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16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但戒跟礼不一样,戒是要帮助你了生死的,跟世间的礼是不一样,它的作用上不一样,你不能把戒律拿去跟世间的礼混为一谈,不可以混为一谈。所以老和尚最近又讲,这个是凡圣的分水岭,现在你要做凡夫你就不要学,你要超越你非学不可,你不学你就是凡夫。佛也不会勉强你,他不会用这个来约束你、来控制你,佛不会去控制人,他只是告诉你,你要超越三界六道你非这样做不可,你不这样做你就没办法,你就得不到解脱。所以这个戒,它是帮助我们超越,所谓出世间法。出世间就是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这个世间,你不再受生死轮回,戒它的作用是帮助你这个。

 

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我们修各种法门,只要是佛法,它最终目标,都是帮助我们了生死、成佛道。最终目标,最高目标,成无上道。你自己了生死,你去度众生,也是帮助众生了生死。不然你度什么众生?你帮助他什么?你还是帮助他解决生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最大。这个最大的问题可以解决,其他的问题都不困难,就很容易。所以佛法虽然有讲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像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成佛是研究班,一佛乘是研究所。虽然讲人天乘,但是他还是会给你引导再超越,他不会说你永远就做个人天,统统在三界,不要出来,不要提升,佛的教学不是这样,他是要不断提升。但是现在你在人间,他先教你怎么做人,先把做人的根基扎稳,然后进一步提升到天道,从天道再超越三界,再一步一步给你提升,最终他还是要你成佛的。前面这个叫方便,前方便。但是虽然是方便,也是你真实的一个必修的过程。你达到真实,这些方便也都变成真实。所以《法华经》讲,世间一句治世的语言都符合实相,都跟一实相相应,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明白。

 

所以这个戒律,你学了之后,你必定要先认识清楚,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戒,我学了这个戒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个戒的功能、它的作用是什么,这些要清楚。明白之后,你才会喜欢来学,你觉得学了这个有好处。如果不明白,听到戒这个字就怕怕的,就感觉会受到约束、束缚、不自在,得不到解脱,就会有那种心理反应。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忽而不学」,就是忽视、疏忽了。「便拟躐等者」,下面解释,躐叫跨越。「等级也」,这个等就是等级,一级一级的,像我们上楼梯一级一级的。

 

下面,「学记云。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学不躐等」,这是讲学记。这边有个注解,学记是《礼记》一篇的名称,《礼记》里面有一篇叫「学记」,老和尚讲经常讲,学记。「记述古代的学制、教材,学习的功用、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教学为师的道理」,这是学记这篇。学记,老和尚常常讲到《学记》这本书,有机会我们也可以找来看看。做一个中国人,不能不认识我们祖宗的传统文化教学。《学记》里面讲,「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这个幼就是年幼,弗就是不,在听,弗问,就听讲就好。年纪小,他思想见解各方面不成熟,就不要问太多,就叫他多听。但是现在小孩可不是这样,问题比大人还多。所以现在的小孩就不好教,他懂的比大人还多,大人没有看过的他都看过,他的问题有的大人都回答不出来,所以现在的小孩子不好教。但是古时候这个《学记》,就是「听而弗问」,你只要听讲,先不要问。

 

「学不躐等」,就是你的学习不要跳过去,要按照顺序、次第来学。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学不躐等,这方面我们同修大家多留意。老和尚这几年特别强调这四个根,我听老和尚的经三十九年,最近这四、五年,他对四个根是特别强调,早期他并不那么强调。这个道理也是看到讲经这么多年,学习真正成就的人非常少、非常稀有,仔细追查它的原因,缺少基础的修学,都是空中楼阁,缺少基础的修学。所以在晚年他特别提倡《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过去也有提到,但是提了,只是提一提,剩下来就是大家自己来学习,自己去发心,他也没有特别不断的一再强调。这些年就是不断的一再强调,这跟过去就大不相同。除了强调之外,像现在还有因缘在汤池办文化中心,《弟子规》的学校,这是更落实。所有的因缘不具足也有困难,也会有障碍。现在这个因缘慢慢成熟了,慢慢成熟了。

 

我们这次藉由护国息灾法会的因缘,我们也有机会在这里一起来学习《沙弥律仪要略》,这也是一个因缘,这个因缘也是非常难得。如果说我们没有遇到这么长时间的一个法会,我们也没有这个因缘一起来学习。你看,我一天到晚在外面跑,哪有时间?时间都在飞机上、在车上,哪有时间?各位各有各的因缘,你们住在道场也有道场的事情,也不太可能抽出时间来研究这个东西。为什么?因为现在道场,他主要去修的并不是在这方面。譬如说我们净宗道场,大家去:我们是来念佛的,不是来学戒律的。是来念佛的,当然大家就不会去想到来学习戒律的事情。到禅宗的道场,我们来参禅的;到密宗的道场,我们来学咒的;到教下的道场,我们来学经教的,当然他也不会去注意这个东西。但是不管你学净、学密、学律、学教,戒还是基础,它等于是一个共同科目一样,不管你学哪个法门,它是一个共同科目。

 

我们修净土也是一样,所以跟大家上这个课之前,我就提出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我们也常常听,但是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的去体会。所以听也听得耳熟,我们也会讲,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的去落实,可以说对于净业三福的学习,这方面就不是很认真,甚至是疏忽了。因此我们看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十六观,佛还没有给韦提希夫人讲十六观先讲净业三福。我们现在修净土是修净业,修其他各种法门其实也都是修净业,所以佛才在《观经》讲,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我们不可以疏忽掉,疏忽掉可能我们这一生学净业就学不成。韦提希夫人请问释迦牟尼佛,她看到极乐世界,她很想去,怎么去,怎么才能生到那里?佛不是一开始就跟她讲十六观,先跟她讲净业三福。这是什么道理?应该直接就跟她讲,妳怎么观怎么观,就去了。我们知道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念佛方法是出在第十六观持名念佛,还是离不开十六观。佛为什么先讲净业三福,而且跟她讲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我们就不能疏忽。

 

早期老和尚也常常提这个事情,虽然常常提,但是这个净业三福怎么修?它是一个纲领、原则,这个净业三福怎么修?没有一个具体落实的一些资料以及做法。到最近这几年他就比较具体,现在《弟子规》也在开始进行做了,《太上感应篇》,这个早期也常常提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但是现在我们缺乏的,像听老和尚讲大经大论的,老和尚讲的,我们谁也讲不过他,他是讲了五十几年,讲到炉火纯青,但现在讲这个基础的人少。所以印光祖师提倡的《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感应篇》,其实讲了一遍,大家听听有这个概念,有这个概念你会修了吗?你这门功课毕业了吗?未必。听一听,只是知道有这个概念而已,具体的要怎么做都还达不到。你现在找法师来讲这些大经大论的有,你找谁来给你讲这些基础的?恐怕就不好找。讲这些基础就是要落实在行的方面,譬如说《了凡四训》,你要怎么修、怎么做,这是要把基础打好。所以净业三福它是我们修学的一个次第,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二乘福,第三福是大乘福,这是修行次第。老和尚现在提倡这些,也离不开净业三福的原则。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55: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49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