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研习班课程】家塾教学法 第九集(视频+文字)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陈老师:这句话还是没讲清楚。你们大家有机会的话,当然这不是个重点,以后要记得她这个讲解不透彻。到晚年了他以郡自号,这个“郡”是他所在的还是他出生的还是什么,你哪来这么个县呢?他以哪个县?这个没讲清楚,说明你这句话没搞清楚,你就囫囵吞枣就过去了,这就叫什么呢?自己骗自己。不清楚把它讲出来,老师,这个话我没弄清楚,「晚年以郡自号西河」是啊,那个县可能叫西河,他自号就是以这个地名叫西河相取,那这个县是哪个县我不知道,是他所住的、所生的,还是什么,这我不清楚,你要问出来。这个叫什么?「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告诉大家这个我确实没搞明白,也查不清楚,哪位有时间可以告诉给我,我很感谢,说出来。你囫囵过去就是最后人家一问你就不知道,一问就不知道,你看现在刚两句,两处不知道。这样做助教大家记住了,不谨慎。读书一定要求慎解,这是在一开始的就是求学的时候的好习惯,一定要记住要仔细要认真。这就是学者称西河先生的原因。你们看【西河学案】也不叫“大可学案”,也不叫“齐于学案”,也不叫“初晴学案”,为什么叫西河?以郡自号,他把那个县的名字当成自己的名字了,所以大家对这些常识要了解,继续。

 

班主任:「清代浙江萧山县人 明诸生」,就是明朝的诸生,诸生就是国子监学习的监生。「明亡隐居山谷」。

 

陈老师:这个里边你还要给大家讲什么是“国子监”,不要有一个地方存疑。明诸生,明是国号,明朝。诸生是什么?她讲了,国子监里的学生,国子监是干什么的,知不知道?你查没查?

 

班主任:查了已经。

 

陈老师:那给大家讲。

 

班主任:国子监就是像现在的……

 

陈老师:不是对我讲,你对着大众讲。

 

班主任:国子监就是像现在的国家大学。

 

陈老师:这个解释比较过于简单了,你们自己去查国子监是干什么的,它对于一个国家是什么机构,讲解不详细,继续。

 

班主任:就是明朝灭亡的时候,西河先生自己隐居到山谷里面去治学求学。

 

陈老师:不,他不是为了去治学求学,他是为了什么呢?你们大家有机会要知道,就这么一句话「明亡隐居山谷」通过这六个字就可以知道,这个毛奇龄先生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清朝入关占领了天下,他们是异族。毛先生他是明朝人,国家灭亡了,虽然国破山河还在,但是我不给这些异族人做臣民,我不吃你们的粮食,不受你们的俸禄,我宁可到深山里过野人的生活,我也不背叛我的国家。这叫什么呢?忠臣忠民。这里边能看出忠来。我们大家在我们的参考书里边能够看到有【忠臣录】。另外明末清初,明朝灭亡了,清朝得天下,这个时期有好多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的参考书里都有,大家平时可以去了解。这是个有气节的人,不要小看这六个字。所以你们做助教以后在这些地方要看出门道来,不要一笔带过。这些东西的说明有助于大家对这个人和他写的文章有深入的了解。

 

班主任: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荐举”就是有官推举,来推荐自己。当时就是因为西河先生学识广博,是当代有名的大儒,所以推荐他任翰林院的检讨,检讨就是负责掌修国史。

 

陈老师:大家注意,这个康熙十八年,博学鸿儒是一个历史事件。清朝得了天下,要坐天下、要治天下,没有读书人不行,所以他需要士,那个士怎么注解?

 

班主任:推十合一。

 

