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发大誓愿第六(第二十七集)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发大誓愿第六评论阅读模式

 

所以,学东西一定要有长远心,一个目标。到极乐世界去,好!你看你每天可以到十方世界,分身去了。他那个分身的本事实在是了不起,他分的身、变化的身,他真能办事,不像变魔术,可以变几个身,但那个分的身他不能办事。这个分身跟真身一样,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是修大福报,听佛讲经说法开大智慧,福慧双修。要不要去?要。什麽样的心态去?善财童子的心态去,随缘妙用。跟十方世界诸佛不可以不结缘,因为每一尊佛他度化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你跟佛结缘,跟他所有众生都结缘了。这好事情,要去做,但是决定不能分心,这就叫妙用。缘,可以随缘,心裡怎麽样?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当中,福圆满了,慧也圆满了,你看多不可思议。修福没有起心动念就圆满,听教也没有起心动念,智慧圆满了,什麽智慧?根本智。什麽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为什麽叫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就知道,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这是智慧。我们在这个世间人学习的那是常识,「学富五车」,这是古人形容你读书读得多,你的常识很丰富,它不是智慧,是知识。知识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它解决一时,它不能解决究竟,解决一面,不能解决圆满;智慧不一样。这些道理,大概在这个世间只有中国有、古印度有,其他地方当然也有,我们听到的比较少,在中国、在印度听到就很多。所以一定要修忍。

  

第四个「精进」。你看这两个字,精是什麽意思?纯而不杂,进是进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叫精进。你学东西学太多、太杂,那就乱了,那不叫精进,叫乱进。所以他学的东西统统都记住、记得,那就是常识,它不是智慧。精进生智慧,为什麽?精进的心是定的。学很多东西,广学多闻,他的心是乱的,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表现在外面就这样,这个不能不知道。精进而后禅定就现前,所以忍辱、精进是禅定的前方便,就是得定之前必须具备的条件。他不能忍、他不能精进,怎麽会得禅定?哪有这种道理!在我们这个法门裡头,一切都要归念佛三昧,这是真精进。「禅定」两个字,禅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定是中国意思,中国字,意思很接近。所以这个名词叫华梵合译,禅是梵文,定是华文,梵华合译。禅,它的意思是不着相,也就是我们在学习裡面常常讲的不执着、不分别,这就是禅。通常翻译叫静虑,清淨心,虑是什麽?虑是形容词,他确实并没有思虑。我们凡夫,要问你一桩事情,我想想再回答你,那就是虑。真正修禅的人他并没有虑,但是他清楚,虽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样样清楚、样样明瞭。就是讲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它是定,无知,般若无知,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所以禅是体,般若就是作用,般若是体,禅就是作用,这两个互为体用。没有真实智慧,你定不下来,没有定功,智慧不开,所以它是互为体用。「般若」也是梵语,通常把它翻成智慧,可以这样说法,但是它还有很深的意思。它那个智慧是真智慧,无所不知的智慧。在中国文字裡头找不到相对的文字,所以在翻经的时候,还是用它的音,般若是音,音译,再加以解释。

  

这六种,菩萨修的这六个项目,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六个项目都要相应,那就是菩萨。不是一样一样的学,起一个念头、一个举动跟这个全相应,那才是菩萨。布施裡面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持戒裡头有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每一条裡面都具足其他的五条,每个念头都具足,每个动作都具足,每个行为都具足,这是菩萨。所以小小戒没有根基怎麽修法?大乘经,像《华严》裡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任何一法肯定含摄一切法,一切即一。从这个教义裡面我们就能够慢慢体会到,整个宇宙是一体,没有法子分割。好像宇宙是个网路一样,我们现在用的电的网路一样,任何一点立刻就传遍全体。我们在《还源观》裡面就很容易体会,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乃至于自然现象,念念它对外面发信息,同时它念念也收到整个宇宙的信息,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物质现象来说,佛家讲的是一微尘,现在科学家讲的是一个小光子,时间虽然短,它具足宇宙圆满的信息,都在裡头。

  

