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第43集)悟道法师主讲(文字/台语)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三集)  2007/4/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03-003-0043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03/WD03-003/WD03-003-0043.mp4

 

诸位观众,大家好!这集是第四十三集的播出。我们上一集讲到:

 

疏【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

 

看到众生行善,我们也赞叹,劝善规过。善有大小、有偏圆,像了凡居士所说的有真假,都要有能力辨别,这个能力是智慧,要有智慧能够辨别这个善是真的还是假的。什么是真善?能够利益永久的是真善,就是说这件事情做了,它利益社会大众、利益一切众生是永久性的,那这个善是真的。如果有些善,眼前有利益,将来没有利益,这就不是真善;眼前没有利益,将来有大利益,这是善。所以一定要往久远,眼光放看远去观察,知道这个善是真的还是假的。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这是大善;利益少数人是小善。能令众生出离轮回得生净土是究竟真善;利益众生,众生不能出轮回,这善就不能算是真善,还在六道里面。这都要清楚,都要明白,所以善的程度也有不同。底下这一句很重要,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遇到了怎么办?很多人会问。善导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

 

疏【若非善业者。】

 

就是说不是真善,不是大善,似是而非的这种善行,看起来好像是善,实际上不是真的善。看到众生造这种善,我们知道,知道怎么办?

 

疏【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

 

我们不要赞叹他,我们尊敬就好,也不要随喜他,大师教我们这个态度。我们对他尊敬,『远』是说不要去学习他那个错误的,也『不随喜』。这个「不随喜」就是说什么?佛门里头的事情一切真实,没有人情佛事。所以这样随喜,明知他是不对的、错误的,我们明明知道他有错误,还是要去随喜他一点,这人情佛事,在人情上去随喜。人情佛事有什么不好?如果你要是眼睛睁大一点往深远的地方一看,就知道确实有不好的地方,有一个不好的影响。你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大家都知道,你看某人都到我这里来了,那这个还不是真的善吗?等于去为他背书,我们现在说支票为人背书。你有这个知名度,有这个影响力,你去随喜他,去到他那个地方,等于就是肯定、认同他的做法,藉你这个名来扩大他的虚伪,助长了他的虚伪,那这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不去随喜,换句话说,我们不助长他,不要帮助他增长,这是对的。不可以拿佛法做人情,这很多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是他不会做,在日常生活当中依然把佛法做人情,这种事情很多很多,很普遍。由此可知,这是讲的口业真实。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给我们讲的「礼敬诸佛」,妖魔鬼怪也是诸佛,他比我们迷得深,造的业重,将来受的果报苦,他也有佛性,我们尊敬他。尊敬他,但是对他的行业不赞叹,对他所作的行为也不去随喜,这样就正确。但是我们对他还是要有礼貌,还是要尊敬。这是大师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态度。

 

疏【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

 

前面说的是口业,口业先说修善,再说断恶,都非常具体的教给我们。『身业』也是如此,先教我们修善。『合掌礼敬』,「合掌」是表一心。十个指头没有合起来,散乱,代表散乱。散乱收成一个,合起来收成一个,十个合起来变一个,这是合掌。所以合掌表敬,表一心,一心就是恭敬,合掌是这个意思,礼敬的意思。

 

『四事等供养』,「四事」就是四件事情。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生活非常简单,最低的生活标准,物质生活过得很低,可以说最低了,在家的同修一定要照顾到。世尊对在家同修要求的确不多,这四事里面,第一个是饮食。出家人每天出去托钵,你看到出家人来托钵,一定供养他一顿饭。托钵,这是饮食,一天固定要有一次的托钵,这是在家同修要供养。衣服破的时候,就是说穿的衣服破了,送一件衣服给他穿。卧具,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现在讲盖的棉被、毯子,晚上休息需要这些。生病的时候,医药。这叫四事供养,这是出家人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这是标准降到最低,我们在家同修要发心照顾、供养。

 

这个地方是讲『供养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你就要知道这个四事是取它的意思,不是取它的事相。阿弥陀佛不在我们这个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我们每天中午给他上供,实际上讲他也不需要,更加不需要在佛像上给它穿一件衣服,实在讲这就没有必要。没必要,要想到什么?佛怜悯一切众生,佛的愿就是要普度众生,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这是佛的心愿。一切众生没有饭吃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一点?众生在飢寒交迫的时候,寒冷没衣服穿,我们能不能送一点寒衣给他、送一点饮食给他?这是佛的心,佛心就是这样。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做,这就叫做供养阿弥陀佛。所以要想到这些。同时更加应当想到现在所说的,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精神生活。现在像台湾物质生活很富裕,精神生活很贫乏,我们应该如何给他精神上的意识,使他精神生活丰满。要联想到这些,所以不可以死在字句里头,这就叫四事供养阿弥陀佛。所以你看到这里,你在家里供养阿弥陀佛,拿这四样来供养阿弥陀佛,那就错了。要知道佛教我们供养,这是表法,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怎么做法,才不会把佛的意思错会了。所以这是要懂得它里面所说的真实意思。

 

