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第18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台湾图书馆大专

admin 普贤行愿品011评论阅读模式

普贤行愿品  (第十八集)  1980前  台湾图书馆大专  档名:04-011-0018

MP3下载

昨天讲到请转法轮,这一愿的大意是弘法利生,自利利他行。佛法是属于教学,教学在过去无论是世出世间都是最尊重的,不但出世间尊之为三宝,世间法里也是最尊重的。诸位要读《礼记》就晓得,从前做皇帝是君临天下,可是皇帝接待老师可不能摆出皇帝的架子。这个就是表示尊师重道,从帝王本身做起。所以皇帝接见老师绝没有南面之礼,他接见别人是坐北朝南,是南面接见礼,接见老师他要降阶,皇帝站在东面,老师站在西面,西席,表示尊重。因此,教学如果没有人请,是绝不能自己到某个地方,我来讲一部经,我来教个东西,这于理是讲不通的。纵然是慈悲心,但是给人家印象,这个道、这种学问不会受人尊重。于是一定要有启请的。老师在课堂里教学,这是讲过去,学生不发问,老师也不说的,这是诸位要晓得的。

 

所以我们看经里面启请的人就很重要了。经论里面许多启请的菩萨罗汉不是他不知道,他晓得,如果要是不知道,在讲堂里面提不出问题。所以提问题的这些人是明知故问,一问一答好像真的有那么回事情一样,实际上问答都是给别人听的,叫别人得利益,这是大慈大悲。所以请法就非常的重要了。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当然请佛说法,所以佛是常常接受四众弟子的礼请。佛陀在世,他一生的足迹可以说是遍及五印度,哪个地方请他,他就到哪个地方去讲经。佛陀不在世了,今天说法的有一些善知识,无论他是出家或是在家,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要有差别的心。他能够依教修行,如法而说,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就应当要礼请他,常常去请他。

 

法轮里面表法的意思也很多,无论在大小乘里面,都是以八正道为法轮之体;换句话说,不论是大小乘佛法,都是属于正法。这些意思希望同学们在这个注疏里头细细去研究体会。通常讲法轮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轮有圆满的意思,它有中心,它有辐,它有周,轮的外框古人叫做辋,辋就是现在轮胎的周边。同时轮表动静一如,它是动相,但是轮的心是静的相,所以代表动静一如。又代表空有不二,诸位想想圆心,圆心确实很抽象,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找不到痕迹,没有迹象可寻。所以它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它代表这个意思,这是圆满之意。

 

同时轮有摧坏的意思。在佛法里面讲轮王有轮宝,轮宝很像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飞碟宇宙飞船玤之类的。经里面讲金轮王他的轮宝,实际上就是飞行工具,交通工具,速度非常大,在一天的当中,太阳出山到太阳落山,他用这个飞行工具已经将四天下都走遍了。现在我们想想看很像这些年发现的飞碟一样,这个飞碟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金轮王、银轮王的轮宝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很像。在佛法里面讲圣道现前可以摧灭烦恼,轮有摧灭的意思。第三种轮有镇压的意思,像我们现在有压路机,路不平,它能把它压平。这个比喻也是以法轮通过我们内心,可以将我们心里面的烦恼压平,烦恼是不平的,闻了佛法心就得清净,烦恼就平息了,它有这个意思在。

 

第四个意思它有不定的意思。这是说我们学佛的人从初发心进入见道位,小乘的见道位是须陀洹初果,证得初果见道了,初果之前,虽然学道,道在哪里还没有见到,还不晓得;还不晓得,诸位想想怎么个修法?见道而后修道,这个道还没有见到我们修什么?大乘法里面,我们要就《华严经》,《华严经》是圆教,要到初住才见道,所以《华严经》里面只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十信位不说,为什么?十信位没有见道,见道而后才是修道。从初住到等觉都是属于修道,初住是见道,到如来地这是证道,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了。小乘法里面须陀洹是见道,一直到四果向,这个叫做修道,到四果罗汉这是证道。这是必须要晓得的。可是照这个说法,真正不是容易事情,我们不要讲大乘法,小乘法都不容易。诸位晓得,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要不能断尽,你就没有法子见道。大乘更高了,如果不能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大乘法没有法子起修。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都没有例外的,都是这样子。所以诸位要想想,认真要说到修行,确实不容易。

 

