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29集)jingkong法师主讲

我们的心有多大?现在那个心量小得不得了,两个人还要吵架,你说可怜不可怜?这就是讲「迷失自心,可怜悯者」。学佛从哪里学起?心量拓开学起,心量不大就不能入大乘之门。寺庙里建筑,天王殿面对大门摆了个大肚皮的弥勒佛,就是告诉你心量要大,才有资格进门,那个门槛代表大乘之门。中国佛教都是大乘佛法,你没有大心量,进不了大乘之门。再告诉诸位,不进还无所谓,如果小小心量进到大乘之门之后,那就坏了,那个门槛是什么门?地狱门。怎么是地狱门?小心量进来之后破和合僧,破坏僧团他绝对堕地狱。所以,你看那个门是佛门还是地狱门?实在讲,它也不是佛门,也不是地狱门,心量大了,就把那个门变成佛门;心量小,就把那个门变成地狱门。外面境界无佛亦无魔,佛跟地狱是自心变现。同样是个寺庙,我一步跨进去是佛门,他一步跨进去是地狱门,不一样!我们手拉手一同进去,我进佛门,他进地狱门,那怎么会一样?入门之后,一定是先断烦恼,就是先修戒定慧,断烦恼,然后再学无量法门,圆成佛道,普度众生。这个次第决定不能错乱,错不得的!

 

因为念佛,心发现了,佛也发现了。不念,佛没有了,心也没有了,都没有了,「实相无相」;一念佛,心境都现前了,「实相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有相。这两句话诸位要是真正能体会,不管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心境统统现前;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心境双泯,二边都不现前。一起心动念,二边都现前。念佛,二边现前;念菩萨,二边现前;起一个贪心,二边现前;起个瞋恚心,也是二边现前。所以心境都是从缘生。缘是什么?念头生起来是缘。这个缘不能细说,细说很复杂。在唯识里面讲得详细,《华严经》上讲无量因缘,这个心才一动,无量因缘;你没有缘的话,这个念头不会动的。无量因缘,很复杂的。

 

这一段虽然是很高的境界,但是使我们能认识心境的真相,它的好处,让我们不怀疑,死心念佛,知道念佛法门决定没有错误,确实有理论的依据。

 

演【智外无如者,心者是智,佛者是如,心外无佛,是智外无如也。】

 

「智」就是真心的起用,真心起作用,一切明了、一切通达,这就是常讲的般若智慧。心起作用,心就是智慧;佛是心所变现的境界。如果用唯识来讲,「智」是心的见分,「佛」是心的相分,心是本体,能见的是它的见分,所见的是它的相分,自己见自己,外面没有东西。所以说「心外无佛」,就是「智外无如」。

 

演【此乃夺境不夺人。古云:上园花已谢,车马尚骈填,是也。】

 

这是举古人的一段公案来说。「上园」是指御花园,通常人讲「上」都是对皇帝的尊称。这是比喻夺境不夺人。下一句是反过来说:

 

演【如外无智者,既佛外无心,是如外无智也。此乃夺人不夺境。古云: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是也。】

 

「是处有芳草」是境,「满城无故人」是人,人没有了,境在。前面是境没有了,人在。换句话说,对于宇宙人生,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会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不是圆满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境界里你只看到这一面,还有那一面,像一只手一样,你看到正面,没有看到背面,看到背面,没有看到正面,必须两面合起来看,才能把真相完全了解。

 

『非如非智』,这就是看一个整体的。没有看到整体,必然有争执。诸位要晓得,佛门本身里头争执就很多,为什么有这么多争执?知见不能说他不正确,都正确,他见到一面,没有见到另外一面。大的宗派,宗门教下就互相攻击,学禅的跟念佛的人彼此毁谤,这都是见到一面没有见到第二面。如果面面都见到,才晓得不但十大宗是一,连外面所有一切外道也是一。前面我跟大家所讲的,你要是能够体会,你就晓得,为什么?无有一法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统统是的。心一念外道就现外道,一念魔王就现魔,念什么就现什么,那个心就变什么。所以你说,哪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我们的心就平了,心就清净了。于一切法,才像《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为什么不取于相?因为一切相是自性变现的,幻化而无有自性。不但对于色法不取了,心法也不取了,心也是缘起;心境二边都打掉了,自性就现前。偏重在色法,就是物质、唯物,不会见性的;偏重在心法,唯心,也不会见性的。必须心法二边都放下,才能契入,豁然契入。

 

诸位要晓得,一句佛号念到心境一如的时候就契合了。你要问:念到什么时候才能到理一心不乱?念到一如的时候,念到能念之心就是所念之佛,所念之佛就是能念之心,能所是一,能所不二,就开悟了。所以,这是很深的一个功夫。还有能所,换句话说,都落在二边,不能见性,可以念到事一心,不是理一心。

 

演【非如非智,故唯一心者,智外无如,以智夺如故非如;如外无智,以如夺智故非智。互夺两忘,则非如非智,故唯一心。】

 

「互夺两忘」,两个都没有了。这是把理一心的境界用这种方法巧妙跟我们烘托出来,像画画一样,烘云托月,月亮画不出来,画云彩当中露一个圆圆的,一看那就晓得那是月亮,用这种方法把它烘托出来,让我们在这里面去体会。

 

演【此人境双夺。古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是也。】

 

这是《牧牛图颂》里面的,这些都属于禅机,要细心去体会、去领略,这里头很有味道。意趣的浅深,随着个人领悟境界不相同。这是体究二义,我们讲了一个意思,底下第二个是「寂照难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着下一次再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3日12:11: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24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