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大意(第11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智度论大意评论1阅读模式

大智度论大意  (第十一集)  1980/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11-0011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大智度论》第十一卷:

 

在这一卷当中,一开端是介绍舍利弗尊者的因缘,也就是关于舍利弗的一段故事。舍利弗尊者在世尊的会下是智慧第一的大弟子,在一般经典里面所列的上首大众之中差不多都有他,这与目犍连两位是齐名的,一个代表的是智慧,一个代表的是神通。舍利弗就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代表神通第一,凡是经典里面有他们的名字在,那一部经典就代表着有智慧与神通。他的因缘公案在这里面有不少页,相当长,诸位自己可以去看。我们只将里面重要的部分提出来给诸位说说。第五页:

 

【答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须菩提于弟子中。得无诤三昧最第一。无诤三昧相。常观众生不令心恼。多行怜愍。诸菩萨者。弘大誓愿以度众生。怜愍相同。】

 

在这段里面,这是假设有人问,提出一个问题。在佛法里面舍利弗是表智慧第一,可是须菩提也表智慧,表法用一个人就够了,何必要用两个?《金刚经》的当机者就是须菩提,《楞严经》六位上首的表法里面也有须菩提。在这地方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须菩提着重在『无诤三昧』,这在《金刚经》里面也说得相当详细,他也代表智慧,但是着重在无诤三昧。无诤三昧是个什么样子?这里就说出『无诤三昧相』,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从哪里学起?『常观众生不令心恼』,恼就是心里生烦恼,常常观察一切众生,就是跟一切众生往来的时候,不要叫众生生烦恼心,这是无诤三昧之相。『多行怜愍』,对众生有平等普遍的怜悯心,众生于世出世间一切事理迷惑颠倒,造业受报,苦不堪言。一个悟了道的人对于众生没有不起怜悯心的,没有不生爱护心的,解救众生的苦恼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再叫众生生烦恼?这是无诤三昧之相,也是无诤三昧的修法。

 

『诸菩萨者』,从初发心到等觉,这是讲诸菩萨,他们的弘大誓愿是以度众生为终极目标。我们讲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以第一愿为主,「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度法?佛法是以完善的教学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属于教学的工作,离苦得乐是教育的成果,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一切的苦都是从迷来的,迷信还是苦,可以说迷信是一切苦的根源。唯有大智慧才能够破除迷信,所以这部书叫《大智度论》,唯有大智才能度迷惑,才能度迷信,才能够度苦海。诸菩萨要完成这个愿,换句话说,无诤三昧是必须要修学的。在世尊的弟子当中,须菩提尊者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也可以说是专修无诤三昧的一个老师,他教给我们就是要教无诤三昧。第七面:

 

【须菩提观诸法空。是为见佛法身。得真供养。供养中最。非以致敬生身为供养也。】

 

这是讲到我们修供养。佛在经里面提示我们,真正的供养是要亲证法身、一般禅家所说的明心见性,这是真正的供养;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说,一心不乱是真供养,这是我们必须记住。并不是此地讲的『致敬生身』,生身是佛他在的时候的身体,释迦牟尼佛活在世间的时候,你一天对他磕三千个头也不是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一天拜他三千拜都不叫做恭敬供养,何况现在泥塑木雕的像摆在这里,你一天给他磕三千个头,那怎么能叫恭敬供养?诸位要好好想想这个道理,成佛,成佛是干什么的?成了佛不是坐在那个地方天天叫人家磕头来拜我的,那个成佛也很难过。成佛是成就圆满的智慧德能,而后为一切众生造福。佛教教育最高的目标就是教人明心见性,你明心见性了,诸佛菩萨教学这个愿望就圆满,这叫做真供养。其余我们常讲的财供养、法供养、恭敬供养,所有一切供养都是向证得法身这个方向走,一切的供养都是为众生做为明心见性的增上缘而已。诸位要能够认清这个目标、这样一个方向,你在佛门里才谈得上修供养。供养是很重要的一个修行方法,在十大愿王里面广修供养,你要是不知道这个方向,你的路就走错了,供养的时候绝不是供养佛,是供养魔,妖魔鬼怪去了。自己要向佛道上走,佛道是觉道,是大智大觉的道路上走,然后才能看清楚别人是不是也在大智大觉的道路上走。我们所修种种供养是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帮助自己行菩提道,也接引众生都归入菩提道,这就叫做真供养。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要记住、要修学的。