末法时期实实在在幸亏有净土法门,如果没有净土法门,说是修行要能成道证果的,可以说太难太难了。如果武断说一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净土法门它的特别处就是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不必见道,它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再见道再去修道。这个就是我们讲念佛功夫成片。如果讲到一心不乱,跟小乘见道跟大乘见道没有差别了。它最特别的就是凡圣同居土,就是讲的带业往生,这个不必见道,只要你用一句佛号把你的烦恼能控制得住,不叫它起现行,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这个法门真是叫难信之法,实在不可思议,在一般教理上讲不通,哪有这种道理?但是这个事情千真万确,这个理太深了,所以佛常讲,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不但我们疑惑,一些菩萨对这个说法、这个事实他都疑惑。你要真正能相信,可以说是大善根大福德,你能遇到这个法门,能依教的修学。

 

这个法门是行与解同时并进,绝不是说就叫你念佛,经论可以不必求解了,不是的,要同时并进。假如把经论统统撇开了,单单念佛,老实念佛,二六时中佛号不断,这也能成就,这个成就是凡圣同居土。如果通达教理,可以帮助你品位增高,教理通达,这一句佛号就念得很得力,可以帮助你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所以学佛的人绝不应该舍弃教理而不闻。我们看看净土宗历代的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通宗通教的?都是了不起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典型、都是我们的模范。我们以最近的一位印光大师来看,你们读读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对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文钞》里面所引的经论太多太多了,他要不通怎么能引用?《文钞》里面引用儒家道家诸子的学问,可见得他都通达。这是我们要明了的。

 

所以轮的不定义是讲从初发心到见道、修道、证道,自己证得之后,也帮助别人修证,所以它有这个意思在里面。转法轮,转就是辗转传授的意思,法就是指的佛法,或者再扩大一点讲就是指一切法,一切法辗转传授就像轮一样,永远在那里动,不能让它停在那个地方,法轮常转。底下说它的境界相: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广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遶。】

 

这一段文是举所请的境界。首先说出处所是普遍十方法界,然后举出所请的人,当然我们是以佛为第一,没有佛我们请菩萨,菩萨不在,有声闻,我们可以请二乘人,到今天我们连二乘人也见不到,我们就请对于佛法有修学的、有成就的这一些在家出家的善知识,我们请他。在这个地方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前面都给诸位讲了,现在再给大家提醒,请人转法轮不如请自己,指望别人很难很难,不甚可靠,一定要期望自己,请别人发心不如请自己发心,从自己做起,这个是可靠的。同学当中又要互相的来帮助,一个人不能够弘法,譬如你一个人成就了,成就没有人来请你讲经,你不能说拉着人,我给你讲一部经,这个佛经太好了,我讲给你听。人家不要听。所以一定要有请法的人,请法的人功德很大,这个法会的因缘从这生的。

 

我们这一次法会是颜同学他来启请的,两个多月前他来找我,希望在这个假期当中我们开个讲座。有人来请,我们就有这个意思,我们再想想看怎么个办法;如果没有人启请,这个讲座就不会有成就,就没有这个讲座。所以请法的人很重要。今年暑假期间也有人启请了,启请的人他这次报了名没有来,就是伍居士,这个圆觉寺的法会讲座他有参加,这次报名可能有事情耽误了,他本来是一定要来的,没有来。他请我们在暑假期间到梅山禅林寺办一次讲座,梅山禅林寺的环境非常之好,风景也很美,夏天在那个地方办讲座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所以说没有人启请,法会就不能成就。因此同学与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忙,实在没有人启请了,同学彼此互相的请。诸佛留给我们榜样就是如此,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就是这个道理。大家捧场,自己不捧自己的场,谁还来捧你的场?同学们要互相彼此捧场,要劝勉努力精进,自行化他。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这个几句是正式说明请法,请法要三业恭敬,要『殷勤礼请』。有的时候你请他,他还客气谦虚,实际上是不是客气谦虚?未必,主要是看看请法的人是不是有诚意。因为有一些请法的人是客气话,不是真心想请,「请你到我那里讲讲经」。你要是真的一答应,他又想种种别的办法,「我这个时期太忙了,有别的事情,法师你下一次到这来好了」,推卸了!所以必须要谦虚,我这里不得空,或是自己德学都不够,不敢去教人。人家再三再四的请,他有诚心,我们可以去。他的客气话我们要会听,这个外面交际客气话很多,千万不要当真,这是要晓得。所以请的时候要殷勤劝请,诚心诚意的请。注子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明有两种,一种叫随缘请,一种叫称性请。随缘请好懂,我们现在一般请法都是属于随缘请。称性请,那是见了道以后的这些菩萨们才能称性,小乘人请法都不称性。为什么?小乘人没有见性,唯有见性之后才有称性请。这是我们晓得这回事,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还到不了这个境界。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过去也有很多人给我说过,为什么正法不如邪法?用什么方法来消灭这些邪知邪见?这个问题不但是我们学佛的人很关心,政府也很关心,关心这个事情。实实在在的说,哪一个人不想求正道?我们把这些实际情况了解清楚了,想想有没有能力扑灭邪教?不可能。如果要想真正做到有效果,那就得处处道场都有常期讲经说法,自自然然潜移默化,人心都归于正道了,邪教不必去扑灭它,自自然然就消失了。可是我们疏忽了,对弘扬佛法的工作做得太少了,我们期望别人去做,人家不肯做。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求自己,我们自己尽心尽力去做,大家都能尽心尽力,佛法就兴盛了。

