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进法师学习心得报告

admin 心得报告评论阅读模式

 

 

乙三、念佛

 

淨土古大德无不以持名念佛为正行。《阿弥陀经》唯劝持名念佛,《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盖弥陀一乘愿海度众之法全融入一句佛号中,若真能信愿持名,必蒙佛接引。正如善导大师所谓(弥陀)愿愿皆标念佛也。海贤老和尚正是依一句佛名,满弥陀本愿,而往生无碍。
由此,淨土修行,应以念佛为首要。

 

(一)何为「念佛」

 

师父上人言,「念」者,「今心」。当下心中有佛,即念佛。若真生起往生成佛度众之大愿,必念念欣求弥陀现身接引,而称「弥陀」之洪名也。正如子忆母心切,或子遇急难,必称母之尊称也。由此,持佛名乃求生心至切而自然流露也,又以称名故,令念佛之心真实、相续也。正如师父上人所说,天天想极乐世界,极乐就现前,如何想,唯一句佛号。

 

然而从理上讲,念佛实是念自性佛,正如《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正念诸法真如之相是名念佛」。念佛之心,就需心住于正念,心住于清淨平等觉,方是真念佛。若用虚妄心,用世俗名闻利养之心,虽口称佛名,也不为念佛,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

 

(二)念佛理论基础,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万法唯心造,佛亦由心修。极乐之无尽庄严美好,亦是自性之清淨平等觉所现。所以,淨土修学的目的虽是念佛往生淨土,然而,行之要门仍须从淨心修起。

 

如何淨心,唯有念佛。

 

黄念祖老居士在《大经解》中言:「(念佛法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念得纯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刚经》无住生心之妙谛。」因此,我等难于做到「心无所住」,而念佛法门让凡夫心专注于一句佛名,立一此相,便于摄心。又一佛号,乃万德洪名,以至诚心,念一佛名,蒙弥陀本愿加持,诸佛菩萨护念,诸护法善神护持,即以便巧入佛知见,此乃最胜最妙修心之法。

 

又念佛之心,即是佛心。

 

《无量寿经》言:「若曹欲见无量清淨平等觉」,可知,阿弥陀佛即是无量清淨平等觉。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是自性无量清淨平等觉彰显。故《圆通章》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之心,即是弥陀之心;念佛之时,当下即已成佛。

 

又中峰禅师言:「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于弥陀本愿度众之心本无差别。「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则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必与弥陀相感,极乐淨土相应。
由此,念佛之淨心,当下即已住于极乐淨土。

 

正如,幽溪大师《圆中钞》言:「夫(极乐世界)琼林玉沼,寿量光明,固一切诸法之相也。然则直显于心源,全彰于自性」。此乃「极乐国土,非在心外。百界千如,皆我本具」。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六道乃阿赖耶之妄心所变,无此心不受六道众苦。正如,师父上人常讲,章太炎先生不见地狱「抱铜柱」之酷刑及《地藏经》言唯菩萨和受罪苦者才能见地狱。

 

而极乐世界乃自性真心所现,无淨心亦不见淨土。故师父上人言,念佛的心就是弥陀之心,我们的心与弥陀一样,极乐淨土就在眼前。

 

综上所述,信愿持名,往生淨土正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之理。

 

(三)念佛之事相:信愿持名,往生极乐。

 

念佛成佛之理,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然事相上,弥陀慈悲,以众生心而为利益。凡夫分别、执着未断,故佛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从而,使凡夫「信愿念佛」之心有一个着落处。使凡夫相信有彼极乐世界,而愿往生之;信有彼阿弥陀佛,而愿念之。若真能信深愿切,念念不离,久而久之,方知彼阿弥陀佛即是自性,自性即是阿弥陀佛。入此境界,往生成佛无碍矣。正如师父上人讲,「用一句佛号唤回我们的菩提心(即信愿心)」。若一句佛号念念不离,念久了,妄心就变成真心了,以此真心再将佛念,当下即生极乐。

 

(四)念佛须注重两个要点,(1)信愿心,(2)淨念相继。

 

(1)以信愿为根本

 

「信」者,信己本来是佛,信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愿」者,「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此乃信愿之本体。以此信愿方信有西方极乐之种种庄严,信有阿弥陀佛之本愿摄受。信己善福虽少,然以信愿持名可往生彼国。由此,而念念希求弥陀现身接引。

 

蕅益大师言:「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即为淨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可知,信愿心是念佛之正心,若无信愿,虽念佛亦是邪行,与佛本愿相违也。盖弥陀本誓愿海,在度脱十方众生往生极乐,而往生之法,就是信愿持名。

 

我等凡夫生死心不切,是以虚妄心、名利心念佛,所得利益不大。正如蕅益大师所言:「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牆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又印光大师言:「若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即修持精纯,亦名违背佛教。虽种善根,而了生脱死,当在驴年,可不哀哉!」可知,信愿实乃念佛之根本。
然而末世凡夫,障重智浅,信愿不足,持名不坚,如何补足?

