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七讲 《大学》蔡礼旭老师

admin 礼义廉耻评论阅读模式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着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馀虽为之执鞭,所忻(通「欣」)慕焉。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仲是字,夷吾是名。颍上是现在的安徽省。「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年轻的时候跟鲍叔牙交朋友。「鲍叔知其贤。」在交往的过程当中,鲍叔牙深深了解管仲是贤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管仲家裡比较穷,跟鲍叔牙做生意,赚了钱多拿点。「欺」,不是欺负,是占便宜。「鲍叔终善遇之」,「终」就是自始至终,「善遇」就是对他很好。「不以为言。」他度量很大,不去计较这些事情。「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后来鲍叔侍奉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他们各为其主。「及小白立为桓公」,后来公子小白先回齐国当了齐桓公。「公子纠死」,公子纠死了。「管仲囚焉。」管仲被关在牢裡,因为他曾用箭射齐桓公。「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被重用了,齐国的政治重任付託给管仲。「齐桓公以霸」,齐桓公最后成就霸业,「九合诸侯」,「九合」有好几种说法。《史记》裡面记载,确实有九次。另外还有两个说法,一个是「纠」,就是督导的意思;再一个是「勼」,聚的意思。不管哪一个意思,都讲得通,就是多次把诸侯团结来,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外患。「一匡天下」,「匡」是匡正。当时诸侯都比较无礼,他带头做表率尊重周天子,其他的人也跟着效法,让天下得以匡正。「管仲之谋也。」这多亏了管仲的智慧谋略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这是叙述管仲跟鲍叔牙的交往过程。

 

「管仲曰:吾始困时」,我当初很贫困,「尝与鲍叔贾」,曾经跟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多自与」,在分钱的时候,自己多拿了,「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不觉得我是贪心,「知我贫也。」知道我贫穷,家裡需要。「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他曾经帮鲍叔出主意,结果反而让情况愈来愈糟,「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觉得我是愚笨,「知时有利不利也。」因为鲍叔知道时机有利跟不利,我刚好都遇到时机很不利。「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仕」是当官,「见逐」就是被罢黜了。三次当官,三次都被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觉得我无能,「知我不遭时也。」没遇到好时机、好领导。「吾尝三战三走」,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都失败,赶紧逃走。「鲍叔不以我怯」,我失败逃走了,鲍叔不觉得我是胆怯。「知我有老母也。」知道我还有老母要奉养,不能死。「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召忽跟管仲辅佐公子纠,结果公子纠败了以后,召忽很有气节,马上就自杀了,但管仲没有死,他被关起来,被囚禁,受到屈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鲍叔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鲍叔非常理解我,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而是怕自己这一生不能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留名于后世。接着管仲讲了一句话,是真情的流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整段文章读下来,感觉任何人遇到鲍叔牙,都会被他的诚心感动。这样的信任,这样的支持,我们假如不真干,不真正以心相交,感觉对不起这个朋友。大家读着读着,有没有觉得鲍叔牙挺傻的?人傻到别人都不想欺骗你,那是智慧,那是修养!当然,鲍叔牙也确实能看到管仲的内心世界。管仲有没有缺点?我想有,但是鲍叔牙都是看他的好。再来,鲍叔牙时时以天下为重,念念想着管仲可以利益齐国,后来成就了这个因缘。

 

「鲍叔既进管仲」,鲍叔牙荐举了管仲,「以身下之。」居管仲之下。「子孙世禄于齐」,他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俸禄,因为他有德行,他念念为国家着想。「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有封邑者十馀世」,「邑」就是国家封给的地方,那个地方就属他们管理,纳税都由他们去掌管,有封邑的后代就超过十世。「常为名大夫。」而且都很有德行,闻名于国家社会。「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是讚美。天下人,以至于后世的人,更多讚美的是鲍叔能够知人,能够识别好的人才,进而去推荐他,为国举才。所以「进贤受上赏」,为国家,甚至为了文化的承传,推荐贤德之人,会得到老天最大的封赏,因为这样的利益非常深远。蔽贤,因为嫉妒,让团体、国家用不到贤才,会遭天谴。

 

「管仲既任政相齐」,担起了重任,为齐国的宰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区区」就是小小的意思。以一个小小的齐国,而且还位处于海滨边陲的地方,但政通人和,百业兴盛,国家、军队也很强。「通货」是流通货物,「积财」是积聚财富。为什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与俗同好恶。」「俗」就是指人民,他时时想着人民需要什麽,人民需要财富、需要养家煳口、需要生活安定,这都是人民需要的。孟子有段话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去成就人民的幸福,人民也会为你着想,让你幸福;时时想着怎麽去化解人民的忧虑,人民回报的也是常常想着你的忧虑。所以能以父母的心来照顾人民,一定可以王天下。整个国家带得非常好,人民团结一致,都来自于与民同忧喜、同好恶。「故其称曰」,所以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是指放穀类的仓库,「廪」是指放米的仓库。粮食都非常充足,人民生活没有匮乏,吃得饱才知礼节。一般的老百姓挨饿受冻,叫他们重视礼节,比较困难,要先生活无忧,才能进一步来学习这些忠孝节义的道理,慢慢就知道荣辱,什麽是光荣,什麽是羞耻。孔子在《论语》裡面也讲到先「富之」,进一步再「教之」,让人民生活无忧了,赶紧要施行教化。

 

「上服度则六亲固。」「上」是指领导者,「服」就是能实行,「度」是指法度、礼仪。上位者能带头守法、守礼,行为都是跟圣贤教诲相应。这一点清朝开国的几个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做得很好,尤其康熙,他都是带头做。那个时候都祭农神,康熙皇帝为了在耕田的时候耕得比较熟练,私底下还常常练习,代表他很重视,给人民做了榜样,自己亲耕,重视农业。所以上位者能真正以身作则,做出孝道,落实五伦、八德,六亲就会非常稳固、团结。「六亲」有多种说法,有说是父母、兄弟、妻子,又有说是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子之子。康熙皇帝是很孝顺的,他母亲不在了,可是他对他的奶奶很孝敬。有一次,他奶奶孝庄皇太后要出去,本想请几个人抬轿子。由于他奶奶不忍心,怕这麽远的路,这几个人会很累,还是决定坐车好了。但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了,一路马车颠簸,骨头还是受不了,于是康熙皇帝赶紧换上轿子。这些轿夫是康熙皇帝吩咐一路跟来的。虽然是一个细节,但是可以看出康熙的孝心非常细腻,想得很周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日22:02: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16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