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十三讲 蔡礼旭老师

admin 礼义廉耻评论阅读模式

 

「克保夫产」, 尽力保护夫家的财产, 「是谓义母。」「既字夫故」,「字」是许配。已经嫁人了,而丈夫去世了,「守贞母室」,守住贞节,照顾公婆,或「为抚继」,把孩子抚养长大,「从一而终」,内心对于丈夫的这种情义终身不改,「是谓义姑。」其实这也是自然的流露,人只要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种义终身不会改变。「他如义婢乳保等,尤足多已」,其他如义婢保姆,那就更多了。

 

接着我们看《义篇》「绪馀」下一段。

 

女子之义,当以名分所在,各尽其责。尽其责所当尽,即为尽义,本乎自然之性,而出乎相感之情。其志也洁以贞,其行也勤以固,刀锯在前,虎狼在后,一若无所闻知,悍然而无所虑,恬然而无所疑。百折不挠之概,直足以慑鬼神而破金石,皎乎如日星之炳而不可及,巍乎若山岳之峻而不可登,浩乎若江海之渊而不可穷,懔乎若宗庙之严而不可渎。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至若命之不榖,时与愿违,朱颜无自勉之方,白刃岂甘心之地。然而一死之外,更无他图。则舍生取义,亦足多矣。

 

「女子之义,当以名分所在,各尽其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每个身份背后都有本分、责任。这个责任是应该做的,默默去做,不邀功,邀功都是利害的心,不是道义的心。而且自己尽本分,觉得本是如此,没有附带条件说我都这样做了,你也应该要怎麽样,不是附带去要求别人。「尽其责所当尽」,尽她的职责所当尽的本分,「即为尽义,本乎自然之性」,也都是自然天性的流露,「而出乎相感之情。」出于相互交感的情义。这五伦都是情义,包括我们之前在《信篇》讲到的,张劭跟范式那种信义之厚,读的人都流眼泪。约定三年以后去看望他,三年到了,那一天真的去了。张劭的母亲都有点不相信,隔那麽久了,能来吗?后来张劭去世了,范式感应到,然后快马加鞭赶过来。张劭的灵柩就要抬走了,可怎麽抬都抬不起来,他的母亲说:你是不是要等范君到?话才讲完,突然听到马车的声音,范式到了。结果范式一到,痛哭流涕,马上灵柩就可以抬起来了。所以我们看这个「义」字,真是天地都相交感。信义、忠义、正义、情义、道义,义是充塞在天地之间的正气。包括孝悌当中讲到的,很多女子父母早逝,为了抚养好自己的弟弟,终身不嫁,就把他们拉拔大,说的就是姐姐的这份情义。

 

「其志也洁以贞」,她的心志非常地纯洁忠贞。「其行也勤以固」,她的行为非常地勤劳坚定。那些尽道义的人,无怨无悔,有时候看到她们的人生,觉得怎麽熬得过来?这麽苦、这麽累,她是怎麽走过来的?她们
的心非常地坚定,不可动摇,那种坚毅都能克服种种人生的挑战。「刀锯在前,虎狼在后,一若无所闻知,悍然而无所虑,恬然而无所疑。」女子这种义气,哪怕刀山剑锯摆在面前,她也无所畏惧。「锯」一般指刑具。在汉朝,有一个人叫王陵。王陵跟汉高祖刘邦很年轻的时候就相识了,他们俩是好兄弟。楚汉相争时,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到了军营裡面,然后就请王陵的一个朋友到了军营,意思就是让他去告诉王陵,你妈妈在我手上,你看着办。王陵的母亲担心儿子弃刘邦而来,因为她知道儿子很孝顺,所以在送这个朋友的时候她就讲,你回去告诉我儿子,不可以违背刘主公,说完马上抽剑自杀了。一个母亲不愿她的儿子违背道义,宁可自刎而死,那是何等的忠义、何等的勇气!

 

这是汉朝王陵的母亲。同样是汉朝,另外一个臣子叫赵苞,他担任辽西太守。他派人去接母亲来奉养,结果途中鲜卑的军队把他母亲给劫走了。鲜卑人就用他母亲来威胁他,他母亲就隔空对他讲,要遵守你臣子
的本分,还有为国家的这份忠义,不能顾及私情。后来赵苞率领两万大军跟敌军对峙的时候,鲜卑人还是拿他母亲威胁他,他母亲还是对着军队大喊,劝勉儿子要尽忠,最后遇害了,很壮烈。

 

所以我们看到前人的榜样,面对这麽危险的境界,「一若无所闻知」。「一若」,就好像。在危险面前处之泰然,好像没有看到什麽危险,我们常说从容就义。「悍然而无所虑」,「悍然」是很英勇,无所担忧,无所畏惧。「恬然而无所疑」,恬然」就是处之泰然,没有什麽疑虑。「百折不挠之概」,义所当为,义不容辞,再怎麽困难,都勇往直前。这样的精神,「直足以慑鬼神而破金石」,所谓义薄云天,震慑鬼神,让鬼神都非常敬佩。「破金石」,穿破金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们这种义的精神,「皎乎如日星之炳而不可及」,「皎」是皎洁、光亮,就像日月星辰的光芒,令人仰慕。「巍乎若山岳之峻而不可登」,「峻」,高峻。她们的精神像山岳一样高大耸立,不可攀登。「浩乎若江海之渊而不可穷」,精神浩瀚,像江海不可穷尽。「懔乎若宗庙之严而不可渎。」精神懔然,让我们生敬畏的心,像宗庙那种威严不可轻慢、亵渎。「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她们的这些行为风范,是因为正义长久地积聚在内心,遇到这些境界,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没有考虑,不假思索,从内心发出来的,不是偶然。「非义袭」,不是外面学来的。

 

「行有不慊于心」,「慊」,满足。行为只要不符合道义,良心不安,就觉得空虚,「则馁矣。」正气就有点萎靡、消退了。大家有没有经验,今天做了违背《弟子规》的事情,然后就有点心虚,尤其在做的时候怕人家看到,有没有?如果被人家看到,心裡会不会想,真衰!然后还解释一下,我平常都不是这样的,你不要误会了,我只有这一次而已。愈描愈黑,「倘掩饰,增一辜。」本来已经错了,错上再加错。其实人都不够冷静,人一不冷静,什麽是好事坏事分不清楚,好歹不分。今天你一违背《弟子规》,马上被看到,是天大的好事,代表你祖上有德,让你马上警觉。人为什麽会做出终身遗憾的错事?就是他在小错的时候、耍小聪明的时候都没被发现,他还自鸣得意,接着就愈来愈放逸、放纵了,就出事了。你做一点小坏事,马上就被人看到,那是祖先冥冥当中保佑你,自己不知道,心裡还在那裡想,真衰。你说这样知好歹吗?其实这些教诲,用自己的心都可以感受得到,这一阵子统统都没有违背道义、没有违背经典,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正气。

 

「至若命之不榖」,「至若」就是假如,「榖」就是善,刚好生命遇到不善、不幸,「时与愿违」,形势危急,不能顺着自己的意思。「朱颜无自勉之方」,「朱颜」指女子。美丽的女子没有办法自我保护了,「白刃岂甘心之地」,「白刃」是指刀子。可能要面对生死了。「然而一死之外,更无他图。」危急的关头,找不到其他方法了。「则舍生取义,亦足多矣。」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所以古人在生死关头,还是想到做人的义、做人的原则。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义者也。」

 

这节课先跟大家谈到这裡,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0日20:33: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8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