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五讲 蔡礼旭老师

admin 礼义廉耻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冷静来看,尧舜三代的历史都因为尊贤,整个朝代兴盛起来。周朝周成王做太子的时候,周文王派三个人教育他,太师、太傅、太保,全国最有智慧、德行的三位老师。太师专门教他治国的智慧、经验,派谁?姜太公。太傅教他德义、德行,派周公。太保是照顾他的身体。身体是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法办事了。大家想一想,小的时候,二三岁就被这三位圣人带着,你说能不成圣贤吗?除此以外,另外派三个人跟太子住一起,叫少师、少傅、少保。三位老师教完了,这三个盯着,看有没有做到,每天住在一起,看得清清楚楚,不能马虎。所以能成就这麽好的成王,都不是偶然的。

 

讲这一段周朝如何培养人,跟我们有什麽关係?培养下一代不就要这样培养吗?当父母的也要照顾到这三个角度。你要让他有德,让他身体好,也要让他有见识、有做事的能力,一站出来就是大将之风,临事不乱。教养自己的孩子如此,我们假如在一个团队做领导,也要不断地下工夫,从这几个角度去爱护、照顾底下的人。这就是会用经典的学问。我们这几年体会到,经典没有一句话跟我们无关的,所以叫经,亘到尊贤,在《说苑》裡面有一个章节,我们一起来看文章: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文公以晋国霸,而厉公以见弑于匠丽之宫;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弑死于庙梁;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兑故也。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位;齐有田单,襄王得国。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夏民从,越王不隳(huī)旧塚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雠之心而委国政焉。

 

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髮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自是之后,殷兼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愍王于莒(jǔ),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信」通「伸」)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故无常安之国,无恆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则其弗失可识矣。

 

「禹以夏王」,「王」是王天下,禹建立了夏朝,让天下安定。「桀以夏亡」,「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天子,他亡国了。「汤以殷王」,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天子。「纣以殷亡」,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天子,他也亡国了。都是君王,为什麽命运差这麽多?这就是慢慢引导我们,盛衰兴亡的关键在哪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阖庐」是指吴国的阖闾,称胜于天下,「而夫差」,可是短短几十年,吴王夫差「以见禽于越」,「禽」通「擒」,被勾践抓起来了,最后自杀。「文公以晋国霸」,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让晋国强盛起来。「而厉公以见弑于匠丽之宫」,厉公被杀死在匠丽这个地方。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30日21:12: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