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研习班课程 家塾教学法】如何做助教(第二集)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视频+文字)

 

学员:原书“凡例”中也提到:“徐伯鲁《文体明辨》,毛西河、朱竹坨二先生俱谓不宜篡入书内,以其言多有未当也。余悉改去之,篡其是者,取其有禆于浅学也。”

 

陈老师:你看,这里边提到徐伯鲁有一本书叫【文体名辨】,书名我们可以看出来是跟写作有关系的,他讲文体,古代的文体都很多,那么这两位——毛西河、朱竹坨二位先生都说这本书不适合放到你这里边来,你这【家塾教育法】别把它收进来,它有很多的言辞不妥当,这就叫做学问,什么书拿在面前一看就知道该不该入这本书,妥当不妥当,要说出道理来。所以大家要知道一部书的写成,他要广征博引,征是征求、征问,千锤百炼才能传到现在,从康熙年间到现在得有快二三百年的时间了,所以我们大家要知道,你不相信这个,不相信那个,你的水平能不能超过毛西河(毛奇龄),清代的这些大家你能不能超过?超不过,老老实实听话,人家已经是早就勘验过了,检测过的,锤炼过的才到你手里,你的感恩心就生起来了,你不听话行吗?除非你的智慧、你的能力、你的学问都超过人家了。那有人确实问这个问题,说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学这个?这个就是不懂古书的毛病所在,他才会说这话,才会有这种误会,真懂古书,真看了我们这些节目,因为我们都把例证给大家拿出来了,他不得不相信,真管用,所以【家塾教学法】这是我们开讲,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养正遗规】,它收在【养正遗规】里,师父告诉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就能培养出人才来,所以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在解和行之前是信,要有信心,这些话我们看了之后增加我们的信心。

 

学员:唐彪深入教学实践也从著中多处反映出来,如《父》中“童子读注法”有云“余每游诸乡塾。”他还主张搞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实验,如《父》中“童子读文课文法”有云“凡事试验者方真,凭臆断者多无当也”。其著在材料取舍上精益求精,在见解上也是新意迭出、独具卓见。尤其需要提出的是著中提出的两个命题:一是“不习举业子弟工夫”,另一是“村落教童蒙法”,涉及了普及教育的范畴。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将这样的命题放在著作中是有胆识的。这是唐彪自成一家之说最可贵的地方,也是我们认为今天应该重视唐彪著作的重要理由。

 

陈老师:这段话我们还是要分析着听,他们出版这部书,推举这部书,把这个原因讲出来了。这里边说这部著作在见解上新意迭出、独具卓见,独具卓见这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新意迭出我们要特别小心,说我写了一本书或者我找到一本书,这本书好,为什么呢?发古人所未发,都是古人没说过的,那你要特别小心,新意迭出,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你这部书能不能救世,能不能够造才,把人才造就出来,这是重点。如果说我们是为了创新,我们是为了发古人所未发,不足取,一定记住这个。我们今天学这么古老的一本书,目的何在?不是因为它很新鲜,它说了很多别人没说过的话,这不是我们的目的。他说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将这样的命题放在著作中是有胆识的,这种胆识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用?在我看起来意义不大,所以我们选择读这部书不是因为这些东西。再有,这是唐彪自成一家最可贵的地方,我们还是说他自成一家与否跟我们教学没关系,我们的目的,选择这本书的目的或者是原因不是因为这个,不是因为他自成一家我们才学他,那就学乱套了,所以说我们看这些书要格外地留意,要格外的小心,千万不要被误导了,一定记住了前面这句话重要,就是什么呢?它总结了历代教学法理论的精髓,这个非常重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们才敢把这本书拿出来让大家学,如果是自成一家,新意迭出,你要万分小心,那真的容易给你带沟里去,给你引入歧途。

 

学员:作为“教学法”的论著,这部【家塾教学法】是属于“语文教学法”的范畴的。我国古代的基础教育不仅是文、史、哲不分家,而且缺乏专门的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方面的课程,把德、才、学、识、能,都纳入“四书”、“五经”、“六艺”的儒家教育体系,因而各学科的教学法没有能各自独立形成体系。