 

讲经说法难不难?这个事情诸位一听,这一定很难,不敢发心。尤其看到经论所讲的,必须要有修有证才有资格讲经,这是过去,过去讲经说法的人确确实实是有修有证,不是普通人。我们等到自己都做到有修有证的时候,恐怕全世界都已经是邪法了,你就是证了果也是枉然了,也无能为力了。不能够等到那个时候,现在就干,我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守住这个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能把佛法讲得不错就能利益众生。别人问我,这个意思我不晓得的,不晓得就说不知道,你请教别人去,不要强不知以为知,那就有过失了。如果我们真正守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过失。我晓得一句我就讲一句,我晓得两句我就讲两句,我不知道的我不说。纵然是讲经也好,我不晓得的我把经文念过去,我不讲。人家问了,法师,这一段没有讲。这一段我不晓得,我不懂,我念过去没有错,这不算过错。如果我讲,把它讲错,这是过失;我没讲,我念过去,没有错。这是正确的修学态度。

 

你要不相信,你看古人注疏,有时我们看注解,明明这一句话好像很有意思的,但是注解里头没有。这个事情我们过去研究过,我们问李老师,应当这个地方很重要,他怎么没有注?李老师给我说,注的人大概这一句没有把握,所以他就不注了。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是正确的态度,是对的。所以我们研究一种注解,必须找另外一、二种注解做参考,做帮助。注、讲都要有这个态度。当然最好的是我们自己亲身能够体验到的就更踏实、更真实了。自己没有证实的,那是别人说过的。别人说过的,说的人我们要注意,他是不是一个有修有证的人,没有证,是不是一个有修有学的人,这个要注意到。如果他修学都没有,他所讲的就未必可靠了。必须他自己是一个修行的人,他说的就有几分靠得住。这是我们亲近善知识,或者我们选择注疏,都要小心谨慎。

 

当我们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给诸位说,我们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就是要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给诸位说,不是皈依师,皈依他是给我们做证明我们入佛门的,等于证明我们入佛门的老师。我叫诸位要亲近一位善知识,是以这个善知识为我们的亲教师;换句话说,在我们整个佛法修学上请他给我们做指导。我们读书,研究注解,选哪几种,请他来帮助我们选择;我现在要读这部经,这部经有多少种注解,我应该读哪一家注解比较好,他替你抉择,这个人就是我们的亲教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有所疑难可以请教他,他替我们解释,这是有必要的。底下一段是第七段,「请佛住世」,这一条也非常的重要,佛要不住世了众生就失去了光明指引,必定是迷惑颠倒,造作罪业,那就要受苦报了。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这一条注疏里头说得很好,就是劝请里面的别义,佛要不住世,这还能转法轮吗?请他讲经说法当然要请他住世。住世有很巧妙的方法,我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普贤行愿品》我学得很早,我在台中十年,听李老师大概讲了三十部经,我自己的功夫只用在五部上,要是样样都学,给诸位说,这是能力办不到的事情。所以要把力量集中,我在这里面只选了五种,真正用功的去研究它,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就是我刚刚到台中在这个小班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是小乘经,我们这个地方也有。第二种就是《阿弥陀经》,跟李老师学。第三种就是《普贤行愿品》,就是这一部,我给诸位说了,就是朱斐夫妇讲,我给他写讲稿,所以费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给他写了一部讲稿。第四部就是《金刚经》,第五部是《楞严经》。这是真正用了功夫,下了功夫。所以《普贤行愿品》跟我就很有缘分。

 

李老师在台中讲完了《楞严经》,接着就是讲《圆觉经》,《圆觉经》讲完之后,讲了一部《维摩经》。同学们都来找我商量,唯恐老师要往生西方,说我们大家想一个方法,找一部大经请他讲,这样就把他留住。我说大经最好就是《华严经》。我们大家就请他,六七个人联名礼请李老师讲《华严》,《华严经》大了,他不讲完他不能走,怎么能走?所以他讲到现在九十三岁了,《华严经》还没有讲到一半,他自己也说了,我现在不能走,为什么原因?经没有讲完。是哪个人跟我说的,说李老师说话很幽默,他跟大家讲经的时候说,他曾经见了一次阎罗王,阎罗王劝他赶紧回去。为什么?他说你的经没有讲完,你现在不能来。这个话未必是真的。

