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共5集视频)周泳杉老师主讲/2018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课程

第5集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文字版点击加号

展开收缩

文化与生活漫谈(五)  周泳杉老师主讲  2018/7/25  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档名:60-010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早安,阿弥陀佛!我们接着昨天的课程,我们昨天讲到礼,讲到礼的体是敬,礼的相是仪,礼的作用是和,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一贯从第一天讲到今天,学人一贯的就围绕在三生教育,生活、生命、生死。在生活当中历练生命,了脱生死,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因为我们每一天都不能离开生活,而我们不能离开的生活,却成为我们历练生命的历程,那就太精彩了。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去历练生命,那就叫浪费生命,那叫浪费时间。一个人活十岁跟活一百岁差别在哪里?如果他没有历练生命,那活十岁跟活一百岁没什么差别,都是浪费生命。所以一个懂得在生活当中历练生命的人,他就不会浪费生命。因为所有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让他在提升生命的素质,而他的生命提升到某一个程度之后,能够解决生死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教育的本质。所以我们一贯这样子的逻辑,就是学人授课的整个一贯的,大家一定要先把这个抓住。然后礼是提升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

 

就是我们第一天跟大家讲的,八正道里面,中间那段叫戒,从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那几个都是属于礼的范围。它教我们怎么说话,教我们怎么做事,怎么待人处事接物,在生活当中怎么去过生活,然后历练生命。所以这个重点大家一定要先抓住,然后你打开《常礼举要》每一条,你都能够往自己生命的历练上面去做相应的时候,你就学会了。换句话说,除非你不想提升你的生命素质,否则你一定要学这套学问。那你就知道这个不是教条,这不是说谁来压我、来束縳我、来绑住我,跟那个都不相干,那个都是误会。你只要了解这些学问,都是让我在生活当中历练生命的一个学问,那你就不会放弃这个学问,你一生都会守住它。因为你一生都想提升生命的素质,而且你最后会希望解决生死的问题。因为我跟你保证,你这一生一定会看到很多的生死,随着年纪的增加。像学人,你看我们比较年轻的时候,送的都是长辈,长辈死了,我们送的都是长辈。我一天一天年纪老去了,我开始送的是我的朋友,就是我这个辈分的,跟我同样年纪的人,一个一个走掉,我的同学走了好几个。我在庐江,庐江的同事大概走了五个,庐江到现在才十年而已。

 

就是你会看到一个一个离你远去,你开始会对生死感到急迫,有迫切感。我们在场有很多的十几岁的孩子,没有迫切感,他对生死还没有迫切感,我有迫切感。《论语》里面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我的父亲快八十岁了,我有迫切感。所以大家要知道,生死一直在逼我们,只是你不想要看这个问题而已。如果你要去看这个问题的话,你会问怎么办?怎么解决?你没有路了,只有一条路就是提升生命的质量,没有了。所以怎么能把这个学问,当成是所谓的教条,所谓的权威、威权,要打倒它,怎么可以这样子?这都是害人的法身慧命。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今天在讲传统文化,我要把这些误会跟大家做一个说明,然后大家知道原来我们误会太深了,你才能够转得过来。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再复习,刚刚这一段就是把过去这几天,我在这几堂课跟大家谈的这些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归纳,然后我们再继续讲礼。

 

礼的体是敬,所以敬非常的重要,一切的学问都在恭敬上面着力,一切的学问。也就是说,刚刚我们这个大和尚告诉我们,学问是什么?放心,求放心。就是把放在外面的心收回来,你能收回来,那就叫学问。不是说这个人有博士学位,有多少个社会上的肯定名誉,那个不是,不一定;著作等身,不一定。看什么?学问看什么?看把心收回来的能力,看这个能力。就是说你能够把心收回来,你叫做有学问。譬如说像刚刚,你看我们和尚跟我们谈到的手机,手机是一个什么?工具。这个工具本身有没有善恶?没有。我们在讲体相用,我用体相用来讲礼的时候,体跟相都没有善恶,善恶在哪里说的?在作用,在作用上说的。换句话说,手机这种工具谈不上善恶,问题在你怎么用它?你在用它的时候你能驾驭它,你就有自主权。意思就是说,你有定慧的功夫,你才能驾驭这个东西;如果你没有定慧的功夫,你会被它驾驭,你就不得自由。也就是你的心就黏在上面,你心黏在上面的时候,你的心放出去了。请问,你的心放在手机上面,你会不会随着它起舞?会,你的心就会散乱,你的心就会染污。

 

