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第20集)jingkong法师主讲/新加坡淨宗学会

admin 地藏经评论2阅读模式

地藏菩萨本愿经   1998/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4-012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卷中第三十三面,最后一行经文看起: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綵。幢旛。钱宝物等供养。】

 

我们一直念下去好了。

 

【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

 

这一段是转女身。这一桩事情,现代的社会跟从前社会不相同,古老的社会在中国、在印度,也可能他方世界都相当类似,女子在社会上地位比较低,所谓是男女不平等。可是在现代社会不相同,跟从前不一样了。过去佛在经裡面讲,女身比男身障碍多、烦恼多、情执重,所以佛在《玉耶女经》裡面说,有十桩事情女子常常忧虑的。第一个是出生的时候,父母不欢喜,母亲生了儿子非常欢喜,生女儿的时候,欢喜心就减低很多。第二,这是在过去社会裡面,父母家人对女孩子的管教要严格得很多,纵然在成年都不能够见外宾,外面的宾客,她是内外有分,这是常常怕见人。其次到出嫁的时候,父母也增加忧虑,总是要离开父母家亲眷属,这是佛法裡面讲的「爱别离苦」。嫁出去完全要看丈夫、看家人的脸色,许许多多的障难。少年的时候父母管束,出嫁的时候丈夫管束,到老的时候儿孙管束,所以苦处很多,所以不愿意女身。在现在这个观念跟从前不一样了,我们了解这些状况。但是这裡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告诉我们业力可以转变,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连身的形都能转变,何况我们讲的容貌、身体的体质,那当然是更容易得多了,要晓得这个道理。这裡头所说的无非是一个原理,境随心转,心能转境,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行。

 

转的方法,这个地方『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在后面这一段裡头,『是善女人』,由此可知,前面这个女人是「善女人」,它省略一个字。这个字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看后文就晓得这个地方,这女人是善女人。善女人一定是奉行《观经》上讲的三福,这是必须要记住的。这个经是大乘经,三福十一句裡面所说的都要能够做到,做到什麽样的程度那是另当别论。只要你能够做到一分、两分也称善女人,不做不行,一定要做到。她有这个基础,然后再依照这个方法理论来修学,就能够得果报。『尽心』,在修法裡头这一个字是关键,一定要尽心。尽心就是用最诚敬的心、最真实的心来修供养,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这个「形像」是画的形像也可以、塑的形像也可以,金银铜铁铸的形像都可以。此地说只要是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下面经文都是这个意思。供养是『日日不退』,可见得发的是长远心。

 

供具举了几个例子,以花供养、以香供养,以饮食、衣服、缯綵、幢旛,再就是钱财宝物等等供养,这是讲供养具。供养具之多少、贵贱是随着自己的能力,绝不勉强。供具裡面懂得表法的意思,这一点要特别记住。如果不懂得表法,只是用这种形式供养,得的利益很微薄,转不了业力,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换句话说,佛菩萨的形像,以及所有的供具,都是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觉,你自己德行不断向上提升,你就能得自在。自在,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换句话说,把自己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一段经文最重要的意思在此地。愿力受身就自在,业力受身不自在,所以这个方法是教我们转业力成为愿力。

 

供『华』,我们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因,六度万行之因花。特别在《华严经》裡面所显示,经典裡面告诉我们,《华严经》上所说,任何一个人,无论他过的是什麽样的生活,他是什麽样的身分,从事某一种的行业,都没有妨碍,都能够修菩萨行。菩萨行是什麽?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行业裡面的工作,他日常的应酬,如何把这些事情变成菩萨行?变成六度万行?关键在菩提心。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真正觉悟。觉悟什麽?觉悟诸法实相。《般若经》上所说的「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这是真正觉悟,你的心行与自性相应,也就是与一切诸法实相相应,那你怎麽会不自在?从真正觉悟之后,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才真的明瞭,所以对于虚空法界一切的人事物,自然生起真正的爱心。这个爱心,佛法裡称之为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同体。这个体是什麽?体是真心,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佛在经典裡面名相说得很多,都是说一桩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情与无情同一体。诸佛如来看到众生受苦,真的是自己受苦,看到众生得乐,确实是自己得乐,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才是真正觉悟。

 

众生,特别是六道裡面的众生很苦,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自性还是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那就不叫真性,它还是起作用。虽起作用,因为迷失自性,他不知不觉被业力操纵,他的生活就苦了。觉悟了的众生,觉悟了的人就称佛菩萨。声闻、缘觉也觉悟,觉悟得不够彻底、不够圆满,但是他已经能够摆脱业力的控制。佛在经上讲,声闻、缘觉在三德裡面,他得解脱,是半个解脱,不是圆满的。为什麽?法身、般若没有证得,三德密藏裡面只证半个解脱,他捨身受生也相当自在。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教学关键就是在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就得自在,就能够随意化身,不仅仅是转女身为男身。供具花的意思给我们这麽大的启示。

 

『香』的表法是信心,香表信香,对于佛菩萨的教诲决定没有疑惑,生起清淨坚定的信心。香又表戒、定,我们香讚裡头常唱「戒定真香」。香也表「五分法身香」,可见得它都有所表,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不能不知道的。『饮食。衣服』这个供养是表自己的敬意,我们需要饮食,我们以饮食供养佛菩萨,其实佛菩萨并不需要。我们需要衣服,我们以衣服供养佛菩萨。寺院裡面以衣服供养佛菩萨的也有,我们看到有一些寺院,佛菩萨塑像有人供养的衣像斗篷一样,披在身上的时候,那就是供养衣。供养这些供具都有经典作依据的,饮食供养很平常,佛前面的大供,这是饮食供养。

