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35集)jingkong法师主讲

『一行三昧』,下面是解释一行三昧,这个地方只有两句,这两句是莲池大师写的,『以如为境,无境非佛』。「如」,经文一展开第一个字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那个如。如代表什么?佛法里面讲的真如、本性、真心。大乘经上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不只我们这个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这就是如跟境。既然是自性变现出来,哪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所谓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性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

 

古德发明这一点意思,唯恐大众难以体会,不得已再用比喻,「以金为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是很不得已,实在比不出来。因为金确实有物质在,而心性没有形相,没有东西能比,这是假设。譬如我们用黄金造许许多多的器,造佛像它是一尊佛,造菩萨像它是个菩萨,造人像它是个人,造畜生像它就是畜生;它的本质都是黄金,价值完全相等。这意思是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万法都是相,都是金造的,从体上去看统统是金,拿这个体来比作心性,比作真如本性,哪一样东西不是真如本性?统统都是,所以法法平等!真的见到这个事实真相,这就叫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

 

佛法没有别的,就是讲一个迷悟。迷的是这个事实真相,悟的还是这个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上可没有迷悟,迷悟在我们的心。迷,他就造业,造业就有六道轮回的果报;觉悟了,没有彻底觉悟,他也有果报,四圣法界的果报:声闻、缘觉、菩萨、佛。迷的时候是六凡的果报,悟了是四圣的果报。如果彻悟,彻底觉悟了,觉悟到圆满了,六凡四圣都没有了,怎么办?佛法不得已说个名字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究竟彻悟。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有十法界。所以,十法界的佛不是圆满的觉悟;藏教有佛、通教有佛、别教有佛,那都没有彻底觉悟。以别教来说,别教初地菩萨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初地到十地破了十品,等觉再破一品,十一品,成佛才破十二品无明;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十住就破十品,初行破十一品,二行破十二品。所以,别教的佛只等于圆教第二行位的菩萨。你要成佛,成什么佛得要搞清楚。如果成藏教的佛,你圆初住的地位还不到,只比阿罗汉强一点,他还没见性,无明还没破,法身还没证得。这些常识,我们不能不知道。

 

念佛法门不可思议,为什么?『以如为境』,换句话说,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诸佛所证的境界,不像其他的法门,我们是直接缘佛的境界,拿佛的果当作我们修行的因,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我常说,念佛的人很多,念佛究竟有什么好处他不知道;果然知道念佛的好处,他一定死心塌地去念。

 

演【以如为境,无境非佛者,释上观其法身也。】

 

法身就是真如,法身就是本性。

 

演【法身即如如之理。】

 

理是对事说的,有事一定有理,有理一定有事,理也就是真性,性对相说的,有性当然有相,有相当然有性。佛法里面讲性相、理事,理跟性是一个意思,事跟相也是一个意思。佛经上往往一个意思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为什么要这样说?佛教学的一番苦心,我们要明白它,他真正的用意是叫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不要执着言说。言说怎么说都可以,只要说的是这桩事情都行。这里头真正的含义就是叫我们离名字相,不要执着名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佛所讲的真实义,你就会明白了,「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今天听经,说实在话,是不解如来真实义;不但不解,听了之后,真的很多人曲解如来真实义,产生了误会,本来是很好的用意,结果被我们用错了。

 

演【若以如如之理,为所观境,则真如遍一切处,遍一切处皆佛境也。】

 

假如我们能契入这个境界,一定生大欢喜,为什么?入这个境界是别教初地的果位,初地是欢喜地,这个心真的是一尘不染,万法皆如,万法平等,一切分别妄想执着统统没有了,智慧现前,这是真实的智慧。

 

演【此则以般若智照法界境,故云一行念佛。】

 

般若智就是无知、实智,「照」就起作用,照法界的境界就是宇宙万有,那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一行念佛。禅宗里面讲一行三昧,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当中上上乘者。上上乘的一行三昧是念佛,所以我们明了,一定要老实念,老实念才有效。念佛人多,念很久都没有效,为什么?不老实。为什么不老实?没有放下。什么没放下?妄想没放下、烦恼没放下。

 

诸位一定要晓得,假如我们要想这一生真正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一定要放下。带业往生是带旧业往生,不能带现行往生。现行是你在造作,你怎么能往生?固然经里面说,我到临命终时再放下也不迟,最后一念那就能往生。临命终时,你能不能放下?你有把握在那时候放下吗?你去注意看,几个人临命终时神智清楚?多数都是迷惑颠倒,不省人事!不省人事,说老实话,助念都没有用,为什么?他听不见,或者听到了生烦恼。平常念佛念得很好,很用功,到临终给他助念,他生烦恼,他骂人,为什么?贪生怕死,「你们都要我死」,他还不想死,这非常可怕。一念错,那就错到底,就错得太多。所以放下要在平时,平时要看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看淡,能舍真正是福,不造罪业。造罪业要知道,决定是障碍,叫罪障,我们看得太多了。所以念佛人在紧要关头时,业障会现前。我们在人间能住多久?纵然你寿命长,活到一百岁,一百岁才不过三万六千日,要是给你一叠钞票三万六千张,没几天就花光,不多!由此可知,人命短促。我们在这个世间是在这里旅游、过境,哪个地方是家?哪个地方是自己的?什么都不是,一定要觉悟。你真正觉悟,不造罪业了。

 

我们自己修学境界也年年不一样,也是时时刻刻愈来愈有点进步。过去我们这个道场,皈依要填一个皈依的单子保留,现在不要!你来皈依,皈依证给你,你去你的,我念我的佛,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也不要知道你,你也不必知道我。名单不留,地址电话都不要!为什么?清净心是第一。皈依,我给你作证明就好了,你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我的。近一年来,我们就更落实在生活上;皈依佛,阿弥陀佛;皈依法,《无量寿经》;皈依僧,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这是菩萨僧。跟观音菩萨学大慈大悲;跟大势至菩萨学一门深入,大势至菩萨专精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跟他学;跟普贤菩萨学心量拓开,一一行门,没有一行不是尽虚空遍法界,普贤行。我们这样认真修学,将来往生西方世界,上上品拿不到,上中品是笃定,这是我们带得去的。诸位要知道,带得去的要认真修学;带不去的,要把它舍得干干净净,要那东西干什么?到后来统统都变成累赘。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6日09:51: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3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