而我们说智慧怎么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当中练习出来的,从清净心当中显出来的。我们昨天不是讲有显、有隐吗?只有显隐两个状态。怎么会隐?我们把心放出去了,随着六尘相波动就隐了,你的智慧就隐了。你能把心收回来,智慧慢慢就显了。换句话说,一个有定慧的人使不使用手机?使用,因为它是工具。可是他在使用的时候,他有自主权,我想使用我就使用,我不想使用我就放着。就是说我必要使用的时候我才使用,我能驾驭它,我不被它驾驭。就是各位同学,大家要练这样的功夫,所有的工具才能为你所用,你才能得到自在,你才能得到自由。所以很多人把自在、自由、民主都搞错了,自由是从哪里讲的?自由是从解脱上来讲自由。我们为什么不得解脱?也就是说,你为什么没有自由?因为我爸爸妈妈管我管得太严,是不是这样?这个就是糊涂话,也就是说这个话充满着愚痴,它不是从智慧流露出来,它与智慧不相应。我们不是讲文化就是与智慧相应的生活吗?换句话说,我们说这样的话,表示你与智慧不相应,你的生活就是没有文化。不是你父母把你管得太严,所以你没有自由,不是,完全不是。是你的烦恼束缚了你,所以你没有自由,答案是在这里。

 

所以你要得到自由只有一条路,就是解开你的烦恼,叫离缚,脱尘离缚。这个尘指的是六尘,六尘在外会不会干扰我们?不会,它不会招惹你,六尘相不会招惹人。人的七情是自己的烦恼没有办法解脱,他面对六尘相才起七情去回应它。如果你能不起七情,六尘相对你毫无作用,这叫功夫,功夫是在这里练,这是内学。我们讲心性的学问就是这个,这就是心的质量,这就是我们大和尚说的一心不乱。所以一心不乱,不是像那个出租车司机说的那样,红灯、绿灯分不清楚,载客人,他说我专心在念佛,所以载客人都不知道载到哪里去,那是什么?那是愚痴。一心不乱是智慧、是明了,他怎么会分不清楚?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在开车的时候能不能念佛?我换一个问题来问,大家现在在听课能不能念佛?不可以,你要专心听课。你看,这就是搞不清楚。

 

也就是说,学人在这里上课,大家的心要放在哪里?对,放在我的身上,不是因为我帅,是因为你要专心。大家的耳朵要竖起来,把学人说的每一句话听进去流入心田。不是因为我说得多有道理,不是,是因为你专,是因为你恭敬。所以不是老师会教,而是学生恭敬,是这个意思。所以你现在坐在这里就要专心听课,不能念佛。你要念佛什么时候念?下课到念佛堂去念,或者下课在剑潭绕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个时候就是念佛。现在叫什么?叫忆佛。对,现在叫忆佛,没错!也就是说,大家来这里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是成佛。对,答对了。对,学佛你不成佛,你成罗汉,那你没有达到目的,你成了菩萨都没达到目的。就是说你做任何一件事情,你生活上做任何一件事情,穿衣吃饭为什么?成佛,这就是忆佛。你所有生活的功德统统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忆佛。大家在这里上课,专心听讲有没有功德?有。为什么?定慧就是功德。就是当下就要专,这就是敬业,这叫恭敬,这就是礼,礼的本质就在这里。所以如果我们连这个都不能够清楚,请问我们怎么学《常礼举要》?我们学只是学一大堆的知识而已。

 

知识是不是智慧?我告诉大家,知识是迷了的智慧,是带着烦恼的智慧。智慧是去掉烦恼的知识,它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只是一个带着烦恼,一个把烦恼拿掉而已。怎么拿掉?收心,脱尘离缚。难道脱尘是离开六尘相吗?不是,是在六尘相当中不受干扰,不受诱惑,不受影响。因为相根本不会影响你,是你受影响,答案就是这个。所以不能把责任推出去给别人。为什么你没有自由?是你有烦恼,不是因为别人限制你的自由,不是的。那什么叫民主?民主叫投票吗?民主是以民为主,为民做主。就是当官的人念念都想到老百姓,为老百姓做主,为民之父母,把老百姓当孩子一样看,如保赤子,这叫做民主。所以这些观念我们都要清楚,否则我们怎么开智慧?你不能开智慧,你的生活就是个糊涂的生活,就不是一个文化的生活。

 

所以刚刚讲到敬,恭敬,恭敬第一个就是专。恭敬就是做什么,心就在那个上面,做什么像什么。我们昨天告诉大家,我们的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德能(能力),有无量的福报,对不对?那个出租车司机在开车的时候,开车叫什么?叫做德能。他的出租车,进去的人觉得这个出租车磁场很好,那是他的福报。从哪里来的?不是糊涂来的,是从专心敬业来的。学人在前几天跟大家说学佛,学佛没有第二的,佛法里面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谁第一?人人都第一,每个人都第一,没有第二的。就像你的身体里面五脏六腑,每个细胞,请问你的身体里面,哪个细胞第二?哪个器官排名第二的有没有?如果有,你就生病了。你身体所有的器官都是第一,你就健康;你的身体所有的细胞都第一,你就健康。每一个人都第一,可是在某一种因缘之下,某一些因缘之下,有先有后,有主有伴,有没有?你看大和尚在这里讲课,好像大和尚第一,不是,大和尚是主,我们是伴,叫主伴圆融,这是因缘。所以以谁为主,以谁为伴,那是看因缘。注意!是因缘。有先有后,长者先,幼者后,那是什么?因缘。佛法讲因缘,缘生!但是每个人都第一,这个大家一定要很清楚。

