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第11集)悟道法师主讲(文字/台语)

经【时阿闍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

 

『耆婆』是他的弟弟,也非常有聪明智慧。当时阿闍世王子不怕别的,杀父害母他不怕,毕竟有一桩事情他会害怕,怕众叛亲离。下面的人都走光了,他的王位就保不住,他就怕这个。所以当时就很惊怖,以要求的口气说:难道你不再跟我、不再帮助我吗?

 

经【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这两个人再慎重的劝告他,只要你不加害于母亲,我们可以再继续帮助你。如果你要加害于母亲的话,我们就不愿意跟你,我们会离开,舍弃这个国家。

 

经【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

 

这还算不错,实际上他考虑他本身的利益,所以就不杀他的母亲了。

 

经【敕语内官。】

 

『内官』就是宦官,中国人讲太监,宦官,交代太监。

 

经【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把他的母亲幽禁起来,跟他的父亲一样,不准她跟外面的人接触。这段经文,善导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是「禁母缘」。这一段事实真是非常不幸,尤其是发生在宫廷里面,古今中外宫廷争权夺利都没有例外,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在现实社会里面,我们也时有所闻,现在讲权力斗争,甚至于不择任何手段。国王与夫人遭遇这么大的变故,这种变故他在过去从来没有想到。即使读历史,观察现前许多权力斗争,毕竟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很难体会。这一次是自己亲身遭遇到,所以体会非常深刻,知道佛讲的,我们这个世界叫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没有好留恋的。所以人在大苦难当中往往能够惊觉回头,真正肯回头,真正要求佛指导他出离苦恼的方法。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国王、夫人跟佛过去平常往来很密切,也常常听佛讲经说法,自己没遭遇苦难,听了还是耳边风,这耳听那耳出去,没在注意,不在意。换句话说,听是听了,也护持佛法,但是不得受用。现在遭遇了苦难,心情不一样,求学的态度也不一样。

 

经【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

 

王后被她的儿子监禁起来。虽然没有把她杀死,把她关起来,她非常忧愁。这忧愁的原因相当复杂,当然使她最忧愁的是她的丈夫,从今天开始,没有人再给国王偷偷送东西去给他吃。换句话说,他如果没吃决定活不了多久,这是她最牵挂、最忧愁的所在。可是现在连她自己也被禁在深宫当中无可奈何。这个时候她在深宫里面:

 

经【遥向耆闍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我们看这一段。在无可奈何的时候,才想到释迦牟尼佛在城外,在『耆闍崛山』,中国人翻作灵山,灵鹫山。「耆闍崛山」就是灵鹫山,我们现在一般说灵山,佛住在这里,就向着这个方向礼拜。礼拜当中当然有祝祷,祷就是一般说的祷告,朝佛在的方向说出自己的心声。过去佛不能亲自来的时候,也常常派阿难来问候国王、夫人。现在她遭遇这么大的灾难,想想世尊威德很重,不敢要求佛亲自来慰问,只希望佛能够派目犍连、派阿难来跟她见面,她就很满足。心里有这个愿望这样祝祷,向灵山礼拜。

 

经【未举头顷。】

 

她祝祷,就是说发这个心愿之后就拜下去,头还没有抬起来,释迦牟尼佛已经示现在她的面前。

 

经【尔时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闍崛山没。于王宫出。】

 

『没』就是说在那边不见了,出现在王宫。这一段是说佛早就知道她的事情,这个时候派目连尊者、阿难尊者,而释迦牟尼佛自己以神变的方式出现在皇宫。佛亲自到那个地方去,必定是大事因缘,为什么?小事不会惊动佛本人的。佛一去,护法神都跟佛到皇宫里去,这些护法神知道佛到那里去一定讲经说法,这个机会难得,要亲自去听。

 

经【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这个境界非常壮观,这是说出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经【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

 

