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第12集)悟道法师主讲(文字/台语)

韦提希夫人她的忏悔,这是忏悔里面主要的一个业因。由这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以往释迦牟尼佛常常讲经说法,她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修行,这是罪过!今天果报现前,还不是因为平常没有认真学佛;假如平素认真学佛,不会发生这个事情。经是听了,没有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决定现前得利益。所以仔细想一想她的事情就是今天我们每个人本身的事情。不过她的问题非常严重,我们所遭遇的困难还没有到韦提希夫人这么严重,就是严重的程度还没有这么大。确确实实我们在日用平常学佛当中跟她所犯的毛病差不多,要真正忏悔。『忏悔』就是从今天起要发真实心,认真接受佛的教诲,认真奉行,做佛的真实弟子。

 

经【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这是向佛祈求可以往生的一个理想环境,就是她「不闻恶声」,不会听到恶的音声;「不见恶人」,也不会看到一个作恶的人,如果有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世界,她愿意往生到那个世界去。『佛日』,日月的日,「日」是赞叹之词,在我们这个世间太阳的光明最大,这是赞叹佛的智慧光明就像日光遍照一样,称为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观」就是修学,我要用什么方法修学,才能够生到清净的处所。把她的愿求都说出来了。佛没有介绍她一个地方,没有指定她一个地方,没有指定。我们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尔时世尊。放眉间光。】

 

佛放光,光明是从『眉间』,「眉间」就是从白毫放的。佛的眉间有两根白毫,这个白毫很长,旋转卷在一起,就是两根眉毛卷在一起,我们看起来就像一颗珠子一样。我们现在看佛像眉间有一颗圆圆的,看起来好像珠子,其实那不是珠子,那是两根白毫很长卷起来,好像一颗珠在那边。是两根白毫,放光就从这两根白毫放光明,从这个地方放光。

 

经【其光金色。】

 

在光明当中,金色是最殊胜的。

 

经【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

 

佛光注照,照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这个光明遍照诸佛的世界,然后这个光再转回来聚集在佛的头顶上,光明又收回来在头顶上,那个形状就像须弥山一样,那个光明就像须弥山,这个光现在佛顶。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国土都在光中出现,在佛的光明当中现出十方诸佛世界。请看经文:

 

经【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瓈镜。】

 

『玻瓈』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晶,水晶在佛经里面称「玻瓈」。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玻璃,我们现在看到的玻璃发明很晚,在佛那个时代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凡是看到经文说玻瓈,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晶。

 

经【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韦提希夫人想求一个好地方去往生,佛就把十方诸佛的国土全部展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佛没有主动介绍,没有主动介绍,我推荐你去哪个世界,让她自己看,自己去选择,自己决定。

 

经【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诸佛国土她一一都看清楚、看明白了,最后她选定的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实在讲,她也是代表我们大家选的,选择得非常正确,因为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宣传的一个地方。当然她的选择不是偶然的。诸佛国土虽然微妙,我们自己有没有能力去?那个世界好是很好,我们是不是有这个条件?这是先决的条件。韦提希夫人一定也看得很清楚,她一定有看到。实在讲这种选择,在我们想象也不困难,为什么?你看到这个地方去的人多,很多很多人去这个世界,世界确实好。去的人有菩萨,也有造罪业的人,想想自己也有分。假如你看到那个国土去往生的人都是菩萨、阿罗汉,一个凡夫也没有看到,自己想想,我还不够资格,我现在是凡夫,修学还不到那个程度,还是去不了。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夫也可以往生,这样自己就有信心。所以从许多方面能够观察到这个地方实在好,而且凡夫去的人很多。与我们同样身分,同样有业障、同样有罪业的人能去,当然我们也能去。何况这个地方比起诸佛国土也不会比较差,也没有输它们。在我们推想当中,选择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这些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纵然选择好的地方,自己去不了也是枉然,那就不容易。下面向释迦牟尼佛提出请教:

 

经【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这两句就是求佛教她修学的方法。极乐世界看到了,她选定了,现在要怎么去?要怎么修学才能去那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看善导大师在此地对我们的开示:

 

疏【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

 

『思惟』跟『正受』都是这个法门里面重要的修学方法,实在讲就是大势至菩萨说的「忆佛念佛」。在《楞严经》里面讲的是忆佛念佛,在此地就是讲思惟、正受。『定前方便』,「定」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前方便」就是准备功夫,修学的基础。为什么?假如没有得念佛三昧就不能往生,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念佛三昧里面包括我们平常所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都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面,功夫浅深不相同。这个修学方法就是『思想忆念彼国依正庄严』,把其他的念头都舍掉、都放下,专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发愿求生西方世界就决定得生。这个功夫,我们世间的众生人人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你愿不愿意做?不像其他法门,提出修行的方法,有些确实我们做不到。这个方法就是把你平常心里面思想忆念的,你想东想西,胡思乱想,现在都把它换成想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最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