 

在事相上有先有后,有第一、有第二、有第三,有次第;在理体上圆融,不碍,理事无碍,事事还无碍。所以这些道理一定要清楚,你才能够懂得怎么修行。所以我们讲专心就是敬业,「教之道,贵以专」,上课一定要专心。你要觉得很睏,趴下来睡觉,专心睡觉,睡完再继续听。对,这个没有问题,因为你很睏,那是生理上没有办法克服的,我们都可以理解。合理,就是讲求一个合理。但是如果你的身体状况很好,专心,拿出全力来听讲,为什么?因为这个就是从生活当中历练你的生命。因为你那个专心就是在提升你生命素质了,你的生命素质已经跟一般人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你的智慧慢慢在开展,注意!你的能力也慢慢在开展,还有你的福报也慢慢在增加。可能你都不知道的情况之下,它已经在增长了。对,这个就是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这是指开发智慧、清净心对不对?再来为众生付出,为众生服务,增加德能,增加福报。

 

所以大家有这样的观念之后,你就知道我们用心,用心,怎么用心。所以礼就是一个恭敬而已。恭敬就是把自己摆低,把心量拓开,把我放下了。我摆低就是把我放下,无我才能忍。所以忍不是压,忍是无我,没有我,谁忍?从什么地方看我?从我所来看我。我们昨天不是讲到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我,什么地方看出我们的自私自利?从名闻利养,我所,我的名、我的利有没有?从名闻利养里面看我,我所当中看我,从五欲六尘当中看我,从贪瞋痴慢当中看我。我们很简单的跟大家说明,我们今天第一个要练习的是什么?各位同学,把感受放淡。佛法里面讲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什么?这是虚妄的,不是真的。愈往前面生命的质量愈低。什么叫色?色就是物质。生命质量很低的人,很重视物质生活的享受,重视吃、重视肉体的欲望。五欲六尘,你看眼睛想要看好看的,所以你看我们电视的发展,一开始是黑白电视,为什么黑白电视后来变成彩色电视?因为要满足什么?满足眼睛看的欲望。彩色电视还不够,还要液晶的,因为分辨率比较好。平面的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所以要3D的,有没有3D的?现在还有4D,还有5D的,在看那个电影的时候,那个椅子还会摇动有没有?浪拍过来的时候椅子还会摇动,让你感觉到临场感很好。为什么在追求这个?在物质上追求。

 

也就是说,这样的人、这样的生物形态,他的生命的质量是很差的,这样了解吗?所以一开始,我们要从这个当中去舍。也就是说,我们会想要追求眼、耳、鼻、舌、身、意的舒服,舒适感。眼睛想要看好看的;耳朵想要听好听的,喜欢听人家赞美,喜欢听人家恭维,喜欢听人家对我们种种的谄媚;身体想要接触柔软的。我们坐在跑车里面的时候,觉得走路有风有没有?那都是在追求什么?对,物质上的享受。这种生命形态,是很低级的生命形态。再往上,追求什么?感受,喜欢好受,讨厌难受,这个也很低级。所以学佛一定要学文化,你要开智慧,一定要先把感受舍掉,好受、难受舍掉。你怎么能舍掉?我所,这不是我所吗?对,我舍掉。所以不要在意感受,要淡化感受,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否则礼,你没有办法学。也就是说,学人讲这个都在为讲礼做铺垫而已,我们还没正式开始讲《常礼举要》,就这只是铺垫而已。你看为什么饮食,大家要取食物的时候,为什么说我们取的食物不能倍于他人?什么叫做倍于他人?就是我取的食物比他多。一般人会觉得什么?这我应该的,因为我要享受美食,我怎么能不比他多!为什么我不能取得比他多?为什么?感受,你要放下感受,从恭敬心当中去求智慧的打开。除非你不要智慧的打开,除非你不要能力的提升,除非你不要福报的增加,这样了解吗?就是说你懂得这个道理之后,你就必须办这件事情,你就得做,不做不行。所以戒不是绑我们的,不是把你绑起来,不是,是让你解脱的,是让你清凉的,这个话才能听得懂。

 

所以如果我们不讲这些,我来讲《常礼举要》,等于白讲。那讲了这些之后,《常礼举要》我一条都没讲,大家回去都能看得懂,就这个道理。这样能体会,学人要告诉大家是所以然的道理,那个知其然很容易,所以然很深。所以要把感受舍掉,学佛的人不太重视感受,并不是他不会追求享受,不是的,因为他知道感受是业报。就为什么我会有难受?因为难受是负面的能量在释放能量给我们看。我们那天不是讲了吗?为什么你会觉得好受、舒服,为什么?是因为正面的能量在释放能量给你看。而那些能量的释放都是什么?都叫业,都是你自己造的,都是你自己过去生造的,然后现在成熟了报给你看,回报给你而已。不作不受,自作自受,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你懂了,你的心就平了,心平气就和。问题是心不平,那怎么办?怎么解决?心为什么不平?因为你理没有得,你心就不安。所以一定要从这个道理上去体会,为什么要放下感受?并不是这个人有被折磨的那种,叫做被虐待狂,不是,这是太肤浅的想法。而是什么?他在训练自己开发智慧的方法。所以感受要放下,不要再谈什么感受,他让我好难过,他让我好沮丧,你太幼稚了。菩萨行菩萨道,请问会不会有挫折感?菩萨有挫折感叫退转。这样大家能理解吗?菩萨会不会有怨言?不会。为什么?他没有感受,他哪里来的怨言。