 

『缯綵、幢旛』是一些装饰,就是以丝绸的这些製品供养佛菩萨,庄严道场,我们现在讲是张灯结綵。新加坡国庆快要到了,每一条街上张灯结綵,就是这个意思。「幢旛」这是供养具裡面最常见的。在第三十五页,注解裡面第五行,诸位从当中看起,这是青莲法师提供我们这一点参考。「凡造旛法」,造旛跟造幢是一个意思,说旛,幢就连带在其中。「切不可安佛菩萨像,及名号等。旛是供具,供于所供,如何复以像名为之」。希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供旛,旛上写着佛菩萨的名号,怎麽可以用佛菩萨去供养佛菩萨。我们是供阿弥陀佛,旛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去供养阿弥陀佛,你们想想如法不如法?科注上讲的是正确的。旛幢上还有什麽?用佛像,上面绣的佛像再去供养佛菩萨,完全错了,这是许许多多人没有注意到。今天佛法衰,佛教虽然好像很兴旺,众生还造这些业,还受这些苦报,我们供养裡面就错了。还有犯更大错误的,我们见到有的法师,大法师披上红的祖衣,祖衣上绣佛像,这不可以。一切诸佛都变成你自己的衣服了。连幢旛都有过失,你再把佛菩萨形像穿在身上,这不可以。

 

再话说回来了,我们今天把佛的名号印在我们衣服上,可不可以?可以。为什麽可以?我们这是为度化众生的,是希望一切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用意在此地。假如你把佛菩萨形像绣成衣服,穿到街上去走度众生,行!可以的。问题就是看你用的是什麽心?你的心用得善、用得纯,无量功德。如果这个心不是为利益众生,不是为宣传佛法,那你就造罪业了。可是旛幢是在道场,道场当中供养有佛像,这是不可以的。假如旛幢悬挂在旗杆上,行!为什麽?给外面大众看的,许许多多不信佛的人,让他看到旛幢上有佛的名号,或者有经的经题,这都好。这是什麽?我们的目的无非是令一切众生有缘接触三宝,都在用心,所以用心的关係就很大了。

 

现在我们看法官判桉子,首先要问你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良的,事情做错了也可以原谅,动机是不善的,做了好事你也有罪过,可见得动机的关係非常大。此地讲「尽心」,尽心就是讲动机。过去一些老和尚给我们讲故事,也许这些事情都是真有其事。说有一个出家人,见到有一尊佛像供在露天,这时候太阳很大,他看到之后很难过,佛在这个地方晒太阳没有东西遮蔽,自己也没有法子,什麽也没有。想想脚上穿的还有一双草鞋,想着就把草鞋供佛,把草鞋放在佛的顶上,让佛像不要晒太阳,自己赤脚走路,这是好心,他得的善报。他离开之后,以后没有多久,又有一个出家人从此地经过,看到佛头顶上一双草鞋,哪个人造这个罪业?赶紧把它取下来,把佛的头上擦得乾乾淨淨的。两个人都是好心,两个人都是恭敬心,都得福报,为什麽?动机都非常好。所以我们要明瞭,行善是一念真诚的善心,他们所做的都没有过失,要懂得这个意思。

 

在佛堂大殿幢旛最好不用佛菩萨的形像、不用佛的名号。用什麽最好?现在我们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这个放在旛上供养,好!现在我们自己所修学的,真是我们的宗旨、方向、目标,用「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随缘、念佛」,要是写在旛幢上,好!我们用这个供佛。这在佛法裡面讲「法供养」,法供养第一条「依教修行供养」。我们这个供养具裡面,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依教修行供养,这是正确的,是我们值得提倡的。但是现在一般都是用佛菩萨名号,谁想到这个道理?这是特别提出来,希望大家注意到这个问题。

 

『钱』财,『宝物』,这是捨财,捨财是什麽?捨贪,表示捨贪供养,因为钱财宝物是一般人看得非常重的。注解末后是,「能捨命财,心无吝惜,内息悭贪,获福无量」。这些话我们四众同修在经典裡面看得很多,也听得很多,没人相信。为什麽不相信?没有见到,没有证据。所以虽然读经、听经晓得这桩事情,自己也修福,捨财总是捨一点点,我有一万块钱,捨一块就好了,做好事,所以他得的福很有限,他不能完全捨。这个世间富贵人的施捨比不上贫贱之人,贫贱的人反正有也这麽多、没有也这麽多,苦日子一天到晚还是挨下去,往往他能够捨,捨他财裡面的大部分。

 

佛在经典裡面跟我们讲有公桉故事,乞丐,这是在外面乞讨的,人家给他一文钱。罗汉、辟支佛看到了:「没福!受贫穷苦报,过去生生世世不修福,给他种福。」怎麽种福?向乞丐求乞:「人家布施你的那一文钱是你的,你拿来供养我,你就得福了。」乞丐听了怎麽样?乞丐想:「是苦,供养阿罗汉、供养辟支佛福报很大。」乞丐就真的把这一文钱供养阿罗汉、辟支佛。一文钱是他全部的财产,他只有这麽多,全部供养了,得的果报不可思议,几十劫不受贫穷的苦报。这是说明布施是尽心布施、尽力布施,福报是究竟圆满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27日09:25: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99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