 

首先,由解补足。

 

经云:「闻甚深法,即生信解」,通过经教明白淨土道理,自然信愿初发。然而师父上人言:「有解无行是世间佛学」。盖有解无行,信难真、愿难切,就须亲身力行去实证,此乃「信解行证」之修学次序。
由此,补足信愿,重在去行。

 

行者,唯念佛为首要。师父上人常劝初学弟子们,「要多听经,诵经,听懂了,一句佛号就够了。」
盖能信,发愿往生者,皆是无量劫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正如《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夫福善少故,于信愿持名不能受持。若欲补足信愿,须先培植福善。

 

种植福善,有六度万行,然一切诸行,唯一佛名最为便巧、最为快速。《文殊般若经》言:「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由此,一句佛号包含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功德同佛。师父上人也常言:「用什麽方法积功累德,唯有念佛。」所以,以念佛功德,可补足信愿;又以念佛,而使一声佛号坚固入心。

 

因此,我等初发信愿,理应念佛,由一佛名,善福具足,才能信深愿切。信愿具足,念念希求弥陀接引,又必定念佛。以此真信切愿之心,念佛乃至一声,善根、福德与佛无异。而往生无碍。
故,

 

念佛功德难思量,善福具足信愿深;

信深愿切再念佛,善根福德与佛同;

以此信愿及福善,迴向往生必定成。

 

 

(2)都摄六根,淨念相继

 

「淨念相继」是衡量念佛功夫之深浅。「淨念」,即经中所言:「发清淨心,忆念受持」。亦即不怀疑,不夹杂,只专注一句佛号。如《无量寿经》言:「乃至获得一念淨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可知,淨念功德不可思议,一念淨念即往生无碍。
然如何得「淨念」呢?

 

中峰禅师在《三时繫念佛事》中言:「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淨念相继者也」。由此,以真诚心念念不离万德洪名,即可消除妄念,而得清淨。

 

师父上人也讲,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念不离,这才是真念佛。此正契古人所言:「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因此,「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即得淨念。

 

然而凡夫六根被贪瞋痴所束,念佛心不坚。由此,欲得「淨念」需从基础修起。
《圆通章》教导我们要「都摄六根」,即师父上人常讲的,要在六根在六尘境缘中练习看破、放下,不分别,不执着,心中只一句佛号,才是真修行。因此,欲得「淨念」,正是诸佛「八相成道」所示现的,以「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在世俗境缘中完全看破、放下,不贪、不着,「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这样的心态,专注于佛号,才是修行「淨念」的下手处。

 

又念佛须「相继不断」。

 

「相继不断」是真正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如《十善业道经》言:「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可知,善心、善行,唯有不间断才能善法圆满。否则即有漏缺,即生恶法。

 

而念佛唯有不间断,才能得定慧。经言:「都摄六根。淨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由此,「淨念相继」才能得定,由定才能入念佛三昧。
又蕅益大师言:「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在此浊恶世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万德洪名不可片刻间断。如中峰禅师所言:「念佛即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盖不念佛,即是念贪瞋痴,以此妄念,妨碍往生。正如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只一句佛号不离于心,方能成就。

 

综上所述,念佛之要须以信愿心,淨念相继。信深愿切方与佛相应。以此心,淨念相继,方入佛境界。

 

丙 总结

 

学佛就是学自在,寻解脱。若欲成就,就须发无上菩提心。在当前大环境下,我等何罪而生末法,又何幸得遇淨土。现今,又有何福善,得遇师父上人慈悲教导和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住世表法。而我等不知感恩,仍贪迷世俗,不求出离。我等虽名曰学佛,而大心难发,懒散成性,不屑于诸佛菩萨及大德的慈悲示现,真是障深业重,细细思量,理应生惭愧心。若今生不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恩情,父母养育的恩情,师父上人及大德们慈悲教导的恩情,施主们供养的恩情及一切众生的恩情何以回报。因此,我等既已学佛,理应发无上心,为了脱生死,为一切苦难众生,为正法久住,而欣求早日往生成佛。

 

如何往生淨土呢?

 

世尊「八相成道」之一生行谊实是我们修学的最好指南;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自在往生,为我等示现了淨土修行的无上妙法。
正如,

 

(一)往生之要,信愿为先;由信发愿,由愿当行;

行即念佛,持名为正。

 

(二)信愿难发,因在其根;其根有三,孝敬当先;

次为因果,三者十善;三根即具,福善初成;

以此福善,信愿入门。

 

(三)信愿初发,极乐莲花;莲花未成,福善不圆;

积福修善,莫若念佛。

 

(四)念佛不真,因在其心;修心之法,看破放下;

看破为慧,经教入门;放下为行,苦戒中成;

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放下世缘,随缘念佛;

以此念佛,淨念不断;念念佛心,信愿方圆。

 

(五)信深愿切,自性弥陀;极乐在前,再将佛念;

一念之中,福善圆满;莲花接引,往生无碍。

 

以上是惭愧弟子学习《无量寿经》及《大经科注》的心得报告。弟子初学,报告中恐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
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释开进敬呈
西元二O一五年七月七日

开进法师学习心得报告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0月4日23:06: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6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