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 |第517期|专栏:唤醒自觉 激发正念(下)2019年5月1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42)

14. 闻法当深会其用意之所在。若执著名言,死在句下,为学佛之大忌,亦非圆融无碍之佛法矣。信、解、行、证四事,无一不关紧要,而信解尤为最要也。

“闻法当深会其用意之所在。若执著名言,死在句下,为学佛之大忌,亦非圆融无碍之佛法矣”。此段文是对初学最宝贵的开导,我们必须遵守此原则。“闻法”包含听经及阅读经典,无论阅读经典或听经,一定要深深体会用意之所在,就是“会听”。古人所谓“耳听、心听、神听”,形容领会深度之不同。耳听最浅,心听较深,神听更深,须能体会。不会听的人,就是“执著名言,死在句下”,是学佛最大的忌讳。如是听经,决定无法体会佛法的义趣。往昔我随李老师学教时,老师教我全神贯注听讲,勿作笔记。因为会听之人听教理,即“深会其用意之所在”,李老师将听经分层次,会听的听教理,理通了所有佛法皆通;其次是听教义,虽不能全部贯通,但能通一小部份。如开经偈云,“愿解如来真实义”,“义”是义在言外。般若,在《金刚般若经》的字外,字中找不到般若。读经,是义在字外;听经,是听言外之音,如此即得受用。

唯恐“执著名言”,“名”是名相、名词术语,“言”是言说,名言记录下来就是文字。“死在句下”,是读死书,以此法读佛经,就学成佛呆子。虽然记很多佛法,但无法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即儒家所谓的记问之学,没有用处。佛法圆融无碍,才是真的大乘佛法,才能入《华严经》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死在句下之人,永远入不了华严境界。

“信、解、行、证四事,无一不关紧要,而信解尤为最要也。”此四字,字字重要,而信解是最重要的,因为不能解,就不能行。此经上其实是教我们放下,放下是“行”。由于不明白放下的道理,看不破所以放不下;真正看破之人,不须人劝说,自然就放下,不再执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的根源,是不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看破是看明白了。因此信解是入门,最为重要。真正解了之后,一定会行;真正肯行,没有不证果的。

15.《大论》卷五十云:“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名无生忍。”《大论》卷七十三云:“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华严》谓八地证无生忍。《仁王经》则在七、八、九地。故言初住证者,是分证。八地等证者,是圆证。

“大论卷五十云。”《般若经》上说的《大论》,若未特别指明,就是《大智度论》,属于般若部。在法相说《大论》,一定指《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有一百卷,第五十卷中有这一段文:

“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名无生忍”,这是《大智度论》对“无生忍”的解释。“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诸法实相,确实没有生灭,“实相”即真相。我们见一切相有生有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些皆是生灭相,这是佛的方便说,随顺众生而说。

佛以二谛说法,“真谛”是佛自己的境界,完全讲真实的;“俗谛”是随众生的境界。所以,俗谛是众生的常识,我们能理解;真谛我们时常无法接受,不能理解。除佛之外,往昔未曾有人如此说法。此句依真谛而说,如来的境界,如《楞严经》上所说的,如来与大菩萨法身大士的境界,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方是一切法的实相,而与我们见到的完全相反。

佛说十法界的现象,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其生灭的时间极短,因此看不出生灭,故说“不生不灭”。而我们感到的生灭是相续相,就变成生灭。

佛说的事实真相,我们虽然相信、接受,但我们毕竟尚未证得。果然“信受通达,无碍不退”,“不退”是信心不退,“通达”是证明,契入佛亲眼见到的境界,见到阿赖耶识的三细相活动状况,即“无明不觉生三细相”的境界。佛说,八地菩萨才能见到阿赖耶的三细相。八地是“不动地”,八地菩萨所见的与佛见到的完全相同,所以毫不怀疑,完全接受佛所说的,才是证无生法忍的菩萨。

“《大论》卷七十三云: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此段证明《弥陀经》、《无量寿经》上说往生的状况。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八地菩萨,所以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佛说,凡夫要以无量劫才能修满十信。十信菩萨不但退转得很快,而且退的幅度很大,所以无量劫才十信行满。十信行满之后,即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从证三不退这一天起,时间即可计算,不似前面之进进退退,无法计算。十信行满,证三不退,指的是圆教。从证三不退起,修行成佛需三大阿僧祗劫。我们修学已历经无量劫,“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寿经》及《金刚经》皆如是说。

证得圆教初住,就是证三不退,此时算起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修满三贤位— 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祇劫修满七个位阶,从初地至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修三个位阶— 八地、九地、十地。“无生法忍”的菩萨是八地,须满两个阿僧袛劫之后,入第三个阿僧衹劫才是八地菩萨,证无生法忍。“《仁王经》则在七、八、九地。”佛在《仁王经》中,将“无生法忍”分作三品:下品七地菩萨、中品八地、上品九地。十地是“寂灭忍”,较无生忍提升一级。寂灭忍,法云地菩萨是下品,等觉是中品,佛证的是上品寂灭忍。

“故言初住证者,是分证。八地等证者,是圆证。”说初住,是将此标准降低,严格的标准是八地。放宽而说,初住证得少分,故称“分证”。八地是“圆证”,无生法忍是证到圆满之意。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
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5月1日11:28: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969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