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 |第510期|专栏:离苦得乐之道(下)|2019年1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2阅读模式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35)

3.观慧,即是奉持金刚般若,离名字言说,不着一切微细广大境界,并希望胜果,亦复不着。但蓦直如法行去,一念不起,果能断得一分虚妄相想,清净心便现一分。便是证得一分法身,而登初住,转凡成圣矣。

“观慧,即是奉持金刚般若,离名字言说,不着一切微细广大境界,并希望胜果,亦复不着”,这些都是行门重要的原则。教下说修观、作观,“观”就是修正观念,对错误的观念、看法、想法,依照佛在经典教诲我们的事实真相为依据,而加以修正。在此处是指“奉持金刚般若”,正是尊者请示明体最重要的义理。奉持金刚般若的作法,就是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境界中,小而微尘、大而世界,“一切微细广大境界,并希望胜果”之相,亦不执着。“胜果”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此处指佛门常说的放下身心世界。“胜果”就是放下身心世界,无丝毫的执着。如是,心才清净,正如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念佛最要紧的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无量寿经》经题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清净、平等、觉”,唯有修清净、平等、觉,才能得到“大乘、无量寿、庄严”。“庄严”是真、善、美。世间人所谓的真善美,有名无实,因为没有觉正净;有觉正净,才能得到实在的真善美。学般若也不例外,《无量寿经》是大乘中之大乘,是一乘圆顿大法,金刚般若亦复如是。修学的原则相同,要求的也是“信心清净”。一切都不着,才清净;稍有分别、执着,心就不清净。不但身心世界要放下,“离名字、言说”,甚至佛法也要放下。此处的“名字”是“般若即非般若”。由此可知,这一句即佛在此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论世法、佛法都不能染着。

“但蓦直如法行去,一念不起,果能断得一分虚妄相想,清净心便现一分。便是证得一分法身,而登初住,转凡成圣矣。”果然是大乘圆教,只要我们依照《金刚经》教我们的纲领,一直如法去做。所谓“如法”,就是心中不能有丝毫妄想、分别、执着。要历事炼心,修行就于事上修,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修,离开境界,无从起修。当不如意的境界现前,就是修忍辱波罗蜜之处。忍辱仙人若非遇到歌利王,其忍辱波罗蜜不能圆满,歌利王于忍辱仙人而言是大善知识。

我们现在遇不如意之事、不喜欢之人,即心生不悦,如何修忍辱波罗蜜?修行就是要对着境界炼清净心。顺境,不生贪爱之心;逆境,不起瞋恚之心,忍辱波罗蜜就圆满。若于顺境中生欢喜心,是不能忍。“忍辱”并非仅指逆境、烦恼现前而忍;顺境也要忍,不可生欢喜心。许多人不明了,以为顺境好,其实顺境最容易淘汰人。逆境能激发人的道心,尚能成就;顺境中成就的人,实为凤毛麟角,一享福就无法承受。

小乘修忍辱,多于逆境中修,修苦行;大乘修忍辱,在顺境中修。如果诸位看经稍微留意就能发现。迦叶尊者,头陀第一,于一切逆境中修苦行;须菩提尊者,亦于逆境中修。由于须菩提尊者出生之时,家中金银七宝完全空掉,故“须菩提”是“空生”之义,这是表小乘境界。大乘境界,《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一出生家中庭院的花草都是七宝的,他代表顺境。于顺境富贵之中,不起丝毫贪恋之心,心中若无其事,是真正成就。

修行,一切境界都是我们修学的场所。境界无好坏,一切境界都相同,一定要随顺我们现前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普贤行愿品》中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如此成就。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用功的修行人,是在心地用功。生活及工作没有改变,表现在外比平常更为热心、积极,内在则若无其事。江居士的讲义中,“若无其事”四字用得很好,如此,心才清净。决定不将其放在心上,否则就错了。一天到晚一个妄念都不起,才能断妄想。妄想没有了,清净心就现前,并非妄想断尽了,清净心才现前;而是妄想少一分,清净心就现一分,妄想少两分,清净心就现两分。若真正用功之人,大约三个月,自己能觉察妄想少,烦恼轻,智慧长,清净心就是智慧。

从前无论生活、工作都糊涂,现在似乎清爽了,与从前不同,境界就转了,只要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做即可。“但蓦直如法行去”,此话很好。“蓦直”是一直这样做下去,境界(生活、工作、环境)一定一年比一年好。不能怀疑,不需问他人或更换其他法门。何以故?境界转了。

世尊苦口婆心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必须与经典相应,才可相信;否则,不能听信。佛说的经很多,不是一种讲法,是因为应机说法。即佛说法的对象不同,针对不同的根机,说不同的法。因此,我们学佛法,在一切经之中选择一种,以此为标准,一门深入才能成就,不为境界所转,为人所迷惑。修净土者,根本经典是三经一论;以后祖师大德增加两种,也可以依。至多五经一论,要以此为标准。

《金刚经》上所说的,我为大家所说的,如果与净土五经相违背的,就不能依靠它。《金刚经》字字句句与《无量寿经》、《弥陀经》都相应,它可以协助我们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此处所说,要离名字、离言说、离境界、离果报之相,才能得清净心。《弥陀经》上要求我们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如何修?放下一切,清净心就现前。此即金刚般若之协助,劝导我们放下,得一心不乱。

“清净心便现一分”。此处所说的“一分”标准很高,不是我刚才说的低标准,低标准我们立即可以得到。此处标准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一分无明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即法身大士。金刚经的标准是大乘圆教初住菩萨(不是别教)。圆教大乘最低的位次是初住菩萨,马鸣菩萨的《起信论》,也是圆初住菩萨的境界,所以他教导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与《金刚经》的奉持完全相同,境界亦相同,这是真正转凡成圣。此处凡圣的标准很明白,未证法身之前都是凡夫;证得法身之后,才是圣人。我们以别教的教义而言,别教三贤十圣之中,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都没有见性。别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初地菩萨,地上菩萨就称圣 ,别教登地的菩萨。别教初地的菩萨,等于圆教初住,超凡入圣的标准在此。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月19日19:32: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3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