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传统文化的载体(第5集)吴军继老师主讲

我们来看一个字,这个字大家认识吧?牛,有两只角。一只手,右手,手里面拿着一枝棍子,这个字是什么字?放牧的牧。手里拿着棍子赶着牛去吃草,这个是放牧的牧字。我们看它像不像一幅图画?中国字本身它就是一幅图画。接着再来看,羊,牠也有弯弯的角。牛跟羊在吃草,可以画一些草在上面。

这边我们再来写一个字,这个字是什么字?我们看上半部分,上半部分是竖着的眼睛,横过来的话就更像一个眼睛,我们就看得更清楚。横着看是一个眼睛,这是把它竖起来,所以它后来就发展为「目」。目的下面是一个人,「见」。这个就是上面是一只目,下面的是人,是「见」这个字。这是甲骨文里面的见。

我们现在把这些字放到一幅画里面,大家看像不像一幅画?有一首民歌是这样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边我们见到了牛羊。所以中国文字它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图画,你把它放到一起、放到一幅画里面,它就会组成一幅大自然的图画,这是它字形上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性。

接下来是从字音方面。我们来看,中国文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的,而且每一个字它都有四种声调,所以中国文字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就会有节奏、有音乐的节拍。比方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第一句和第二句它的字数完全相等,而且内容能够对应的非常和谐,那是非常工整的。就像中国的骈文这个「骈」有对称的意思。骈文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整篇文章写出来,句子都是一对一对出现的,都是上句对下句,对应得很工整的这种格式。

比较闻名的有唐朝的王勃先生,他写过一篇「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就是由骈文这种体裁写出来的文章,里面有一对非常有名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上下两句,我们看上下两句的字数是相等的,都是七个字;而且上下句的内容是相对的,「落霞」对「秋水」,「与」对「共」,「孤鹜」对「长天」,「齐飞」对「一色」;而且它是每两个字一个节拍,读起来就有音乐的节奏。我们再读一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读起来是非常的美,有音乐的节奏。

除了骈文以外,中国的对联它也是一种很讲究文字跟声音对称的艺术。我们来跟大家介绍一幅对联。在中国杭州有一个西湖,大家都知道,西湖是非常的美。在西湖的湖畔有一座花神庙,花神庙它就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这是在描写花神庙周围的景色,「翠翠红红」,五彩缤纷的;「处处莺莺燕燕」,到处还有鸟声。所以上联,他就把花神庙周围的环境、风景都写完了,我们下联该怎么写呢?那要是再从风景去写就不好,所以要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角度去写。我们会想,这位花神住在这么美的地方,他经过了一年又一年,他到底在想一些什么呢?所以下联是: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上下联不单字数相等,而且它的内容也是相对应的,「翠翠」就对「风风」,「红红」对「雨雨」,「处处」对「年年」,「莺莺」对「暮暮」,「燕燕」对「朝朝」。

而且对联还讲究声调。中国字的声调我们都知道,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我们现在来给它标一下声调,我们用什么方法标呢?一声二声我们用横线,三声四声用竖线来标,在旁边给它标出来。「翠」,四声,我们用竖线;「红」,二声;「处」,四声;「莺」,一声;「燕」,四声。我们再来看下联:「风」,一声;「雨」,三声;「年」,二声;「暮」,四声;「朝」,一声。这是上下联的声调。我们来看一下,上联的竖线对应的是下联的横线,上联的横线对应下联的竖线。所以它在声调上面也是很对称的,对得非常的工整,也具有这种节奏,有音乐的节拍。

既然中国文字它具有音乐的节拍,当然它是可以唱的,如果给它谱上音乐的话,它就可以唱。像中国的古诗,《诗经》里面每一首诗给它谱上音乐,它都是可以唱的。

我们来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首诗,叫「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两个字一个节拍,我们看它读起来也是抑扬顿挫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宋朝有一位朱熹老先生,他说他找到了「关雎」的音乐,我们把这个音乐给它谱上去。简谱大家都认识吧?简谱,它的音乐是i656,1322,56i3,i56i。我们结合这首诗来唱一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14日16:21: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63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