 

这一段都是在舍利弗的因缘里面。在第十一面论文解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这名词也是个很普通的佛学名相,我们常常会看到,也常常会提到。究竟怎样讲法,此地有个解释。在第十二面解释「一切法」。第十三面倒数第三行以下这是解释一般的疑问。第十四面有两句我稍微提一提,这是与我们修学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我们现前的阶段。十四页:

 

【是菩萨发大心。普为一切众生求大智慧。】

 

由此可知,菩萨发心求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菩萨求一切种智目的不是为个人,目的是为一切众生,这才叫做菩萨的大心大愿。我们现在学佛是障碍重重,每天不能说不用功、不能说不精进,天天都在干,好像行解相应、读诵受持我们都从来没有间断过,自己为什么不开悟?愈学愈迷惑,愈行愈颠倒,这个原因在哪里?经论要是读多了,我们应该能够觉察得到,我们的原因,没有真正想着「普为一切众生」,我们的修学都是为自己,哪里想到成就别人、能够帮别人的忙?没有想到,因此我们每天所干的与佛法根本不相应。如果心量还是这么小,再搞上三百年也不能入门,也跟现在没有什么两样,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

 

好,我们念念当中是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又不接受、又不肯学,怎么办?那是缘的事情。哪一种缘?增上缘。没有增上缘不要紧,我们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决定不能中断,我念念都有这个心,都有普度一切众生的心,都有帮助一切众生的心。一切众生他迷惑颠倒不能接受,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对自己来讲,圆满功德,天天开智慧,天天有入处。并不是说有这个机会我们度众生,自己才能觉悟、才能入道,没有这个机会就不能了,不是如此。所以大乘佛法里面常讲,「发意圆成,圆满功德」,发心圆满了,功德就圆满,做与不做都圆满。他不是不做,他是没有机会,念念都在心,所以他的功德是圆满的。如果只发心没有意思去做,有这个机会自己还要推三推四不肯去做,那他这个功德是不圆满的,那个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发心是念念都想做,没有机会他功德还是圆满的。我们一定要发圆满的菩萨心,我们有多少力量做多少,有多少缘分做多少,绝不可叫它一天空过,这样才相应,才能入道。:

 

【复次。若不以理求一切法。则不可得。若以理求之。则无不得。】

 

这就是我们佛门里面常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求要如理,如理如法的求没有不得的,如果不依理不依法去求,则不可得。所以在佛门里面,你看有很多人求愿,有人得了,有人得不到。如理如法的求,决定可以得到,这是我们不用怀疑的。因此你要有求、你要有愿,你先要明理。道理不懂得、方法不懂得,看到别人求到了,你去求求不到,那是我们自己不如法、不明理。西方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只要你懂得理论、懂得方法,依照理论方法去修学,决定不落空,决定有成就。你要是不明理、不懂方法,看到别人拿着念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你也是依样画葫芦,也在那里阿弥陀佛,人家念了两年去了,你念了一辈子去不了。所以只模仿别人的那个样子不行,一定要懂理论、懂方法,世出世间无论你求什么,没有求不到的。

 

诸位一定很关心,到底怎么个求法?我们现在心里要求的太多了,你好好的去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一部最简单、最扼要的修学有求必应的方法,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儿女得儿女,没有求不到的。其他的经论当然比较深,那是一部最浅显的书,它是如理如法。我们学佛的同修们最好是从《了凡四训》下手,以这个为基础。《了凡四训》是讲道理的,讲理论、讲方法,可是功夫是用在《感应篇》,《了凡四训》所修的功过格就是在《感应篇》。功过格好像我们这里有一本书叫《德育古鉴》就是功过格,它的名称不叫功过格,叫《德育古鉴》,那里面就是《感应篇》功过格。里面有许多小故事,在佛门里称做公案,就是过去人他们所修的有些感应的事迹。虽然是文言文,但是都是很短篇的,并不难读,那是一部非常好的书。我们在早些年曾经翻印一次,没有多久都送完了,最近我们又翻印了一次,现在这个书我们这里还有。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14日14:46: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184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