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82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下面讲「沉沦长夜」,这个话讲得很可悲,我们有几个人觉悟?这个长夜是六道轮回,你不能够出离六道,真的像《地藏经》上所说的,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我们自己静下来,平心静气去反省、去想想就知道了。我们这一生非常幸运得人身,得人身之后,我们这一生从出生到现在,这几十年当中干了些什么事?不要用别的标准,就用最简单的十善业道的标准,自己跟自己考核一下,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与十恶相应的多,还是与十善相应的多,自己就知道了。如果与十恶相应的多,死了之后不是又到三恶道去了?那就是地藏菩萨讲,「好不容易把你度到人道,怎么打个转你又回来了!」真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愚痴到了极处,还自以为聪明。我们如果要是没有接触到佛法,我们就糊涂一辈子,永远不能出离。总算是过去生中修积了一点善根,这一生得人身,还能够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最重要的要觉悟、要回头、要断欲,我们才有出头的希望。

 

佛祖给我们做了榜样,做了一个好样子,他何以能成佛作祖?他对这个世间没有欲望,在这个世间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争无求,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到这个世间来是给众生做个好样子,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再来人」,他是来落实大慈大悲的,他不是为自己,他是为众生而来的。我们对这种人敬仰,对这种人尊敬、效法,我们要向他学习。佛菩萨、古圣先贤为我们讲经说法,教导我们,目的是让我们觉悟。他们对我们能够做得到的就是开示,我们自己要有能力悟入。「开示悟入」这四个字,前面两个是老师的,后面两个是学生的。如果我们不悟,不能够契入,那也是枉然。一定要觉悟!

 

觉悟就是看破,契入就是放下,放下就契入。放下什么?放下欲望。欲望的根是我执,这是我们常常勉励同学,根是自私自利,什么时候我们把自私自利舍掉,学佛就会一帆风顺,能解、能行、能证。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能放下,信、解、行、证都是障碍,我们对于圣教没有办法相信,不能理解,不会修行,当然更不能证果。什么原因?自私自利。要知道无量劫来,我们学佛绝对不是这一生,过去生中多生多劫都曾经遇到过佛法,善根深厚。为什么不能成就?自私自利没放下,坚固的执着。所以虽然生生世世听闻经法,也喜欢修行,始终不能离开六道,始终不能够离开三途。不能够离开六道,就决定会堕三途,那想想,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肯不肯干?佛是苦口婆心,一切经论当中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劝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话真是苦口婆心,劝我们要接受、要保持、要依教奉行,这是自利,「为人演说」这是利他。为人演,「演」是做给别人看,表演给别人看;「说」是为他解释。释迦牟尼佛自己做榜样给我们看,他八相成道是演,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说,为人演说,说的跟做的是一致的,我们相信。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菩萨修的这个法门着重在「喜足」,『普生喜足』,这两个字契机。如何真正,「喜」是欢喜,「足」是满足,这两个字很不容易做到。怎么做法?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四摄、六度就能做到喜足。经论上常讲「常生欢喜心」,如果不是法喜充满,欢喜心怎么生得起来?要想法喜充满,你不能够契入佛法,哪来的法喜?这个契入是证入,行,依教修行;行要入境界,你才得法喜。可见得这个字有相当的深度,尤其「喜」后面加个「足」,最低限度也是地上菩萨才能称「足」。严格的说来,这个喜足是什么地位?等觉菩萨的地位,才可以称为喜足。十地菩萨是相似的喜足,等觉才是圆满的喜足。由此可知,这一位「善根光照主昼神」是如来的化身,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可能有喜足?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做学生的人,最重要的要知道见贤思齐,看到佛菩萨他也是凡夫修成的,我们看到他,自己一定要发心,「我要跟他一样,我要向他学习,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要发这样的心,这个心要勇猛,我们这一生就会成就。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佛讲这个话用意很深,最重要的意思是勉励我们要有恒心、要有长远心修学,意思在此地。真正成佛,我们今天读的是《华严》,《华严经》的教义是一生成就,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不是无量劫。我们在末后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知道了吗?善财童子是一生圆满成就。善财何以能够一生圆满成就?没有别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精进不懈,天天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他参访吉祥云比丘,他是初住菩萨;参访海云比丘,他提升了,二住菩萨;参访妙住比丘,他又提升了,是三住菩萨;到末后参访普贤菩萨,圆满成佛。不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他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个地方我们要细细去想。他能舍,我们今天麻烦在我们不肯舍。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什么都要,加重自己的包袱,加重自己的负担,你就没法子了。他们是决定不肯给自己添一点压力,不断在舍,不断在放下,到最后放下,一无所有了,圆满成佛。把执着放下,把分别放下,把妄想放下,他们是这个修法的。

 

他们闻法,目的是在开悟,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染污,这个高明。染污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你看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最后一段经文,「恋德礼辞」。恋德是今天所讲的知恩报恩,礼是恭敬,辞是什么意思?辞是心地清净,一丝不挂,那个叫「辞」,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觉。我们今天学法最大的一个困难,学了就成了法执,放不下。当然这在初学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经历这个过程。但是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放下了,放下之后,领会到自性。如果我们今天学《华严》,把《华严》当作宝贝,不肯放下,我们就死在《华严》教下。这个经本是释迦牟尼佛的,你就被经所转,这不是佛的意思。楞严会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坛经》里面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十年,跟六祖讲,六祖给他开示,他觉悟之后,他说了几句话说得很好,过去十年他被《法华》转,现在觉悟了,回过头来转《法华》。过去十年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法华经》,现在一悟是自性《法华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是自性的。这是成就,这样才真正能得到喜足。我们今天的修学,最低限度,我们对佛法执着,在现前这个阶段可以,对世法一定要彻底放下,才能把你境界向上提升一层。如果对世法里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要是放不下的话,佛法是一分一毫你都入不进去。就像我们上楼一样,你要不放下第一层,你怎么能到第二层?你不放下第二层,你怎么能到第三层?这是八楼,七楼都放下了,你才能到八楼。你要是贪恋,舍不得离开,你就不会进步。这个浅显的道理容易懂,要细心去体会,不舍不能入境界,不舍不能得喜足。

 

我们看到有不少同学,出家同学也不例外,学得很辛苦,依旧是很多烦恼、很多的忧虑牵挂,这个错了。出家,佛说得好,家,佛在经上讲有四种:田宅之家、烦恼之家、三界之家、生死之家,你是出了哪个家?我们仔细去观察,哪一个家都没出。田宅之家,你家里田宅那个家出了,到了寺庙里头还要争田宅,没出!这四种家一种家都没出。庙愈盖愈大,徒众愈来愈多,自己愈感觉得这是荣耀,怎么能出得去?这也属于田宅之家,没出。我们再看看古时候那些道场,我去得少,但是我看过不少山志,看过古人这些记载,道场虽然大,住持所住的地方并不大,方丈。这说明一个什么意思?说明他真的出了家,他真的舍了,没有留恋、没有执着、没有分别。道场的建立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是教化众生的场所。就像学校一样,学生多了,不能不扩充校舍,不能不多建讲堂,是这个意思,决定不是为自己。自己的生活还是那么样的简单,还是那么样的朴素,这是正确的。古圣先贤所做出这些典型、做出这些模范,我们有没有能体会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09:35: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28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