老师:大家一定要记得,需要这样的,你都跑到山里,我这国家怎么办?所以就用了这个政策叫博学鸿儒,广以招收。这个大家查历史资料能够看得到,为了天下苍生计,当时有很多读书人从深山里出来了。我并不是为了你大清王朝给我俸禄,不是。我是为了道统、学统不断在你们手里。因为反清复明已经没有希望了,只能受清朝人的统治。那你统治个三五百年我们不出来,那学统不就断了吗?圣贤教育不就拉到了吗?所以说是为这个出来的,不为这个,给什么都不出来,这是读书人的气节。我们今天立誓发心来做读书人,为什么?我们在这天天讲课学习,为什么?就是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万古一脉的统系,道统,学统。大家记住,道统、学统是根基。它是什么的基础?政统。政治的政,国家统治天下,政府统治天下,这叫政统。政治的统系它有一个系统叫政统,政统是建立在学统的基础上,学术。所以过去当官的必须得读书,他有学术基础。学术就是这些经典,这些学问。没有这些学问做不了官,政统无从建立,就是现在各级党校要学的、培养的。那么政统是建立在学统的基础上,大家得有学问才能够解,你读书是要解书里的疑问。做了官了,你这个县、你这个省、你这个市的一些难题来了之后你能把它解开,什么难题来你解不了你怎么能当这个父母官?所以说解的意思很深广。所以政统它是建立在学统的基础上,这个人有解的能力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给你解。学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建立在道统的基础上。你这个学问有没有道?有;有没有统系?有,你入流,你这个学问不管是支还是干还是主,统统都在道统里,它不离道,入流就是这个意思。它不是半空中飘着的,所以说大家知道,道统是基础,学统是把它流布出来。你说人都要去世,古人圣贤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怎么往下传呢?口耳相传之后不行,发明文字。文字完了之后怎么样呢?把它刻在竹简上,最早的是在竹简上把它刻出来,还有就是什么呢?帛,写在那个绢上边往下传。所以最早的你看它那个书它是一卷竹坯子,竹简。纸张发明之后印在书上、刻在书上,都是为了传道,为什么呢?「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没了这个天下大乱,你不要天下,你们家你自己先乱了,你自己先跟自己过不去了,灾难太多了,得不到吉祥平安,是这么回事。所以说道统被圣人发现了,他要往下传,传怎么传呢?写出来。写出来得有人学,学符合这个规律的学统,自成统系,这个学是学对了,都在道中,道统、学统。有人学还得有人用,用就是做官管理天下叫政统。大家就听懂了,现在全世界的官员没有学统、没有道统,所以就乱了,乱了的根源就在这。所以古人常讲,天下的学术要正。现在学术我不是讲岔路口往那边走了,那没有统,那个学术是有问题的,它不能用。用了现在你看到了,哪个部门哪个行业不是大乱?不是问题多多?所以就知道学统出问题了,学习上出问题了,它不在学统里。归在学统里了还要查它是不是在道统里,所以从古书上都能查出来,古书上都有详细的记载,所以这叫中华的学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学术传统上的,它都查得出来。具体说来就在学案,【清儒学案】、【宋明学案】、【汉唐学案】,它有记载的。郑玄他那个本子真的是最好的。你看【四库全书】里收的包括现在的专家都没有人推得倒,一定要看郑注的。郑玄的老师是谁?马融。你得能看得出来道统,所以说这个东西它不乱,它为什么要做这种记载呢?目的就是要维系这个统系不要断灭、不要杂乱,是这个意思。所以将来有人问你们师承是谁?我们真的学有所成,没学错,我们就可以告诉给大家,我们是从老法师那一脉下来的,师父教给我们这种教学法,我们是按照老法师这个教学法过来的。师父上边的统系是什么?李炳老,李炳老上面——印祖。你看它不乱,有师承。你不能说我发明一个,那人家就把你从那个学案、学谱里拿出去了。为什么呢?他后来所讲所说的跟他老师的违背,从学案里拿出去,影响很大给他做个后补,此人曾经在什么什么年代是承传后来他改了,希望后世别受他影响,这个学案是目的在这儿,为了让学统不乱。学统不乱,政统就有依据,它就有源头,然后天下大治,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你看历朝历代,咱就说清朝,清朝这些官员大家在一起一定都是有说不完的话,你甭管大官小官都说不完的话,为什么呢?都是学这过来的,都是从【少仪】、【内则】、【弟子职】、朱子的【小学集解】学过来的。你五岁学什么?你五岁,大家小时候一个课本过来的,不杂乱。你看现在,我这是法国的怎么教孩子的,你那是意大利的,他那是美国的,我这个是北京东城的,他那是通州区的。所以这些孩子们将来在一起小时候都打,长大了更打,为什么?知见是乱的,它不成统、它不成系。不要搞发明创造,一搞准乱。我们一定要懂见和同解,这是一切成就的基础。你今天的所知所见和五千年前的古人、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一样,你打开书好亲切。将来同学们你们都七老八十,大家有的都不认识,学的都是汉学,好亲切。大家一通信融洽得很。所以清朝的统治者,你看康熙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把这些名宿硕儒都请出来,出山,博学鸿儒授给他们翰林院检讨。检讨是做什么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5月4日23:07: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7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