这个时候夫人见到佛来了,她虽然被禁闭,她穿的还是跟平常一样,身上配带璎珞。见到佛之后,惭愧心倍增,所以把璎珞都解开。『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提出这两个问题。说我过去生中到底是什么罪业,生这个大逆不道的儿子?会生这种儿子!又再想想,释迦牟尼佛你到底是什么因缘,跟提婆达多做了眷属?「眷属」就是亲戚。世尊跟提婆达多是叔伯兄弟,提婆达多是阿难的亲兄弟,是眷属。到底是什么因缘?因缘非常复杂。通常佛跟我们讲四种缘,那是从纲领上来说,如果要详细说的话,这个因缘非常复杂。善导大师的注解,诸位可以自己看,他注得很详细,这些就是在说过去的因缘,这些故事,很容易看得懂。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韦提希夫人虽然请问释迦牟尼佛,她跟她的儿子过去究竟是什么因缘?佛跟提婆达多又到底是什么因缘?毕竟这还不是她问题的中心,她问题的中心是她真正觉悟到这个世间充满了罪业,不愿意在这个世间继续再住下去,这是她真实的觉悟。所以接着向佛要求,求佛告诉她,这个广大的虚空世界有没有清净国土?就是说有清净的世界,那个地方的人无忧无恼,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这些浊恶的事情,我想要找这个地方。我愿意要往生到那个世界,我不愿意再住在这个阎浮提。生了一个这么不孝的儿子,使她对这个世间,我们一般讲经常讲,真正看破放下。阎浮提是指我们这个世界,她不愿意在这个世界继续住下去,这是一个浊恶的世界。世尊在经典上常常提起的五浊恶世,我们现在住的世界就是经上讲的五浊恶世。

 

经【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

 

韦提希夫人她把她自己心里面的愿求都说出来。她的愿望,她所要求的,这一种心愿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心愿?我们读到这个经文,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跟韦提希夫人有一样的心愿?确确实实在这个世间受过许多苦难折磨的人都醒过来了、都觉悟了,觉悟到这个世间苦。虽然觉悟,如果遇不到佛,他也问不出来,也没得问。虽然觉悟了,问题还是不能解决,这真苦!我们再看今天的社会,跟韦提希夫人说的话很相应。韦提希夫人是在佛陀出现在世间这个时代,三千年前。三千年前那个时候的世界浊恶,比我们现在轻得太多太多,但是那时候韦提希夫人她就感觉这个世间浊恶不善。但是比较我们现代,那个时候轻太多了。不要说三千年前那么远,前清,民国以前,清朝,距离我们现在一、二百年前那个时代,那个时候的民风还相当淳朴。

 

以前李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是真实的,就是前清的时候,清朝时代有一个地方,一个儿子害了父亲,就是杀害他的父亲,这是大逆不道。在当时这是大事,报到朝廷去,朝廷降职处分,这个地方的县令(现在说县长)撤职查办。以前地方做官的不像现在,现在是民主,老百姓是主;以前做官叫父母官,做官要作这个地方的父母,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以古代做官的人有这三个身分。君是领导人,你要领导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是这个地方上的领导人,是老百姓的父母,是老百姓的老师,你要做模范给他看,你要教导他,你要养育他,所以地方官的责任非常重。出这个大逆不道的人,朝廷就降罪,你这个县长,你这个官是怎么做的?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你是怎么教的,怎么会教出这种人?所以当时的县长被撤职查办。县长上面是省长,在清朝时代叫巡抚,巡抚记过,受连带的处分。这个处分还不够,以前城市都有城墙,皇帝下命令,这个地方的城墙拆掉一个角,表示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坏人,这个坏人杀死他的父亲,这就是说这是你们全县的一个耻辱。这么严重!现在我们看报纸、看广播里面,世界各地大逆不道的人很多,愈来愈多,好像也不是新闻了。所以今天社会风气跟以前不能相比,不但跟古时候不能相比,跟三十年前就大大不相同。现代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实在可怜,不要看物质生活比以前还富足,精神生活非常苦闷,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安全感。

 

这集的时间到了,我们就报告到这里。下面,下一集再继续向大家报告。谢谢大家收看,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4:46: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37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