 

读经就是思想忆念依正庄严。读是忆念,忆念就是读诵。所以诸位不要一面念经一面去想意思,那就错了。读诵就是忆念。假如读诵放下来,专门去想,那就是观想念佛。但是观想念佛一定要依《十六观经》。佛在此地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如果不是依照《十六观经》的方法去观想,那是邪思惟,你全部想错了。因此我们用读诵持名的方法,效果跟此地讲的思想忆念意思完全相同,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用这个方法打掉。初学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定要从读诵下手。读诵不但能修定,同时能开智慧,念久了自然就明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读经读久了会开智慧。但是不能打妄想,你就一直读,不能一面读一面去想意思,这样就不行,不能刻意去想;只要读清楚,读明白,没有读错,没有读漏了,恭恭敬敬去读,这样读经可以开智慧。

 

「依」是依报,「正」是正报。正报里面有教主的庄严,有同参道友的庄严,我们讲主伴,所以是两种庄严。依报是我们修行的环境,环境里面也有两种,一种是人事,一种是物质。物质的庄严,样样都不缺乏,这是物质庄严。人事庄严就是前面讲的「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你所接触的都是诸上善人,这是你人事环境的庄严。所以依报、正报两种庄严,常常萦回在我们的心中,自自然然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

 

疏【言教我正受者。】

 

『正受』是得定。正受就是三昧,梵语叫三昧,翻成中文叫正受,也翻作禅定。

 

疏【此明因前思想渐渐微细。觉想俱亡。】

 

所以家师跟诸位同修说,读经的时候不要去想。你想的念头很粗,不容易成就三昧。我读,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不想,就是只有读,这样你的觉观慢慢就细,你如果去想就很粗,这个妄念很粗。你如果不刻意去想,你的觉观慢慢就微细,念头不会那么粗,慢慢细下来的时候容易成就念佛三昧,也就是家师平常讲的,容易达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乱,这是正受,都叫做三昧。到『觉想俱亡』,觉是能,想是所,能所都渐渐离开,心真正达到清净平等。虽然还不敢讲是真实的清净平等,但是与真正的清净平等相似,相似就是很接近,这个境界非常好。

 

疏【唯有定心。与前境合。】

 

『前境』就是讲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逐渐逐渐感觉这个境界就在眼前,到这个时候,自己对于往生充满信心,你的生活一定非常自在、非常快乐,法喜充满,这是我们现前可以得到的。所以为什么人能够预知时至?能够不生病往生?这个道理都在此地,就是你的心要清净。你为什么还有病苦?你的妄想没有断干净,原因在此地。自古以来,许多法师大德临终还有病苦,你会问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在家居士预知时至,无疾而终。那些法师们度众生悲悯的心还存在,讲经说法度众生,还有这个心,那也不行。他还有众生可度,我是能度,我自己能度,有众生让我度,那是我所度的,有这个念头都不行,要把这些念头舍得干干净净,真的要做到度而无度、无度而度,那才行。事上可以做,这个事情可以做,度众生的事情可以做,但是心里面不能留痕迹,不能执着有一个能度、有一个所度,我度多少人,我能度他们,有这个执着,你要往生就不自在。这一点非常重要,心里如果还有一点痕迹,没有把它去掉,当然真信切愿念佛也是能往生,可是会留一点病苦在,不能像一些念佛的人坐着走、站着走,不拖拖拉拉,没有那么爽快,这都是这个原因,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再看经本第一O一页最后一行,看经文:

 

经【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在科判里面这是第六大段,「就散善显行缘」。这一段就是本经的定散二善的散善。经文分为五个小段,我们刚才念的是第一个小段。前面韦提希夫人见到十方诸佛剎土,是仰仗世尊特别加持,展现出十方佛土,也是她的机会成熟。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求愿往生,请求世尊教给她修往生的方法。『尔时』就是这个时候,世尊微笑了,『微笑』表示非常欢喜,欢喜她选择得正确,没有选错。欢喜,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本怀。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请求世尊给我们介绍一个法门,他必定就说这个法门,他还没有说,夫人选中了,因此非常欢喜。在这个时候佛放光,这不是常光,光从口出,『五色光』,从口出。光放出来,照到频婆娑罗王的头顶。我们晓得国王被幽禁在七重内室里面,前面我们看到,国王现在的际遇是夫人最关心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答覆韦提希夫人以前,先放光照国王,让她看到国王现在的情形。这就是安慰韦提希夫人,就是让她放心,国王还在。佛是面面俱到,每一方面都照顾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4:53: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37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