 

注意!但是没有感受,不是没有敏感度。我们台语有一句话讲,没有神经,怎么翻译?两岸交流,要让大陆同胞知道,什么叫没有神经?就这个人麻木了,叫麻木不仁。没感受是不是麻木不仁?不是。所以学佛感受力要降低,敏感度要增加,就是他没有感受,可是敏感度很高,不是没有神经。敏感度很高的意思是什么?注意!我们前面不是跟大家讲,自受用是什么?清净心对不对?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他受用呢?是慈悲心对不对?好,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很多人犯一个问题,就是把自受用的清净心拿来变成他受用,把他受用的慈悲心拿来自受用。什么意思?我们经常听到人家说,你不是学佛了吗?你怎么还那么不清净?就是我们把清净心让别人受用有没有?所以我们就要要求别人都要做好。对,你都学佛了,你怎么还这样?好像学佛的人都应该要很清净才对。你错了,清净心是自受用,你不能拿来他受用。再来,你怎么不对我慈悲一点?你都学佛了你怎么对我那么不慈悲?慈悲心拿来做什么?自受用对不对?不对,都学错了,完全学错了。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去调整自己这样的一个思惟。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放下自己的感受,但是要不要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要。太好了,如妙,好。你看,小朋友很认真,有没有?要体会别人的感受,你不能说,你都学佛了,你还那么多感受做什么?不可以这样讲话,这叫无礼,这个人是不懂礼的人。

 

所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应该做到什么?我告诉大家,要通情达理。色受想行识都是情,我们学佛,最后成佛叫业尽情空。所以情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情是好的还是坏的?情是坏东西。对!情很坏,很坏。因为什么?因为你成佛情要空,情空业才会尽,你要情不空业怎么尽?这样理解吗?所以情是一个坏东西。所以我们在学佛的时候,要不要把情拿掉?要,对。情有无量无边对不对?无量无边的情对不对?儒家归纳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个要把它拿掉,拿掉这个人不就变木头了吗?这个人也没有喜怒哀乐,这个人都没有情绪了,那这个人不是变木头人了吗?就是我们刚刚讲这个人没有神经了,这个人已经没有神经了,这个人还是人吗?这还是个人吗?这不是木头、这不是石头吗?学佛有没有教我们学成木头、石头?你可不能学成木头、石头,学成木头、石头,你开车就会红绿灯分不清楚。你说那不是叫不执着吗?我没有执着红灯,也没有执着绿灯。你就学呆了,你就学傻了。学佛要学成这样,那不是变成阿呆吗?学佛是学什么?是学智慧,怎么会不清楚!那请问没有情,情空了,不叫无情吗?无情,我们台语讲这个人很无情,我们学佛能不能学到很无情?你看,搞混了。

 

我刚刚讲情不好,又不能无情,你到底在讲什么?到底要不要情?情到底要不要?我告诉大家,情不能要。你自己要有情的话,情是障碍,障什么?障碍你见性,那叫业,业下面就是障,这个大家都要懂。无情,无情有什么?有慈悲。无情,慈悲就出来了,大家明白吗?因为慈悲是见性的第一德。为什么我们没有慈悲?因为你有情。听不懂,我看到大家眼神告诉我,我听不懂。我告诉大家,淘汰自己的感情,那个情就是烦恼。但是,但是你要通众生的情,注意!你自己没有情,你要通众生的情。所以众生在难过的时候,他在悲伤的时候,你虽然没有悲伤,你外表要不要同他的情?要。你可不能跟他讲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家死了亲人,你跟他讲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不要哭,都是虚妄的,可不可以?不行,你要先陪他哭,你去吊唁的时候你要先陪他哭,这样理解吗?要通他的情,要不然你叫什么?你叫做不知礼,你是个无礼的人。首先人家就把门给关上,这个人无礼,他不跟你讲话。所以佛菩萨来到这个世间,有没有坏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坏世间法,释迦牟尼佛父亲过世了,释迦牟尼佛还回到俗家帮父亲抬棺,抬棺木。所以这个大家都要懂的,就是他没有情了,可是他能通众生的情,他能现众生从情感上能理解的那个样貌,来帮助众生回头。所以礼要不要学?要学,你不要说那是世间法。世间法叫生活,出世间法叫生死,它是一个东西,只有觉跟迷而已。

 

所以大家一定要从这里去体会、体会,就是为什么儒家是基础,我们学佛,如果没有儒家的基础,你为什么学不出来?因为我们不会生活,因为我们不通人情世故。你不能通人的情你怎么教化众生?可是你自己能不能有情?不能。你要有情,你就跟他搅烦恼,你怎么度化他?所以你要随顺他的情,可是你自己又要没有情,难就难在这里。因为你要随他的情的时候,如果我们有烦恼,你会迷进去。所以大家从这个地方去认识礼。所以感受淘汰掉,但是当你在感受淘汰掉的时候,你的敏感度会增加,你不会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众生的苦在哪里你都会懂。所以学佛,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其中,缘起大悲心。众生的苦你能不能理解?以苦为师,圣教衰众生才苦,如果圣教不衰,众生就不苦。所以为什么会有经香?经的香从哪里来的?因为经能救苦、能拔苦,它就有戒定真香。为什么世间的书没有?世间的书是破坏禅定的,它怎么会有香?