 

这就是请佛住世有妙办法,这样的人,他自己已经成就了以后,生死自在,说什么时候走,他就能走得了,愿意多住一些时候,他也可以多住;换句话说,法缘尽了他就走了,没有人请他说法他就走了,他在这个地方没有事情做了,还有他方世界,到别的地方讲经说法,这个地方没有人请他。所以说一定要请佛住世,我们用种种方法请他住世,让他走不了。我想他那个《华严经》要讲圆满至少还要三十年,李老师得要活一百二十岁,我们从他精神上来看很有可能。他身体非常好,九十三岁看起来跟给我的那张照片一样,就是头发白了一点,那张照片是八十岁照的,今年九十三岁。这就是提醒怎么个请佛住世,真正大善知识,你请他住世有办法,不是没有办法。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舍命」。佛没有生灭,我们众生凡夫所见到佛是佛的应化身,应化身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现前,众生感尽了佛就不现了。所以是属于感应道交。一类众生,业障深重的人,不知道求佛闻法,我们一定要在旁边帮助他。譬如说我们这个地方一般讲信佛的人一定都很多,台湾到处都有寺院,凡是有寺庙烧香拜拜,他都说是学佛的,都说是信佛的。当然我们不能这样笼统的说。既然他说一个佛,心里有佛,与佛就有缘。一生没有闻到正法的、没有听到讲经的这种人太多太多了,我们就有责任,我们一定要请法师或是居士大德在这个地方讲经。在哪个地方?第一个要想到的我们出生的地方,这是我们的故乡,我们讲上报四重恩,先要报根本的恩,这个地方是我们出生的所在,于我们有恩,我们生长的地方于我们有恩德。

 

报恩里面最殊胜的方法莫过于弘法讲经,这个是真正的报恩。在台湾,如果我们真正有这个心,做这个报恩的法会,在台湾确确实实机缘殊胜,讲经说法的法师居士还不少。同时更希望说诸位自己能够发心,你学了之后就要去讲,或者是你有这个机缘能代替大众请法,这个是很要紧。譬如学校里面你们社团常常请人说法,这个是利益同学,也是报学校之恩,这是很好的。可是我们不能疏忽还有故乡,还有亲戚朋友,还有父母眷属,这是不能够疏忽的。纵然我们力量还没有到,心要到,不能没有这个心。如果有这个心,存这个心,有机会你一定会去做。下面境界: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剎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诸位看到了,不但我们要请佛不要那么快的入涅槃,就是连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一直到人间的善知识,我们没有遇到那就不必说了,如果要遇到了就要请他住世。当然他也有能力住世。说到这个地方,生死我们一般讲有两种,一种是业力,就是我们凡夫,你有一定的寿命,寿命到了,你想延长一天也不可能,寿命是有一定的,这是属于果报。第二种是乘愿再来的人,他的寿命就不定了,就不是一定的,可长可短,他是自在的。诸佛菩萨乘愿再来的,乘愿再来,有一些过去世早就证了果了,证了罗汉,这是再来人,那这没有话说。还有一些人现在修成的,这是我们要注意到。譬如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我们这一次受生是业力来的,可是我们在佛法里面能精进不懈依教奉行,不要说得太多了,就是讲念佛,我们拿念佛来做比喻,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不要说到一心,功夫成片里面也有功夫浅深不同,到相当的深度生死也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去就去,要多住几年可以多住几年。可见得生死自在我们是能够办得到的,不是办不到。

 

李老师今天的寿命确实是把他留住的,如果照他本来,本来他没有这么大的寿命。我也给诸位说过了,我们在佛门里面修,或者世间法里修善,可以延长自己的寿命。这个不但在佛法,在道家儒家都可以延年益寿,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寿命自在只有佛法里头,世间法可延寿,但是不能自在,佛法可以能够到寿命自在。就怕你不如法,你不晓得道理,不知道方法。你是如理如法的修学,确实能够到自在。到自在,给诸位说,就没有生死了,不自在才有生死,自在哪有生死?所以了生死、超三界是实实在在的话,不是夸大的,不是骗人的,是真话,确实能够做得到,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你们看《了凡四训》,修《感应篇》可以延寿,还到不了自在,自在必须要烦恼伏住之后,因为生死的业因就是烦恼,烦恼不起作用了,当然就没有生死了。晓得这个道理,我们好好的修学。到这个时候请他住世就是经上的意思,这些善知识们我们请他住世,他确实能住世,你不请他,他就走了。好,下课。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10日14:23: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3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