《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它三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周遍法界」,这就是讲它的波动,这个波动它发出去、它收进来都是周遍法界,收发都周遍,速度之快我们没有办法想像。「出生无尽」,出生什麽?一切法,一株小草、一片树叶,佛讲我们身上一根汗毛,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为什麽?它发的波遍法界虚空界收到,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它的波也全收到,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一念诸位要记住,弥勒菩萨说得好,一弹指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同学把它算出来了,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这念头,它发跟收都是遍法界虚空界。这是科学,佛经科学,我们今天讲得谦虚一点叫高等科学,谦虚一点;要不谦虚,那就是方老师的话,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这方老师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它的心量,这要知道,第三个周遍,「含容空有」。我们今天如果是不能够包容,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不能包容,我们怎麽能证得圆满?为什麽不能包容?因为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要是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恢复了,那是大乘经教裡面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才得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法喜。为什麽?全包了,知道是一不是二。这个我喜欢,那个你讨厌,那是什麽?那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的心量,不是佛菩萨。

  

佛菩萨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菩萨心目当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来找我麻烦的人,好人吗?好人;好事吗?好事。为什麽?他来考我的,他来陷害我是来考我的,看看我还有没有分别执着,我还有没有怨恨。他考验我,我没有怨恨,我欢喜接受,没有怨恨,更没有报复,我及格了,我提升了。没有经过考试,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一切顺境、逆境都在考你。顺境考你什麽?考你有没有贪心、有没有贪爱,贪是烦恼,逆境考你有没有瞋恨、有没有怨恨。从这些地方我们就知道我们贪瞋痴慢疑断掉多少,就知道了。一考,顺境还有贪心,逆境还有怨恨,不及格,那要好好加功夫,要感谢这些考试的老师。怨亲平等,没有怨亲,你就想到,我们一毛端、一个细胞、一粒微尘,它无限止的在收发信息,这个信息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定力不够,心散乱,如果有定力,心不散乱,这信息我们全知道,没有不知道的。

  

这个道理你相信了,事实真相你体会到几分,你才晓得诸佛如来全知全能,那不是假的,我们修到那时候也是全知全能。全知全能是我们自己的本分,就是老祖宗讲的人性本善,用善来形容,是你自己本性裡头本来具足的。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做成障碍,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被它障碍,不起作用了。实际上它还是起作用,起反作用,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迴。迷的时候变质了,把正常的作用扭曲了,就这麽回事情。我们真正能够放下,把这六个项目做好,叫六个科目也可以,这六个科目我们统统把它学好,我们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全部就现出来了。

  

所以心,心本来是定的,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就说明自性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动过。现在我们这个动了,动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不妨碍真心,真心也不妨碍妄心,我们用真心,妄心不要去理会它,就不起作用。我们今天是太关怀妄心,把真心忘掉,六道凡夫就是这麽个情形,真心不是不在,忘掉了。真妄永远不离开,就看你会不会用。记住,真心裡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只要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要觉悟,那是妄心,妄心应该要放下。真心不要去求,放下妄心,真心就现前。正是古人所说的,只要捨妄,不要去觅真,别去找真的,你找真的话,又是个妄心,你永远找不到,你不找它,它就现前了。六度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知道。

  

底下一句,「六度摄万行」,六度展开就是菩萨无量无边的细行,在佛经上通常讲,它讲有数字,八万四千细行。这八万四千怎麽说法?每一条都具足八万四千,布施八万四千,持戒八万四千,忍辱八万四千,乃至般若。每个科目展开都是八万四千细行,而且八万四千细行像一个网路一样互相重叠,任何一点它的频率都周遍法界。同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点它能够接收法界所有的信息,电脑不能比,要跟这个,那电脑是差太远了。诸佛菩萨证得了。我们今天虽然没证得,这是因为在大乘教裡面长时期的薰习,我们熟悉了,我们能理解、能相信,不怀疑,从今之后依教修行。用什麽方法修行?一句佛号。你才相信一句佛号管用,一句佛号具足一切法,六波罗蜜统统在其中,一法都不漏,一句名号圆满具足,我们的修学找到了方法。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日18:46: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0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