 

所以大家从这里去体会,就是说我们把感受放下,但是你要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众生还有感受。所以众生,你看他在受苦的时候,你不舍他受苦,你就想尽办法怎么帮助他。贫穷苦不苦?贫穷很苦。好,怎么救贫穷?怎么救?他没有一碗饭吃,我给他一碗饭能不能救他?我告诉大家,只能救他这一餐而已,因为那一碗饭没有办法转他内心的颠倒。所以你就会进一步的思考,怎么转他内心的颠倒?他贫穷,为什么贫穷?果上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你那一碗饭给他,是在果上解决他的问题。怎么办?教他布施。我都已经贫穷到这样,你还叫我布施,我已经没有办法布施了。一毛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大家听到这个好像很熟悉有没有?老和尚见到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他什么?「看得破,放得下」。据说这六个字等了多久?等了一个钟点还半个钟点对不对?讲完之后就结束了吗?没有,讲完之后老和尚请问从哪里下手?那才是重点。从哪里下手?章嘉大师给他两个字,「布施」,答对了。布施就是舍,就是恭敬的第一步,你要不舍怎么能恭敬?舍什么?舍财吗?舍那一毛钱、舍那一块钱吗?不是,舍悭贪,透过我所把我舍掉,把我舍掉才叫波罗蜜。没有把我舍掉不叫波罗蜜,就是你没到家,你那个布施叫不清净布施,与般若是不会相应的。

 

所以这个都是很纯粹的佛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所以一定要向自己的心里面去求。因为学人讲这个,我告诉大家,不是深浅的问题,你只要专心,你就听得懂;你只要闪神,你就听不懂了,我跟大家保证。就你只要有一点点不专,你一定听不懂,不是深不深的问题,因为没有深浅。深浅不是佛法,因为深浅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一心你才能跟佛法相应。所以这个道理,大家一定是从这个实验当中得到,就为什么大和尚在这里告诉我们,手机收了之后第一天很抗拒,第二天有点抗拒,第三天就不抗拒,第四天就转了,第五天就一百八十度转过来,为什么?因为他专,能专就能契入。就是说你愈早能够专,你的人生就愈快翻身。你要是不能够专的话,你的人生不能翻身,你会耽误了这一生得到人身的机会,耽误了。所以感受要舍掉,但是不是叫你去舍掉别人的感受,你要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自己要不要感受?不要。所以以后不要跟人家讲,你让我很难受,那你不是一个学佛的人;你让我很挫折,那你不是一个学佛的人。你为什么会有挫折感?因为你想要赞叹,你想要恭维,你的感受还在那里,就是说你的感受还很强烈,那你决定入不了门。不要说入不了门,你的生命的质量很差,已经跟三恶道有点相应,可能自己都还不知道。所以这是心的质量。

 

再往上,想,心的质量再往上提升。哲学家、科学家,我自己研究所的时候,我是学科学的,我念生物化学,我在中央研究院待了两年,我的硕士论文是在那里完成的。我认识、我看到的,我的老师他们都是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不在意物质的享受?不太在意。他们中午吃饭就是一个便当,有时候都不吃,为什么?投入研究。他们在不在意感受?他们也不太在意感受,每天都关在实验室里面。他们浸泡在哪里?想,他们浸泡在这里。就是我看到的这些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这样,因为他如果要在科学上有成就,他不能够分心。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在学术上要有成就,他不能分心。所以这些人生命的素质,那就比追求肉欲,追求身体的那种感官的剌激,追求感受的那种人的生命形态还要高了。这就是外国的哲学家说的,「我思故我在」。请问,他认为的那个我是什么?是想。想是不是我?不是,是我所。他还没看到我,事实上,他还早得很,就他连行跟识都没有看到,他怎么看到真我?真我是常、是乐、是我、是净。所以我是什么?我就是常,我就是乐,我就是净,涅槃四德才是真我。所以哲学家看到什么?看到想。你看,还没看到,但是不错了,生命的质量,已经比一般追求肉体的那种剌激,追求感受的剌激的人还要高了,还要高明了。所以他们能够开发出,这个世间人觉得比较新颖的科技,比较吸引人的思惟,比较能够说服人的所谓的思想,很多人会跟着他们的思想去营造人生,但是他还不是智慧。这样大家能体会吗?

