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四讲:《礼篇》讲「礼之体,敬为主。」

admin 礼义廉耻评论阅读模式

 

「太史公曰」,太史公是司马迁自称。每记载完一段历史,史学家会下一段评论,每部经典不相同,《史记》是「太史公曰」。《汉书》是断代史,只记一个朝代,班固是用「赞曰」。《后汉书》用「论曰」。还有一部历史巨作,《资治通鑑》,司马光评论的时候是「臣光曰」。因为《资治通鑑》主要是给予皇帝鑑往知来的经验、智慧,写给皇帝看的。后世的正史裡面是用「史臣曰」。不管哪一个说法,都是写史的作者对这一段历史的一个评论。当然评论也要非常严谨公正,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学者多称五帝」,这些学者常常津津乐道五帝的功业事蹟。为什麽要称述这些?那是有意义的,「述往事,思来者」陈述以前的历史,给予后来的人重要的启示。为什麽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历史?就是这个意义,鑑往知来,承先启后。所以我们老祖先慈悲,恩泽后人,留下来五千年文化瑰宝。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汉朝那个时候,学者都是希望能利益后代,所以「多称五帝」。「尚矣。」「尚」是久远,「矣」是有点感叹。五帝离我们都非常久远,四五千年了。「然《尚书》独载尧以来」,《尚书》属于五经之一,是古代有着高度智慧的政治哲学,记载的都是怎麽治国的智慧,是从尧帝开始记起的。《史记》当中列出五帝—黄帝、颛顼( zhuān xū)帝、帝喾(kù)、尧、舜。《尚书》前面三帝没有记载,只记载尧帝以来。「而百家言黄帝」,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典籍文章也非常多,都提到黄帝。但是诸子百家提到黄帝的文章有待商榷,「其文不雅驯」,不是很典雅的正论、正述、正训。这些教诲让人很难完全生信心,为什麽?感觉这些文章穿凿附会,甚至还谈很多神鬼的事情,文辞比较荒诞不可信。「荐绅先生难言之。」「荐绅」就是指缙绅,就是士大夫,也包括史官在内。可能他们说的时候,心裡也不踏实,怕可信度不够,让人质疑。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繫姓》」,这是两篇文章。重点来了,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了《孔子世家》「赞」,司马迁先生对孔子非常佩服,而且当时汉朝的道德学问折中于夫子,有什麽争论,以孔子留下来的教诲跟经典为标准。所以这裡举孔子也是增强我们对司马迁先生在考据五帝这些事蹟的信心,史学家做这些事情都很严谨。孔子所传的《五帝德》在《大戴礼记》裡面。《帝繫姓》这一篇文章是在《孔子家语》裡面。「儒者或不传。」有一些儒家的学者,他们觉得《大戴礼记》跟《孔子家语》不算在他们认为的正统的经典裡面,所以他们不传,觉得非圣人之言,这是他们的观点。当然「君子和而不同」,人家跟我们观点不同,也不要跟他吵架,更重要的,求同存异,我们更深入地去探讨真理。所以,虽然这些儒者不传,但是司马迁先生很有主见,不能某某人说不传,说不是圣人所言,那就听他的了,得要自己去求证。

 

「余尝西至空峒」,「余」是司马迁先生自称,「尝」是曾经,往西边到了崆峒山。「北过涿鹿」,「涿鹿」是指涿鹿山。这都跟黄帝很有关係。「东渐于海」,「渐」就是入,就是到达,到达了大海边。大禹巡视九州、治水,都曾经到过海边。当地可能还流传着大禹那个时候的历史故事,他要去蒐集。「南浮江淮矣」,「浮」就是坐着船,乘船往南游历长江淮河一带。大家看这本《史记》容不容易?司马迁先生都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所以当我们捧着中华文化的这些瑰宝,要生难遭难遇想,不容易!「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走到这些地方的时候,遇到一些年纪很长的老者,都有谈到黄帝、尧、舜曾经走过的地方、发生的事情。「风教固殊焉」,这些地方风俗教化大不相同。为什麽风俗文化差异这麽大的地方,传颂五帝的事蹟却这麽相近?这就不是空穴来风。「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总而言之,这些事蹟对照古籍,有很多相应的地方,觉得这些历史事蹟是真实的,假如不把它留下来,后世不就了解不到五帝的圣德跟他们的功绩了吗?

