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2014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第三集)陈威男老师主讲

admin 圣贤教育评论阅读模式

 

到能够纯熟的时候,功夫又更上一层了,「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我们念佛也常常讲「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是什麽意思?事实上我们现在讲这个都不老实,没有那个程度在想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应该要想的是执持名号。不过既然这边讲了,什麽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我们念是事相,无念是我们的心,这个功夫已经到相当的程度了,念而无念。持,嘴巴上持,心上已经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第一步要先放下执着,第二步再放下分别,再放下妄想,这是心上的功夫,嘴巴上念不念没有妨碍。我们说心上放下,事上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事上是因时因地制宜。我们在一个场合裡面,大家都在念佛,我们陪大家念,没有妨碍;我们在公司裡面不方便念,也没有妨碍。事相上没有一定,总是因时因地制宜。

  

了凡先生你看,他开始做,开始做马上就有转变。第一个心上一转,我们的感觉就差很多。有些人觉得我现在过得很辛苦,那是因为我们把念头都一直专注在这个不舒服上,当然不舒服。碰到不好的事情,我们能够欢喜接受,马上感受就大大不同。所以了凡先生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从此以后他的态度是什麽?「终日兢兢」,就是每天都很谨慎,跟以前都不一样,以前「悠悠放任」,日子该怎麽过就随便过。而且「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你看人家细心到这种程度,暗室屋漏。哪个地方是最隐微,人家最不知道的地方?我们心裡所想,我们心裡所想是最隐微的地方。了凡先生现在注意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处用心,这是什麽?从根本修。而且表现在外,遇到人家对他不好,他也能够「恬然容受」,不受影响。

  

后来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来算的命准不准?不准了,原来算的命不准了,命运开始变好了。但是一开始,这是我们都会有的,刚开始做,凡事起头难。所以我们希望别人好,一定要给人家时间,慢慢引导人家,不要太急。我们常常想要帮助人,都犯在一个急字。我们自己觉得很容易,别人不见得容易。我们常常有这个毛病,自己觉得容易,认为别人应该也容易,没有应该这件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家的经不一样。

  

了凡先生说他一开始「行义未纯」,刚开始做,不纯。依教奉行,百分之三十,一开始百分之三十而已,所以效果比较慢。而且常常有做错的,错有哪些?错的,每讲到错的地方,末学都会放慢,因为这些真的是我们常常会犯的。第一个,「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没有办法见义勇为。我们看到善事先想想,这个钱我等一下要去吃大餐用的,给他我就没得吃了;去救他,救他我自己会不会受伤?救他花好多时间,我等一下还要跟谁谁谁去玩,我们总是在想这些事情,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刚刚讲的那些都是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虽然很勉强去做,但是嘴巴还在那边喋喋不休,「我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刚刚是不是捐得太多?应该先拿一些起来」,口有过言。身勉为善,从这边我们就知道身勉为善没有关係,总比不做好,人总是勉强出来的。这边有些学长,我们一起共学过就知道,末学常常在讲,《孔丛子》裡面有一段孔斌跟魏安厘王的对话,孔斌告诉魏安厘王,人都是勉强出来的,「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谁开始不是勉强出来的?一开始人都是勉强出来的。我们常常说学习圣贤教诲要什麽?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圣贤教诲,我们一开始很生疏,怎麽把它转熟?勉强自己去做,勉强自己坐在这裡不要打瞌睡,都是勉强出来的,到养成习惯,做起来就自然了。所以我们看到别人是勉强做的,怎麽样?鼓励他、讚歎他,这样他就会更努力去做。

  

所以了凡先生一开始,三千件善事花了多久时间?十多年。后来第二次他又许愿,他许愿要行三千件善事。那这三千件善事还需不需要十多年?不用了,因为勉强到最后渐渐养成习惯,这次四年多就做完了,愈做就愈有信心。我们行善也是这样,一开始布施,不要目标定得太大,一开始目标就定得太大,做了以后回家常常后悔,把布施的功德全部都减掉了。有没有?常常捐了以后回家,后悔刚刚捐那麽多。所以我们做事,凡事都要循序渐进。我们常常做事不得要领,就是没有掌握到中庸中道之义,不是过就是不及。何谓中庸?何谓中道?不落二边。哪二边?过跟不及就是二边。无过无不及。我们常常就犯了这个毛病,做善事不是不做,一做就想要做很大,做很大回家生烦恼,功德完全漏光,这就是我们的毛病。

  

第三次,了凡先生发愿要做一万件善事,多久时间?一念之间,一念之间这一万件善事就成就了。我们也体会到一点,善的大小,我们后面会讲到,善的大小不在我们所做的事相的大小,在我们心量的大小,「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所以了凡先生到这边,改变命运的效果是什麽?第一个求功名,有没有功名?有,考上进士。本来不该考上进士的,考上进士了;本来没有儿子的,有没有儿子?有,还生了一个很好的儿子。了凡先生有没有求寿命?没有;寿命有没有增加?有。了凡先生,孔先生算他只有五十三岁的寿命,结果了凡先生活到七十四岁,他没有求。这边又告诉我们一点,你有那个德行,自然有那个福报,不用求,用求功夫还差了一等。

  