 

再往上,行跟识,那是到什么程度?我告诉大家,行,那是世间的禅定才能看得到,四禅八定。在欲界天未到定,可是到了欲界天第三层的时候,已经是空居天,第二层是忉利天,四王天、忉利天,忉利天还是地居,地居天表示什么?没有禅定。我们依地而居,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禅定。到了第三层夜摩天他就有禅定,只是还没有到家,因为他还有欲望,但是他欲望薄。六欲天愈往上欲望愈薄,福报愈大,能力愈强,靠什么?未到定。有没有见到行?还没有。一直到色界天是初禅,欲界往上就是色界,为什么叫色界?色就是代表它只有物质。他有没有欲望?没有,不是没有是伏住,如石头压草,根没有断,他伏住而已,暂时伏住。把什么东西伏住?男女、睡眠、饮食伏住了,没有男女的欲望。所以色界天有没有男女的形相?没有,只一个性别。那怎么生殖?化生。他不是透过胎生,男女交媾而生,不是,化生。我们人就是色界天来的,所以人为什么长成这样?色界天人就是这样,就长得这个样子。只是他的身体是透明的,我们的身体污浊,有血肉,里面有脓血,你如果一口气不来就长虫,就有尸臭。色界天人身是透明的,为什么?禅定,他能看到行。再往上就是无色界,连这个形相都不要,定功更深。所以四禅定、四空定叫八定,八定不能了生死,他还没看到妄识。再往上,九次第定就把六道给舍掉,他就出六道了,哪个阶位?阿罗汉的阶位,小乘阿罗汉,大乘七信位的菩萨,就是他相当于大乘的七信位菩萨。他出三界了,出六道了,这个时候他用什么?他还用妄识,但是他用得正,他用妄心。什么人才把妄心舍掉?圆教初住,就是十信后心把这个念头一断掉,妄识就没有了,就转妄归真。这个时候识才没有,才叫做舍识用根,多难!就是说我们生命质量的提升多难。这大家能理解吗?这叫学习,就是我们一生学习的目标,你一定要看清楚生命质量的提升,怎么提升。但是注意,都没离开礼,都没离开戒。所以戒是无上菩提本,全部都没有离开戒,就你离开就不行,离开你就不会成功。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到,这是个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去提升你生命的质量。而随着你生命质量的提升,你的福报愈来愈大!福报愈来愈大,你看到了四禅,三灾达不到,没有办法到四禅,火灾、水灾、风灾达不到,福报多大,大到那种程度,但是我们一般人不能理解。就像你跟蚂蚁讲,你跟蚂蚁讲有一群人在这里开两岸三地中华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蚂蚁会懂吗?蚂蚁会说,骗肖ㄟ(你当我白痴),就是牠不能相信,大家知道吗?因为牠的福报没有到这种程度。所以大家要去了解到,就是说大家现在的福报,跟你生命的质量是有关系的。所以就是说,你看我们大和尚在这里告诉我们那么多的故事,有很多人会觉得说,为什么古人都遇得到?我怎么都没遇到?鬼都会来通知告诉他,有一个驿使有没有?驿使他起了一个邪念,鬼都会来通知他,然后他有起惭愧心,一早就收拾行李就赶快跑了有没有?起惭愧心。为什么鬼都没来通知我?我的邪念那么多怎么没来通知我?为什么?对,福报不够,答对了,太好了。我们现在的人就叫算总帐。古代德行很高的人,有一点点邪念就有恶报,立刻报就是让他有警惕,一方面那个报就把它消掉了,它不会累积。我们现代的人都叫算总帐,临终算总帐,都是这样子的,他不通知你,为什么?因为你听不懂。其实通知你的人太多了,但是因为你看不懂,所以当面错过。所以统统都算总帐。

 

我们在这里办这个活动,有没有在给我们信息?有,都在给信息。为什么有人懂,有人不懂?为什么有人入心,有人触目惊心,有人却依然故我?福报的不同。学人跟大家讲,真的是福报的不同。福在哪里?福田心耕,福在你的心,你愿不愿意耕耘而已,不在别人。所以从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我们通众生的情,但是要达诸佛的礼。也就是说,我一方面要对众生的情要通达,可是你不能随波逐流对不对?你通他的情,就是昨天学人跟大家讲的,我同理你,同理就是通情,可是我不能同意。你这个东西错了,我不能同意你,为什么我不能同意?因为我要达诸佛之礼。所以我对诸佛之礼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对众生不计较,完全不计较。我们能够做到这样子的一个态度,这是修行。因为我们修行,大家要知道,有好几个过程。我自己是这样,就是说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计较,就是胡里胡涂,也不知道怎么计较。以后学了佛,学了《弟子规》,学了《感应篇》,学了《十善业道经》,开始计较了。就是说胡里胡涂不知道怎么计较,那是因为愚痴;开始知道了,就开始计较了,为什么?这个人违反《弟子规》,这个人违反《感应篇》,这个违反《十善业道经》,很计较,愈清楚愈计较。进一步呢?再把计较舍掉。不是把清楚舍掉,把清楚舍掉又变愚痴了。就是还很清楚对不对?可是已经开始怎么样?不计较了,你就一层一层在进步。

