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王道精神(第1集)王金平董事长主讲

admin 综合栏目评论2阅读模式

随着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近年来大陆都在提倡新的王道主义外交。王道主义说得好,但是王道不仅是关乎外交,也关乎完全执政,国会立法以及两岸的关系。后面我会以王道精神来谈及我们现在政府是完全执政,现在的国会立法要怎样还是发扬禀持王道精神来立法,两岸也是禀持所谓两岸共同遵循的这些文化来从事互动交流合作。

 

所以现在我首先再来谈,中华传统的一个王道文化。这个王道的一个意义,它的一个定义,我是把它说,实际上就是人民在一定的历史时刻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跟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跟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动。反之,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然后巧取豪夺,这就是所谓的霸道。所以王道跟霸道是等于对立的。我们经常讲,两岸之间彼此要以王道来对待,不能以霸道来互相伤害,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

 

我们先来谈谈佛教的,还有道教的,以及儒教的,这三家它们所建立的王道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样?首先来谈谈儒家的,王道是儒家提出一种仁义治天下的一个政治主张。所以,《尚书.洪范篇》上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孟子》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就是你统治的人民,你管辖之下的人民,都能够使他养活自己,又能够养活众生,然后施以各方面的礼教,让他们丧死的时候都了无遗憾,这个就是王道的开始。所以,最起码王道要做到让养生得成,丧死无憾。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这就是「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只要行仁政的话,没有人可以抵挡。

 

说到「行仁政而王」,仁在《礼记.儒行》中则说到,「温良者,仁之本也」,温良的人,就是仁爱的人的一个根本;「敬慎者,仁之地也」,就是人的基础;你能够「宽裕者,仁之作也」,就是用宽裕来发挥这个仁,这个仁的作为就能够达到;「孙接者」,孙就是温顺的这个顺,孙接者就是待人接物的意思,待人接物能够温顺的话,就是仁的本能。所以,「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所以,最后「分散者,仁之施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布施。孔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可以说是王道的精义。至于说要达到王道之始,就是《孟子》所说的王道之始,应该是要追求政治要清明,经济一定要有成长、要有发展,然后社会一定要达到安全。就追求政治清明来讲,儒家是政治要求中道,两千年来,《中庸》它的精神都是一直被我们所重视,《中庸》它就讲的是中道的政治。所以《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之道,兼有综合之义,总和起来就是中道。中道是中立而不偏不倚的,中道的极致就是天地位,万物育,如此政治自然就能够得以清明。天地位,就是天地它的运行都是固定稳固在它的一个体系,它的一个秩序里面。天地有定位,万物就能够自然生存,自然能够发展。所以如果大家都是有这样一个中庸之道的理念的话,政治当然就可以清明。

 

再说到追求经济成长,儒家是经济求正道的。所以,《尚书.大禹谟》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这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就是经济的正道,如果不如此,那就不能调和,不能调和经济必然失序,将无法繁荣、成长。这也就是说,我们惟修,我们要修什么?我们要修,所谓修鍊,我们才能够产生出正德、利用、厚生的这样一个作为出来;能够正德、利用、厚生都做得很好的话,惟和,所以最后能够达到和的一个终极目标。那么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当然就是经济的正道。我们今天如果大家经济都能够走正道的话,我们社会犯法的事情就不会层出不穷。大家不要多贪,依照现行的法律规范,好好的去做你企业的发展,这个当然就是经济走正道的一个必要的作为。所以经济一定要走正道。

 

接着,要求社会的安定来讲,儒家它是主张社会要求公道。所以,《礼记.礼运篇》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段我就不再重复,这个是《礼运大同篇》里面所讲的。但是《礼运大同篇》所讲是讲到,「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惜这个求公道的大同社会,都是因为「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而无法实现。怎么讲?因为大道不能彰显,不能为人所运用,然后就把它隐藏起来,这个埋藏在心里而不发挥,不去依循,当然大道就没有办法彰显出来。这个结果,天下就是为家,不是为公,天下为公这个就没有办法达成,所以都是等于家天下,或者是以自己家、以自己个人为求利益的一个主体,最后当然这个大道没有办法来畅行于天下。所以,讲到政治求中道、经济求正道、社会求公道,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就可以达到王道的境界了。事实上,《礼运大同篇》里面就告诉我们,你能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完全都是治国的一个方法,和治国的一个必要,治国的目标就是要这样子,才能够达到一个真正大同的世界。所以这些都是依照儒家的思想学说来达成。

