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41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钞【纷然不齐,杂然竞起,而言无不一者。】

 

莲池大师给我们讲,理一心不乱就是心王心所无不一,这怎么说法?相宗里面那个情况,确实是纷然不齐、杂然竞起。

 

演【纷然不齐者,约善恶无记三性说,以三性自体迥异故。】

 

这就是不齐。五十一个心所,善心所十一个,恶心所二十六个(根本烦恼六个,随烦恼二十个),其他属于无记,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非善非恶,但是它有作用,它有这些事情。性质完全不相同,这就是不齐,纷然不齐。

 

演【杂然竞起者,约八识缘境不同说,以眼识缘色,耳识缘声,赖耶缘根身器界。】

 

就是每一个心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所缘的境界都不一样,这是杂然竞起,怎么能说它是一?这问题提得很好。下面解释:

 

钞【良繇王所虽多,溯流穷源,不出一心。】

 

心王、心所,如果追究它的根源,心所不离心王,心王从哪里来?从『一心』来的,追根究柢追到最后就是一心,都是一心起作用,不是别的。

 

演【始从清净心中,无明妄动,转成赖耶。次从赖耶,转出前七。心王既起,心所随行,次第引生五十一种,如从源出流也。】

 

「始从清净心中」,这是讲心王心所怎么来的,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无明妄动,转成赖耶」。相宗的经论说,「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境界为缘长六粗」。要是用现代话来说,宇宙一切万物怎么生成的?追究它的根源,宇宙从哪里来的?这些万物从哪里来的?科学家都在探讨、在研究,找不到根源!他们提出《进化论》,说这是逐渐在大宇宙当中演变进化而产生的现象。但是这个理论不能为多数人接受,如果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现在世界上那些猿猴为什么不进化成人?怎么猴子一半进化成人,一半还保持牠的本来面目?这怎么讲也讲不通。宇宙人生的真相,凭着科技很难把它的根源找出来,枝叶可以找得出来,根本找不出来,根本太深了。浅显的,科学能够印证、证实;极其幽深,这是科学技术达不到的。以科学方法论来说,那就非常的明显,我们世间所谓理则学、逻辑、辩证法,佛法里面讲的因明,这些都可以算是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来探讨宇宙人生,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许许多多的发明都是从这些方法当中得到的,但是要探讨心性,这些东西完全没有用处。在佛法里,中下层的佛法可以用因明,高级的佛法用不上,这个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因明,对禅没有用,对净也没有用,高级的教也用不上,初级、中级可以用。《楞严经》对这个,发明得非常透彻。清净心中,无明妄动,「无明不觉生三细」,把真心本性这就变成阿赖耶。「次从赖耶,转出前七」,再从阿赖耶转出前七识,连阿赖耶,这叫八心王,心王这就有了。心王起作用,那就叫所,「心所随行,次第引生五十一种」,五十一种是种类,心里的作用归纳成五十一大类,如果细分那就很繁琐。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成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我们初学的人就很困难,太多了。天亲菩萨将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换句话说,《百法明门》就是《瑜伽师地论》的大纲。所以任何一法展开是无量无边,那是真的非常复杂,不是像经教里面讲的那么简单,那个简单都是归纳再归纳,理出个头绪让我们有一个入门之处。

 

演【今溯流及源者。】

 

我们顺着流,像水一样,找它的源头。

 

演【则心所不离心王,心王不起,心所不生故。心王不离妙心,妙心不动,心王不现故。】

 

「妙心」就是真心,就是灵知。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很少人知道,所以佛说众生在迷。什么是真知?心不动是真知,是无所不知;心一动,什么都不知道了。佛在经上把心比喻作水,水在不动的时候,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没有一样不知道;心一动,水就起波浪,一起波浪就照不清楚,纵然照在里面是支离破碎,你所知道的就不是真相。学佛的人,用思惟、用想象、用分别去研究经教,这经教里面的意思他能明了吗?他自以为明了,不行!他确实愈研究愈糟糕,愈研究是他的心愈动愈大,本来是小浪,变成大浪,所以把经典变成世间的学术,把佛在经上讲的意思全部错解了,为什么错解?因为你用第六意识,用第七识,全就错了。

 