 

所以一般的社会大众是糊涂,也不知道怎么计较。学佛的人,清楚了之后,开始很计较,就会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习惯,这个人也没学佛,那个人也要下地狱,那个人要堕畜生,好像全世界的人没有他看得上眼的,那是傲慢,那不可以的,之后还要怎么样?通情。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会计较?因为你还是在结果上看;为什么你可以通他的情?因为你会在他的原因上去理解他,所以这都是层次上的提升。所以不是叫你不清楚,而是叫你不计较。所以放下不是叫你放弃,随缘不是叫你随便,自由不是叫你散乱,这些都要很清楚的体会。所以在一方面通众生的情,一方面达诸佛的礼。所以你不会随波逐流,你达诸佛的礼,你就有定慧;你通众生的情,你就有妙用,随缘妙用无方德就能出来,你不会随波逐流。你看到众生的烦恼,看众生的苦,你就有方案,你能拿方案。那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礼的作用。

 

所以我们第一天,我第一天跟大家讲到善恶。这第一个层次,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层次,是转恶为善。什么东西转?心。我们不是说历事练心吗?在生活当中历练生命,生命就是心。所以当我们用一个恶心的时候,我们的正报会产生依报的环境,就叫三恶道。当我们的心转成善心的时候,我们的依报就变成三善道。你看我们昨天,大和尚在跟我们讲公案的时候,不是说到有一个人怒气冲冲要去杀人吗?去杀人的时候,他后面跟了一大群什么?凶神恶煞对不对?那个凶神恶煞是什么?他感召的,是他那个杀心,他想要杀人那个心感召的凶神恶煞。他到了门口,他想到什么?跟我有仇的只有这个人,他的老母亲也跟我没仇,他的儿女也跟我没仇,算了、算了,我把他杀了不是等于杀了他全家吗?不要,不要杀他了。你看,他的一念心转过来有没有?善神、吉神就跟在他后面了。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再讲一个公案,有一个人他从北京要回到南方的苏州,以前都搭船,这个人是一个富家子弟。所以那艘船是他私人的船,他从北京,因为他父亲在北京当官,他要回到他的故乡苏州。有一个鬼,我们看不到他,这个鬼看不到,但是他能发出声音。我们台语讲,有听到声音没看到影子,就是能听到声音,但是不能看到影子。这个鬼就请求说,他就表明他的身分,他说我是一个鬼,因为我的家乡是在苏州,所以今天要搭公子您的船,搭便船,可不可以顺便让我回到苏州?但我不会打扰你们,我会在船的一个角落躲在那里,我不会打扰你们。公子就答应了,说可以,反正要回去,搭便船,鬼也要搭船。然后船开没多久,这个鬼就说,请你们停一下船,因为岸边有观世音菩萨在施食,就是做法会,在放燄口。他说,我去吃一餐再回来,你们可以行行好吗?这个公子说可以,好,可以,就让他上岸了。可是没有多久他就回来了,公子就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说观世音菩萨主坛,我因为生前食牛肉,所以吃不到。你看就有障碍了,施食他还吃不到,为什么?生前吃牛肉。这个公子一听,桌上一拍,因为他听他说吃牛肉不好,他桌子一拍,我从今天开始不吃牛肉了。这个鬼就开始哭了,他说你哭什么?他说你不知道,公子,你这么一拍说你不吃牛肉了,这就是发愿。你这个心愿一发,护法神就来了,你护法神一来,你的船我就不能待了,他就必须走路了。你看他这个心念一发出来,护法神就来了,你说感应快不快?非常快。这就是我告诉大家,感应是没有时间差距的,感应同时。换句话说,我们在这里念阿弥陀佛,你就受到佛光的注照。佛光不是不注照我们,佛光一直注照我们,因为我们有障碍,因为不相应。所以念佛在什么地方?在相应。念佛不在多,在相应,这个道理大家要懂。所以这是讲善恶,转恶为善。我们所有儒家的学问,所有佛家讲基础的这些,像《十善业道》都在讲这些,都在帮助我们断恶修善,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转迷为悟。因为善恶都是什么?都是迷。善恶迷在哪里?迷在我,因为我作恶,我作善,我能作善。所以带着我,注意!带着我,你作多大的善都不能离开六道。注意!作多大的善都不能离开六道。所以《金刚经》里面有较量,有没有?满恒河沙的七宝布施,恒河沙有多少?不要说恒河沙,就是这间房间装满七宝,我都没看过。这样大家理解吗?他现在拿满恒河沙世界的七宝来布施,都不如四句偈,为什么?因为恒河沙的七宝布施不能超越六道,四句偈可以,所以它的较量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善恶都是迷,离开善恶就是悟;善恶都是染,离开善恶就是净。所以我们现在讲净业,净业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你看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句是善还是恶?都不是,因为这句阿弥陀佛,在这个六道里面没有相对应的果报。这样大家能理解吗?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在这个六道里面,你是找不到相对应的果报的。

 

