策.秦策》:「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2)饰有象牙的大旗。《文选.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常用词:牙齿,月牙,伶牙俐齿。

 

教授:这个字好像不太容易看出象形,其实不是不太容易看出,是我们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大牙,它就是大牙上下交错的样子。如果你是牙科医生,你就比较容易看到。在甲文、金文,还比较容易看出是大牙上下相错。到了现在的楷书,怎麽样看也看不出是上下大牙的样子。这是隶变以后,就有很多不能够看出它原来象形的形状。接下来再看「(颐)」这个字,树师帮我念一遍:

 

学生读诵:(颐)ㄧˊ,鼻子下面腮颊部分,字应横看,是颐的本字。金文和小篆字形略同。

 

备注:《说文》:「颔也,象形。」

 

段注:「者,古文頥也。此文当横视之。横视之,则口上、口下、口中之形俱见矣。

 

典籍所见:(1)养。《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2)面颊。《易经.颐》:「观我朵颐。」

 

常用词:颐神养性,期颐之寿。

 

教授:这个字,段玉裁告诉我们要把它横过来看,现在大家把它横过来看。外面是一个口,当中还有一横,口上口下,这是这个字,也是后来加了个页字,这个「颐」的本字。下一个,而且的「而」,树师帮我读一遍:

 

学生读诵: 甲文 金文 小篆。而ㄦˊ,而是人鬍鬚的象形。甲文像人的鬍鬚,金文和小篆是从甲文演变而来。

 

备注:《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段注:「其象形,则首画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浆及颐下者。」

 

典籍所见:(1)而假借为「汝」、「若」。如《庄子.齐物论》:「我胜若,若不我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按:汝,人渚切,日纽,五部;若,而灼切,日纽,五部;而,如之切,日纽,一部。而与汝、若二字,双声通假。)(2)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3)辞。《易经.屯卦》:「宜建侯而不宁。」(4)能。《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5)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

 

常用词:不谋而合,适可而止,言而有信,迎刃而解。

 

板书:

 

教授:「而」就是鬍鬚,段玉裁说,上横像什麽?学生:鼻端。

 

教授:就是鼻端,鼻子这裡。当中有一竖,他认为是什麽?

 

学生:人中。

 

教授:人中。这两撇是上面的鬍鬚,底下这一把呢?

 

学生:下面的鬍鬚。

 

教授:山羊鬍。杜甫说的什麽?捻断几根鬚,大概是捻这裡。原来而且的而竟然是鬍鬚,那怎麽会借用为什麽?假借为汝、为若。假借需要有个条件我们说过,各位一定能够知道了,什麽条件?

 

学生:音同。

 

教授:对了。我非常高兴,我们才上课没几节课,大家就能够把这个重点能抓住了。要字音相同才可以通假。为什麽字音相同可以通假?再告诉我:

 

学生:声义同源。

 

教授:真聪明!同学们将来是无可限量,马上能知道是什麽?音同,声义同源。所以音同可以通假。如何知道这两个字声韵上的关係?你说我来读读看可以吗?

 

学生:不可以。

 

教授:那要怎麽办?

 

学生:查切字。

 

教授:查它的反切。你查《说文》上面的反切也可以,你查《广韵》上面的反切也可以。查出反切来之后,把反切上字对照一下我们四十一声纽表,就知道它有没有双声。韵部我们用段玉裁他的十七部,他在注《说文》,每个字他都注了第几部,是吗?所以韵部很容易找到。「而」这个字本来是鬍鬚,它跟另外两个字,跟汝、跟若。

 

板书:汝

 

同学们,这个字你一定知道它是什麽,第二人称「你」。

板书:你 女 若

 

汝、女、若,这些字,声韵上都互有关联,所以可以互相假借。

 

板书:既使我与若辩矣 若胜我 我不若胜 若果是耶 我果非也耶 我胜若 若不我胜 我果是耶 若果非也耶

 

《庄子.齐物论》裡有这麽一段话,有同学能告诉我它说的什麽吗?

 

学生:即使我和你辩论,如果你胜了我,我没有胜过你,那麽你就是对的吗?我就是错的吗?我如果胜过你,你没有胜过我,难道我就是对的,你就是错的吗?

 

教授:很好,开吉师已经明白这裡面真正的问题在哪裡?在这个「若」字,你把它代换为「汝」,

 

板书:汝

 

统统代换进去就清楚了。即使我与汝辩矣,你甚至把它代换成这个字:

 

板书:你

 

你,现在的这个字。即使我与你辩矣,你胜了我,我胜不了你,那你果是对的吗?我果是不对的吗?只要把这个「若」字代换进去,你就很清楚它整个意思。

 

汝跟若在声韵上必定是要麽同音、要麽双声、要麽叠韵。所以能够知道声韵上,这两个字它彼此有关联,那麽我们再来读《庄子》,就觉得没有那麽艰难了,就觉得很简单了,就像读白话文差不多了。所以声韵学重要吗?

 

学生:重要。

 

教授:从此就看出来,文字声韵,声韵是非常重要,这一代换进去就什麽都解决了,是吗?我们下课。

 

汉字入门  刘克雄教授主讲  (第十集)  2015/8/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81-0010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28日10:05: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0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