 

基于这个考虑,司马迁先生说道,「予观《春秋》《国语》」,开始从这些经典当中去考据、考信。《春秋》《国语》都是春秋时代的经典古籍。《春秋》是孔子所作,《国语》是左丘明所作。「其发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在这些古籍当中,也很明显谈到过《五帝德》《帝繫姓》中的这些内容。「章」就是彰明,很明显。「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顾」是但的意思,「弟」是只是的意思,「弗」就是没有。其实《春秋》《国语》这些古籍,跟《五帝德》《帝繫姓》这些内容,是相关的、相应的,只是我们没有很深入地去考信、考察,就怀疑了。整个古籍裡面所叙述的内容,确实都不是虚妄的。「《书》缺有间矣」,「间」就是间隙,书有缺漏。在谈到《尚书》的时候也有提到,《尚书》有很多内容都遗漏了,缺失了。《尚书》有残缺,不能说《尚书》从尧帝时记起,就代表尧帝以前没有历史。「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轶」通「逸」。《尚书》裡面很多没有的逸文逸事,却在其他的古籍当中有看到,都散于其他种种古籍裡面。孔子之前两千多年历史不是儒家记而已,诸子百家都记。孔子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不是只集儒家大成,所以他是至圣,他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贡献最大。「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面对这样的情况,假如不是很好学、深思熟虑的人,心不能领悟圣人的道理的,不能悟通这些情况,进而把这些历史蒐集起来,编撰得很有系统。不下这种工夫的人办不到。所以「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固」是本来,「浅见」就是见识浅薄,「寡闻」就是孤陋寡闻,像这样的人你是很难跟他说清楚的。这裡也给我们一个人生提醒,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道理,要真正清楚了、深入了、研究了才能去发表意见。所谓「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你下工夫研究了才有发言权,不能遇到事情乱批评、乱下定论,这样的态度就不妥当,甚至于还会误导别人。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某个教授说《弟子规》不能学。他是教授,但问题是他看过《弟子规》没有?他为什麽说不能学?他说有愚孝的思想。我跟他缘分不够,不然我就直接请教他哪一句有。我没找到,他怎麽找到的?现在的人从小有个错误的习染:傲慢。自己有身份地位,不懂的东西也在那裡批评。真的有机会了,我一定「怡吾色,柔吾声」跟他讲,因为这一句就没有愚孝:「亲有过,谏使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孝经》裡面孔子强调了要懂得劝父母,父母有不对了要劝。「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父母不对的时候,你还顺着他去做,这怎麽能叫孝顺?所以我们自己在处事当中也要守好这些分寸,不然人的一些习性就很容易浮起来。

 

请问大家,我们什麽时候学会贪心?我们什麽时候学会发脾气、学会傲慢的?不知不觉就学了。古代很多父母懂得护念好孩子的清淨善心,胎教做得好,所以出圣人。文王的母亲太任,「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为假如「视恶色、听淫声、出傲言」了,孩子等于还未出生就在学不好的。大家不要听完了说,「我儿子都生完了。」学东西不要这麽死板,举一要反三。你自己生完孩子了,旁边有人还没生,你赶紧把你的经验告诉他,也是功德无量。再来,不只要护念胎儿的清淨心,还要护念谁?要护念自己。一个人连爱护自己、帮助自己都不会了,还能帮助谁?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我们要能看到自己的习气,一起来赶紧调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人有这样的觉照,才有能力把这个本事传给孩子、传给身边有缘的人。哪有我们自己每天不明不白,然后还能让人觉悟!儒家的圣哲人说,「先觉觉后觉」,我们自己先觉悟才能觉悟别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恢复自己的本性本善,恢复了再「亲民」,才能去利益人。这是知所先后,我们时时要有这个观照、护念自己的态度。这一段提醒我们,处事不可傲慢,不可不懂的东西乱评判。「余并论次」,「并」就是综合这麽多的史料。「论次」就是依次,依照一些次序、规矩来把它编纂出来。「择其言尤雅者」,选择非常雅驯可信的文章。「故着为﹃本纪﹄书首」,再把这些内容,放在「本纪」的开始。

 

我们敬祖先,其实也是敬君王,因为五帝都是当时的天子。从这裡我们也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在前面几千年是圣贤政治,都是全天下公认的圣人出来做天子,是公天下,没有一点私心。我们一开始读的《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不是理论,这是尧舜那个时代真正达到的社会和谐的境界。为了给国家找一个贤君,尧帝找了二三十年,终于找到大舜。真的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心能够交感。我们尊敬这些先王,他们的政治智慧也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所以历代的天子皇帝,都以《尚书》五帝的风范为榜样,要祭这些三皇五帝。再来,我们每一年都祭祀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所以敬天地、敬祖先、敬先王、敬圣人就延伸出我们很多的祭祀。而这个敬字再继续延伸,还可以延伸到敬字纸。字纸,尤其是古代印刷术还不发达的时候,经典都要靠人手抄,很不容易!很多人抄书可能都抄到半夜三更,我们当然要很珍惜人家的付出。不只如此,这都是圣贤留下来的智慧,打开来就像圣贤人在我们眼前一样的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每一个人读《弟子规》、读《论语》,受益一不一样?不一样。谁决定的?是不是孔子看哪个人比较顺眼,就让他得利比较大?圣人是公天下的心。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只要打开经典,顶礼三拜,再读;或者鞠躬完,至诚心现前了再读,对经典的体悟绝对不一样。

 

 

好,这节课先跟大家谈到这裡。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9日21:03: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4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