为什么念佛一百种果报,第一种是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没真念,这样理解吗?你要真念的话,那个真念佛的念在六道里面没有相对应的果报,他的果报在哪里?在极乐世界。这大家一定要懂,你才会有信心!所以净就是离开善恶。所以这个地方是在哪里?注意!这个地方是六道对不对?这个地方就是四圣法界,加起来,六加四等于多少?十法界。所以善恶这个地方叫做凡圣同居土,净这个地方叫做方便有余土。可是不管是净还是染,迷还是悟,都叫什么?都叫妄,因为他都用阿赖耶,都用妄心,都用识。所以十法界是什么变的?是唯识所变,答对了,是识变的。所以只要能把识放下,十法界在哪里?十法界就不见了,因为它是妄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四圣法界都是虚妄的。所以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这就是生命的质量一直在提升。生命的质量从恶提升到善,从善提升到净,但是他还是妄,只是他在这个四圣法界里面他用得正,他用妄心用得正。三善道用偏了,三恶道用邪了,只是这样子而已,用心不同而已,都没离开这个妄识,都是这个识所变的。

 

它为什么会变?因为你用得不一样,你要是用得正,现出来就叫四圣法界。所以四圣法界跟我们现在的六道,有没有隔阂?大家听不懂,好,我举一个例子。你为什么看到六道?我们现在为什么看到六道?因为我们用偏了,我们用邪了,你就看到六道。当你把偏邪放下,要不要离开这个境界?不要,这个境界立刻变成四圣法界。当你把念头放下,注意!这个境界立刻叫做一真法界。所以如果释迦牟尼佛还在世,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手牵着手走在一起,我活在哪里?我活在凡圣同居土,他活在常寂光净土,环境有没有变?没有。所以不要去改变环境,不要去找好环境,因为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也就是说,我们要去寻找那是攀缘,就是那是错误的理念,那是你的知见错了。你依照错误的知见,只会下降你生命的质量,不会提升你生命的质量,因为邪思惟怎么会变成正的生活?所以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很有信心,就是说你认识得愈深,你才会起信。如果你不起信,你怎么能够深解义趣,你不深解义趣你怎么落实?你怎么修行?你不落实、不修行,不在生活当中磨练,你怎么证明?所以这个都是很重要的观念。

 

所以不管是染还是净都是妄,有念皆妄。所以十法界怎么来的?念头来的,念头变现的。所以《妄尽还源观》里面讲念头有三种特性有没有?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含容空有」,第三个「出生无尽」,出生无尽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森罗万象。请问,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怎么来的?一念。注意!一念,不是大爆炸渐渐渐渐变成的,不是,一念。请问,一念多长?一弹指里面有三百二十兆念,念念成形,物质现象;形皆有识,精神现象。换句话说,一念就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就具足了整个宇宙的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统统具足了,时间这么快。我们怎么知道念念是不相到的,我们不知道。就它的那个投影片放映的速度太快了,我们以为是连续的,其实是相似相续,就是前一念不是后一念,后一念不是前一念。这样理解吗?很难理解,但是佛经讲得太清楚了。而前一念灭了,后一念生,这就叫相续;而前一念灭了,后一念生,这叫生死。而前一念是后一念的因,后一念是前一念的果,这叫因果的相续不空,转变不空,循环不空,所以因果不空。

 

如果你前一念灭了,后一念能不生,如果你有这个本领,请问你叫做什么名字?你没有名字,强名曰佛,强名曰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你就是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个生命质量最高,他把念头放下,叫真,妄已经没有了。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念都是妄,因为自性里面没有念头,真就出来了。所以这里叫什么?这叫一真法界,叫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里面的人接受圣贤教育。那一真法界怎么来的?老和尚告诉我们,起心动念的习气,习气。所以从这个地方以下十法界,念头产生的。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看放下执着六道轮回没有了;放下分别,四圣法界;放下起心动念回归真心,这叫明心,这叫见性。他明心见性的第一德是什么?是慈悲,就是一体。所以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虽然我们还没有这个程度,但是要懂这个道理。

 

你说太难、太难、太难了,有捷径,捷径在哪里?你从这里,从善这里可以直接跳到极乐世界,就通到这里。因为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不是法相。妄全部是法相,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相唯识,真是法性。所以有一个捷径,可以让我们直接从善跳到法性,那就是念佛。所以你要提升你生命的质量,最快的捷径是念佛。但是念佛要持戒、守礼,还是以礼为基础。因为什么人能往生?具足信愿的人。而净业正因,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叫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间福,这个人叫善男子、善女人,从这里开始,从善开始做。我们不要把标准提得太高,放下妄想我们先不要谈,放下分别先不要谈,放下执着,执着要放下。我们不能进入到小小圣,至少要从初果向的地方,往初果向的地方走。所以大家要把对立、控制、占有的念头放下,不要去执着这些东西,不要计较。不执着就心里面没有,不计较它,所以心量一定要扩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午再继续,谢谢大家。

常礼举要(共5集视频)周泳杉老师主讲/2018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课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7月28日11:58: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21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