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80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八十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80

第80集A

第80集B

五十五页第四行: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经文接着讲上一次说到行阴。行阴,佛在此地用比喻告诉我们,就彷彿瀑布急的流水非短非长、相续生灭。凡夫、二乘、菩萨对于这桩事实真相不能明了,所以才产生误会,造成众生浊。上一次也讲到,由于九法界有情众生不能够明达流无实性,这个样子才将一真法界变成九法界,所谓法身流转就叫做众生。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反过来,真正了达除水之外并没有流向,就能够融九法界为一真法界,正是所谓「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今天这个经文就说得更清楚,佛叫着阿难说,『如是流性』,这就是指行阴,如是行阴。我们要找它的根源,它并不因真如而生,也不因藏识而有。『亦非』,就是藏识性也并没有离真如藏识性,这是我们要观察它的真相。这桩事情在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很详细,我们在《八识规矩颂》也马上就要讨论这个问题,讲到第七识。七识没有自体,内以八识为体,外以六识为用,换句话说,它确确实实无有自性可得。既然无有自性可得,当然是虚妄的,这个经文是用水与空来做比喻,一看就明白。再看底下经文: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

 

「空」在此地比喻真如,就是本性;「水」在此地比喻业识,就是阿赖耶识;「流」就是比喻行阴。只要把它比喻的哪一法,就是比喻的哪一桩事晓得,这个经文一看就明了。佛在此地意思是说,我们仔细去观察,如果瀑流要是因空而生,空能够生流,那十方虚空尽是瀑流。事实不是如此,虚空并不能产生瀑流,这就是说明如果行阴要是因真如而生的,真如是无边际、无方所的,行阴也应该是如此,无尽的真如也就成无尽的虚妄的行阴。换句话说,如果然是这样,那诸佛如来也被行阴之所迁流,这个在事实上不然。不是真如生的,是不是业识生的?我们再追究,末那识是不是阿赖耶识生的?诸位要晓得,不是阿赖耶生的,阿赖耶对于末那识只有一个条件叫根本依,它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底下这几句就是说这个情形。

 

【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

 

这是比喻行阴不因实体而有。流不是从空中出,这个很容易知道,一说就明了;如果说瀑流要不是从水而有,这似乎不太容易懂。瀑布明明是从水有的,怎么能说不是因水而有?佛在此地就辨别,水有水的性,瀑流如果因水而有,这个流性应当不是水性,所以说『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水性为能有之相,流性为所有之相,现在这两个相显然呈现在我们眼前,『有所有相今应现在』,就是现在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才能够说它是因水而有。譬如桃树它能够结桃子,树是能结,桃子是所结,树跟桃这两个相我们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桃是因树而有的。现在水与流这两种相,能不能像树与桃那样清楚明了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几句话是比喻行阴,如果要是因藏识而有,这行阴之性就不是藏识,能有、所有这两种相,今应现在,确然可指,而水流二相实在是不容易分出来,水跟流不容易分出来。由此可知,瀑流怎么能说是因水而有?我们讲桃子的相很清楚,从桃树结的,这一看就晓得它是从桃树而生;这个瀑流之相,我们没有法子能够把它划一个清楚,一个是能流、一个是所流,能也是水,所也是水,它不是个二相。这是从能所两方面来观察,说明行阴并不是从藏识生的。再看底下,愈看意思就愈明白: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

 

瀑流是个动相,如果瀑流就是水的性,性是不变的,那个水不流的时候、在澄静的时候,那就应该不是水的性,因为瀑流是动的,而它现在却是静的。这就是比喻,如果行阴要就是藏识之性,那么行阴静时而心不静,因为心性是动的;换句话说,那些有相当定功,能够证得灭受想定,或者是证得择灭无为者,这个时候第七识不起作用、不现行,那反而不是藏识之体性了。这里面我们要晓得,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办法见到阿赖耶识,就是受了行阴的障碍。行阴尽了,阿赖耶识才现前,所以说行阴不是阿赖耶的实性。这个意思非常的幽微、很难懂,要了解这桩事情,首先要晓得第七识是一种虚妄的情执,可以说它没有根源。但是它跟阿赖耶识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没有它,阿赖耶也就不叫阿赖耶,它叫大圆镜智。阿赖耶之所以成为阿赖耶,就是因为有它;换句话说,它与阿赖耶识有相互的关系,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一才有二,一边没有,那边也没有,这是我们要晓得的。因此转识成智,最后的关键就是在第七识,也就是此地讲的行阴。

 

行阴开始转,是在初地的时候,初地虽然转了,转成平等性,可是还不稳定。如果要到相当稳定,那要到八地以后,为什么?因为八地以后,俱生的我执、法执才能断。由此可知,我执与法执就是行阴、就是第七识。真正修道的人他用什么功夫?无非是破我执、破法执而已,没有别的。我法二执要是破尽,俱生的我法二执统统破尽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位次?如来地,这就成佛,这个佛叫究竟佛,要是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是究竟觉。《起信论》里面讲的始觉,是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叫做始觉。那个初发心还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个初发心,我们现在的初发心还到不了他那个程度。我们现在说老实话,不觉。真正的始觉是怎么个说法?自己真的觉悟,不再迷惑。觉悟什么?最低限度,觉悟到生死无常,确实觉悟到这一点,下了决心、发了大愿要求无上菩提,这时候依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的理论方法,老老实实依教奉行,这样的人才叫始觉。理论不懂、不通达,那修行叫盲修瞎练,那是不觉;或者知道一点点道理,不能照做,这个叫说食数宝,也是不觉。可见得始觉是什么?是行解相应,一定是很正确的修行、没有错误的修行,这才叫始觉,这样的人才称之为初发心者。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大乘佛法首先就叫你放下我执,我执就是行阴,我们修念佛法门也不例外。有了「我」,一心就受到障碍,为什么?有我就有「人」,这就二心,这就有分别、有执着。我们念佛要想念到一心不乱,先要破我执,先要晓得我们五阴之身里面找不到我,实在没有我。我都没有,哪里还会有我所有的?尽在那里打妄想。这样不但是一心不乱做不到,功夫成一片也做不到。这样念佛与阿弥陀佛不相应,这样修行修一辈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没有把握。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21:38: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44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