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16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沙弥律仪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08/7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2-0016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2/WD11-002-0016.mp4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诸位同学,请大家翻开课本第六页第一面第六行,我们还是从《要略》的文看起,我先将这个文念一遍:

 

【是故沙弥剃落。先受十戒。次则登坛受具。今名为沙弥。而本所受戒。愚者茫乎不知。狂者忽而不学。便拟躐等。罔意高远。亦可慨矣。】

 

昨天我们讲到《要略》这一段,这一段是莲池大师一个感慨的话。莲池大师他是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也有四、五百年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在他那个时代,我们佛门里面的出家众疏忽沙弥戒,疏忽戒律的情况已经相当的普遍。所以我们从这个文可以看出来,当时那个时代,大家学习戒律方面已经很普遍的疏失掉,就是不重视,不是很重视,因此莲池大师才有这么一段话,这段话感慨的讲,这是当时就有这么一个情况。到了我们现代,这个情况是更严重,出家人对戒律上大家不能够认真去学习。现在也有出家人发心学习戒律,但是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指导,自己摸索,往往所学的也都是不正确,学得不对。因此莲池大师这段话我们现在再读起来,感受会特别的深刻。

 

下面是弘赞律师注解这一段《要略》,我们看这个文:「是故者。承上起下之辞。谓三无漏学。以律仪为首。出家五众。十戒为先。故其始落须发。即令秉受。由梵行无亏。次乃方许登坛受具。坛即戒场。此场僧共秉法羯磨而成。若非此场。戒无由得」。

 

昨天《增注》的部分我们讲到这一段。这是受戒它有一定的仪式,要透过这个戒场,登坛,还要经过羯磨,这样的一个程序才能得到戒。但是这里面,虽然有这个仪式,但是仪式还是有它的内容的。现在戒场受戒只有那个仪式,没有实质的内容,因此还是得不到戒。我昨天也跟大家报告了,受戒它这个程序,它的作用,它的用意。如果之前有犯戒,比较轻的,在小乘戒方面,可以忏悔;如果四重戒,在小乘戒就不通忏悔,以小乘戒的理论来讲,他就不允许受戒。譬如说曾经杀过人,这个在小乘戒里面当然不通忏悔,没得忏悔的,你曾经造过这么重,杀生的罪业,这在小乘戒来讲就不通忏悔。如果你说杀个微小动物,他还可以忏悔,如果你杀过人,那就不行,在小乘戒来讲就不允许你受戒。从大乘经的理论基础上,造再重的罪业,只要肯回头、忏悔,佛都允许,大乘也有理论、方法修忏悔法。必定要忏除清净,业障忏除清净,然后才给你受戒。

 

所以我们在戒场受戒都有一个功课叫忏摩,就是让你去忏悔。可能我刚出家那个时候,第二年去受戒,还有这个形式,但是现在是不是连这个形式都还存在,这个我也就不知道、不清楚了。有这个形式,没有这个内容,一些有心人他还是可以透过这个形式去了解内容;没有心学习的人,当然他不会进一步的去了解。如果有心要学的人,他会进一步,他为什么安排这样的一个仪式,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作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一定会进一步去了解。有心要学,当然进一步就可以找出它的道理。所以受戒,业障没有忏除清净你就没办法受,过去就要透过羯磨。现在你没有清净比丘给你授戒,我们要受个沙弥戒也要两个清净比丘僧来传授,才能得戒,要受比丘戒要五个清净比丘。中国从南宋之后就没有清净比丘,因此我们现在要得戒唯一的方法,就是依《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察轮相,修忏悔法,修到现清净轮相,你就可以在佛前受这个戒,然后去研究律藏,这个时候才能得戒。得戒就是说,你过去造的重的恶业,已经忏除干净。好像这个杯子以前弄脏了,你现在已经把它洗刷干净,可以装干净的水,可以喝。但是在你还没有洗干净之前,他不能给你,给你没有用,倒下去都是脏的,好的倒下去也变成脏的,也是不能喝,没有用。所以,受戒为什么要透过羯磨。现在没有清净比丘,你要透过这个忏悔法。所以大家如果真正有心要学这个戒,要得这个戒,《占察经》就不可不读。

 

如果只受菩萨戒是可以依《梵网经》,在我们中国佛教,出家众都是用《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但是《梵网经》它也有忏悔法,《梵网经》它的条件,就是你修忏悔法,要修到见到好相,这样为标准。譬如说你见到佛菩萨、看到莲花,像《了凡四训.改过之法》里面讲,你梦到幢幡宝盖,晚上做吉祥的梦,这些都是好相、瑞相。有这样的好相,你才可以受戒,就表示你过去造的恶业已经忏除干净,才会有这些好相现前;还没有见到这些瑞相、好相,就表示我们过去的恶业还没有忏除干净,还要继续修忏悔法。一定要忏除干净才可以受戒,受了戒才能得戒,得戒才能进一步去持戒。所以这个戒它有它一定的条件,不是说我们这样讲一讲就受了戒。

 

