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2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4阅读模式

 

底下说,『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好相大概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他修来的,我也要这么好相,贪心!换句话说,他是迷,他不是觉,这就所谓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发的心不真,所以他的障碍重重,他没有办法脱离魔障。底下几句话都是形容词,实在讲没有什么太重要的,都是形容佛的相好光明。所以他讲,『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欲爱就是父母所生之身,当然佛的身体也是父母所生的,可是虽是父母所生,但是佛今天的法相庄严,当然与他修行的功德有关系,不能说没有关系。他看了这个相,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这样的相好光明,所以他下决心出家修道,跟佛出家。在佛法里面出家像阿难这个动机,不止阿难一个人,也不在少数,这就是佛法里常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菩萨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圆满,然后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来修相好光明。

 

我们要问,佛不是着了相吗?佛不是着相,佛是什么?准备度众生。准备度众生,相貌要是不好,入了大众,人家一看丑八怪就讨厌,你有什么样的学问、好方法想传给人家,人家不爱听,走了。佛懂得众生的心理,众生哪一个不爱美?所以佛在世间是天下第一个美男子,人看人爱。那个不想听佛法的、不想学佛的,看到他也舍不得,跟他亲近,也接近,不知不觉也就学了,这个方法接引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佛修的相好光明,可见得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接引众生的方便。我们也要广结人缘,没有法缘、没有相好,弘法利生是障碍,这是确确实实的话。相好从哪里修?给诸位说,从忍辱里面修、从慈悲里面修。忍辱、慈悲是外表的,单单从外表上修还是修不像,要表里一如,所以要从内心里面修。内心修什么?内心修平等、修清净,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内心清净平等,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是忍辱、是慈悲,忍辱、慈悲不是装的,自然就流露,你看外面看相算命的,他都会跟你讲「相随心转」。所以我们要修相貌从哪里修?修心。相随心转的,心平等、心清净自然是慈悲的相,自然是人人见到人人欢喜之相。这个对自己实在讲是无关紧要,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要接引众生来讲那太重要,这就是给众生第一个印象一定要好,一定要叫众生生欢喜心。这是讲到这个地方,我们附带的提一提,凡是学佛的我们是为众生,大乘佛法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着想,我们应该要修学。阿难他不是为众生,他是为自己,佛那么好的相我也想要,私心,差就差在这点。他不是为众生,他是为自己,自私自利这才招到魔障。

 

所以入佛,最好是先把道理都搞清楚,然后才发心,这样当然障碍是比较多一点,可是你一发心就不会退转。我自己就是个例子,我一出家就讲经,什么时候学的?在家学的。能够上得了台讲几部经,为什么?出家就弘法。出家再学,我这个心都放不下,没有学成就出家,我认为为时过早,学成以后再出家。所以出家之后是属于进修的教育,而不是养成教育,是教学相长,不是一昧在求学。有许多同修想出家来问我,我都是告诉他那个原则,「最好把教理都通达,能够讲经、能够讲得像样子、讲得人欢喜听,再发心出家,出家就利益众生,弘法利生」。如果不弘法利生,学佛在家没有两样,在家人可以开悟,在家人也可以成佛,何必要出家?出家人跟在家人所不同的,就是出家人他是代表佛门里面的师范,就是代表老师的地位。你看,你一剃了头,人家称你法师,称你法师、当老师,老师就要上课。如果你在一个学校里面,从来没有上过课,人家叫你老师,自己也觉得很难为情,为什么?名实不相符。名实相符,当之无愧;名实不相符,我们愧对这个好名声。在从前确实都是通达之后才出家,到晚近,丛林里面才有小沙弥出家、童年出家的,那出家是什么?出家跟着老师修学,从基本的教育学起,由寺庙负责来培养。可是今天这个时代又不一样,今天我们寺庙里头对于培养出家人,可以说责任已经没有尽到。我们真正想发心有成就的、弘法利生的,最好是先学成再出家,这是就现前环境来说。下面请看经文: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个几句话非常的重要,《楞严经》经文长,实在讲真正用功的人,是应当发心要把它整个背过,要能背得下来,经文也只是六万多字;如果不能背过的话,重要的句子一定要会背。这段很重要,应当列在背诵之列,这是佛把一切众生的错误,给我们指出来。『善哉』两个字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阿难自己答覆陈说,佛一听,他的病源在哪里一目了然,病源找到了,可以教、可以对治。第二,就他那个病根要来破除,所以先以善哉来安慰他。善哉两个字,拿现在的话来说,「好,很好、很好」,就是这个意思,「答覆得很好」。先且不直接指出他一个人的毛病,指出一切大众普遍所犯的毛病,所以说『汝等当知』,你们应当要知道。『一切众生』,包括六道的凡夫、外道、权教、小乘,全都包括在里面。为什么?底下讲的『不知常住真心』,这句话就把阿罗汉、辟支佛都包括,权教菩萨也不例外,他们不知道常住真心,这就是阿难想求的最初方便。我们就要问,我们晓得不晓得常住真心?我们晓得这个名,常住真心在哪里不知道,只知道有这个名字而已,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没有最初方便、没有最初下手之处,因此什么样的功夫都不得力,念佛也不得力、参禅也不得力、修密也不得力、持戒也不得力,搞什么名堂都不得力,一天到晚还是烦恼重重、妄想不住,这就是不晓得常住真心。换句话说,如果你知道常住真心,穿衣吃饭都得力,那是妙不可言。就像六祖在《坛经》里面讲,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为什么常生智慧?他这句话,读《四十华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就晓得,那就常生智慧。六祖那两句经,在《华严经》里面差不多是三十多卷的经文做它的注解。我们看了几个字就懂?不懂!四十卷的《华严经》还入得进去才懂。光是经文看几遍还是不会懂,听几遍我觉得也不会懂,为什么?真懂的人就变样子,他的心理、行为就变了。如果他的心理、行为还没有变,《大方广佛华严经》背过来还是没用。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12:00: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28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