 

再谈到佛家的王道,佛祖是慈悲为怀,大慈是与一切众生同乐,大悲是与所有众生同苦,能够慈悲为怀,就能够达到佛教的所谓菩萨道,也就是佛教的王道。佛教的菩萨道,事实上就是佛家的王道。这一点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注意它,因为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我们佛家的弟子,也是我们jingkong长老的追随者。如何来慈悲做苦海的慈航?唯有行菩萨道。菩萨道我们简单讲,「略则六度,广则万行」。所谓六度就是什么?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智慧。所以,这六度,再加上万行,就是万样无止境的在行善,实际在行动上做慈悲喜舍的工作,在做利他的工作,这个就是我们所谓六度万行。讲布施度,布施是布己所有施与众生,所谓未成佛道先结法缘。所以,菩萨利益众生布施为先,当然布施分了三种,第一种就是一般的物施,第二种就是法施,第三种就是大无畏布施,这三种结合起来就是真正的布施。所以这个布施就是等于我们六度中的首度。

 

其次持戒度,我们简单讲,像佛陀要我们守五戒,这个五戒要先守好。我们常讲说,「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个戒就是勤修中的第一个。所以,像最起码的五戒,不要说到比丘戒、菩萨戒,菩萨戒有几百条戒,我们没有办法去做到那个程度,除非你是真正大菩萨乘愿再来,有这个机缘,有这个能耐,累积了一些功德,能够成就菩萨道。当然,我们最起码的五戒,像我们戒酒、戒杀生、戒窃盗、戒邪淫等等,五戒。这个戒,就是我们佛陀要涅槃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弟子问他说,师父不在了,我们将来是要依什么来当我们的老师?他就说「以戒为师」。所以戒,你是要紧紧的去遵守它、遵循它,相信在修行上一定还是有所得。

 

第三个是忍辱度。忍是能忍的心,辱是所忍的境,为内心能安忍他人的侮辱、恼害,或自身的苦境。学佛之人心不随外境所转,瞋风不动,喜风不摇,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能够安住实相,如如不动,即得具足忍辱的波罗蜜。我想这个忍辱,我个人在立法院从事政治的遭遇就是最多的,就是非常多的例子,太多的例子,但是我们总要忍他,忍他就是要取得刚才讲的惟和,就是要和,和才能够达到真正最后圆满的结果。所以我在立法院我怎么样我都能忍,我都不再做什么,在巨大的,我在这里不便多讲,三年前的事情,我到今天为止,我没有再提起某某某三个字,我没有,我没有做任何的回应,我没有做任何的解释,一样。立法院人家随便要批评你,要起来攻击你,题目太多了,机会太多了,俯拾皆是,我们也都要忍过来。所以有人说,王金平在立法院是在修忍辱心,我是不敢讲说我是修持者,但是我想我能忍的就尽量忍了。

 

第四是精进度。这个为精唯一,我们要求精微也要求进步,我们也要求提升我们的各种的境界。所以,本来菩提路远,修道的人要专志行道,精勤的修善断恶,就能够速登觉地至涅槃岸。换句话讲,不但要精,精就是专一;要进,就是进步。所以能够修精进度,这也是我们六度的第四度。

 

第五就是禅定度。入定是发展我们智慧的前导,众生妄想纷飞,有如脱缰野马,念念攀缘散乱,未尝暂息,所以我们要修习禅定,一定要修习禅定。我们经常说要静坐,一静坐下去所有杂念统统浮现出来了,你就很难去控制、去消除,像脱缰野马。能够达到寂静而不动,就能够脱离凡夫散乱颠倒之心,我想这个就是我们所谓进入三昧正定。但是这是悟行法师你们都会做到的,我们还要多多学习,还差远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12日15:36: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16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