《书经》上说,「天难谌,命靡常」。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太深奥,一般人是很难相信的,很难相信并不代表没有。命靡常,人的命运是没有一定的。为什麽?操之在我,哪有一定?又说「惟命不于常」。一样的意思,命运是没有一定的。都不是胡说八道,这些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了凡先生就说,「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圣贤之言,圣言量,圣贤之言是根据什麽说的?宇宙人生真相说的。「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末学有机会都会跟身边的人分享。末学有次坐计程车,也跟计程车司机分享,计程车司机说:这个命运可能跟名字有关。末学说:那缺钱的改名王永庆就好了;不会念书,名字就改名为丘,跟孔子一样。名字是假的,各位桌上都有名牌,名牌摆着,不进来上课有用吗?进来上课,名牌跟旁边的同学对调以后,听到的会不会不一样?进来上课不要摆名牌有没有关係?没有关係。名字是假名,名要符实,我们后面会讲到,名要符实。

  

最后了凡先生勉励他的儿子,他说你的命不知道是怎麽样。讲这句话可见了凡先生有没有替他儿子算命?他要学到孔先生那套算命的技术,有没有帮他儿子算?没有。为什麽不帮他儿子算?算了如果一样的话,那就是被命运控制住。他希望他的儿子是凡夫还是豪杰?既然要做豪杰,还算它干嘛?这句话我们就知道。了凡先生说,你的命是怎麽样不知道,我也不帮你算,但是有几点是你应该要有的。这裡面末学说六思六想、六想六思,六种想法。哪六种想法?显贵的时候,你要想自己是不好的;顺利的时候,你要想自己是不顺的;丰衣足食的时候,你要想我是贫穷的;人家都很尊敬我们、很敬爱我们,我们要自己有恐惧,受宠若惊;我们即使家世很好,家世望重,我们也要常常想我们不如人家,我们比不上人家;即使你的学问再好,你还要常常想自己不足。这边总括一个原则就是什麽?不能自满,不能少得为主,常常都要想自己的不足,要自谦尊人、自卑尊人,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想法,六种想法。

  

后面还有六种,另外六种想法,所谓「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这边只有一个想到自己,不好的事情想到自己,要改过的想到自己,好的事情都想别人,想大众、想天下国家。第一个,远思扬祖宗之德,这个很重要,这是讲孝道。我们知道孝道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是学习圣贤教诲的根本,圣贤的教诲就是从孝亲尊师开始。第一个,远思扬祖宗之德,没有祖先哪有我们?那我们该做的是什麽?承先启后,远思扬祖宗之德。所以拜拜的时候该怎麽做?现在拜拜的时候就说,拜託祖先祈求我要赚大钱,我身体要健康什麽。末学都劝家人,在拜拜的时候是怎麽样?拜拜的时候,如果有晚辈在场,有子孙在场,要跟子孙讲,我们的先人是怎麽样努力,胼手胝足、荜路蓝缕,我们今天才有这麽一点立足之地,我们如何把祖先的祖德发扬光大,拜拜的时候应该是讲这些。如果我们不用努力,祖先就能够保佑我们升官发大财,那因果定律还何在!

  

近思盖父母之愆。楚国有一位叶公问孔子,他说我们这边有个人很正直,这个人正直到什麽程度?他的爸爸偷了一隻羊,那个儿子就出来作证,我爸爸偷羊。你看这个人多正直,毫不循私。孔子说不好意思,我们鲁国这边正直的人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鲁国这边正直的,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亲犯了过错,儿子帮他隐暪;儿子犯了过错,父亲帮他隐暪。为什麽?不隐暪,出来作证,宣扬给大家知道,以后还做不做得成父子?五伦关係破坏掉了。五伦关係根本中的根本,父子关係,没有父子关係,没有五伦关係,这个社会还能长治久安吗?你看圣人考量的点是这个样子。也有人问孟子,假设大舜当了皇帝,他的爸爸杀了人,大舜会怎麽做?如果来问末学,末学一定说,那你要去问舜,怎麽会来问我?这种人通常是来跟你斗嘴的,所以当然是这样,请他去问舜。我们讲是,他也不满意,讲非他也不满意,没有孟子的本事。那孟子的回答是,他说舜,想当然尔,舜一定连夜抛弃他的王位,背着他的父亲逃到天涯海角,跟他父亲快快乐乐的过一生。这是近思盖父母之愆。但是父母也是常人,父母会不会犯错?父母也是会犯错的。父母犯错,我们应该何以面对?我们说无犯有隐,对不对?《礼记》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无犯有隐?我们对父母的劝谏要「怡吾色,柔吾声」,但是对外要隐暪,私底下找适当的机会好好的劝告。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到这边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是什麽?要改过,不是想到自己要福报。改过的时辰是怎麽样?「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每天要有每天的功夫。我们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跟谁的程度一样?汤王,成汤。「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要有这样的程度。「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最后这句话提醒我们,「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这种可惜了。所谓曾文正公讲,「弃天而佚,是及凶灾」,「一息尚存,永矢弗谖」。天赋这麽好,还不肯努力,这种人一定有灾难,一定有灾祸。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紧紧的把这件事情记在心裡,千万不要让因循耽搁我们一生。

  

云谷禅师所传授这个立命的学问,真的是「至精至邃」,真的是非常精深的学问,「至真至正」。他勉励他的儿子要「熟玩而勉行之」,熟玩就是好好的了解学习,深明其意,然后要勉行。做不到,那个都不是真知,知行绝对是合一的。郑玄学问一开始固然知难,但是最后还是要靠行。我们也希望了凡先生勉励他儿子的,我们也来勉励我们自己,不要再荒废时日下去。这节课的时间,刚好时间到,我们就到这边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陈威男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14/8/26  台湾台北市救国团剑潭青年活动中心  档名:60-002-0006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8月5日14:55: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15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