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第60集)悟道法师主讲(台语/文字)

印光祖师用这三种东西,这三本书代替戒律,我们想想非常有道理,希望我们同学多多来读诵,以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的修行,到底我们自己修行修得怎么样。过去十多年前加拿大一位张老居士,毛笔写得好,家师非常的欣赏,他写了一本《无量寿经》,又写了一本《感应篇》,这个《感应篇》是我写信给他,他写来送我。写来送我,我将这个《感应篇》又供养老和尚,老和尚把它印出来流通,以前有跟《无量寿经》印在一起,因为这都是他老人家写的,这位老居士非常非常难得。家师jingkong上人将《无量寿经》跟《感应篇》印在一起,前面是《无量寿经》,后面是《感应篇》,前面是经,后面是戒律。所以每天至少把它看一遍,看一遍就是对照,我们今天一天所作所为、起心动念跟这部经对照一下,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正,这是真正修行。所以你每天不拜佛、不念经,你如果照这个标准来修,你是真正在修行,这要知道。下面说:

 

经【不净说法。】

 

『不净说法』在这里特别是对讲经说法的人提出警告,讲经说法不清净。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开始说法,佛讲经,佛代表出家众,佛讲经,在家维摩居士也讲经。所以在佛世的时代,在家出家都有讲经,出家众讲经,在家居士也可以讲经。讲经固然是出家人的专责,等于说专门的责任,我们现在说专业。出家就是为了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为家务。如果不为弘法利生,只是为个人的修行,那也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样能成就,不必出家,出家就是要担负起弘法利生的责任。中国以前僧团制度建立了,就是丛林制度。唐朝时代建立丛林制度,跟过去佛在印度那个时代的僧团形态完全不相同。过去出家人生活几乎独立,差不多是个人独立生活,最多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出家众生活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团体,那是独立的。中国唐朝时代的丛林制度,变成一个有制度、有规模的大型僧团,有组织,好像我们现在的学校一样。丛林之前就像私塾教学,一个老师教七、八个学生,十几个学生。

 

丛林等于办大学,所以一个僧团里面有几千人,组织非常严密。人这么多,它就需要办事的人员,像一个学校,学校教员重要,职员也重要,没有职员,学校就办不成功。所以丛林制度兴起之后,出家人不能讲经的,就是他不能讲经说法的,你就要发心担任执事,讲经说法等于教员,担任执事等于职员。像学校里面,你不做教员就做职员,这一般说护持、护法,内护,内部的护法,担任丛林寺院的执事,发心做行政工作。出家人有这两大类,在僧团里面做护持的工作,护法;另外一方面是讲经说法,领导大众修行,弘法。这是古代中国丛林制度,也一直沿续到我们今天,出家人有两种职务,一个是弘法,一个是护法。在家同修也是这两种事情,在家居士也可以发心弘法。佛陀在世,维摩居士跟佛一样天天讲经说法,不可以说居士身分不能讲经,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模样就摆出来了,居士哪有不能讲经的!

 

而且佛法是教育,教育里面老师第一大,这诸位要知道。平常在家人跟出家人见面,为了尊重佛的住持弟子,在家人要向出家人顶礼。至于假如居士升座讲经,出家人来听经,也是要在佛前顶礼,为什么?他讲经上台是代表佛说法,要向他致敬,这是正当的规矩。经上讲释迦牟尼佛时代,维摩居士讲经,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去听维摩居士讲经也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对释迦牟尼佛讲经的礼节没有两样,这就说明佛法里面老师第一大。虽然是居士,居士以老师的身分,我们一定要恭敬。

 

出家人可以向居士求法,舍利弗、目犍连去听维摩长者讲经说法就是向他求法。玄奘法师在印度有两位老师,戒贤论师是出家人,胜军居士是在家人,他对两位老师的态度是同样的,同样的礼敬,我们一定要知道。不可以误会,认为一出家剃头、穿了袈裟,就目空一切,什么人看到我都要对我顶礼,这样我们就增长我慢,贡高我慢的心一直增长,这样就必定堕落,那就是此地所讲的「不净说法」。

 