怎样才能真正明了?不用心意识就明了了。不用心意识,照见!这个心水是平的,平的是照见,一接触就明了;这一研究是起波浪,起波浪怎能照见?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特别是现代人。古人懂得,所以古人,不但是禅宗,教下都不例外,都是从定当中入进去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开了智慧这才读经。宗门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以后才读经,他读经是印证。教下,不必要那么高的定功,要有小小的定功才能听经;一点定功都没有,不准听经。《沙弥律仪》里头就有,这一出家,五年要学戒,这五年当中不准听经。寺庙在从前就是学校,有禅堂、有讲堂、有念佛堂,你没有资格去念佛,没有资格参禅,也没有资格听经,做什么事情?给常住服务,照顾大众,五年以后才有资格去禅堂坐禅、讲堂听经,五年心定下来了。这五年初步的教育就像现在学校里新生教育,军队里入伍教育。我们佛门这个入伍教育是五年,比世间教育要长,这个五年就是训练定心,收心。心定了就开智慧,有了智慧,你听讲经就有悟处,就能领悟;心不定,没有领悟。有领悟就有受用,换句话说,不但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会更圆融、更美满。而且还有一桩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它能调理我们的身心,就是现代人所讲的改变体质,这是真的。纵然身上得癌症肿瘤,不必要用医药,自然就调整,他就好了。诸位要晓得,定能调整身心的健康。定是清净心!清净心,生理受心理的影响,心清净,不适当细胞的组织都会恢复到正常。所以,定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利益。一定是从定开慧。

 

净宗这个法门就是直接修一心不乱的,禅是直接修的,净也是直接修的。但是禅是要自己心里已经相当清净的功夫,用这个禅再提升一级,拉到顶点;不是这个标准的,它提不上去。净宗这个法门,你染污到极处也不怕,它还是逐步把你向上提升。这就是净比禅要来得方便,容易成就在此。教就不出于唯识法相,唯识法相把所有教下统统包括了,追根究柢也是一心。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从哪里出来?从一心里头流出来的。所以你得到一心,所有一切法门就都通达了。源头找到了,纲领抓住了,哪有不成就的?现在的人自以为聪明,对于古圣先贤所说的,他不接受、他不相信,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学佛。这个结果,说得好听一点,把佛法变成现代科学,结果还搞六道轮回,就这么回事情。佛法真实的利益,不讲了生死的利益,就是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快乐,这是眼前一点小利益,他都得不到!佛门常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苦离不开,乐得不到,迷破不了,这个悟也不会开,原因就是他所修学的不如法。不知道古人这个方法用了二、三千年,如果这个方法不好,你说能用这么久吗?这三千年当中多少人用这个方法开悟,用这个方法成就了,这方法有价值!不能说这方法太旧、太老了,就不要了,换个新的;换个新的没用,达不到这个目的。所以要仔细去想想,佛菩萨这个方法超越时空,不会被时间、空间所淘汰,不会!这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真理永远不变。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决定得好处;你违背这个方法,你想成就那就非常困难。

 

钞【今念佛人,初以耳识闻彼佛名,次以意识专注忆念。以专念故,总摄六根,眼鼻舌身,如是六识,皆悉不行,念之不已,念极而忘。所谓恒审思量者,其思寂焉,忘之不已,忘极而化。所谓真妄和合者,其妄消焉,则七识八识亦悉不行,主既不存,从者焉附,其五十一又何论也。当尔之时,巨浪微波,咸成止水,浓云薄雾,尽作澄空,唯是一心,更无余法,故云无不一也。】

 

莲池大师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用的文字不多,确实是简要详明,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结论,一句佛号包括了宗门教下,与后来蕅益大师念佛开示完全相同。蕅益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他学莲池大师,当然《弥陀经疏钞》是他最重要的一部教科书,这一段蕅益大师一定很熟悉。所以他念佛的开示可以说就是这一段浅显明了的说法。这一段对于教义通达一些的人来看没有问题,一看就明了。如果对于大乘经论读得比较少的,这一段还是有困难。古德法师虽然有注解,还必须要细细来加以解说,我们才真正明了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然后我们才肯死心塌地老实念佛。知道我这句佛号念好了,宗门教下我统统成就了,这是很殊胜的修学方法。你们参禅一生未必开悟,你们研教一生也未必能大开圆解,我这一句佛号念成功了,不但大开圆解,也大彻大悟了,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今天时间到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6日12:12: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40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