 

陈老师:这段话我们要记得,我告诉给大家,这段话是讲错的,完全是受西方影响,一定要记得,今天的专家学者否定古人,就是跟西方对比,你到西方大学,你从古代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分科的,哲学、科学、历史、地理,它是分开的。我们中国古代,咱们这么说吧,不要太古老,在民国之前不分科,那个时候你到私塾你去看,史料记载,没有说今天上午我们学四门课程,有语文,有数学,没有这些东西,不分科的,分也是笼统地分,没有说学哲学、学历史、学文字学,没有,这完全都是按照西方的分法,那为什么呢?我们以后会给大家细讲。这个问题也是现在可以说争论了很久的问题,专家学者们也深受其苦,尤其是文科的,所谓文史哲这些专家,大学专家、学者他们深受其苦,你看他们发的牢骚,“不能分科啊,这分科之后你分不清楚啊”,他这个话透露了一个真相,我们的古人有智慧,咱们就说文史哲这三科,它不能分,慢慢大家读懂了你就知道,举个例子,像【周易】,【易经】,【周易】里面有没有数学?有啊,你看那个爻卦,它里边要有术数的,要算数的,有数学,精密的计算;那里边有没有文字学?有啊,什么为乾,什么为坤,什么为道,什么为德,跟文字学有关系,它画这一道都跟文字学有关系。所以【说文解字】这一道它不是一二三四的“一”,它有文字学;它有没有历史?当然有,它是不是经典?是,「六经皆史」,有这个说法,所有的经典都是历史,但是经典里面又都有道,这是哲学,所以它一定是融合在一起的,不能分开,分开了就错了,不懂得才分开。那么大家现在是初学,这个我不深讲,总之我们要知道,在这里这些专家批评古人,批评古人说中国古代基础教育文史哲不分家,缺乏专门的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方面的课程,那我们就是不如别人呗,不如西方吧,这种看法是错的,因而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没有各自形成独立的体系,这个观念都是按照西方,用西方的这个教学理念来看中国,他看不懂,你们怎么不分呢?这西方人他不懂,我们还就听西方的,一百多年来就这么过来,越学越乱,看古书真的看不懂,它分不开,它不能分,你这一分按照西方那个大学的课程、科目,现在中国大学也是这样,哲学的、历史的,其实根本就分不开,它分开之后就不是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断灭在学术上就从分科开始,分科是从什么时候?是从北大成立之后,蔡元培做校长,他做的事情,你说这个错误一直延续到现在。你看蔡元培虽然他在清末,我不记得是举人还是进士,蔡元培那学问很高,旧学的功底很深,但是他西化了。在那个时候大家记得,几乎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的读书人都被西化了,完全是一半脑袋中方,一半脑袋西方,最后就出来延续到今天这么个结果,中华传统文化断灭了,大师不可能,连个秀才都没有,你说谁会拿毛笔现在?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的学术基础,中国学术基础是什么,大家一定要记住了,「吾道一以贯之」,道是一不是二,二就错了,什么东西都能够归纳进来,这叫圆融无碍,它没有分别,一分开就不对了。儒是基础,再高一点是道,再高就是佛,佛是究竟圆满,那个是大学研究所要学的。儒,我们现在先学的是幼儿园的,但是宗旨讲的是一个,它无非讲得深浅不同,所以你到寺庙里去看,上面写着「不二法门」,它没有二,不二法门就是一。你看看,「一即是多 多即是一」,【华严经】上的话,跟儒家所讲的一样,说明什么?说明佛、儒,它都见到「道」,它都知「道」,它都懂「道」,它讲得都是「道」,所以它才能相通,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下次继续来学习。

 

学员:我们感恩老师,向老师行礼,问讯。

 

众学员:感恩老师。

 

来源:http://www.sxjyqqw.org/dh_06_snyxb/show.asp?id=324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5月4日22:35: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4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