佛是正报,依报是生活环境;换句话说,要怎样真正做到佛化世间、佛化社会,那就把这一句四事供养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真的做到了。这是我们每个同修要明白、要觉悟,要真实心中去作。从哪里做起?从你家里佛像两边供老师的牌位、供祖先的牌位,这样做起。影响你一家人,影响你的邻里乡党、亲戚朋友,这样做法就对了。我们再看经本二百一十八页倒数第三行,末后一句开始:

 

疏【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

 

前面一句在身业当中说的是修善,这一句是离恶。因为这部经的宗旨是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大师举的例子跟一般场合当中所说的不一样,标准高、要求严格,若不是这样,对于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有障碍,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的。舍恶,要真正认识娑婆世界依报正报都有欠缺,当然这是指六道凡夫的毒,三毒烦恼;因为娑婆世界也有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跟阿弥陀佛的净土比不会比较差,但是我们在娑婆世界没有办法证得,这是要知道的。如果不能离开娑婆世界,我们决定在这个世界里面的六道轮回。既然在六道里面,那就决定在三恶道,在三善道的时间很短暂,堕落恶道的时间很长久,这是苦不堪言,这是事实的真相。我们出来人间,生到人间、天道,好像沉到水里,很久才出来,头浮上来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没多久又栽倒下去。这形容我们在六道里面堕落三恶道的时间就好像跌到水里,生到人天道好像在水里很久才能探出头来,但是没多久又堕落。因此大师在此地劝导我们,对于娑婆世界天上人间的依正果报都要发心厌舍、厌离(舍就是放下),要发这个厌舍之心,厌舍之心都要从真实心中作,不能有一丝毫虚假。请再看下文:

 

疏【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

 

世尊在这部经里面对于观想说得特别多,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都是讲观想念佛。当然这个地方不能违背经义,所以我们的意业(意业就是念头),念什么?要常常想、常常念、常常观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西方世界依正二报。依报是那边生活环境的状况,正报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大众们。这个意想就像境界真的在眼前,我们不修观的人能到这个境界吗?给诸位说:能。不要说在佛法,在世间法里面,所谓至诚感通,诚则灵,人用真诚心就会感得这个境界像在眼前一样。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孔老夫子常说「祭神如神在」,那就是『如现目前』。我们想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像在眼前一样;想念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样子也就展现在面前一样。念佛念到这样才叫做功夫得力,这是功夫得力的模样。诸位要明了,功夫得力不得力关键在『真实心中』,真实心就得力,心不真实,功夫就不得力,这个境界就不能现前。这是意业的善,止于至善,这是身语意三业止于至善的境界。

 

疏【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

 

这个三界六道,不但我们身要舍掉,决定不贪求五欲六尘的享受,你心里面把这些念头也要断干净,决定不染,将来往生就不会有障碍。现在所得到的好处,你到这个境界自然就体会到,没到这个境界的人不知道。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是大家热烈追求的,你统统不要,把它舍干净,这个人不是有问题了吗?那是世间人的看法。你自己做到了,这里面有真乐,有真正的快乐、真实的享受。

 

疏【不善三业。】

 

这在此地做一个总说,『不善三业』:

 

疏【必须真实心中舍。】

 

这是总说身口意不善的。不善的,对于三界六道有贪恋的,那都是不善,一定要真心把它舍掉。

 

疏【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

 

『善三业』,极善的三业:身礼拜阿弥陀佛,口称念阿弥陀佛,意忆想阿弥陀佛,极善,没有比这个更善!诸位要知道,读经是善,比不上这个善业;持咒是善,也比不上这个善;持戒是善,还比不上这个善;禅定是善,统统比不上念阿弥陀佛的善,为什么?唯独专心念佛,这一生决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一生当中不退成佛,还有比这个更善的吗?读经书,如果不能往生,来生是世智辩聪,果报是如此,这个世间聪明智慧的人是前生读经的。持戒的人,戒持得很严不能往生的时候,来生的果报端正庄严,相貌长得很好,威仪也好,持戒的果报。哪一种因哪一种果报,不能出三界!这一生修一点小福报,来生一享受又迷惑颠倒,又再造成罪业,第三世就堕落,这佛常讲,这叫「三世怨」,我们要明白。所以真正的善,无比至善,就是念阿弥陀佛,要真心。后面这一句做一个总结:

 

疏【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真诚到极处了。『内』是讲内心、存心,『外』是表现在外面;这身语意三业,身口在外,意业在内,这「内外」就是身语意三业。『明闇』,「明」是明显的显露在外,「闇」是别人见不到的地方,独居的时候。无论是入众、无论是独居都要『真实』,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佛修行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就在此地。不是真实的人决定不能成就,真实的标准一定要依这部经上所说的,要依这个标准。自己去建立一个标准往往都是不可靠的,要依经做标准,不能依我们自己去想一个标准。『至诚心』就说到这里。下面:

 

疏【二者深心。】

 

善导大师要给我们解释什么叫『深心』。「至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之体就是至诚,「深心」与「回向发愿心」都是至诚心的大用,就是它的作用,从体起用。深心是自受用,自己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利益他人,换句话说,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从作用上也能显示出来,显示出你的心是不是至诚。如果是至诚心,它起作用必定像此地所说的真实不虚。深心,所谓自受用,就是用这个心对待自己。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的是: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8:09: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382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