不净说法,这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心不清净,求名闻、求人恭敬、求利养,讲经说法目的是要得到名闻利养。如果这样讲经说法,不管是在家出家,这就不行,这就叫做不净说法。看你的目的,看你的用心,这个不净说法结罪轻重不等,每个人心态不一样,所以这个罪有分轻重。前面说的裨贩如来就是最具体的一个说法。所以不净说法包括在家、出家,因为在家、出家都有人讲经说法,当然在家居士专门讲经说法的比较少,出家众还是比较多一点。但是如果求名闻利养,求人恭敬,这就是不净说法,不管是在家、出家,像前面讲的裨贩如来就是最具体的一个讲法。

 

经【无有惭愧。】

 

破戒、犯戒,讲经说法不清净,求名闻利养,但是怎么样?这个人没有惭愧心。『惭』是自己良心的责备。他没有自责心,不会反省自己,不会检讨自己。无愧就是对别人他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他觉得是应该的,别人对我恭敬供养是应该的,不觉得对不起别人,也不顾别人的批评、建议,不肯回头,不肯改过,这就没有惭愧心,「无有惭愧」。我们修行如果没有惭愧就不能改过,所以惭愧是我们改过的基础。一个人无有惭愧,他怎么会改过?他总是认为自己都没有错,自己所作所为都没有错,自己也不会检讨自己,也不会反省自己,不会回头过来观照自己的言语行为,所以说无有惭愧,当然这个罪业愈来就愈重。

 

经【以诸恶业而自庄严。】

 

无有惭愧当然一定是这样,『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就是以恶业来庄严自己。所以我们说庄严、庄严,庄严有善业也有恶业,我们看到这句经文才知道善业能够庄严自己,恶业也是一样庄严自己。所以说庄严,你是以恶业来庄严自己?还是以善业来庄严自己?还是以净业来庄严自己?「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他认为他很聪明,造作恶业的手法很高明,能够骗得这些信徒团团转,以这个为庄严。这个情形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佛门里面,其他的宗教我们就不论,因为我们是佛弟子总是先检讨自己,不管在家、出家都有这个情形,造作恶业骗信徒,当然出家人的机会更多,因为信徒大部分都会对出家人较尊敬。以这个为庄严,恶业就愈来愈重。

 

经【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这个后果不想不可怕,愈想愈可怕,后果真正是不堪设想。他造前面这些罪业,这些罪业是大略举出来,这里面只要犯一条就是堕地狱,不用说都犯,犯了那么多条。破戒作恶的众生只要犯一条戒就构成堕地狱的罪。这样的重罪、罪业《戒经》里面常讲不通忏悔。不通忏悔,在小乘戒的《戒经》里面,你犯这个重罪、破了重戒,这是无法忏悔,没救!那是真的,佛说的确确实实没错,没救了。如果还有救,就是这部经上讲的求生净土,就只有这条路,除这条路之外,决定没有第二条路。

 

经【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这是讲他临命终时业报现前,他造的罪业现前了。人在生病的时候就有许多境界,到临命终这个境界就更加明显。《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多、很详尽,一个人病重快要命终,过去生生世世到现在,这些冤家债主全部到齐,都出现了。地狱相现前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讲牛头马面,佛经里面讲牛头阿傍,地狱鬼卒这些鬼都出现了。一生不相信因果报应造种种罪业,到这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这家师在前面下品上生章里面有说到,这和下品上生章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就是说这个人造这么多的罪业,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西方,他还能往生到西方下品中生,这也绝对不是偶然的,也没有侥幸的,哪有偶然侥幸遇到这个机会?没有!因为我们看到的这阶段是他这一生所造的,这一生所造的一定是堕地狱,但是他临命终为什么有这个因缘机会遇到善知识来开导他,他还能够念佛往生到西方?实在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在这个时候,这一剎那当中过去生修积的善根在这个时候现前,善根福德因缘在这时候具足,真是稀有难逢!

 

造这样重的恶业,临终虽然恶的境界现前了,你看『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地狱火都看到了,「一时」就是全部到齐,所有的冤亲债主,这些恶的境界看到了,现前了。但是他看到这些境界现前,这个时候他的头脑还很清楚,这些恶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人不糊涂、不昏迷,人还是很清醒、很明白,这桩事情就非常不容易。他临终能够保持头脑清醒,要晓得这是无始劫修行的善根在这个时候发现,这是真正关键的时候,他头脑清楚,这样善知识劝他念佛,他才能往生到西方。这也不是偶然的,过去生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了。

 

这集的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下一集再继续向大家报告。谢谢大家收看,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8:18: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383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