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50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五十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50

第50集A

第50集B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代问,前面讲到无是、无非的道理,当时在会的大众没有证到无学位的,都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虽然听了佛许多安慰的话,又承蒙佛教诲要谛听思惟。话虽然是这么说,谛审思惟是要有相当智慧,中下根性的人很不容易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在法会里面一定要承蒙具有大智慧的菩萨代他们启请,这不但是世尊的法会如是,世出世间教学无不如是。在前面也跟诸位讲到,经文渐渐入到相当深的境界,这是愈来愈深。所谓深,实在讲就是愈来愈接近真实法。讲假的我们都懂,一说我们都明了,说真的我们就不懂,这个深就是愈来愈接近真实。实在说,真实法,就是我们的观念转不过来,所以不能够领悟。

 

在这个地方,我们晓得与会的大菩萨们多的是,也许诸位要问,为什么要文殊菩萨做代表来启请?这里头也有表法的作用。文殊在菩萨众中他代表的是智慧第一,就跟在声闻众里面的舍利弗一样,声闻众代表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菩萨众代表智慧第一的就是文殊菩萨。他来代表就暗示这是最高的智慧,才能够来讨论这个问题,解释这个问题,接受这种教诫。同时,文殊菩萨所代表的根本大智,这是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到的。善财童子的老师就是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根本智然后才出去参学,从德云比丘开始到普贤菩萨,所谓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圆满后得智。但是诸位要晓得,根本智是文殊菩萨,如果没有根本智就没有资格参学,这是一定的道理。用文殊菩萨来代表启请含义很深,这些我们都要了解,你了解,你才晓得我们应该怎么修学。下面是文殊菩萨所讲的话,这一段是讲一些礼节,我们把文消一消。『是时』,就是大众茫然无所措的时候,不晓得怎么办好,文殊菩萨看到大家这个样子也发了慈悲心。『愍诸四众』,就是在座的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即从座起』,这是礼节,凡是发问、请益一定要站起来,听讲的时候是坐在底下,有问题请教一定站起来离开座位。『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这是请益、请教的礼节,『而白佛言』。

 

【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尟。唯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这一段就是文殊菩萨代表大众启请的话,也就是发问的话。发问的这个话也可以分为几个小段来解释,第一段是说明大家疑问的根源。『此诸大众』,是指没有悟的这些大众,这是我们要记住的,所谓是中下根性之人。他们『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二种」就是讲即是与非是这两种道理,是世尊对阿难尊者开示的。「色空」是总括万物。末后这一句「是非是义」,「义」这一个字双贯是义与非义两个意思。是义就是前面所讲的无是见的意思,非是义就是无非见的意思,这在前面都曾经讲过。这个地方讲色空,给诸位说,就是讲万法。前面念过的,我们要晓得,精见就是讲的心法,色空就是讲的色法,所以精见、色空合起来就是色心二法。在五蕴里面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四蕴就是心法,就是此地讲的精见,展开来就是万法。所以读《百法明门》,你看第一句,「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什么叫一切法?下面讲这个百法就是一切法。什么叫无我?后面讲的人无我、法无我。由此可知,百法是万法的归纳,世出世间法都包括在其中;五蕴又是百法的归纳;再讲色与心,又是五蕴的归纳,诸位要晓得这个开合的关系。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不过一个是归纳起来讲,一个是演绎出来说,事情是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这是讲到无是见、无非见的意思,这些大众不悟如来所说的道理。

 

『世尊』,这底下就是文殊菩萨代表大家说明迷惑的处所。再叫着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是假设的话,「前缘」就是前尘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讲,果然色空等象要就是见性的话,应当在一切物相当中指出来见精,为什么又指不出来?『若非见者应无所瞩』,如果一切万相当中没有见性,应该见不到万相。文殊菩萨这个问话里头就已经把事实说得清清楚楚,但是这个意思确实有相当的深度。我们现在听《楞严经》,从前面听到此地,这个二见将要讲一半了,我们能不能体会到一点意思?诸位果然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你的境界就相当不错。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这个意思?什么东西障碍我们?诸位要能从这个地方去反省,回光返照才能有一个出路;如果说是迷、不懂,就迷在里面,找不到出路。出路一定要回光返照,什么东西障碍?障碍不去掉,你一迷到底,永远不会开悟,必须要把障碍去掉。障碍是什么?妄心。这个东西是障碍,只要有这个东西堵塞在面前,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所讲的「盲盲」、「愦塞」,心也盲、眼也盲,愦是昏愦、闭塞,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清楚,我们世俗说的心里有茅塞,把茅塞打掉,通了,就豁然贯通、大彻大悟。

 

我们现在毛病就是有茅塞,这个茅塞打掉,痛快极了。人人都希望把这个茅塞打掉,可是自己又不肯拔,因为什么?这个东西自己造成的,还是需要自己来拔除,别人没有办法代替。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也没有办法把我们这个茅塞给拔掉,他只能告诉我们这个茅塞在哪里、是什么东西堵塞住,他说给我们听,真正去掉的那还是要靠自己。经里面的道理完全明白,这叫解悟,解悟是什么?茅塞在哪个地方晓得、明白,但有没有去掉?没去掉,没能拔除。拔除掉就是证入,那才有用处;所谓悟入,入佛知见、入佛境界,这才能够得到真实受用。如果不能够回光返照,换句话说,解悟都达不到。这是诸位真正想用功夫,一定要留意到。与会的这些大众们,听到佛讲这一段真实的道理,这个真实道理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背,所以这个道理是听了之后就愈想愈想不通,『不知是义所归』。譬如我们讲是,容易懂,讲不是也容易懂,说无是亦无不是,这是什么话?无是、无非是是讲实相,诸位果然能够会得无是、无非是,你的心就平了,你的心就定下来,不会再有妄念。正因为我们心里有是有非,是非对立,所以妄念不能断。什么时候断?「是」没有,「非是」也没有,心定了。这个念佛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才能把一切事理看得清清楚楚,心就像镜子一样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有是有非,麻烦大了。诸位想想,茅塞在哪里?是非就是个塞。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15:57: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3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