所以,那天有一位法师来,他说他要退比丘戒。我说你什么时候得到比丘戒?我说不要说沙弥戒,连五戒都没有。退戒是什么?像蕅益大师一样,他占察到清净轮相,他真的得到比丘戒,但是很多因缘不允许他如理如法去持这个比丘戒,他就在佛前退戒,现在做不到,退到沙弥去。他是得了戒,做不到,他来舍这个戒、退这个戒。你现在戒的一个影子都没有,退什么戒?实在讲,你连破戒都谈不上,因为你没有戒。你有戒,你犯了才叫破戒,你连这个戒都没有,那不是叫破戒,叫造恶业,不是破戒。你得了戒去犯,那个叫破戒,破戒又多一重。譬如说这个性罪,杀盗淫妄,本来你没有受戒犯了还是有罪,但是你受了戒,又多一重破戒的罪;没有受戒的人他还是有罪,他只是一重,受戒的人就两重。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会。这是讲戒要透过戒场羯磨这样的一个仪式才能得戒。

 

下面是给我们解释具这个字,「具是具足」,具足的意思。此地讲的具足,「谓受比丘二百五十大戒。即便具足涅槃妙因。亦名近圆。圆即圆寂。谓此大戒。与涅槃相去不远矣。」比丘戒叫大戒,沙弥戒叫小戒。一般讲具足戒,这里讲的具足戒是指比丘二百五十大戒,如果是比丘尼就三百四十八条大戒,也有地方讲五百大戒,它的戒条很多、很微细。得到具足戒,受持比丘二百五十条大戒,这个具足戒,即便具足涅槃妙因。就是说你只要遵守这二百五十条大戒,你就具足证得涅槃的妙因。因为你受二百五十大戒是因,证得涅槃的妙果,就是果报。这是为什么古时候真正登坛受了比丘戒,天魔宫殿都会震动、都会震撼。所以比丘翻成中文意思有三个,一个怖魔,一个破恶,乞士,三个,其中有怖魔这个意思在里面。怖魔就是魔王看到心里恐怖,为什么?你持比丘戒,你就可以超越三界,超越三界他就没有办法去控制你,他就控制不了,他的人民又少一个,在六道里面的人民又少一个,他就很不喜欢,看到心里不舒服,所以就会来障碍。像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也是有天魔来干扰、来扰乱。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理解,所谓魔就是迷惑颠倒,他还不觉悟,如果觉悟,他就是佛,不叫魔。反正迷惑就叫魔。

 

这个我们也可以理解,你看我们一般凡夫,我们先不要讲其他,一般我们说寺庙道场,在我们寺庙道场的信徒如果跑到其他道场去,看了心里就会不舒服,我的信徒被抢走了。所以凡夫他都有控制跟占有的欲望,老和尚讲经常讲,不相信你可以去试看看。我们看到别人就回头要来想自己,观察自己,这样你修行才有一个下手之处。不要一天到晚光去看别人的错误,别人的错误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犯跟他同样的错误,他就是我们的老师,他就是我们的善知识。

 

天魔他看到比丘受了二百五十条大戒,他心里就恐怖,这个人有能力出三界,他心里就很不舒服,这个人跑掉了,他控制不了,所以怖魔。「谓受比丘二百五十大戒」,他便具足涅槃妙因。佛在《四十二章经》讲,你只要如理如法持这二百五十条戒,这个涅槃是指阿罗汉,小乘的涅槃,就是脱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不会再到六道里面来受生死轮回这个涅槃。你只要清净持这二百五十戒,一定可以达到出离生死涅槃的彼岸,所以他就具足这个妙因。「亦名近圆」,近圆就是接近圆满,近是接近。「圆即圆寂」,寂就是不生不灭,圆是圆满,圆满达到不生不灭。涅槃是印度话,翻成中文就叫圆寂。所以在我们佛门出家人往生,有的都叫圆寂。其实不是说人死了才叫圆寂,你人还没有死,你证得涅槃的果位就叫圆寂。「谓此大戒,与涅槃相去不远矣」,这个大戒离你得到阿罗汉这个涅槃已经距离不遥远,很快了。所以受了这个戒,我们一定要知道,它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

 

我们接着再往下看:「今名为沙弥。而本所受戒者。此谓推本得名。由本受十戒。今得沙弥名。名既因本。故当习学谨持」。

 

我们先看到这一段,这一段是《增注》里面给我们解释「今名为沙弥,而本所受戒者」,给我们解释莲池大师这段话。「此谓推本得名」本就是说它根本的意思,我们一般讲顾名思义,你听到这个名称,你就会推想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名称?譬如说沙弥,也是一个名称,他为什么叫沙弥,为什么不叫别的名称,为什么叫沙弥这个名称,沙弥这个名称到底什么意思,这个就是推本。「今名为沙弥,而本所受戒者,此谓推本得名」,本是什么?为什么他叫沙弥?因为他受这十条戒才叫沙弥,如果不受这十条戒不能称沙弥。我们现在剃了须发,这个沙弥叫名字沙弥,不是实质的沙弥,有名无实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55: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49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